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素有「美食天堂」之稱,如果用前世今生的關係來形容上海菜,那它的前世就是本幫菜,而今生就是海派菜。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豔)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鹹中帶甜,油而不膩。本幫炒菜中,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慄子雞等,真正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上海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人稱讚,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1、上海楓涇丁蹄
上海楓涇丁蹄是上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上海楓涇丁選用豬後蹄為主料,佐以紹酒,冰糖,桂皮,丁香等輔料烹製而成。選料注重活、生、鮮;調味擅長鹹、甜、糟、酸。成品具有冷吃"香",蒸熟後吃"糯"的獨特味道,色澤紅亮,滷汁濃厚,肉質肥嫩,負有盛譽。
2、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傳統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年糕口味因地而異。南方的年糕是甜鹹兼具。如杭州及寧波的年糕,以上等的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炒或是煮湯。
3、油爆河蝦
油爆河蝦是上海及江蘇、浙江一帶的傳統名菜。它為席上珍品,入尋常百姓家,適於家庭小酌。成菜後河蝦個大體圓,紅潤發亮,外脆裡嫩,鹹甜可口,入口殼肉分離,吃完蝦,盤內不留滷汁。油爆河蝦以上海山東中路、南京東路口的老正興菜館烹調的最具特色。成菜後河蝦個大體圓,紅潤發亮,外脆裡嫩,鹹甜可口,入口殼肉分離,吃完蝦,盤內不留滷汁。
4、紅燒划水
紅燒划水是上海和江浙一帶的名菜,划水也稱甩水,是魚尾的一種俗稱,是指魚的尾部連尾鰭的一段。由於經常運動,這位置的肉特別嫩滑。以蒜為製作主料,紅燒划水的烹飪技巧以紅燒為主,口味屬於鹹鮮味。以青魚尾巴(即划水)紅燒而成。此菜工藝十分講究,須經幾次顛翻而魚尾不斷,其難度很高。菜品色澤紅亮、滷汁稠濃、肥糯油潤、肉滑鮮嫩。
5、薺菜春筍
薺菜春筍是一道時令的上海菜,薺菜是一種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號稱"野菜皇后",其營養價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春季吃薺菜更有"陽春三月天,薺菜賽靈丹"一說。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兩種菜都是應時令蔬菜,放在一切所做的這道菜有著應時當令、製作簡單、營養豐富、口味清香爽口的特點。
6、生煎包
生煎包又稱生煎饅頭是流行於上海的一種地方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特點為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7、蟹殼黃
當年點心攤上有買一種吃食,人們給這樣的點心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蟹殼黃。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
8、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起源於1900年光緒年間,歷史悠久,已經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了。鬆餅餡料是甜味的,自古都要選取上等的原料,比如赤豆沙就一定得選崇明的赤豆,若是棗泥陷,這大棗非得是山東產的。另外包括起酥用到的豬油,和面用到的井水,無一不是精挑細選。歷經了百年的發展,依然還有一些工序保留了全手工的製作要求。
9、上海炒麵
上海炒麵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點,屬於滬菜系家常菜譜,主要原料是麵條、雞毛菜、豬肉絲,口味是香,工藝是煮,炒。製作時紅重油味濃。重油受到健康飲食的影響,大家都把油減到了最少,但是肉絲要粗,麵條要粗,色澤要紅,這種紅不是辣椒的紅,而是一種醬色的棕紅,看上去就有胃口了。
10、油豆腐鮮粉湯
油豆腐線粉湯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幹點配溼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溼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裡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上海這10大美食小吃你吃過哪些呢?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 的朋友記得關注下2020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