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會談:大陸態度不能取代臺灣自身努力

2020-12-19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中評社消息,由兩岸統合學會主辦的「臺北會談」12月11日在臺北福華飯店進行第二天的議程,上午第一場會談主題是「從認同互信面談如何深化兩岸現有發展趨勢」,分兩組進行。其中一組由旺報總主筆戎撫天主持,引言人分別是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與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左正東,與談人則是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與中華臺北APEC研究中心執行長、前「國安會」諮詢委員詹滿容。

徐博東表示,兩岸應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搭建平臺、研究規劃、商籤協議、先易後難,應該搭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平臺,應該有代表性、全面性、權威性的新平臺,常態化與機制化才能持久。

徐博東還說、兩岸文化主管部門應組織相關人員研究規劃,籤定相關協議,然後依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籤署相關專業領域的子協議。

徐博東表示,胡錦濤在十八大提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大基礎工程,其中之一是強化文化交流,鞏固深化兩岸和平發展,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凝聚民族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兩岸文化交流是民族發展的動力,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作為支撐,兩岸同胞有高度共識。

徐博東說,回顧二十多年兩岸關係發展史,文化交流合作早就開始,當年郭偉峰與範麗青第一次來臺灣採訪,轟動一時,現在已經是家常便飯,而他與臺史會王曉波的交流也是創下先例,現在已經發生歷史大變化,如火如荼,燎原之勢,對於緩和兩岸緊張,增進國家民族文化認同,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他對此是樂觀的。

徐博東說,但臺灣青少年的民族認同被搞亂了,馬英九政府雖然撥亂反正,強度與力度是不夠的,而且文化交流相對於經濟社會交流的文化層面是置後,措施不對等,陸生有三限六不限制,大陸人入臺填表繁雜,新聞交流,文化交流合作沒有機制化與常態化,早日實現機制化與常態化,已經有良好社會氣氛圍,應掌握機遇

左正東則說,兩岸經貿交流與兩岸和平發展的關係,從歷史來看,是發展先於和平,發展若行,和平向前,片面讓利政策效用非常有限,正在遞減,在兩岸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問題在於臺灣沒有辦法參與區域整合,臺灣與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籤FTA(自由貿易協定)是權利,解方是降低臺灣參與區域整合的政治意涵,馬英九政府這方面做得不多。

曹小衡說,和平與發展在特定時期有輕重先後之分,臺灣的國際經濟空間問題可能看得太重了一點,大陸協助臺灣加入WTO,已經是最大的善意,關鍵是要遵守當時定下的遊戲規則,有關去政治化的問題,兩岸的區域經濟合作阻力重重,例如海西區;官方主權基金合作兩岸、東海、南海石油探勘開發,以及合作在大陸進行公共建設、金融合作參股、陸資入臺等好像也不太自由化。

詹滿容說,在經濟層面,基於市場機制由下而上的機制是較可行的,文化、社會層面的建構也是如此,比由上而下還來得更貼切,中華文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文化思維應用到全球層面,如何做到讓全球人士仰慕中華文化?但類似ECFA的機制,她個人是比較保留的,方針式的語言對老百姓的感覺是比較遠的,兩岸可討論中華文化的定義、學習與認同,探討軟實力是有所必要的。

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則說,大陸可以協助臺灣參與經濟整合,但大陸的態度不能取代臺灣自身的努力,不是大陸的阻撓,而是臺灣自身市場開放的問題,臺灣可以透過大陸加入東協加一區域整合,大陸對此應該是有準備與善意。

