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飯人、乾飯魂,乾飯要用大鐵盆!
你以為這只是網絡段子?
但在大學校園裡,
這可能是不少學生們真實的日常生活寫照。
老鐵們,下面這些生活習慣
你扎心了嗎?
最新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當代大學生的食慾真的不錯!
當然,除了乾飯,
熬夜也是他們的「標配」。
資料圖:大學生們品嘗展出的各種口味美食。泱波 攝
2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1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在北京舉行。藍皮書中的一則《中國大學生健康狀況與健康行為調查報告》展現了幾組有意思的數據。
據了解,這份報告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PSCUS),選取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與大學生健康問題相關的調查數據,對中國大學生日常及疫情期間的基本健康狀況和健康行為進行了分析。分析的對象包括高職生和本科生兩種類型,研究生不在分析範圍之內。
調查專門關注了大學生的吃飯問題,結果發現,同學們的食慾比較好。
數據顯示,大學生自評食慾狀況得分達到7.7分,接近四成(39.4%)大學生認為自己的食慾非常好,評分高於9分。
雖然數據表明大學生食慾比較好,但調查同時顯示大學生腸胃健康狀況較為一般。
調查詢問了大學生是否經常感到腸胃不適,像腹脹、拉肚子、便秘等。結果顯示,大學生腸胃健康平均得分僅為5.9 分,而且有近三成(29.1%)大學生腸胃經常感到不舒適,評分在5分以下。
令人堪憂的問題還有大學生飲食習慣不良,不重視早餐、點外賣現象普遍;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問題,偏愛油炸、燒烤、可樂類食品。
2018年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大學生飲食習慣嚴重不合理,僅有54.1%的大學生表示幾乎每天都吃早餐,8%的大學生表示幾乎每天都不吃早餐。在午餐和晚餐上,學生點外賣的頻率也較高。
數據表明,41.1%的大學生每周都會點外賣,其中幾乎每天都點外賣的學生佔7.2%,15%的大學生每周會點3~5次外賣。
84.5%的大學生每月都吃油炸食品,甚至有16.9%的大學生每周吃3~5次和幾乎每天都吃。每月都吃燒烤的學生佔68.4%,每月都吃方便類食品的學生佔81.9%,每月都吃魚丸、香腸等加工肉類的學生佔83.9%,每月都喝可樂或勾兌飲料的學生佔76.7%,72.4%的大學生每月都會吃幾次冷凍甜品。
資料圖:在南昌大學圖書館自習室內,考生正在緊張複習。劉力鑫 攝
報告還顯示,當代大學生的睡眠質量同樣令人堪憂。大學生作息不規律、「刷夜」現象普遍,睡眠不足問題突出,重點大學和高年級學生熬夜現象更加嚴重。
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只有8.9%的大學生在10點之前入睡。83.6%的大學生都是在晚上11點之後才上床睡覺,近一半(49.3%)的大學生在晚上11點至12點之間睡覺,34.3%的大學生在晚上12點以後才上床入睡。
「熬夜」似乎成了當代大學生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有大學生因學習或工作任務而不得不晚睡——「被迫式熬夜」,也有大學生因形成晚睡習慣無法較早入睡——「習慣性熬夜」,更有雖然沒什麼重要的事情,而且知道熬夜的危害但依然堅持晚睡的「報復性熬夜」。
部分大學生表示,「白天是工作,晚上才是生活」,白天的時間是為了學習、工作,晚上才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在夜晚能夠得到心理補償,因此會選擇晚睡。
大學生的熬夜情況在不同類型學校和年級間存在明顯差別,「985」高校和高年級學生熬夜問題相對嚴重。
相對於普通本科大學和高職院校,「985」高校學生在晚上12點至1點和凌晨1點以後入睡的學生比例相對更高,超過四成(40.9%)學生在晚上12點至1點期間上床睡覺,11.9%的學生在凌晨1點以後上床睡覺。
也就是說,在「985」高校,超過一半(52.8%)的大學生在晚上12點以後才入睡,而在普通本科大學和高職院校,12點以後入睡的學生比例分別佔38.5% 和21.1%。此外,在「985」高校學生中,僅有5.2%的學生在晚上11點之前上床睡覺。
另外,年級越高,大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越晚。47.8%的大四學生在晚上12點以後上床睡覺,其中凌晨1點以後上床睡覺的學生達到11.9%。
資料圖:某健身房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雖然大學生飲食不規律,存在熬夜、吸菸喝酒等危害健康的行為,但令人欣慰的是2019年「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數據也表明,大學生同樣注重體育鍛鍊。
接近九成的大學生最近一周都有進行體育鍛鍊,進行散步、跑步類田徑運動、球類運動、健身器材鍛鍊、武術類運動等多種體育鍛鍊,12.4%的大學生每天都會鍛鍊,最近一周鍛鍊的次數在7次以上。
大學生群體中每周鍛鍊1~2次的學生偏多,佔33.3%,25.4%的大學生最近一周鍛鍊3~4 次。大學生每次鍛鍊大概1.5小時。
體育鍛鍊作為一種運動休閒的健身手段,不僅能夠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其良好的運動興趣和習慣,而且也被大學生視為一種「時尚」,在健身上的消費也成為一種「時尚消費」。數據顯示,27.8%的大學生在健身方面有支出,約一成(10.7%)的大學生每月在健身上花費300元以上。
資料圖:一位畢業生自拍留影。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也很自信。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指沒有疾病和虛弱感,而且指個人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完好狀態,個體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交往等多個維度。
2019年「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自我感覺整體健康狀況良好,超九成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健康比較有信心。
14.8%大學生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很好」,42.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狀況「比較好」,32.9%的大學生認為身體健康狀況一般,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身體健康狀況「很不好」。
在心理健康上,11.6%大學生認為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很好」,41%的大學生認為自身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好」,認為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很不好」和「不太好」的比例分別只有1.4%和7.4%。
相比於身體和心理健康,大學生的自評社會交往健康狀況更好,24%的大學生認為自身社會交往健康狀況「很好」,遠高於選擇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很好」的比例。
同學,你今天熬夜乾飯了嗎?
點 「在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