【人文】滕州那座乾隆御賜鐵牌坊

2021-01-20 滕州快報


在封建社會牌坊是崇高榮譽的象徵。樹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舉,是人們一生的最高追求。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更是封建社會留給我們的一筆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上滕州市牌坊眾多,文化遺蹟遍布市區。在古城北門裡的黃家鐵牌坊,因有皇帝御賜修建,雕花石柱生鐵澆鑄覆頂,造型美觀,設計巧妙,在國內非常罕見。毛澤東主席1958年來山東視察途經滕縣,專門詢問鐵牌坊的有關情況,使滕縣鐵牌坊更是遠近聞名。文革時期乾隆鐵牌坊被毀,今年85歲高齡的劉康世,幾經磨難保留的一幅照片,還能讓人們一飽鐵牌坊真容,向人們述說著260多年前一段母慈子孝的故事。


據1807年《古滕黃氏族譜》記載,鑄建鐵牌坊的主人黃鐘,字季通,清乾隆庠生。他出身於顯赫的功名之門,世稱 「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祖上五輩五進士:三世祖黃希周,字宗魯,明嘉靖甲辰進士,仕至太僕寺寺丞;四世祖黃中色,字元採,明萬曆進士,吏部文選員外郎 ;五世祖黃祖年,字澄海,崇禎七年進士,殿試親授二榜二甲,賜名黃世清,吏部員外郎。《明史•忠義六》記載:「在守商、雒時,李自成10萬人馬攻城,誓死不降,壯烈殉國。」曾祖父黃家瑞,字禎臻,明末崇禎七年甲戌進士,辛巳禮部中丞員外郎,官至中承右院御史大夫,在任湖北巡撫時抗韃奴堅守江淮,殺身成仁,明史稱之為效臣。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先生讚揚黃家瑞「功同史閣,堅守江淮,殺身成仁。」並揮毫撰聯:「神州家園,韃奴入侵,蹂躪華土,腥風血淚河山碎,淚盡胡塵父老泣;匡國抗倭,功同史閣,堅守江淮,殺身成仁國魂在,列名萬世永垂馨」。祖父黃蘭森、字畹九,康熙丙辰甲科進士,官至中丞;父親黃愈亮,英年早逝。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縣誌•卷九》裡《孝義•黃鐘》傳記載:黃鐘,字季通,五歲喪父。晚年為使老母李氏歡心,在住宅西構建小園,種植花木,以供老母頤養天年。黃鐘是聞名的孝子,滕縣知縣李鱓是「揚州八怪」名人之一,撰文刻石鑲其門旁稱「養親園」。黃鐘的孝行深得官吏百姓稱讚,地方官吏上奏朝廷。乾隆皇帝十分讚賞,頒發「聖旨」褒揚李氏節孝,準予在城裡建立牌坊。


羊羔懂得跪乳,烏鴉知道反哺。黃鐘自從決定為母親建牌坊,就寢食難安,晝夜運籌。籌建伊始,黃鐘認為用木石製造不堅固,不如用鐵鑄造可持久延年,遂決定用冶鐵澆鑄建造石基座鐵牌坊。由於當時無鐵鑄牌坊的先例可參照,而「謀諸冶者有難色」。在眾能工巧匠無能為力的情況下,黃鐘閉門謝客,「乃日夕構思,選良冶而授以意」,親手製作模具。「累黍越五年,坊成,觀者鹹驚異之。」從1742年到1747年用了五年的時間,建成了上有「聖旨」的鐵牌坊,黃鐘這時已是「手指瘡痍,鬚髮盡落」。《 山東通志 》及清道光二十六年《滕縣誌•卷九孝義•黃鐘》都有明確的記載。


據民間傳說:當時黃鐘要在街道要衢鑄造一座氣勢恢宏的鐵牌坊,確實是一件難事。特別是那時用坩堝煉鐵汁,只有人拉風箱燒木頭,練好鐵汁用繩索拉到十餘米高時鐵汁已凝固了。一次次熬化的鐵水,到了上面就成了鐵疙瘩。不僅黃鐘寢食難安,一大幫工匠按照黃鐘繪製的圖案,製作的模具無法澆鑄,一個個也是一籌莫展、急得團團亂轉。正當黃鐘和工匠們一籌莫展之時,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慢吞吞地來到澆鑄現場,東看看西瞧瞧轉了幾圈。工匠們看到後很不高興地指責說:「一邊去!你別在這裡給俺添亂。」老人待理不理,捋了一把白鬍鬚,指指脖子慢吞吞地說:「我是土擁到脖子上了的人,不要和我一般見識。」轉眼間,剛才說話的老人不見了蹤影。

