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咖啡文化 Le café:法國時尚的符號!

2020-12-15 華子愛旅遊

咖啡文化 Le café----法國時尚的符號

法國有句諺語:「Un jour sans fromage, c』est un jour sans soleil.」意思是說,對法國人而言,如果哪天少了奶酪,那天就沒了陽光。而我卻覺得,如果哪天他們的生活裡少了咖啡,那他們一定會比沒了陽光和奶酪還要無精打採。法國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咖啡。咖啡對他們來說不只是一種飲品,它隱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遍布城市與鄉村的咖啡館是法國生活方式的一種標誌。

如果有一天你去法國觀光旅行,在五光十色,車水馬龍的香榭麗舍大道,蔚藍色的地中海岸,或外省清靜冷僻的街道,看到那些或富麗堂皇,或古樸雅致,或斑駁簡陋的咖啡館,建議你不妨進去坐一下,感受一下那裡的環境和氛圍。法國人曾對外國遊客作過一個調查,被問及巴黎最吸引人的東西是什麼時,許多人的回答不是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膾炙人口的名勝,而是散落在巴黎大街小巷的咖啡館。有人曾把咖啡館比作是法國的骨架,說如果拆了它們,法國就會散架。徐志摩也說過,「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館,恐怕會變得一可愛。」   

法國人的血管中流淌著拉丁民族熱烈奔放的血液,他們熱衷於高談闊論,張揚自我。中世紀封建王朝年代,法國宮廷是法國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上流社會的沙龍一直引領著法國的大眾文化和生活時尚。皇宮貴族輕鬆優雅、浪漫多彩的生活方式影響了大眾的生活情趣。咖啡館在百姓,尤其是知識分子的社交生活中傳承的是貴族沙龍的某些交際功能。

法國人去咖啡館不單單是為了喝咖啡,他們更多的是去那裡放鬆身心。普通百姓喜歡湊熱鬧,聚會或聚餐,哪裡人多就喜歡去哪裡。無怪乎在法國的普通餐館中,服務生大多會把第一批客人安排在靠窗的桌邊,然後點上一支小蠟燭。夜色降臨時分,外邊的客人會不由自主地被餐廳內搖曳的燭光、隱約的人影所吸引,去分享廳內溫馨的空氣。

曾聽說法國一度由於咖啡缺貨而少喝了咖啡,馬上就見打盹的人多起來。說來好象誇張,但法國人嗜咖啡倒是千真萬確。l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法國也是參戰國之一,國內部分老百姓擔心戰爭影響日用品供應,紛紛跑到超級市場搶購。此事連電視臺也驚動了,當鏡頭對著滿抱"緊缺物資"的顧客時,卻發現他們拿得最多的竟是咖啡和糖。此事一度成為當時的大笑話。

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似乎不在於味道,而是環境和情調,大多不願意閉門"獨酌",偏偏要在外面湊熱鬧,即使一小杯的價錢足夠在家裡煮上一壺。他們也還不是匆匆喝了拉倒,而是慢慢地品,細細地嘗,讀書看報,高談闊論,一"泡"就是大半天。在科技博覽會上,我走過六七個大展廳,都見在角落處設有咖啡座,方便到會各方面人士交流洽談,整天都是座無虛席。

法國人養成這種喝咖啡的習慣,自覺不自覺地表達著一種優雅韻味,一種浪漫情調,一種享受生活的愜意感。可以說這是一種傳1特的咖啡文化。正因如此,法國讓人歇腳喝咖啡的地方可說遍布大街小巷,樹蔭下、馬路旁、廣場邊、河岸上,以及遊船上、臨街陽臺上,甚至艾菲爾鐵塔上……。而形式、風格、大小不拘-格,有咖啡店、館、廳、室,這些都附屬著建築物而存在,有屋頂蓋著。而最大眾化、充滿浪漫情調的,還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幾乎是法國人生活的寫照。好多的露天咖啡座都佔據不少公眾地方,如廣場圈了一角,街頭佔點人行道,甚至在人潮熙來攘往的香謝麗舍大道也是如此,那花花綠綠的遮陽傘成了點綴巴黎的獨特街景,看來市政當局對此還特別寬容。咖啡座的椅子幾乎全是朝向馬路排列,明擺著是有心設置的觀眾席,那面前的馬路便是劇目永不重複的大舞臺。看那些形形色色的座上客,任憑街上喧囂嘈鬧、車水馬龍,太陽傘下一杯在手,悠然閒適。拿份當地報紙漫無目的瀏覽也行,叨著香菸吞雲吐霧亦可,還可以把大街上的五光十色細細欣賞。這裡,會有亮麗的時裝閃過,會有醉人的香氛飄來,也會有炯娜多姿的女郎走過,還常有街頭音樂家給您送來段段美妙的旋律。此情此景,令人陶醉。不難見到座上原來細聲絮語的戀人旁若無人地擁抱、親吻,別人可真羨慕不了那麼多,因為這是在法國。要是您運氣好,也說不定在您身旁的椅子上,就坐著一個法國美女,讓您增添許多視覺享受。在這裡,邊吸著咖啡,邊看著時尚雜誌的巴黎女郎,被視為時髦的象徵。

