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分享:江滬甜食多,無錫一桌甜,上海鍋燒河鰻更勝一籌

2020-12-20 娛樂先森和你聊

我走過的地方,吃過的菜餚,以為最重甜的是無錫。汪曾祺老先生是高郵人,讀書時在江陰,距離無錫不遠,老先生就吃不慣無錫菜,認為過甜,而相比之下,蘇州某清淡,可以接受。不過就我而言,蘇州菜還是偏甜,只不過逖於無錫菜而已。有年參加一個學習班,地點在太湖邊的一個療養院。頭一頓飯從北京同來的人很難過,怎麼個個菜都是甜的?大叫,拿點鹹菜來。鹹菜上來了,是鎮江醬菜。卻甜絲絲的,想要東北的芥茱疙瘩,以鹹解甜,無有。

無錫菜之甜是真的甜。第一次到無錫是很多年前,到上海度假,順便帶家人遊無錫和蘇州,於是第一次吃到了無錫肉骨頭。本以為與北京醬排骨差不到哪裡,結果吃的滿口甜膩。後來查資料,想知道這個醬骨頭是怎麼做出來的。記載曰,每百斤生肉,用醬油十斤、黃酒二斤、鹽三斤、糖四斤。鹽糖比例倒置,這肉骨頭焉能不甜。不過,我吃肉骨頭,卻很能接受,因為雖膩卻香,下酒最好。

第二次到無錫,是因為參加學習班,這次時間稍長,吃久了才知道,無錫雖甜,但菜品之間也有區別,比如製作河鮮時,甜味會大大減輕。

第三次到無錫,純粹是為了玩,有人接待。肉骨頭是要吃的,僅只為了回味也要吃。面拖魚是要吃的,學習班時沒少吃。梁溪脆鱔是要吃的,美味不可多得。甜就甜吧。吃飯時,猛然看見桌上ー個大盆,堆滿小龍蝦,正在思量,小龍蝦如果甜了該是什麼味道。結果剝開一隻,入口竟然成鮮帶辣,大驚奇。問主人,主人答日,與時俱進。無錫一桌甜,竟然有此異類,真是與時俱進了。

無錫人嗜甜,其實上海人也不差,錫幫菜與本幫菜同屬一個體系,只不過程度稍有差別罷了。在上海,吃鍋燒河鰻,覺得比無錫還甜。在朱家角逛古鎮,滿街小吃,扎肉、肉粽都是成中有甜,甜成合味。所以,很少聽說有上海人抱怨無錫之甜的這幾年,上海也開始搞古鎮遊,七寶古鎮日漸熱鬧,我也去熱鬧。前年去上海,特意跑到七寶。其實到七寶,看是一方面,主要是吃,不但外地人如此,上海本地人到七寶,大多也是為了吃,因為七寶保留了很多上海傳統小吃。扎肉、糟肉白切羊肉、鴨腳寶,滿街喊聲招人。甜味的更多,海棠糕、方糕、年糕等,但是最打眼的是湯糰。

七寶湯糰最好的是「老街湯糰"。兩口大鍋,熱氣騰騰,從開鍋開始,湯糰便滿鍋,隨到隨吃,絕不用擔心煮多了賣不出去或黏鍋。名氣大,好吃,不貴,不愁沒人吃。除了鮮肉餡外,都是甜的,豆沙、芝麻、棗泥,即便鮮肉湯糰,在北方人看來也多少帶點甜。到七寶,如若上午,將豆沙、棗泥、湯糰各枚作為早點,香甜潤胃,頂餓,逛一上午不會黨得累。

湯糰是華東地區的叫法,湯圓這個稱呼估計更普及。在漢族食俗中,湯圓在南方的地位如同北方的餃子,大年初一吃正月十五吃,冬至也吃,當早點,當夜宵年四季都吃。到了北方,就很局限了,正月十五鬧元宵,吃元宵是傳統民俗故而北方沒有湯圓、湯糰之說,統一叫元宵,吃,也大多只局限於元宵節這一天,過後就很少見蹤影了。