黃鐘請來的眾工匠覺得老者的舉止怪異,話中有話。越琢磨「土擁脖」三字,越覺得是高人點撥。大悟之後,眾人歡跳起來,摸筐的摸筐,操扁擔的操扁擔,肩挑人抬,從北門外往裡運土。土隨著腳手架一直堆到頂,再用夯夯實,抬高夯到三米築起平臺。在平臺上安爐化鐵,晝夜奮戰不停。一爐接一爐,隨化隨澆,一氣把鐵牌坊澆鑄成功了。有人說這是黃鐘的孝心感動了上蒼,這是神仙點化,從此在滕州也留下了一個美好動人的傳說。


1989年版《滕縣誌》記載:「鐵牌坊,位於北門裡街中段,始建於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是進士黃鐘為其母李氏所造節孝坊。設計特點為石鐵結構,造型奇異,國內罕見。其建造方法為四楹宮殿式,下為石座,基座高約0.8米,上面矗立8根高約3米之彩花石灰巖水磨石柱,柱呈方形周長約2米,柱根部裝修有雲形石雕支撐。上覆鑄鐵坊蓋,為現場冶鐵澆鑄,重簷式飛簷鬥拱,重梁起架,並有「聖旨」等字樣。坊前南北兩側,雄踞兩尊高約2米的石座鐵獅子,石座雕工精細,鐵獅子怒目圓瞪,威風凜凜。牌坊內外幾株高大的槐樹,盤根錯節,虯枝勃發,鬱鬱蔥蔥。雄踞古滕的鐵牌坊,以其造型精美絕倫,堪稱滕縣一絕,國內罕見,更是傳承著先人忠孝節義的美德。


1958年8月,毛澤東從河南到山東視察,專列停在兗州,毛澤東在專列上接見當時的滕縣縣委書記王吉德。毛澤東問:「你是什麼職務?」王吉德回答:「我是濟寧地委副書記兼滕縣縣委第一書記。」毛澤東聽後,幽默地說:「噢,那你是滕小國的國王了。」毛澤東又問王吉德:「滕小國在哪裡?孟子在滕小國的古蹟還有沒有?」王吉德說:「還有,縣城西滕城有文公臺,縣城內有鐵牌坊。」毛主席聽後糾正道:「鐵牌坊是明中承右院御史大夫黃家瑞的後人所建節孝坊,與孟子無關,滕文公(周文王第十三子)請孟子來講學......」。毛澤東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還關注滕小國、鐵牌坊,更進一步說明了鐵牌坊的文化價值,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鐵牌坊的知名度。

忠、孝、節、義是建設牌坊的主旨,傳承著中華文明的倫理道德,並以此昭示和規範民眾的道德標準、思想言行,映射著中國儒家傳統思想及道德文化,反映了封建歷史時期的社會形態、價值觀念。據健在的老人回憶:1966年5月,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滕縣全面展開,滕縣各紅衛兵戰鬥隊各拉山頭相繼成立,狂熱地進行「破四舊、立四新,橫掃切一切牛鬼蛇神」,打倒老幹部鬥爭當權派。滕縣城裡在解放前被人們稱之「滕縣八大家」的七座石牌坊相繼被紅衛兵作為「四舊」拉倒砸爛,石獅子石麒麟被推倒,只剩下北門裡黃家鐵牌了,還安然矗立在北門裡。



據滕州一中原校長呂宜坤回憶:到了1967年春天,滕縣一中、滕縣衛校和駐紮在工人文化宮的紅衛兵,及鐵路西地球造反團的紅衛兵,高舉戰鬥隊隊旗,高喊「破四舊、立四新」、「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口號,手拿鐵錘、鋼撬向鐵牌坊聚集。他們用鐵絲綆系住鐵牌坊的頂部,百餘眾熱血的紅衛兵喊著一、二、三的號子,將鐵牌坊拉倒,眾人齊上,用鐵錘、鋼撬把鐵牌坊很快變成了一堆破鐵。一座造型精巧,工藝絕世的鐵牌坊被毀,拉到土產公司買了600元錢。後來,投入練鐵火爐中化為鐵汁,變成了一個個大鐵塊。就這樣,世上罕見的牌坊中的藝術珍品便消失了,只留下老人們的記憶。