相關焦點

  • 九二會談取代「九二共識」?「藍委」批蔡英文糊弄大陸領導人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今表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兩岸擱置爭議、外交休兵基礎,蔡英文若要以無結論的九二會談「九二史實」取代,怎麼糊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據報導,蔡正元表示,1992年10月海峽兩岸在香港會談,磋商「一個中國」涵義,當時雙方也各自提出多種表述版本,但會談未達成採用那一版本共識,九二會談破局。
  • 臺北會談有效果:集思廣益 增進認同
    12月10日至11日,由兩岸統合學會舉辦的,以「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為主題的「臺北會談」在臺北福華飯店舉行。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指出,本次「臺北會談」的重要意義在於,兩岸專家學者在平等對話和充分溝通的平臺下,對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兩岸問題進行交流。兩岸雙方不斷加強和鞏固認同與互信基礎,增進交流與合作,尋求互利雙贏,推進兩岸關係不斷和平發展。
  • 臺北會談:和平協議很困難 但不悲觀
    (中評社倪鴻祥攝)【環球網綜合報導】兩岸統合學會主辦的「臺北會談」邀請兩岸學者針對未來的兩岸關係進行座談,10日下午的分組座談,臺灣世新大學兼任教授、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王曉波對於臺灣認同問題指出,兩岸應善用血緣關係建構兩岸共同歷史,強化本質性認同;臺灣有遠見的人,應該明智作出政治抉擇,不是依賴美國保持現狀。
  • 港媒:大陸將"中華臺北"正名為"中國臺北" 臺灣終歸難以拒絕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官方媒體從4月11日起在轉播體育賽事中,稱臺灣的代表隊為「中國臺北」,一改2008年之後稱「中華臺北」的作法。大陸涉臺部門尚未就官媒的作法發表評論。對此,香港中評社18日發表評論稱,相信官媒的作法不是「擅作主張」,而且會持續下去。
  • 臺北會談觀點:政治談判不等於統一談判
    (中評社王宗銘攝)【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中評社消息,由兩岸統合學會舉辦的「臺北會談」10日在臺北福華飯店登場,下午第一場會談主題是「兩岸關係的機會與挑戰」,分兩組進行。臺灣社會認為政治議題很難,但是難不等於不去碰,臺灣擔心是不是大陸設的圈套,這是自我信心不足的表現。嚴安林指出,馬英九當選與連任,以及國民黨的「國會」多數,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加鞏固,當前他認為是機會大於挑戰,第一個機會是,臺灣認同「九二共識」的力量增加,現在是非常穩定的環境,雖然馬英九的民調滿意度不高,但正確的改革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馬英九還是值得肯定的。
  •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八次會談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
    8月9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左)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會談前握手。當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圓山飯店開始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八次領導人會談。新華社記者 侯東濤 攝    新華社臺北8月9日電(記者 陳鍵興 齊湘輝 張雲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9日在臺北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八次會談。
  • 專訪臺灣儒家陳昭瑛:大陸「國學熱」是儒家自身生命力的表現
    同樣,大陸有些儒家學者認為,現代新儒家從熊十力開啟的路徑也是儒學的歧出,其表現就是在學問方式上有過於哲學化的傾向,這就偏離了儒學傳統的經學模式。陳昭瑛:這是比較敏感的問題。臺灣的儒家學者未必都同意牟先生這種判教。這些年朱子學研究在臺灣更受重視,不同意朱子是別子為宗的學者越來越多。不過對朱子的態度不同還談不上是臺灣儒家學者之間的門派差異。
  • 大陸已取代香港成臺灣新竹科學園區最大出口地
    中新社臺北一月十八日電(記者陳立宇邢利宇)臺灣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今天稱,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大陸已取代香港躍居為該園區最大出口地,顯示竹科與大陸的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  其中,前五大出口地區依序為香港百分之二十、大陸百分之二十、日本百分之十二、美國百分之十一、韓國百分之九。   前五大進口地區依序為日本百分之三十六、美國百分之二十一、新加坡百分之八、香港百分之六、韓國百分之三。   據悉,自二00二年起香港一直是竹科最大出口地,直至去年十一月起被大陸取代。
  • 臺灣寫真:中元節街頭節味濃 臺北倡以米取代金紙
    中新社臺北9月5日電 題:中元節街頭節味濃 臺北倡「以米取代金紙」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9月5日是農曆七月十五,是祭祀先人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走在臺北街頭,處處可見民眾臨街擺放祭祀品,點燃香火虔誠祭拜,隨後給先人焚燒紙錢,祈求風調雨順、家庭幸福,街頭節日氣氛非常濃厚。臺北計程車司機許文宗告訴記者,中元節在臺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民間有個說法,農曆七月是地府鬼門大開的時候,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尋求供奉。普通百姓從七月一日開始就「禮敬亡靈」。中元節「拜鬼」,不但要祭拜故去的親人,而且也要顧及「孤魂野鬼」。