元宵與湯圓的做法也不同,湯圓或者湯糰是糯米粉經過吊漿過程,以溼粉包入餡料,操制而成。而北方則是將餡料置於糯米粉上,搖搖晃晃,滾制而成。不過本質相同。真正不同的是,北方元宵的餡料都是甜的,南方的湯圓或者湯糰卻有成的。當然,成味湯國畢竟不是主流,主流還是甜。七寶湯糰可證。華東的湯糰和西南的湯圓也有區別,例如,四川的湯圓餡料很單純,少有油,而華東地區有的地方的湯糰卻多有豬油加入,例如寧波的豬油湯糰。七寶湯糰應該是寧波湯糰的近親,甜而油潤。如此說,這東西可以分成三個類型,以名稱分辦即可,湯糰、湯圓、元宵。

七寶湯糰為上海味,上海味道是江浙味道的一個小分支,因為吳方言區域內,食俗驚人一致,湯糰作為吳方言文化圈的小吃,各地區別不大。甜便罷,還要油,特點突出。有意思的是成都湯圓,其實也是江浙湯糰的衍生。據說,成都湯圓原先與陝西相同,皆為元宵,滾制而成。這個做法,至清末依然。有一個中江人叫郭永發,從一些浙江逃難到四川的難民手裡學會了吊漿湯糰的做法,於是成就了成都的一個名小吃郭湯圓。

上海人吃早點是很節儉的,這是說得過去,不過現在也不鋪張。廣東人擺開架勢吃早茶,動輒百十種點心伺候,但上海不興。我在上海,早上起來逛街,弄堂口常常見到有老太太擺小推子,餛飩、水餃,論個賣。有人以此認為上海人精細,倒也如此。過去,很多上海人的早餐就是泡飯,只有一碟小鹹菜相伴,這便是一日之始。不過現在真的不同了。前年到上海吃早點時,竟然有種到廣州的感覺,有菜牌,雲香水餃粥飯點心,幾十樣,隨你點,連餛飩都有好幾樣。與廣州不同的是,無論多少樣,你只能吃一樣,肉菜大雲吞一大碗,飯量小的人碗都吃的費勁,如何能吃第二樣?與廣東人一盅兩件、三件、四件比,說節儉,是真的。這讓我想起幾十年前在上海吃早點的記憶一粢飯包油條。

粢飯包油條現在仍在,而且大有人吃,因為好吃,更重要的是耐餓。這東西,不但上海人吃,湖北人也吃,到底是湖北傳到上海,還是上海傳到湖北,不曉得。但是昆明的這味小吃,肯定是上海人帶去的,因為抗戰之前,雲南無此小吃。

粢飯包油條是甜食,因為粢飯和油條之間放的是糖。湖北的糯米包油條有加芝麻的,上海案飯包油條有加肉鬆的,不過無論如何,糖不可少。我在昆明吃粢飯包油條還是幾十年前我上中學的時候,芝麻、肉鬆一概沒有,就是一勺糖。熱熱的糯米飯夾著熱熱的油條,中間的那點糖入口的時候已經融化。米香、油香加上甜,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多麼誘人。可惜,我不愛黏黏的糯食,早點也不喜甜食。粢飯雖吃得少,記憶卻長存。