除了那些抬頭見青天的露天咖啡座外,在法國約17萬的咖啡館中,不乏氣派堂皇或古樸典雅者。尤其在巴黎,一些咖啡館本身就是頗富歷史傳奇的名勝。在中世紀舊王朝時代,法國文化生活的重心是在宮廷。而到了18世紀的啟蒙時代,文化重心開始轉移到各種沙龍、俱樂部和咖啡館。像拉丁區的普洛可甫(LeProcoPe)咖啡館,就與二百多年前影響整個世界的法國大革命聯繫在一起。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狄德羅,以及大革命三雄羅伯斯庇爾、丹東和馬拉等,都是這裡的常客。當年,伏爾泰的幾部著作、狄德羅的世界首部百科全書等都曾在這裡撰寫,還有大革命時具象徵意義的紅白藍三色帽也在這裡第--次出現。革命爆發的前幾年,這裡一直是熱血沸騰、孕育風暴之地。據說發跡前的拿破崙也曾來此,還因喝咖啡欠帳留下了軍帽。後來,這裡又是一流作家、演員、紳士淑女們聚會漫談的社交場所,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雨果、巴爾扎克、喬治·桑、左拉等,以至後來還以這咖啡館的名字創立了文學刊物《普洛可甫》。因此,現在館內保存下來的傳統裝飾、古董擺設以及各種文物特別豐富,館內的格局與景物似乎都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煥然一新",顧客仍舊是喜歡它的古典。

