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扮傻寶,我扮媽媽」愛假裝的孩子,既聰明又善解人意

2020-08-28 栩栩與夕夕

「假裝是人類獨有的玩耍方式——世界著名兒童學習與發展領袖高普尼克。」


我房間的衣櫃裡,已經連續2個月放著2個水桶了。自從孩子看了「三個和尚沒水喝」後,我的衣櫃就成了和尚廟,孩子和她的奶奶,天天到我房間挑水。幸好不是真的水,要不我得崩潰。

孩子似乎都很喜歡玩這種「假裝遊戲」,很多媽媽和我分享,說孩子都愛和媽媽身份互換,媽媽扮演寶寶,寶寶扮演媽媽,這種假裝遊戲,能玩上一整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明明女兒是個大閨女,但她的假裝遊戲卻一點也不「淑女」,就在前幾天,女兒不知道從哪裡搜颳了一條帶子和長形盒子,用帶子將盒子綁好,往身上一背,雄赳赳地對著我說:媽媽,我現在是獵人了,你當獵犬吧,準備,衝!

疫情期間,我已經被娃的像這樣的「假裝遊戲」逼瘋了好幾回。但這又能怎麼辦呢?當我了解到假裝遊戲的好處,只能說,好氣哦,但還是要保持微笑。

孩子從1歲起就會假裝,這種能力到三四歲會達到巔峰,一直到6、7歲,很多孩子都還沉浸在假裝遊戲中不能自拔。很多父母會說,假裝是沒用的東西,扮演假的事物有什麼用?

更甚者,很多父母從來不給孩子讀關於仙女、神話等等的虛幻的故事,也不允許孩子「假裝有仙女,有怪獸」,只讀科普、德育類的書籍。

當孩子問:天下雨了,是有仙女在哭嗎?

父母的回答是:世界不存在什麼仙女,下雨是因為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溫差大於2攝氏度形成了水汽,水太重了就會掉下來,這就是雨。

這類的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從小接受「正確的知識」,孩子太小了,皮亞傑等著名的心理學家也說過,孩子太小心智不成熟,會分不清現識和幻想。

真的是這樣嗎?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中有提及,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能分清真實與虛幻。例如3歲的孩子他就能知道,與樹說話是「假裝」,而走在路上撞到樹,他知道是真實的。孩子非常聰明,他們「假裝的世界」甚至是多元平行世界,很多「假裝的人物」會生活在不同的平行宇宙的。有調查說,4歲的孩子會說,蝙蝠俠可以和羅賓漢聊天,但不會和海綿寶寶聊天。

孩子是如此的聰明,讓我們不用擔心,他們會被各種光怪陸離的想像,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相反,「假裝」還能讓他們學習得更好。

假裝遊戲,有助於孩子發展反事實思維。

「反事實思維是個體對不真實的條件或可能性進行替換的一種思維過程,即思考世界可能存在的其他方式的能力,是人類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核心。」

科學家們都很擅長「反事實思維」。古時候,人們都相信地球是平的,當有觀察到,遠處看海上迎面行駛過來的船隻,最先看到的是「船帆」而不是「船身」,就推斷出,地球不應該是平的。那就是說地球可能是球體?如果地球是球體,那會發生什麼事情?為什麼我們不會感覺自己被滾來滾去?

後面一系列的問題,就是反事實推理能力。而一般的人,只會想,沒有可能,地球就是平的,也不可能因為知道地球可能是圓的,進行一些列的推演。

科學家們都是反事實推理能力的佼佼者,例如在100年前,就已經有人觀測到天體有些物質違背牛頓萬有引力,而推斷出「暗物質」的存在;愛因斯坦發現力學與電磁場無法共存,推演出狹義相對論。

科學家的反事實推理方式,和孩子的假裝能力非常相似。很多孩子都愛扮成海盜,企圖徵戰星辰大海。他們會想像各種情景,例如駛入了一個叫「魔鬼海」的領域,見到了魔鬼魚,很大,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們趕緊調轉船頭,但風很強勁,他們掉不過來,「收船帆,把船帆收起來!」孩子當中,有人開始這樣喊道。他們越演越興奮,甚至有小孩高喊「跳下去」,撲通,棄船逃跑。