在鐵牌坊被毀之前,一些有識之士恐怕被狂熱的紅衛兵砸毀,為搶救史料,偷偷通知當時還戴著右派帽、蹲牛棚的縣博物館長萬樹瀛先生。萬先生冒著政治風險用相機偷偷拍下照片,保存這一歷史遺蹟的真面目。後來萬樹瀛恐怕放在自己手裡不保險,就把洗出的照片交給志同道合的好友劉康世先生珍藏。劉康世先生一直小心保存,幾次搬家都精心保存。文物專家萬樹瀛已經作古,1997年劉康世先生將唯一的鐵牌坊照片和文稿寄往山東省《春秋》雜誌,《春秋》雜誌在97年第六期刊登了《「文革」被毀的滕邑「節孝」鐵坊》世人重新看到當年精妙絕倫鐵牌坊的真容。滕州電視臺為此還專門拍攝了電視片《尋找鐵牌坊》,在全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我們到澳門參觀,總是要到居於市中心的大三巴看一看,雖然大三巴牌坊已經殘缺不全,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仍被人們津津樂道,它已經成為澳門的一個歷史景點、地標建築。滕州鐵牌坊國內罕見,它的建築藝術、文化價值非常珍貴,雖然鐵牌坊在那個狂熱的年代被摧毀,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古滕這一歷史文化古蹟非常懷念,至今人們還在鼓與呼,希望早日恢復重建鐵牌坊,為千年古滕重添這一歷史文化景觀。