相關焦點

  • 中國最愛吃甜的城市,人們無糖不歡,這裡堪稱甜食愛好者的天堂
    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各種特色美食不僅供於當地人享用,還被廣泛流傳開來。那麼你知道,我國最能吃甜的城市是哪裡嗎?但實際上在我國有一個地方比上海還能吃甜,他就是我國最能吃甜的地方無錫,無錫當地吃甜的程度,已經達到了一種無以復加的狀態,據說就連喜歡吃甜食的上海人都無法接受無錫的甜度,因為無錫這裡的菜,實在是太甜了,並且還甜的有些單一。
  • 素有魚米之鄉的無錫,有哪些值得大家品品的美食呢?
    無錫被譽為中國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風景旅遊之地,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那麼這裡的特色美食小吃大家都了解嗎?據小編發現這裡的美食豐富多彩,有上百種之多,下面一起來了解看看。2、無錫小籠包說起無錫的小籠包,那可真是出名,在滬、寧、杭一帶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也許你們還聽過它的另一個名字「灌湯包」。這種包子存在時間已久,具體考察就不詳細介紹了,小編相信你們一定對其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等特色,充滿好奇和喜愛吧。
  • 無錫街頭的這10道美食,你吃過幾種呢!
    2、無錫小籠包無錫小籠包,本地人又稱小籠饅頭,以皮薄滷多而譽遍滬、寧、杭附近,是江蘇省無錫附近傳統名食,現有百年老歷史時間,是江蘇省無錫附近的一道傳統名食,也是無錫知名的特色特色小吃,它採用上等小麥麵粉製作、選材細緻、小籠蒸製,中國南方口感。
  • 來上海玩,這五種上海特產美食不要錯過,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
    原創文/楊曼迪編輯上海簡稱「滬」。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豔)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鹹中帶甜,油而不膩。本幫炒菜中,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慄子雞等,真正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上海蔬菜按季節不同有各種時令菜。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點——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這裡特產美食種類繁多,今天給大家隨便介紹幾種這裡的特產。
  • 好吃的鰻魚飯用的是河鰻還是海鰻?
    說起鰻魚飯很多人的口水都要留下來了,它是將鰻魚沾上又甜又鹹的調味醬,然後在白米飯上蓋上配菜鰻魚製成的蓋澆飯。但是問題來了,鰻魚飯是用的什麼鰻魚?河鰻好吃還是海鰻好吃?日本鰻魚飯用的什麼鰻魚?鰻魚一共分16個大類,3個小類,共19類。
  • 無錫人有多愛吃甜食?幾乎每一道菜都齁甜,網友:都是揚州的弟弟
    我們都知道南方人一般口味比較清淡,不過卻非常喜歡吃甜食,基本上什麼菜品中都會放糖。這樣的美食不知道其他地方怎麼樣,山西人肯定是吃不習慣的,因為山西人喜歡吃酸的,醋才是最重要的原料,但是南方卻不一樣,就比如江蘇的無錫,小編一個閨蜜剛剛嫁到無錫,也是閒來無事想要去看看她,然後就去待了幾天。
  • 我國「最喜歡吃甜」的城市,辣椒都是甜的,不是上海不是蘇州
    堤不是美食,可能是我國家的最後一句話)濃,等國地域廣,可以翻譯的美食比如說很多,那麼各個地區的美食也特別好吃,大家知道,四川,湖南是喜歡吃辣,山西酸澀喜歡東北菜的味道,有些喜歡鹹的東西,相反,關東一帶是清淡灘國家的許多城市中最今井美樹是「甜」嗎?
  • 寧波美食。豆酥糖,創始於清代,是一道名揚江浙地區的茶食
    油贊子,油贊子是寧波一道傳統美食小吃,清代光緒年間開始興起,是一種頗有歷史的小吃,寧波油贊子有甜味和鹹味海苔兩種口味,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外來遊客都會特意品嘗這道美食小吃。雖然在超市和便利店有時也能見到袋裝的油贊子,但在油贊子店買的現做的味道更好,讓人回味無窮。
  • 上海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人稱讚,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上海素有「美食天堂」之稱,如果用前世今生的關係來形容上海菜,那它的前世就是本幫菜,而今生就是海派菜。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豔)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鹹中帶甜,油而不膩。
  • 蓋得排行:48款蒲燒鰻魚對比測評,這款肉質厚實、醬汁微甜