雖然「大海、魔鬼海、魔鬼魚並不存在,但孩子卻能通過想像推理出一切「符合常理」的應對方法,這和科學家的一些「假想」非常的相似。

擅長反事實推理的人,通常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孩子是幸福的,有人說過「想像是人生的血肉,沒有想像,人生只不過是一堆骸骨」。

很多父母愛看「穿越小說」,愛看《鬥羅大陸》,也曾經追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慶餘年》,其實這些都是反事實推理加上豐富想像力的結晶。想像一個新世界,並盡情的推理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情,這能力不但能用在科學領域,同樣也適用於文學領域。科學家的思想在宇宙的暗物質、蟲洞中馳騁,而小說家在隔空世界,盡情奔跑。

會假裝的孩子,更善解人意。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有同理心。其實「假裝遊戲」是孩子學習「同理心」的方法。在《園丁與木匠》中,提到幼兒時期同理心培養的重要性:

「18個月到5歲是孩子發展心理理論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學習人們的欲望、情感和新年是如何運作的。他們知道不同的人可能想要的東西不同,相信的東西也可能不同。他們了解到,這些差異可能會導致人們以非常不同,且難以理解的方式行事。」

孩子的玩假裝遊戲的時候,其實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揣摩別人的心理。例如很多孩子總愛扮成媽媽,讓媽媽扮成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理解媽媽的想法並呈現出來,這就是父母一直都期待的「換位思考」。例如孩子會說:「寶寶真可愛,媽媽抱一下你」;「媽媽現在很累,等我休息一下就陪你玩」;「媽媽正在做做飯啦,你不要急」,其實就是孩子理解媽媽的表現。

又例如孩子在當老師的時候,如果你扮演的學生不舉手回答問題,她可能就會很生氣:「你們積極回答老師問題可以嗎,不要怕,老師不會批評你的。」在這個過程,她不但知道「做老師不容易,老師非常想孩子回答問題,要不會有點尷尬」,她還能理解「孩子不想回答問題,可能是害怕老師批評」。

很多媽媽明白假裝遊戲的好處,也曾盡心盡力配合孩子,扮演寶寶、獵犬甚至是死人,但是,當媽媽們玩了好幾天之後,也會被這遊戲整的苦不堪言,甚至聽到孩子說「媽媽,我們玩假裝遊戲吧」就條件發射性地想逃跑。其實,只要精心設計一下,假裝遊戲能幫你更高效地帶娃。

利用假裝遊戲,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種有效的方式叫做「假裝寶寶」。媽媽扮演問題寶寶,讓孩子想辦法解決。例如到了餵飯的時候,媽媽說「我不餓,我不想吃飯」,這時候孩子會嘗試勸你,勸說的過程太重要了,我們可以趁機了解「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吃飯」,他可能會說「你今天肚子不舒服是不是」,「你不想吃胡蘿蔔嗎」等等,這其實就是孩子拒絕吃飯的理由。

還有一種方式是繪本表演。大家一定給孩子讀過不少繪本,如果遇到和繪本類似的情形,不妨和孩子來一場假裝遊戲,效果會很好。我有一個很好的經驗。我家大寶不但有點挑食,喜歡的也吃得很少。通過假裝遊戲,我成功讓孩子愉快進食。

我曾經給她看過《肚子裡有個火車站》的繪本。講述的是,孩子的肚子裡有一群小精靈,孩子進食的時候,小精靈幫忙加工,再送到小腸。

有了這個背景,在孩子吃菜很少的時候,我就會說:

「哎呀,我聽到你的小精靈說話了,她說你的菜根本不夠分,有的小精靈吃到了,有的沒吃到。」

孩子聽了會心一笑,趕緊再吃一口,問道:「現在呢,現在夠分了嗎?」

我說:「如果再吃幾條,估計才夠。」

孩子會乖乖吃下去,有時候甚至會說:「你怎麼可能聽到我的小精靈說話了,你又沒有專用耳機。」

她假裝把耳機放到我的耳朵,接著說:「現在,你可以告訴我,小精靈還想吃什麼了。」

2、利用假裝,真實了解孩子上學的情況。

很多媽媽關心孩子在校情況,但孩子總是說得不清楚,或者不願意說,這時候,你可以來一次假裝遊戲,讓孩子當老師,你當孩子。例如,當你想了解孩子吃飯的情況。你可以這樣說。