相關焦點

  • 走進滕州博物館!5萬餘件藏品,感受傳統建築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12月24日,小編趕在下午閉館前半個小時進入位於龍泉文化廣場東的滕州博物館新館,走馬觀花的看看這座規模宏大的博物館,感受一下這裡記錄的滕縣長達七千年的歷史足跡。滕州博物館新館建築面積2.05萬平方米,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漢唐風格建築,新館造型古樸而厚重,是中國傳統建築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展陳開放面積達8000平方米。
  • 國際博物館日丨天一閣「乾隆三寶」首次亮相
    展覽現場  天一閣供圖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由天一閣博物館特別策劃的《乾隆三寶——天一閣藏御賜珍品特展》在天一閣開幕。此次展覽是天一閣歷史上首次向觀眾完整展示乾隆御賜的三件珍寶,即《古今圖書集成》及銅版畫《平定回部得勝圖》、《平定兩金川得勝圖》。此次展覽共展示包括銅版畫原作、古籍等一百餘件(冊)展品外,還圍繞今年博物館日「超級連結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這一主題,開啟全新「觀展」模式,通過沉浸式影院、趣味找茬、拼一幅圖等「亮點」吸引新公眾,讓觀眾零距離走進文物中,身臨其境般見證這場200多年前的硝煙與榮耀。
  • 老公巨資買對聯,老婆生氣來鑑寶,專家:劉墉真跡,墨都是御賜的
    老公巨資買破字,老婆生氣來鑑寶,專家:劉墉真跡,墨都是御賜的!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我們都只在封建社會,人們寫字是用毛筆寫的,不像我們現在用的都是鋼筆。有時候也很佩服古人能用毛筆字寫出那麼漂亮的字跡,現在的我們很難做到。
  • 泰國王御賜袈裟布施雲南勐罕鎮曼聽佛塔寺
    原標題:泰國王御賜袈裟布施雲南勐罕鎮曼聽佛塔寺 布施活動現場勐罕民眾參加布施活動布施活動現場  近日,泰國外交部常務副次長吉迪昆 查巴色率泰王國布施團一行到雲南勐罕曼聽佛塔寺舉行泰國國王御賜皇家袈裟布施活動。
  • 達道長老荼毗法會圓滿 乾隆袈裟重歸棲霞寺
    達道長老荼毗法會圓滿 乾隆袈裟重歸棲霞寺 2013-04-15 15:27:00  來源:南京棲霞寺
  • 魯班家鄉的特色小吃……滕州
    滕州是山東的地級城市,這座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燦爛的文明,到騰州一趟,來看看滕州有哪些特色小吃吧! 滕州特產一:滕州菜煎餅
  • 「北辛土陶工作坊」搬上滕州書展
    中國旅遊新聞網山東滕州訊(特約記者 黨同生) 在9月12日至16日舉辦的第三屆滕州書展上,滕州龍泉中心小學按照滕州市教育體育局的部署,將校內的「北辛土陶藝術實踐工作坊」搬上了展會,引起了與會領導、嘉賓和廣大觀展人士的熱情關注。
  • 第三屆滕州書展活動異彩紛呈
    9月3日下午,2019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暨第三屆滕州書展新聞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三屆滕州書展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展演和文化展覽活動,為滕州市民提供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在第三屆滕州書展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本屆書展組織文藝展演和文化展覽活動的具體情況。據了解,在第三屆滕州書展將在南場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 泰國到雲南曼聽佛塔寺布施皇家御賜袈裟
    泰國到雲南曼聽佛塔寺布施皇家御賜袈裟 >   中新網昆明11月22日電(馬騫 趙靜)記者22日從泰國駐昆明總領事館獲悉,日前,泰國外交部常務副次長吉迪昆·查巴色率外交部、泰國駐昆明總領事館、泰國皇室及媒體代表團等,恭請泰國國王御賜的皇室袈裟、物品以及佛寺修繕金到雲南省景洪市勐罕鎮曼聽佛塔寺布施。
  •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美麗小城滕州我的家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從蹣跚學步到讀書工作,滕州陪伴著你我一步步的成長。當遠處求學的你放假回家時,當在外地工作的你過年返鄉時,當與滕州朝夕相處的你穿梭於街頭巷尾時,是不是發現這座我們牽掛與深愛的小城也正在一點點變得更加真實與美麗,今天讓我們來共同探尋品味一下咱們滕州的美麗改變吧。我們每一個滕州人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依承於我們這個美麗小城,讓我們在疲憊之時,有樹可憩,舒展身心,讓我們在穿行於街頭巷道之時,滿眼綠意,身心舒暢。
  • 滄州御賜奇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御賜奇美香腸被檢出不合格
    其中,滄州御賜奇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御賜奇美香腸,被檢出菌落總數的檢出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石家莊海關技術中心。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已責成相關設區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本次監督抽檢不合格食品及相關單位依法處理。如發現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請撥打熱線「12315」進行投訴或舉報。
  • 滕州訪古
    往返都要經過滕州,我們一般在返京時要在滕州停留一下,看望那裡的老朋友苗先生一家。四月下旬,我們從安徽宣城返京,又走京臺線,又去看苗兄。苗兄一家總是熱情款待我們,在他那裡每次都是吃好喝好聊好玩兒好睡好走好,這次依舊。吃好喝好之後便和苗兄神聊,商量怎樣玩兒好。到他這兒做客,每次都有新節目。聽苗兄的安排,這次我們一起在滕州附近「訪古」。
  • 京杭大運河上兩千年歷史的村莊,水鄉古城,乾隆御賜天下第一莊
    京杭大運河上兩千年歷史的村莊,水鄉古城,乾隆御賜天下第一莊,臺兒莊,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在中國近代史中是抗戰時期的「臺兒莊戰爭」,那場戰鬥對抗戰起著很大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臺兒莊之戰也摧毀了臺兒莊的千年古城, 歷史上的臺兒莊古城始於秦漢,形成於唐宋,繁榮於明清,被幹隆皇帝授予
  • 令我魂牽夢繞的小城,我的家鄉滕州,永遠的根
    我熱愛的家鄉——滕州說起我的家鄉滕州,無不讓我感到自豪和驕傲,她沒有北京、上海大都市的繁華,更不與雲南麗江的美景所媲美,家鄉滕州,一個縣級市的小城,坐落於山東的南部。古為「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
  •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和臺灣太平洋集團客人到滕州考察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和臺灣太平洋集團客人到滕州考察 2017年05月24日 16:2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滕州訊 5月22日至23日,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副校長張天恩、臺灣太平洋集團森活控股公司董事長任惠光一行來滕,考察投資辦學方面工作。
  • 中國最貴的4種魚,圖1是乾隆的最愛,圖4價格令人乍舌!
    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首——松江鱸魚,被乾隆御賜為「江南第一名魚」,被乾隆御賜為「江南第一名魚」,可見乾隆十分喜歡!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華時來到上海,周恩來總理親批的菜單裡,有松江四鰓鱸魚,中國最貴的五種魚,圖1是乾隆的最愛,圖4價格令人乍舌!
  • 揭秘乾隆的身世之謎,乾隆生母不是甄嬛,不是李金桂,而是她
    看過小編以上說的電視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甄嬛傳》中四阿哥弘曆,是雍正帝為了從甘露寺迎接熹妃回宮才將四阿哥過繼給了甄嬛,在《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也都有提到過弘曆也就是我們的乾隆皇帝並非熹妃親生,而是養子,乾隆皇帝的生母是宮女李金桂。那麼事實是否真如電視劇中所描述呢?
  • 一醜人高中狀元,乾隆出一對聯刁難,他答出下聯後被乾隆封了探花
    「屆期吏部堂官先過堂驗看,然後請旨派王公大臣於各省舉人內公同挑選,重在形貌與應對,所謂人文並選。」也就是說,只要你是舉人,連續三次未考中進士的情況下可以參加「大挑」,憑相貌就有機會任知縣或就教職,無須再參加筆試。並且根據長相分為幾等,與官職大小直接「掛勾」,長相好,所任官職就高些,對於那些舉人來說無疑是件「柳暗花明」的大喜事。
  • 乾隆「師傅」沈德潛的四個謎
    乾隆十八年(1753),沈德潛讓兒子沈種松在竹墩村興建沈氏宗祠,用來祭祀列代祖先,祠內有誥封三代墓表和御賜的「詩壇耆碩」匾。沈德潛的曾祖父也葬在竹墩村。這些都可證明沈德潛和竹墩的關係。  遺憾的是,如今竹墩村已經不復存在,那這個村到底在哪裡呢?  通過查閱民國《吳縣誌》的地圖可以發現,這個村就在黃天蕩西南側、葑門東街朝天橋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