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之一。近百年來,由於工業發達,商業繁榮,一直以"世界名都"著稱於世。它位於我國長江三角洲,是一個沿江濱海的城市,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鄰近江湖密布,全年盛產魚蝦,市郊菜田連片,四時蔬菜常青,物產豐富。上海位於交通樞紐,採購各地特產方便,這又為上海小吃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調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上海10大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稱讚,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1、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傳統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豬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肥嫩香鮮,味濃厚,年糕鮮潤不膩。
2、油墩子
油墩子是上海、江浙地區的街頭小吃,又叫油端子或油墩兒。油墩子分為兩種,素菜餡又稱蘿蔔絲餅,甜味的用豆沙餡。葷菜餡是用肉餡。將調稀的麵糊,少許倒入橢圓形鐵勺中,加蔥花和白蘿蔔絲、鮮肉或豆沙做成的園團,再覆以麵糊入油鍋炸。由於屬油炸食品,外表呈黃褐色,吃起來香脆有味。
3、老虎腳爪
老虎腳爪是一種起源於江蘇鹽城,流行於江蘇、上海一帶地方傳統小吃,江蘇淮揚地區稱之為金剛臍、金剛麒,鎮江等地亦稱京江臍。因正面突起六個尖狀物,顏色呈焦黃,由於是手工製作不用模具,六個角時常分得很開,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傳入蘇州、上海等地後,故有了老虎爪子之名。
4、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原名"南翔大肉饅頭"、也稱為"南翔小籠包",是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傳統名產,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對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發酵的精麵粉為皮,豬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餡料加上肉皮凍製作而成。
5、上海高橋鬆餅
上海高橋鬆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小吃名點,產自中國上海高橋鎮。 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鬆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 因其入口酥鬆而得名。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高橋鬆餅起源於1900年光緒年間,歷史悠久,已經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了。
6、城隍廟五香豆
城隍廟五香豆是上海的傳統小吃,產地中國上海城隍廟,用料講究,火候適當,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五六十年前,上海的老城隍廟內開設了一家名為"興隆郭記"的五香豆店,專門經營自產的奶油五香豆,生意興隆非凡,口碑載道,遠近顧客紛至沓來,不久,就成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上海風味特產。
7、油豆腐線粉湯
油豆腐線粉湯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幹點配溼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溼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裡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8、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簡稱生煎,是漢族傳統小吃之一,主要分布於上海、蘇州等地生煎起源於1920年代的上海,一般在老虎灶的隔壁,開了一半開間門面的小店,店門口立著由柏油桶改制的爐子,上面置一口鑄鐵平底鍋,裡面是一張長條形的臺板,這就是生煎店鋪的雛形。其特點是,皮酥,汁濃,肉香,精巧。
9、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以麵粉為製作主料,素菜包的烹飪技巧以蒸菜為主,口味屬於鹹鮮。素菜包的特色,皮質鬆軟,餡心清香爽口,是夏令佳點。上海人把包子稱呼為饅頭,所以素菜包又稱為菜饅頭,是上海市春風松月樓素菜館的特色小吃。該店已有70多年歷史,它是融京、蘇、揚幫風味於一體的,又有上海本地風味的素菜館。皮白鬆軟,餡心則綠中生翠,鮮豔悅目,一開籠就滿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膩,百吃不厭。
10、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小吃,由三黃雞、上白粳米輔以各種佐料製成。本粥雞肉白嫩滑韌鮮美,粥中帶綠,顏色鮮亮,營養豐富,是一道滋補佳品。雞粥盛入碗內,加上蔥、薑末和雞油,一同上桌。此時,雞粥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食慾大增。品嘗時,雞粥粘韌滑溜,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營養豐富,越吃越香。
上海這10大小吃您吃過哪些呢?您認為哪道最好吃?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下2020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