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疾病管制署」7日公布,全臺再增1例本地登革熱確診病例,目前感染源未釐清;今年以來累計登革熱確診病例增至59例。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疾管署」介紹,該個案為居住在新北市蘆洲區的70多歲女性,9月24日起出現發燒等症狀,就醫改善後出現反覆,10月1日因症狀加劇入院治療,期間出現出疹、頭痛、噁心及休克等症狀,10月5日經篩查、確診感染登革熱,治療後已回家休養;經調查,其家人尚無疑似症狀出現,社區監測工作將持續至10月25日。
據指,該個案與新北市三峽區本地群聚案無相關性,感染源尚待釐清。
今年以來,臺灣已有59例本地登革熱確診病例,患者均居住在新北市、桃園市。其中42例與9月發生的新北市三峽區五寮裡群聚案相關。另有59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確診病例,多來自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
延伸閱讀: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熱帶國家和地區流行嚴重。
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和港澳臺等地區曾暴發登革熱,7-11月為疫情高發期;近年以輸入病例為主,主要由東南亞國家輸入,尤其是柬埔寨,2019年佔我國輸入病例的80%。本地病例主要發生在廣東、雲南、浙江、福建和海南等省。
Q
登革熱有哪些症狀?
A
一般被帶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後3至15天發病,通常為5至8天。
典型的症狀表現有:起病急,高熱,發熱時伴有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骨關節肌肉痛,早期顏、頸、胸皮膚潮紅,極度乏力,可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病程5至7天出現皮疹,多見於軀幹部,一般有癢感,大部分不脫屑;可有皮膚黏膜出血等。
Q
得了登革熱危險嗎?
A
登革熱為自限性傳染病,併發症不常見,病死率較低,一般無後遺症。但登革熱容易傳播,多次感染後易引起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症候群而導致死亡,應引起人們足夠程度的重視。
Q
登革熱會在人和人之間直接傳播嗎?
A
不會。但伊蚊叮咬登革熱病人或隱性感染者後,病毒在蚊體內大量複製,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會將病毒傳播給他人,從而導致登革熱的廣泛傳播。
Q
登革熱有沒有疫苗或特效藥?
A
目前國內尚無上市疫苗預防,對登革熱也無特效療法,只能對症治療。因此,最簡單的辦法只能是避免被蚊子叮咬,發病時及時就醫。
Q
公眾怎樣預防登革熱?
A
伊蚊是登革熱的唯一傳播媒介,因此,減少伊蚊數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預防控制登革熱傳播的關鍵。
公眾可通過:①保持環境衛生清潔,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種可積水的容器,種養水生植物應定期換水洗瓶等清除蚊媒孳生環境;②家庭可使用紗門紗窗和蚊帳等驅蚊裝備,還可用殺蟲噴霧劑、滅蚊電器等對房間實施滅蚊處理;③個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驅蚊劑驅蚊,在戶外活動時著淺色長袖衫、長褲,不要使用帶有氣味的化妝品、香水等,避免伊蚊叮咬預防登革熱。
(原標題:臺灣近期多現本地登革熱病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新聞網 光明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