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起跑線 | 親密關係中你是哪種依附類型?

2021-01-16 VAV陪你面對幸福

愛情是什麼?是一輩子的承諾,生死相許?是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或是可以用科學方法及態度來研究?你的愛情像什麼呢?


柏格的愛情三角形理論:心理學家史登柏格在《心理評論》一書中,以兼具「質」與「量」的分析方法,提出其著名的「愛情三角形理論」。史登柏格認為愛情有三個基本元素,各屬於三個不同的向度。


親密:一種與伴侶親近、連結的、歸屬感、心與心交流的感情經驗,屬於愛的情感向度。(心理性層面);愛的三部曲:友情、愛情、婚姻。


激情:強烈渴望與伴侶結合,混著浪漫、外表吸引力及性趨力的動力,屬於愛的動機向度。(生理與情感性的強烈吸引力);女性認為愛和性應該是一致的,如果兩者分開是很悲哀的事。而大部分男人則認為可以接受沒有愛的性,但是不能接受沒有性的愛。


承諾:包括短期的決定愛一人與長期的承諾去維持愛的關係,屬於愛的認知向度。(社會性屬面);愛情的開始容易,維繫卻不易,在愛情的路上要走得好,除了一份堅定的承諾外,還需要一顆堅持的心。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李約翰(John Lree)的「愛情三原愛理論」,浪漫愛、遊戲愛、友誼愛是愛情的「三原愛」,可以如顏色般調成六種愛情型態。


第一類——陪伴之愛

形態:友誼型

重點:平實但較穩定

友誼式的愛情,是一種細水長流式的愛情風格。愛的火花常是因為兩人長久認識,有共同嗜好興趣,以及相當好的友誼基礎,彼此強調關懷、接納與體諒。在互動中慢慢發展出感情,因此也是一種煮開水式的愛情。


浪漫之愛第二類——浪漫之愛

形態:熱烈型

重點:不實際但美麗

浪漫式的愛情,以「一見鍾情」為代表,要求感官的唯美、講究浪漫、以及靈肉合一的激情。兩人會有很強的情緒經驗,追求羅曼蒂克的氣氛,隨時需要擁有對方,知道對方所有的事。


第三類——自私之愛

形態:依附型

重點:被重視,但有壓力

佔有式的愛情,這一類人在感情表達上充滿矛盾且較易傾向極端,佔有欲強,但又缺乏安全感,有強烈的依賴需求,卻又怕遭受傷害,時時擔心對方不夠真心、深情。


第四類——無私之愛

形態:無私型

重點:感動,卻易喪失自我

利他的愛情,強調「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快樂」,是一種無條件的付出、關懷、接納、奉獻的愛,完全以對方為主,不求任何的回報,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但此種愛情卻容易造成對方的心理負擔。


第五類——現實之愛

形態:計劃型

重點:理性但較功利

實用式的愛情,追求滿足而不是刺激,講究實際、謹慎和理智,持此類愛情觀的人在選擇對象時會有如選購商品,精打細算,對方必須符合自己心中的愛情標準或能配合未來計劃,以及滿足人生發展的需要。


第六類——情_欲之愛 Eros

形態:遊戲型

重點:不負責但充滿樂趣

遊戲式的愛情,是一種屬於遊戲人間的愛情風格,強調兩人相處時當下的快樂(尤指性),在感情上不重視忠誠與承諾,藉此增加神秘感及吸引力,也常有玩弄或利用對方的行為。喜歡和不同的人交往,希望擁有自在的戀愛,當新鮮感消失時,會想要尋求新的戀情。