相關焦點

  • 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
    同樣,推門進入一家別致的咖啡館,品一杯香醇的咖啡,悠然自得,欣賞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滿了浪漫的氣息。中國人對茶樓的情感固然深厚卻遠遠不及法國人對咖啡館的可稱為深度依賴的情感。如果說在中國,咖啡是一種小資情調,時尚生活的表現,相對於法國,咖啡絕對是全民參與的平民活動。
  • Café(咖啡館)、bistro(小酒館)或brasserie(啤酒屋)?巴黎餐飲文化詞彙表
    活潑、誘人、充滿活力:這些都是用來形容法國首都的詞彙,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世界文化和藝術交流的中心,因其知名的居住者(如海明威),以及其建築和美食而聞名。 說到巴黎,不難想像其獨特的林蔭大道,兩旁林立著的熙熙攘攘的咖啡館和餐館。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但它也是一處從街道到街道,咖啡館到咖啡館,開胃酒到奶酪讓人自由來去、盡情享受的場所。
  • 法國法語和比利時法語的區別
    法語中桌上足球是baby-foot, 比利時說法是kickers; 同一個單詞,在兩個國家的意思卻不同:pistolet在法國是手槍的意思,而在比利時是一種麵包卷。諸如此類的同詞不同意,或是同種東西不同解釋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口語上,比利時法語和法國北部地區的口語比較像,但法國北部發音比比利時要扁。
  • 東京café|表參道最時髦的咖啡甜品地圖
    東京從來不缺好吃的甜品和咖啡,但一定要單獨把表參道拿出來說,是一直偏見的認為:只要能在表參道存活下去的店絕對不會錯,如果在這裡成為熱門話題的店,人再多我也要去嘗一下。事實證明,一條表參道吃下來好像還沒踩過雷,甚至可以說,驚喜連連。下面就是一份最時髦的表參道咖啡地圖。
  • affogato al café | 淹沒在咖啡裡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種義大利甜品義大利名是「affogato al café」意思是「淹沒在咖啡裡」(drowned in coffee)Affogato是一種傳統的義大利濃縮咖啡甜品,你可以在許多義大利餐廳的菜單上找到,還可以在許多供應濃縮咖啡和其他咖啡飲品的咖啡館找到。
  • CoCo都可的咖啡革命 CoCo café門店4年突破1500家
    2015年,CoCo 都可在全國面積80平以上的門店力推咖啡。截止發稿前,CoCo café在全國的門店已經超過1500家。2018年, CoCo café的銷量增長超過50%。進入內地21年,擁有3100家店的CoCo都可——一個做奶茶的品牌,正在進行一場「咖啡革命」。
  • 法國時尚的20個符號
    法國時尚的20個符號 2004-10-10 16:39
  • o.p.s.café:咖啡「原創者」
    走在太原路近永嘉路一段,你很難不被排隊的景象所吸引,177弄o.p.s. café門口,總有人耐心等待。太原路177弄o.p.s. café門口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店鋪報導和評價,「據說是上海最好喝的咖啡」、「聞名上海灘」、「幾乎零差評」……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店?
  • 每日一詞FM: 咖啡在歐洲文化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其中不少可能會告訴你是一種文化,或者氛圍(vibe)。而星巴克自己在營銷的過程中似乎刻意強調了這種文化屬性。不過,這種摸不到、看不見的文化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星巴克作為一個意式咖啡連鎖店,的確可以拿文化說說事兒,因為咖啡對歐洲來說是個非常有歷史意義的文化符號。而這就要說到咖啡在歐洲最初出現的那段時間了。
  • 歷史悠久的法國咖啡文化
    提起法國的波爾多市,人們可能更多地會聯想到享譽世界的波爾多葡萄酒。但事實上,世界貿易中的大宗商品——咖啡,多年來也和波爾多市息息相關。   歐洲的第一家咖啡屋是在17世紀中期出現的。隨著咖啡貿易的發展,法國的兩個港口——勒阿佛和波爾多逐漸成為進口咖啡豆的貿易中心。在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咖啡在波爾多留下的已經不僅僅是遺產了。   咖啡豆呈綠色,所以也被稱作「綠咖啡」。綠咖啡經過焙燒後才成為人們常見的褐色咖啡豆。焙燒後的咖啡豆經粉碎,再用沸水衝泡或煮,才成為香濃美味的咖啡。波爾多有很多咖啡焙燒店,儘管這些店鋪都很小,但它們在與大公司的競爭中並沒有敗北。
  • café的é上面為什麼有一撇?
    算是英語世界的一種文化習慣吧。
  • 來聽聽法國餐具的故事!
    法國餐具(les couverts de table)的故事,那叫一個源遠流長… Catherine de Médicis)把叉子從義大利帶到了法國。 最初來到法國的叉子只有兩到三個齒,用來吃魚和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禁止他的孩子們使用叉子,防止他們用叉子刺對方。
  • 上海小店故事|o.p.s.café:咖啡「原創者」
    走在太原路近永嘉路一段,你很難不被排隊的景象所吸引,177弄o.p.s. café門口,總有人耐心等待。太原路177弄o.p.s. café門口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店鋪報導和評價,「據說是上海最好喝的咖啡」、「聞名上海灘」、「幾乎零差評」……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店?
  • Christofle X Cabbeen跨界合作 探索新時代都市人的精緻追求
    6月28日,法國皇室御用銀器品牌 Christofle與中國原創設計師品牌Cabbeen,在福建泉州卡賓先生楊公館舉辦了一場「Christofle X Cabbeen時尚無界——卡賓先生楊公館暖屋家宴」,突破時尚的界限,開啟一段生活與時尚的跨界合作之旅。
  • 聽法國人說英語真是醉了……學法語會對英語會有影響嗎?
    法國人平時愛用英語詞,不要要用按法語+英語規則發音~~ HAPPY 阿皮 。①une overdose [ɔvœrdoz] 過量 過度 faire une overdose 服過量藥物 ②un look [luk] 穿著打扮,avoir un look de 看上去像 ③le timing [tajmiŋ] 日程安排 ④un seller 賣家 ⑥le coach [ko:tʃ] 教練 導師
  • |香榭麗舍大街|法國|羅浮宮_網易旅遊
    日前,法國旅遊發展署攜33家來自巴黎的旅遊代表團來到中國進行路演,此次巴黎旅遊代表團由巴黎旅遊和會議局推廣中心負責人芭黛美女士(Patricia BARTHELEMY)帶隊,將分別在香港、廣州、上海、北京和武漢跟旅遊業者進行面對面的推介
  • 資訊| 法國文化攜手騰訊藝術,帶你「浪藝夏」
    「法國藝術之夏」,一場全線上的藝術節,由法國駐華使館文化處和騰訊藝術頻道聯合打造,秉承著與線下活動季中法文化之春同樣的理念:向你推薦最棒的法國藝術創作。為期六周的線上節目圍繞六大關鍵詞:阿維尼翁戲劇節、馬賽國家芭蕾舞團-La Horde、法國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演員之春戲劇節、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巴黎時裝周,為中國觀眾量身打造,可免費觀看。
  • 法國人與咖啡文化
    上周末,第五屆法國食品節在北京開幕。在最熱鬧的王府井大街上,不僅能買到正宗的法國葡萄酒、巧克力,還聞到了濃濃的咖啡香味,使我不禁想起了法國人的咖啡文化。   法國人曾對外國遊客做過一個調查,被問及巴黎最吸引人的東西是什麼時,許多人的回答不是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名勝,而是散落在巴黎大街小巷的咖啡館。
  • 英國時尚品牌鍾情中國非遺文化符號
    近日,B&H中國文化創意中心和英國高端皮具品牌阿斯皮納爾(Aspinal)正式啟動合作,二者將共同開發中國非遺文化元素,將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紋樣和刺繡工藝融入英國時尚設計,把中國非遺文化符號推向世界舞臺。
  • 煙臺十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出爐
    啟動儀式上,煙臺十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出爐,煙臺文旅100顆「鮮美之星」消費品牌和煙臺100慢休閒打卡地也同時發布。、評選、發布、推介,把好看、好吃、好玩的產品呈現給大家,就是為了進一步彰顯文旅品牌特色、培育提升產品品質、引領文旅消費時尚、濃厚假日文旅消費氛圍,大家一起歡喜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