媽媽扮演學生:「老師,今天吃什麼飯啊?」

孩子扮演老師:「今天吃你們最喜歡的排骨,還有番茄炒蛋。」到了這裡,你了解當天的食材。

媽媽扮演學生:「老師,我飯吃完了,但不夠飽。」

孩子扮演老師:「把碟子拿過來,老師幫你加一點。」如果你家孩子食量大,可以了解是否有機會吃得飽。

另外,你還可以問「老師,你們都走了,我還沒吃完」,「老師,我不喜歡吃蛋」,「老師,媽媽說我發燒不能喝奶」等等,間接觀察了解老師的處理方法是否符合你的預期。

3、扮演老師遊戲,讓孩子強化「輸出」。

在《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7個學習習慣》中提到,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是,輸出知識。

怎麼理解呢?就像你讀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是對你閱讀最好的概括;你讀一本遊記,去當地旅遊,是一次最好的體驗;你剛上完課,多種形式的輸出,是最好的知識強化。孩子扮演老師給你上課,也是一種很好的輸出方式。過程中,你還可以問「老師」很多問題,讓「老師」解答,觀察這位小老師是不是掌握了知識點。如果他不會,可以通過自己回答,讓「老師」間接知道答案。

這樣的學習方式,既輕鬆,又好玩,孩子沒有心理負擔,學習起來效率會比較高。

4、交一名假想同伴。

顧名思義,就是讓孩子想像自己有一個朋友,讓這位想像中的朋友和自己玩。可能大家覺得這樣有點驚悚,但是這種做法有2個場景都出現過。

一個是風靡全球小朋友的「小豬佩奇」,裡面有一集叫做「假想的朋友」。小羊蘇西到佩奇家做客,見到佩奇的時候,她指著空氣介紹到,你好佩奇,這是我的朋友裡歐獅。佩奇問,在哪裡啊?蘇西說,不是就站著我旁邊嗎?佩奇立刻就懂了,也假裝看到這位朋友。在這一天,這三個朋友一起吃蛋糕,一起玩踩泥坑。佩奇和蘇西甚至還為這位朋友準備了雨靴,方便他盡興地玩踩泥坑。

《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中,老卡爾·威特和小卡爾·威特也各自交了一位想像出來的朋友。當兩父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經常把這兩位朋友喊出來一起玩,通過這種方法,讓小卡爾威特就算自己一個人,也不會覺得寂寞,老卡爾·威特認為,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鍛鍊小卡爾威特的想像力。

高普尼克對「假想同伴」有這樣的評價:喜歡假裝的孩子在理解他人方面有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對於那些有假想同伴的孩子來說,更加明顯。

假裝遊戲,雖然讓很多媽媽「累成癱瘓」,但也總是被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吸引,例如有些媽媽被要求假裝被蛇吃了,被蠍子咬了,還得變成食蟻獸去偷螞蟻;有的假裝病人,躺著讓孩子打針餵藥;有的要假裝寶寶,傻的那種……雖然很累,但玩假裝遊戲,我們能從中窺探孩子對世界的理解,也通過自己的角色,生動地傳授一些知識。

