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乃仁術」「大醫精誠」 醫學該以什麼為中心

2020-12-19 浙江在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天津醫科大學校長 郝希山

 

    西北大學原校長 張豈之

 

    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王義遒

  [新聞背景]

  我國古代醫學倡導「醫乃仁術」、「大醫精誠」。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其名著《千金要方》中寫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西方古代醫學主張既要認真診治疾病,也要關注疾病給病人帶來的精神上的痛楚。要給予病人以情感上的關照,而不僅僅是對疾病的治療。

  現代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正是通過規範的護理、合理的飲食以及情感的投入,使戰場上的傷員得到軀體上的康復和精神上的慰藉。她在戰場僅半年時間,受傷戰士的死亡率從原來的50%迅速下降到22%。

  [專家觀點]

  張豈之:弘揚中華文化,應該成為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核心。《黃帝內經》中的《素問》論述人體生理、病理學、藥物治療的基本理論,而《靈灸》主要闡述針灸理論、經絡學說和人體解剖學等。在《素問》和《靈灸》兩部分18卷中,浸透著中華文化和關於「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的生命哲理。

  孟群:醫學除了具有科學技術的一般性質以外,還有它的特殊屬性。醫學的特殊屬性就在於,它直接面對人的生命健康,是以人為研究課題,又直接服務於人的科學。所以,醫學更加強調人文關懷,醫學工作者應該更加注重人文修養。

  張金鐘:30年前,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恩格爾教授提出了現代醫學從「生物醫學」逐漸演變為「生物—社會—心理醫學」的論斷。新的醫學模式不僅要求提高醫生的科學素質,而且要求提高醫生的人文素質。但在臨床診療中,人們仍一味強調生物醫學模式框架下的生理生化指標。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往往只看到人的生物學屬性,而忽視人的社會學屬性。

  文格波:現在,人們的身體健康素質和健康意識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醫學教育卻沒有及時作出新的調整,仍然停留在過去的生物醫學模式,而沒有真正地按照「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來培養學生。使得少數醫學生畢業以後,不能適應工作對象的這種變化,不能與工作對象進行很好的溝通,從而影響了醫療服務的效果和質量,導致了醫患關係的緊張。

  石鵬建: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研究制訂《醫學生誓言》時就強調醫學生「要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這句話有很豐富的人文內涵。現在,我們提出了新的醫學本科教育標準,在《醫學生誓言》的基礎上增添了新的內容。其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醫學生學習全過程,大力開展醫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責任感,增強發展醫療事業的使命感,進一步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

