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峰,當不得不的時候,可能我們放棄的都是當下的自己。
from 復旦大學
當不得不的時候,可能我們放棄的都是當下的自己。
如果外賣是種誘惑,熬夜是不得已的選擇,那麼鍛鍊則是為了平衡生活。
夜裡12點,又被咳嗽逼醒。窗外是復旦北區有名的黑暗料理遊擊攤,鏟子與鐵鍋的交響樂顯示著攤主們愉悅的忙碌,可口的炒飯,麵筋,肉夾饃…,他們是年輕學生們最受歡迎的人。都曾年輕,怎能抵制住著些外賣的誘惑。可惜年紀已長,早已告別這些食品,被周圍朋友稱作講究。然而其實大家都已悄悄變成這樣。
怎奈早睡早起的習慣被工作、學習打擾,熬夜這種相當於慢性自殺的習慣漸被養成。幾次嘗試恢復12點前入睡,可幾項任務一來,躺在床上腦子裡也都是問題,索性爬起,安慰自己那些創業的大咖誰不是如此。當不得不選擇的時候,可能我們放棄的都是當下的自己。
還好是個愛動的人。有幸在復旦認識了一群愛打排球的老師,每周至少3場;天氣好一點可以跑跑步,遊會泳,羽毛球或者自娛自樂場壁球,只為了彌補被自己揮霍的身體。怎麼也要對自己、家人負責。
總有一天會成為頂梁柱,這之前總要有所付出。懂了,就是無悔的選擇。
董逸瀟,我們對這些概念的印象是不是過於固化了?
from 清華大學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應不是我被砸中了幾個,而是:這些也算得上「躺槍」?換言之,我們對這些概念的印象是不是過於固化了?
如果「熬夜」是大眾印象中男生們掛著一副耳機忘我地在電腦前激戰到天明也罷。於我而言,「熬夜」也算得上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無數次看到學校微信平臺推送的各路學術、社工等方面大神的介紹,總少不了「自此,我習慣了半夜兩點的星空……」「深夜裡,只有羅姆樓自習室的燈光陪伴著我……」之類的語句——沒有忙碌、沒有挑戰的大學生活稱不上是有意義的大學生活。熬夜趕完一篇重要的paper,跑出一串重要的數據,這種成就感,體會過才會明白。
「吃外賣」就是宅,吃的就一定是垃圾食品?3.15上餓了麼的確讓無數外賣黨傻眼,但外賣並不是只有黑心店。吃慣了學校食堂,偶爾點一些品牌餐廳的外賣,合心的食物改善一下生活,愉悅一下心情,何樂而不為?
很少鍛鍊確實是不好,這個問題如果放到大學前問,估計我得被打成蜂窩煤;但若是現在問,最多也就皮外傷。感謝清華的三千米測試,讓我從被迫練長跑到如今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現在隔天就去跑個5~8公裡非常輕鬆,也經常光顧健身房、遊泳館。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半時間我足足減掉了90斤,更是讓我相信了只要有毅力能吃苦,就算是減肥我也可以幹的漂亮,驚豔全場。
我不關心我被如何定義,被貼上怎樣的標籤;我只關心,走我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選擇!
肖一凡,一切不必苛求,健康、快樂就好!
from 清華大學
若說躺槍,這些事情真是和我沒什麼關係。除了偶爾因為突發任務熬夜之外,我作息很是規律,還為此在英語課上做過一次言辭激烈的演講來批評大學生作息混亂;外賣嘛在校期間只吃過一次,把美團的首單免費用掉之後就再也沒點過……實習期間和同事一起訂的就先不算了;鍛鍊達不到肌肉男的頻率,但是每周至少一次遊泳或者健身,外加一次3200米,也不能算少。回首進入本科到今天的六年,也會好(xiàn)奇(mù)更隨意一點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會有人認為熬夜、不鍛鍊等等是太懶或者拖延,但身處一個個奮發向上又競爭激烈的環境裡,見到的大牛大神大咖們熬夜抑或吃外賣完全不是自我放縱——這些不過是他們生活裡又一個不經意的習慣而已。一切不必苛求,健康、快樂就好!
李鼎言,我們這麼「拼」真的錯了嗎?
from 清華大學
每次到了各種DDL或者考試前夕,用這三個詞形容我的生活狀態,真是一點不為過。結果就是學期結束後,身體虛弱得不成樣子,而該做的事情也沒有做好。
我一直不明白,這樣「拼」真的錯了嗎?
後來看到身邊網紅東梵尼小姐的一篇文章,恍然大悟。
有些時候,我們「拼」得太無謂了。
我們熬夜、吃外賣、很少鍛鍊,省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工作,無非為的就是每天結束工作時,能夠滿足地對自己說:你看,我幹了這麼長時間,我已經盡力了。
這種低效又無謂的「拼」,讓我們收穫了感動,卻失去了健康。長期來看,必定是得不償失。
有上進心固然是好事,但也要適度控制心態,合理安排工作,健康生活。
這樣的「拼」,方能長久。
方銘,題目用了「躺槍」,我猜測大概是對這三種行為持了否定態度。
from 中國人民大學
看到這個題目我疑惑了很久,因為不理解出題者把熬夜、吃外賣、很少鍛鍊並列在一起的原因。熬夜和少鍛鍊大概是不太健康的生活行為,熬夜有時難以避免,少鍛鍊卻是依自己的意願可以改變的習慣。而吃外賣似乎只是一種飲食方式,難說好壞(定購劣質外賣,當然是不太健康)。題目用了「躺槍」,我猜測大概是對這三種行為持了否定態度。
對於個人來講,這三種行為也許或多或少影響健康,但這三種行為對於社會的影響也許是積極的。
熬夜、定外賣、少鍛鍊不知道給社會帶來了多少需求和活力。熬夜的人也許在耍,在夜店玩兒個盡興,去簋街吃個痛快。也許在工作,需要咖啡提神,需要夜宵充飢。點外賣的人,不知養活了餐飲、快遞、網際網路等等多少產業。少鍛鍊的人應該在閒的時候做點什麼吧?是在看電影還是在看書?是在熬夜還是在吃外賣?形形色色的人,產生了千奇百怪的需求,也讓這個社會豐富多彩。如果千篇一律豈不索然無味?
當然對於我,我不熬夜,吃食堂,每周跑步和遊泳。
你怎麼看?
投票截止至4月11日晚2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