在這過程中,孩子提高了反事實思維能力,也變得更善解人意。假裝遊戲很累,但很值啊。

大家好,我是栩栩與夕夕,謝謝您看到這裡。你的每一個關注、點讚都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扮家家」裡的小學問
    小朋友特別愛「扮家家」。扮家家屬於裝扮遊戲,是小朋友通過使用替代物並扮演角色地方式,模擬社會生活的假裝遊戲。小朋友能在這類的遊戲中變得更積極主動、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以「餵娃娃」的遊戲為例,我們今天來聊聊扮家家中的小學問。
  • 別樣扮家家 讓孩子擁有同理心
    如今,兒子霄寶三歲,他喜歡揮舞著長長的晾衣杆,扮作孫悟空耍金箍棒,或是手持鞋拔,好似用機關槍瞄準打獵。只是,女孩子的扮家家無傷大雅,而這男娃娃的舞刀弄槍則隔三差五地以打翻水杯、撞痛長輩或者誤傷自己收場,有時候在小區裡玩到興致上還免不了毛手毛腳惹哭了小夥伴。如何既不抹殺孩子的天性又導之有方呢?眼見兒子快到入幼兒園的年齡了,看來我亟需將如何處理矛盾這個課題提上議事日程。
  • 媽媽發現兒子是「女裝大佬」,出租屋內扮偽娘,解決方式獲好評
    當你真正踏入二次元的坑後,你就會發現,長得可愛的不一定是妹子,或許是個男孩子。年輕人學習和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自然要強,所以在現在的年輕男孩子裡,立志當好女裝大佬的不在少數。有一位日本媽媽就發現自己的兒子是女裝大佬,竟然在出租屋內扮偽娘coser,事後媽媽的解決方式獲好評。現在,一些喜歡Cosplay的小哥哥,受到二次元文化的影響,暴露自己喜歡扮女裝的喜好。
  • 《鐵之子》將亮相東京影節 田畑智子扮再婚媽媽
    《鐵之子》將亮相東京影節 田畑智子扮再婚媽媽 時間:2015.10.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姬忠鵬 分享到:
  • 教育孩子,家長需要扮紅、黑臉嗎?
    Hi,各位寶爸寶媽,歡迎來到「童趣發現」。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討論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在家裡面到底是不是需要一個人扮黑臉、一個人扮紅臉呢?這個很多家長都在採用的育兒「策略」究竟是對還是錯呢?因為無論是爸爸或者是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候都會遇到自己有情緒沒有辦法控制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生氣,就需要有另外一個人能夠幫助我們舒緩情緒、控制行為,這樣不會因為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到最後傷害了孩子、傷害了自己。所以基於上面的這個立足點,黑臉與紅臉是必須的。
  • 女兒喜歡扮媽媽炒菜?別小瞧,「假裝遊戲」能帶給孩子很多益處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常常會利用身邊的玩具和其他事物代入遊戲情景當中,家長們可能會聽見幾個孩子在一起分配任務:"你當爸爸,我當媽媽好嗎?"甚至是會直接就有"買菜"、"付錢"等對話的過家家。說到過家家,不能不提一個心理學名詞——假裝遊戲。
  • 《扮家家》描述了幼兒扮演爸爸、媽媽炒菜餵娃娃的遊戲情節
    金星班音樂課 《扮家家》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描述了幼兒扮演爸爸、媽媽炒菜餵娃娃的遊戲情節。 你們玩過扮家家嗎誰來做媽媽?,我來做媽媽 我們一起來,來玩扮家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
  • 暖心母親扮玩偶熊接女兒引關注 媽媽:一年只見孩子一兩次 希望給她...
    原標題:暖心母親扮玩偶熊接女兒引關注媽媽:一年只見孩子一兩次希望給她驚喜近日,成都一位母親穿著玩偶熊裝扮在校門口接女放學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母親為給女兒驚喜扮玩偶熊接其放學走紅「我也沒有想到這個視頻會火起來,當時只是想給孩子一個驚喜。」
  • 媽媽扮皮卡丘接女兒放學,因不能坐車只能步行去學校
    媽媽扮皮卡丘接女兒放學,因不能坐車只能步行去學校現在的都市生活節奏都比較快,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帶娃,很多家庭的女主人就顯得尤為辛苦,因為職場工作比較忙,回家後還要照顧小孩、收拾屋子,一天下來都沒什麼休息的時間,確實讓人感覺有些心疼。