  楊桂華:醫學必須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病」為中心。應當將病人看作是患了疾病的「人」,治療手段也不僅僅局限於技術手段。醫生對病人的體貼、關愛,病人對醫生的信任、配合,都可能起到技術所達不到的治療效果。中外醫學的先驅者都有博大的慈愛之心和高尚的從醫品德,並昭示醫者要為病人謀幸福無私奉獻。這是中外醫學家留下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醫學倫理學:醫乃仁術
    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資料:北京衛生人才網提供北京醫療衛生人才招聘考試複習資料,包括2018北京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資料、醫學基礎知識考點、解題技巧及醫生 護士招聘筆試面試輔導。 醫學倫理學:醫乃仁術。
  • 海南日報數字報-醫乃仁術 以仁求仁
    海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09級學生鄧小強的話,或許代表了很多醫學生的顧慮。不過,今年畢業的鄧小強還是堅定自己最初的夢想,選擇了從醫。  「擁有對患者的同情心、感恩心和醫療的責任心,方為良醫。」鄧小強說,學校強化人文醫學實踐教育,讓他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換位思考,也讓他認識到,改善醫患關係首先要從醫生做起,唯有嚴於律己,提高自我修養,才能以心換心,贏得患者的信任。
  • 朱良春:醫乃仁術
    朱良春:醫乃仁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5日 14:14 來源:光明日報     朱良春    二十歲時,即為貧苦人免費看病;九十歲時,還在杏林廣播真知。一雙妙手,讓無數垂死之人起死回生;一顆仁心,把醫學不傳之秘公諸於世。厚德行善,大醫修為也。
  • 一千三百年前藥王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原文朗讀!值得好好讀讀!
    文 | 孫思邈 大醫精誠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中華醫藥,源遠流長。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道存萬世,醫德為先。
  • 「醫乃仁術」居民帶著專屬鄭州人民醫院的書法作品來參觀
    寫下「醫乃仁術」送給鄭東院區  雖然天氣寒冷,早上9點,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門診大廳已經聚集30餘人,他們是來自鄭東新區商都路辦事處的部分社區主任和各社區的居民代表,來參加「回望百年鄭醫 心繫東區百姓 」鄭東院區第五期居民體驗活動。
  • 學習醫學倫理 涵養仁術善心
    公元7世紀,唐代醫家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書中第一卷所列《大醫精誠》,是中國古代醫學典籍中關於醫德的經典著作。《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醫術精通,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從醫者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心救人,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要「見彼苦惱,若己有之」,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常懷「大慈惻隱之心」。
  • 道德模範餘友傑:醫乃仁術 無德不立
    醫者有仁心,在普陀醫院大內科主任兼血液腫瘤科主任餘友傑心中,「醫乃仁術,無德不立」是他從醫20多年來一直遵守的職業道德,讓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時,儘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更是他行醫的初心。從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餘友傑就將「醫乃仁術,無德不立」作為自己的從業座右銘。只開患者必須要用的藥、推薦患者使用更加廉價但功效相同的國產藥……餘友傑的種種做法可能在某些醫生眼中非常另類,「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案例層出不窮,自己能做就做一點,在保證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前提下,我儘量爭取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
  • 醫乃仁術 無德不立
    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加強風氣建設,歷來是這所醫院黨委高度重視的大事。為強化醫護人員為兵服務的意識,該院開展了專題教育和「假如我是傷病員」等討論,引導大家理解「小病房連著大戰場」「保健康就是保打贏」的道理,確保姓「軍」的建院宗旨不動搖,為兵服務的方向不偏移。  正氣源於底氣,底氣源於自律。對開展有償服務的部隊醫院來講,各種誘惑和考驗無時不在。
  • 張達:把「醫者仁術,醫者仁心」當做畢生追求
    他曾在吳階平微創中心、諾道夫微創中心工作3年,從事普通外科臨床工作十餘年,擅長普通外科多種微創手術。在西安地區率先開展單孔腹腔鏡手術、微型腹腔鏡手術、微創治療疝氣、微創胃減肥手術、微創糖尿病手術、微創胃腫瘤手術、微創便秘手術、微創腸道手術、微創肝膽手術,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為一個個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們驅走了病魔,讓笑容重新回到了一個又一個家庭之中。
  • 醫學教育人文課程走過場 無人講授「醫乃仁術」