  • 中國臺北隊隊長談大陸:從未見過這麼多的錢!
    陳柏良微博圖片在陳柏良還沒有登錄大陸聯賽之前,他一直在臺灣聯賽踢球,同時他還是一名公務員,在臺灣電力公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陳柏良加盟上海申花2013年12月20日,中國臺北足球運動員陳柏良加盟上海申花隊,成為首位中國臺北培養、進軍大陸足球超級聯賽的選手。
  • 親歷「汪辜會談」:開創海峽兩岸政治對話的先例
    1993 年4 月29 日,汪道涵與辜振甫籤署《汪辜會談共同協議》「汪辜會談」能夠成功舉行,除了大陸方面的積極努力外,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先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1992年,國家主席楊尚昆到新加坡訪問。比如談到臺商投資保護的問題,海基會要求我們籤訂臺商投資保護協議,保護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利益。我回應說,我們一直對臺灣投資持鼓勵態度,1988年國務院已經發表了《關於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簡稱「22條」),我們願意聽取臺灣的意見,爭取使「22條」更加符合臺灣老百姓和臺商投資的需要。
  • 大陸若採取「封鎖」,臺灣恐難以吃得消
    近日,在臺北以及廈門兩地間,兩岸各界企業家通過線上視頻連線的形式進行了會談,在此次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上,如何緊抓大陸「十四五」規劃機遇成為一大主題。根據臺灣「財政部門」公布的數據,臺灣在11月份對於大陸(含香港)的出口額已經高達144.6億美元,成為歷年之最,而臺灣經濟的一大收入來源就是來自與大陸(含香港)貿易產生的順差。
  • 再到圓山:兩會第十次領導人會談籌備就緒
    新華社臺北2月25日電(記者吳濟海、李寒芳)臺北市地標性建築圓山大飯店又將見證兩岸交流協商的重要活動——2月26日至27日,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第十次領導人會談將在這裡舉行。    25日,臺北晴朗溫暖。遠遠望去,矗立在劍潭山上、基隆河畔的圓山大飯店高大醒目。
  • 高振農:臺灣佛教發展得益於大陸僧人的努力
    編者按: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佛教是中國佛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0年來臺灣佛教有了長足的發展,在社會文化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作者認為臺灣的佛教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發展勢態,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中國大陸佛教僧人的努力。
  • 汪辜會談20周年紀念活動在臺北舉行(圖)
    汪辜會談20周年紀念活動在臺北舉行(圖) 2013年04月28日 11: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日本和臺灣「抗衡中國大陸」的重要舉動
    香港中評社4月20發表署名陳鴻斌的評論文章指出,此舉充分表明,日本在這一問題上已根本不再顧慮中國大陸的態度。目前臺灣的「亞東關係協會」也正策劃更名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顯然這是日本和臺灣抗衡中國大陸的一個重要舉動。
  • 大陸將對539項臺灣產品降稅
    據商務部網站報導,海協會與海基會專家已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相關業務議題達成一致,大陸將對539項原產於臺灣的產品實施降稅;同時,臺灣將對267項原產於大陸的產品實施降稅。海協會與海基會6月23日-24日在臺北舉行第五次兩會領導人會談的預備性磋商。
  • 大陸佛教代表團一行到臺灣進行友好交流(圖)
    9日至10日,代表團一行分別參訪了臺北善導寺、臺灣中國佛教會、臺中市霧峰靈山寺、中臺禪寺,受到臺灣佛教界的熱情接待。此次大陸佛教代表團赴臺參訪,是對2005年和2011年臺灣中國佛教會前後兩次赴大陸參訪交流活動的回訪。中國佛教協會對此次參訪活動極為重視,組織了北京、廣東、上海、雲南、河北等多個省市的三大語系佛教代表赴臺訪問。
  • 大陸學生看臺灣:臺北城區的街道名
    一月的臺北夜晚有點溼冷,蒙蒙小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那句孟庭葦的「冬天來臺北看雨」讓我們的出行多了分雅興。在去臺北西門町夜市的路上,我好奇地觀察路邊每個角落,騎樓綿延的臺北街頭有一種既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感覺。因為在這裡,看到的街道名稱,竟然幾乎都是大陸的地名。穿行在臺北的大街小巷,如同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地方,很是有趣。
  • 廈門飛臺北 可省9分鐘
    >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三次「陳江會談」確定兩岸航線南北各增一條航路,部分航線時間再縮短,兩岸空中直達航路從一條變三條。  舊北線航路 上海北京省時   近幾年兩岸航班往來無論是三節包機或周末包機,都必須飛經香港飛航情報區,兩岸第一條空中直達航路稱為北線航路,是在去年11月第二次「陳江會談」時達成共識,並從去年12月15日兩岸開始平日包機時啟用,由臺灣先往北飛再左轉,由臺北飛航情報區與上海飛航情報區彼此交接往來兩岸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