  • 為什麼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的教育不可取!父母別再這樣做了
    周末帶孩子去商場,在玩具店門口,看到一個小朋友給媽媽說:媽媽我要買玩具,這裡有我喜歡的玩具。媽媽則答:我們回家問爸爸,如果爸爸說可以買,那我們就買!通過這個對話,基本可以斷定在家裡對孩子的教育上,爸爸扮演的是紅臉,充當嚴厲的角色,而媽媽扮演的是白臉比較友善或者令人喜愛的角色。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 小班藝術教案:扮家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藝術教案:扮家家 2012-02-20 13:03 來源:[標籤:來源]
  • 聖節朋友圈文案大全 今天不想扮鬼,只想扮你的心上人
    聖節朋友圈文案大全 今天不想扮鬼,只想扮你的心上人時間:2020-10-30 17:26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聖節朋友圈文案大全 今天不想扮鬼,只想扮你的心上人 萬聖節朋友圈文案怎麼發?
  • 《慶餘年》林大寶太可愛了,他是真傻,還是扮豬吃老虎裝傻?
    《慶餘年》林大寶太可愛了,他是真傻,還是扮豬吃老虎裝傻?林大寶是林相的大兒子,林相稱大寶因為幼年生病,所以才會變得痴傻了,智商停留在幼童階段,林大寶胖胖的,給人一種感覺確實傻傻的,但是,他偶爾說出來的一些話,讓人覺得他一點也不傻,就好比大家都瞞著他二寶死了,他問範閒二寶去哪兒了,範閒在想怎麼告訴他,而他卻直截了當問二寶死了嗎?而且還說出了一番很有哲理的話,讓範閒都大開眼界啊!他是真的傻嗎?
  • 瘋狂萬聖節,你是怎麼「扮」的?
    神奇的萬聖節來了又去,大朋友們and小朋友們,腦洞大開的萬聖節你是怎麼裝扮嗨玩的呢?糖果還是恐怖惡搞?女巫還是殭屍?南瓜還是骷髏頭?斷指還是恐怖的餐食?裝扮成自己喜歡的形象,揮舞刀棒,穿梭在每一個角落,相信那種感覺一定很棒!好了,我們看看大家是怎麼裝扮的呢?
  • 「金寶寶」聰明孩子爸媽愛在心裡聰明與愚蠢無區分
    年輕夫婦計劃要生聰明「寶寶」妻子在懷孕期間,不但很注意自己營養而且更注重胎兒的教育。丈夫送老婆到孕婦學堂上課,在幼兒專家的系統指導下,媽媽懷裡的胎兒受到無形教育健康成長,目的就是生個健健聰明的孩子,老人家高興,兒子為了咱家光宗耀祖,傳宗接代,值得慶賀。
  • 為了得到媽媽的愛,我假裝頭疼、肚子疼……
    我們三個大人圍在他身邊,輪番安慰陪護,一會講笑話逗樂,一會扮小丑哄他高興,一會又拿玩具出來擺弄給他看……我當時在心裡想,寶貝孩今年已經4歲了,他肯定能明顯感覺得到自己受傷後大人們賣力的忙活、費勁巴拉地討好迎合,從語言到行動,從眼神到表情。那麼,今後他是否會記住這種備受呵護的感覺,從而要求的更多?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因為我自己就有過這種經歷。
  • 蠟筆小新:妮妮天天要玩超真實扮家家酒,小新風間不懂有什麼好玩
    搞笑你當我是認真的以淺析動漫內容為主,解決眾人疑慮與加深劇情認識是我選題的方向。希望吸引更多愛動漫的年輕人,能為他們的業餘生活帶來樂趣,最大的願景就是讓年輕人能夠正確對待動漫,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傳遞正能量。
  • 要麼敢愛敢恨快意人生,要麼沒心沒肺扮傻到底
    要麼敢愛敢恨快意人生,要麼沒心沒肺扮傻到底1:在人生的跑道上,戰勝對手,只是賽場的贏家,戰勝自己,才是命運的強者。2:即使生活費盡心思為難你,你也要竭盡全力熬過去;即使別人想方設法刁難你,你也要堅強勇敢挺過去。不想失去的東西,總有一天還是會離你而去。3:為了自己想要的未來,你要相信,挺過這段難熬的時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所以你必須得滿懷信心地堅持下去。
  • 這隻巧虎,是哪位有愛的爸爸扮的
    後來我送巧虎出門,看到他摘下頭套擦汗,才發現竟然是班裡小朋友的爸爸!他還神秘兮兮要我保守秘密,說等兒子18歲的時候再揭曉謎底。這樣的爸爸,是不是很有愛?  這隻巧虎,是哪位有愛的爸爸扮的  「噓別說,等到孩子18歲,我再告訴他真相」  這位好爸爸,請收好今天的報紙,12年後給寶貝看看  這樣的爸爸不是很有愛,而是超級有愛!
  • 劉亦菲扮村姑被贊 揭劉亦菲與乾爹陳金飛到底是什麼關係
    原標題:劉亦菲扮村姑被贊 揭劉亦菲與乾爹陳金飛到底是什麼關係 劉亦菲扮村姑被贊是村花劉亦菲乾爹身份背景大起底 劉亦菲扮村姑:劉亦菲通過微博曬出一張自己扮成「村姑」的黑白照。,形容15年前第一次看到劉茜美子時的情景當時覺得,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