    過去一年,以同仁醫院醫生被砍為代表的惡性事件頻發,昭示著醫患之間的矛盾已深入骨髓。人們開始反思,是什麼讓本是「同盟軍」的醫生和患者同室操戈?醫科學生的人文教育由此成為醫學和教育界最受關注的話題。  「醫療有時是治癒,經常是幫助,卻總是撫慰。唯有在醫學教育中深植人文精神,手術刀才會閃出溫暖的光芒。」袁鍾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 董元先:醫乃仁術無德不立,立足平凡崗位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激勵和鼓舞各族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從小的夢想就是要當醫生,從青春少年到四十不惑,從醫二十多年,讓董元先更加懂得了「醫者父母心」這句話。他說「人一輩子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十分榮幸的事情,也就不覺得那麼辛苦了!」。
  • 「醫乃仁術,醫患矛盾在我這裡不存在」
    從醫20多年,盧林有一個信念:醫乃仁術。他認為,醫患雙方就像一個戰壕裡的戰友,雙方之間不存在矛盾,共同的目標就是戰勝病魔;而患者來看病,本身就是對醫務人員的信任。也因此,他診療過的每一位患者無不對盧林表示感謝。  長期從事一線臨床工作,同時他也是一名殘疾人。「因病致貧、返貧並不單純是治病費用高,其中很大原因是病後病人喪失勞動能力,給家庭和生活帶來沉重負擔。」
  • 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管理信息系統考試醫學倫理學:醫乃仁術(2)
    可以看出,該題目的考點是臨床診療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在考試中,臨床診療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會出現在題目的選項中,也可能出現在題幹中,作為對臨床醫學實踐的行為依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關於臨床診療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的知識點。
  • 無德不成醫 品讀大醫精誠故事
    神農嘗百草醫者美德感天動地古人云:「無德不成醫。」醫者,行的是仁心仁術,仁心在前,仁術在後,這是衡量醫者的標尺。關於這一點,在中醫的源頭處就深有體現。相傳,上古時代,人們不知什麼植物可以吃,什麼植物不可以吃,生了病也不知怎麼醫治,只能在危險與痛苦中自生自滅。炎帝神農氏為了解民憂,紓民困,親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歷經無數艱險,終於選定了五穀,嘗出了許多種草藥,使人們能有飯吃、能有藥醫,生活有了初步的保障,神農氏也因此被尊為中華農業之祖、醫藥之祖。
  • 「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第九站)在普寧市中醫醫院舉辦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中醫藥大會部署要求,傳承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助力秋冬季疫情防控,推動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健康,12月12日,「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第九站)在普寧市中醫醫院舉辦。
  • 以大醫精誠傳承中醫文化——岐黃路上的跋涉者山東名中醫藥專家...
    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百姓,悲天憫人,具有高尚情操,一心為患者治療病痛,懸壺濟世,精誠為民。蘇東升就是這樣一位心懷地方百姓,岐黃路上的跋涉者。《大醫精誠》出自唐朝醫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被譽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 「醫與藝」傳承民族精神 言恭達向江蘇省中醫院捐贈《大醫精誠...
    交匯點訊 7月12日下午,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文化巡禮暨言恭達先生《大醫精誠》書法長卷捐贈儀式在南京舉行。 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大家言恭達先生創作的氣勢恢宏的隸書書法長卷《大醫精誠》節選和「大醫精誠」金文書法橫披捐贈給在此次抗疫中發揮中醫特色、彰顯抗疫成效的江蘇省中醫院,致敬可敬可愛的白衣戰士。 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省中醫院第一時間設立發熱門診,並派出五批52名隊員馳援湖北。
  • 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 捨身忘我 大醫精誠
    17年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徐遠達奔赴抗擊非典戰場;17年後,他臨危受命馳援武漢,用行動詮釋何為「大醫精誠」。 △2020.09.02《廣州新聞聯播》:捨身忘我 大醫精誠——2020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徐遠達 2020年二月,新冠疫情的陰影持續籠罩著中國
  • 西醫發源地響起英文版「大醫精誠」
    希臘當地時間11月1日上午,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故鄉,希臘科斯市希波克拉底梧桐廣場,來自北京的10名醫生代表再次重溫希波克拉底誓言,來自科斯市和雅典市的西醫醫生代表也朗誦起英文版的「大醫精誠」,中醫西醫的人文精神在這裡交融。將現代醫學發源地的種子帶回中國  初秋的科斯市,雲淡風輕。
  • 大醫精誠 醫者仁心 專訪濱醫煙臺附院婦科主任劉國紅
    大醫精誠 精湛醫術解除患者病痛   隨著社會的發展,婦科疾病越來越多,並且宮頸癌、內膜癌、卵巢癌、子宮肌瘤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還趨於年輕化。不過,雖然腫瘤疾病越來越多,技術也同樣不斷進步,尤其是劉國紅擅長的微創手術,精湛的手術技巧,解除了了無數患者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