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醫精誠 各界榜樣)
昨日是休息日,但市三醫院的骨科醫生們仍舊忙碌著。2月8日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登上領獎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他愛崗敬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對患者認真負責的醫者風採。節目播出後,成都市民紛紛點讚,為成都有這樣一位好醫生而驕傲,更讓全國各地的脊柱畸形患者認識了這位好醫生。
「 大醫精誠 ,梁益建真正當得起 大醫 二字。」昨日上午,到市三醫院複診拿藥的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她是一名小學教師,在電視上看到梁益建的事跡備受鼓舞,他不僅是醫療界的楷模,也是各行各業的榜樣,值得所有人學習。
教師李竹春:
梁益建的精神
並不局限於某個職業
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益建,他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卻把本職工作做到了極致。在醫學上,他刻苦鑽研,是業界精英,更為難得的是他有一顆善良的心。李竹春和梁益建雖然一個是老師一個是醫生,但她覺得兩份職業有共通之處,那就是對人的愛與關懷。好醫生處處為患者著想,給予患者最合適的治療;好老師則應該關愛學生,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播放的短片裡,很多患者說梁益建像哥哥,像爸爸,他們在一起的合影就是一個大家庭。作為老師,也有一個大家庭,不僅要教孩子們知識,更要關心愛護每一個人。」李竹春說,梁益建的精神不局限於某個職業,值得所有人學習。
軟體工程師折宇:
勇攀高峰的匠人精神
令人敬佩
很多人都在關注梁益建的愛心和善心,但更能引起共鳴的是他對學術的鑽研精神。儘管對醫學方面不太懂,但也能直觀地看出極重度脊柱畸形是多麼嚴重的病。不管在哪個行業,許多人都喜歡相對更容易完成的任務,但梁益建卻敢於直面失敗,敢於向高難度挑戰,勇闖生命「禁區」,創造生命奇蹟。
當疑難雜症降臨在一些不幸的人身上,如果因為治癒率低而無人研究無人醫治,那麼這些患者就只能在絕望裡煎熬。作為醫生,梁益建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功率,不是名譽,而是患者的幸福,這太了不起了。作為學者,他不怕挑戰勇攀高峰,把世界性難題鑽研透徹,站上這個領域的巔峰,其匠人精神令人敬佩。
骨科醫生趙登:
榜樣在身邊
鞭策著不斷向前
在《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前,趙登送被梁益建治癒的吳佳豔、劉仁富趕赴北京,確保他們在典禮上作為驚喜嘉賓為梁益建送上獎盃和鮮花。見證了醫患感人至深的擁抱,他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梁主任一直有著自己的治癒標準: 三平一正一改變 ,讓患者背、肩、胯平整,血氣功能正常,肺功能明顯改變。」共事三年多,在趙登眼裡,梁益建既是同事,更是師傅。對待患者,梁益建全心全意,誰情緒低落,他就溫和地安慰鼓勵,誰家有困難,他就通過私人關係拉贊助;對待同事,他總是鼓勵大家進步提高,總愛說「你要去思考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讓大家多參加學術培訓和交流會議;在工作中,科室從最早只有30多名患者,到現在不斷被認可,全國各地的患者慕名而來,不但治病,更幫助他們恢復信心;而在生活中,異常嚴格嚴謹的手術醫生又能給人如沐春風般的溫暖幽默。
「梁主任從北京回來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有這樣的榜樣在我們身邊,鞭策著我們不斷向前。」趙登告訴記者。
網友留言
夜幕黃昏:無數個絕望的患者通過你的治療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可謂是醫者仁心,大愛無私。
奇妙的朋友: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的事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愛,致敬這些美好的人們,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阿銀醬:無法用語言表達心情,唯有尊崇與感動,醫者先賢孫思邈先生曾言「大醫精誠」,梁益建真正當得起「大醫」二字。
點點滴:感動了身邊的人,進而感動中國,精神的傳承正需要千千萬萬如梁醫生這樣的優秀工作者。
雨晴:面對每個患者,梁益建以對生命的敬畏,對醫術的精益求精,對每個醫療流程的精細把控,對病人永不缺乏的同情心,成為患者生命曲線、精神曲線努力向上的「矯正天使」。
小陳同學:他給了多少人重新活下去的希望,給了多少人第二次生命,醫者仁心,也希望大家對醫生這個行業多點寬容和理解。
咚咚鏘:一個成都醫生,一個成都好人,梁益建的醫者仁心、大愛情懷在全國傳遞著溫暖,是成都這座城市的驕傲,也是城市精神最好的詮釋。
義氣衝雲霄:梁醫生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我,他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實現了不斷突破,用大愛的情懷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藝書寫了醫務工作者忠於信仰,無私奉獻的人生軌跡。
本報記者 王靜宇 楊甦
攝影 實習記者 胡大田
(原標題:大醫精誠 各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