    那麼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款——鱠品大號蒲燒鰻魚!在近50款鰻魚的對比測評中,鱠品蒲燒鰻魚的規格、肥美度等指標優於其它選購品,而對比日料店常見的鰻魚,其品質同樣完勝。大規格整魚:500g規格表現更優,該鰻魚採用整段魚烤制,包裝內醬汁含量恰當,不過分濃厚。與大多數帶包裝的鰻魚相比,它保留了鰻魚肉天然的的彈牙感,肉質厚實,口感更勝一籌。
  • 愛樂甜攜手ABC Cooking分享美食 傳遞健康
    美食生活當前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美食不僅可以給予人營養,同時也能夠帶給人快樂,成為幸福感獲得的源泉之一。  在美食打造的過程當中,只有通過更天然的科學的配比方案才能夠造出更健康的美食。在分享、締造的進程中,愛樂甜一直都在關注如何才能令美味變得更健康、放心的話題。
  • 新雅「一品暖鍋」一桌菜
    這份從香港、廣東一帶傳來的傳統年菜,經過新雅粵菜館的改良,加入特別研製的「秘制湯包」,口味和份量更適合上海人。方便、美味、喜慶的「一品暖鍋」,如今已成了許多上海人非常推崇的年菜。  一口鍋一桌菜  美味方便過年  打個或許不太恰當的比方,美味佳餚一經品嘗就會上癮,過了很久還念念不忘。
  • 最近爆火的雙層蛙鍋爭議不少,然而無錫的這家創始店卻不太一樣
    有高人指點,滬上「炭火蛙鍋」為先行者,一經上海露臉,便「蹭蹭蹭」地爬上「上海美食排行榜」第一的寶座。無錫已有一家正宗的「炭火蛙鍋」,我第一時間前去打探。無錫最繁華的一條街——中山路上,幾十年來有一個美食熱點,經年不衰,那就是中山路崇寧路路口,美食大鱷盤踞:三鳳酒家、無錫烤鴨館、和錦江大酒店等。這個路口順崇寧路往東延伸,一直到新生路口,大約幾百米的距離,加上左右的小巷小弄,擠滿了大大小小的飯店。
  • 這座鐘愛「甜」的城市,還有很多甜食特產,遊客都說受不了
    您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還可以在旅途中品嘗當地的美食。今天我們要介紹一個我國最喜歡吃甜食的城市。我們每頓飯都要吃糖果。很多遊客都說真的有點難以忍受。這座甜蜜的城市是無錫。在我國,有一種說法,南方人喜歡甜食,北方人喜歡鹹無錫作為南方城市。無錫有許多特產,其中大部分曾經作為貢品獻給皇帝。說到無錫的名菜,我們一定要談談無錫的排骨。
  • 十斤肉放一斤糖,甜到骨子裡就是無錫
    吃了一桌沒有過度處理的太湖湖鮮後,就對無錫喊出了「我可以」。 waynehe1997雖然只是個體實驗,但也可以側面證明無錫並沒有外地人認為的那樣只是單純的齁甜。這個自古以來的江南富庶地,對美食的創造力遠超你想像。
  • 走進浙江沿海城市寧波,寧波的特色美食,你吃過多少?
    寧波十大名菜為冰糖甲魚、剔骨鍋燒河鰻、尤以冰糖甲魚、鍋燒河鰻為寧波傳統名菜之最。也是有甜鹹之分,小編喜歡吃清甜味的一大口咬下來嘎嘣脆!紅糖饅頭綿軟細密,帶著一股甜滋滋老紅糖味,十分美味海苔米饅頭米饅頭與眾不同的香甜可口的味兒,配上海苔甜鹹配搭,超棒!
  • 滬上市民吐槽喜宴菜難吃 動輒萬元一桌的喜宴為啥不好吃?
    喜酒動輒萬元一桌  事業單位職員陸小姐剛剛新婚,她告訴勞動報記者,她在上海市區五星級酒店辦完喜酒,又請部分親戚回她崇明老家農村吃了「流水席」,「大家都說崇明的菜遠遠比酒店裡好吃。」  「為什麼喜酒上的菜,總不如平時上飯店裡點菜那麼可口呢?價格還這麼貴!」
  • 本幫廚房,上海美食的江湖與絕招 生活家
    準備下鍋的五花肉「我爸爸做菜是『老三篇』,上海傳統家常菜,最拿手的就是紅燒肉,所以我骨子裡面相信上海味道就是紅燒肉,兩個月必須吃一回解饞。」但趙榮華燒起菜來,已經和父輩大不相同。單單是芥末就有十幾種之多。」在莫雲記憶裡,母親「從來不會做兩道一模一樣的菜」。趙榮華讚嘆嶽母對食材充滿想像:「比方做豆腐,她會放奶酪進去,讓人意想不到,但是非常好吃。」愛情在廚房破土,被美食滋養成長。兩個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在上海相遇,一拍即合。趙榮華在外灘三號工作的時候,每天都要忙碌12個小時以上,但無論多晚回到家裡,他都要給莫雲做一道菜。莫雲對他的手藝充滿了讚嘆。
  • 走遍上海超火的美食全攻略
    說完了好玩的,那咱們再來說說美食,上海因為是個多元化的城市,有國內五湖四海的朋友,因此外來飲食比較多,西餐日料或者各地餐飲一應俱全,包括現在也是不是誕生了許多網紅店。我們首先也了解一下上海的傳統美食,說到上海菜,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濃油赤醬的本幫菜,最初的本幫菜以濃油赤醬、鹹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
  • 臺灣美食地圖-閒情鍋燒意面
    閒情鍋燒意面|臺南30年老店,鍋燒意面+法式吐司就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 !臺南南區觀光城旁的巷子裡有一間開了32年的閒情鍋燒意面,是很多新興國中同學的共同回憶!門口被一群大樹遮蔽住,裡面卻藏著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