相關焦點

  • 如何分辨親密關係是真是假? 你和他的親密關係是哪種類型?
    如何分辨親密關係是真是假? 你和他的親密關係是哪種類型?時間:2016-06-17 09:57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分辨親密關係是真是假? 你和他的親密關係是哪種類型?
  • 婚姻中,四種類型的關係,你屬於哪一種?
    導語:其實,每一段婚姻都是各種關係交織的集合體,而你跟另一半的親密關係就是這個集合體的主體,親密關係的程度也是這個集合體是否穩定的主要因素。因此,維護親密程度也就是經營婚姻的主要途徑,在婚姻中親密關係主要有四種類型:第一種,幸福而穩定的親密關係,結果、替代比較水平、期待水平。這種模式的親密關係都是保持婚姻的穩定性,和幸福感的類型。
  • 流言——愛情中的依附你屬於哪一類?
    根據試驗測試研究表明,約有20%的人是焦慮型依附。焦慮的人需要親近,喜歡親密無間。他們全部身心被親密關係佔據,對威脅到這種關係的任何細小信號都非常敏感。比方說,他們的伴侶要去機場,這會引起他們之間關係的極大憂慮。又如他們會因為對方一句不經意的話語而浮想聯翩,憂心忡忡,他們的心裡就像是帶有一個極為靈敏的警報系統。
  • ...課堂「婚姻家庭關係」系列講座(四):心理類型(MBTI)在親密關係...
    幸福女性課堂「婚姻家庭關係」系列講座(四):心理類型(MBTI)在親密關係中的應用 2019-09-19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親密之旅》第七課:依附形態與親密關係
    第七課:《四種依附形態與親密關係》 通過腦科學實證研究得以證明,從18
  • 親密關係之依附情結
    這就是典型的依附。依附的發生,往往是因為失去歸屬感而痛苦,並且覺得自己一定不夠好,才沒有人愛。於是,我們就會放棄一大部分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我們認為別人喜歡的樣子,而發展出一種不真實的結合關係。在和你所依賴的人,父母,愛人,老闆,權威人物,債主等相處之後,我們會發現,有時候會做出對自己並沒有益處或是讓我們討厭自己的事,但是我們又不敢改變,因為怕被排斥。身陷依附情結陷阱的人,往往很害怕失去那不真實的安全感,而且其中一方會比另一方更不肯放手。
  • 《安家》:親密關係的真相,不是追逐和依附,是支撐和陪伴
    其中闞先生一家婚姻的第三者"知否"自視甚高,長相不俗,收入可觀,氣質非凡,滿以為自己和闞先生就是"命中注定的靈魂伴侶",但到頭來落得一個草草分手,連闞先生的分手禮房子都很難拿到的下場。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定的門道:親密關係中的女人對男人的依附追逐感太強會適得其反。
  • 婚姻中的親密關係:自我成長的修煉場
    日常生活中,婚姻關係的種種景象同樣吸引大眾的眼球。一方面,海誓山盟、甜蜜美滿的橋段每天都在上演;另一方面,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的離婚鬧劇也真實存在。「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後的「終身廝守」與「一言不合就劈叉」的狗血劇情,撕扯著大眾的神經。 人們不禁要問:婚姻中的親密關係到底怎麼了?在婚姻裡真的可以找到幸福嗎?
  • 成人依附類型與性行為
    雖說是把依附類型歸為三類,但這裡的歸類,並不是像「鳥類」「魚類」這樣邊界分明的歸類,而是像一條連續的線一樣,你可以處於這條線的任何地方:可以是安全偏一丟丟迴避,也可以是嚴重焦慮帶一丟丟安全。而Fraley and Shaver (2000) 更是將迴避與焦慮看成兩個獨立的維度,通過更加複雜方式來研究成人依附,在這裡我們不深入探討;我們只要知道,我們在說「焦慮型」的時候,只是在說這個人的行為更「傾向」於焦慮型:依附類型不是貼標籤,安全,焦慮和迴避是有可能對同一個人存在的,不是說你焦慮型你就會一天到晚追著你的家暴老公要跟他融為一體,而是你更傾向於與他保持更加親密的關係,想不想捅死他是另外一回事
  •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中的經濟學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中的經濟學 周鳴之 2018-07-13 16:30 來源:澎湃新聞
  • 《婚姻故事》:在親密關係中,如何實現自我價值
    在親密關係中,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很多人拒絕傾聽伴侶的聲音,伴侶的聲音鑽不進他們的耳朵,伴侶的想法從不被他們重視。正如片中一樣,妮可所發出的聲音一直被查理所忽視,妮可想要做導演,查理總是敷衍著說下一次;妮可想要回洛杉磯,查理總是把這個行程一推再推。
  • 《親密關係》揭示了婚姻的最大真相:婚姻只是一個人的事
    文|小胖有愛圖|來源網絡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很好的親密關係,或者說有的人終此一生都在尋找,但是親密關係像個無解的迷,總是困擾著我們。但看了《親密關係》這本書後,你就會恍然大悟:幾乎所有的家庭吵架模式都是相同的。《親密關係》揭示了:為什麼最親密的兩個人之間會傷害最深?在我們過去的認知裡,我們都深深地明白,我們是因為相愛才進入婚姻,在婚姻中我們需要兩個不斷地一起努力才會獲得幸福。
  • 婚姻心理諮詢:殺妻案給親密關係中的我們敲響了什麼警鐘?
    因此,我們在選擇伴侶時的確需要帶眼識人,尤其對於生活中大家所說的「老好人」,TA真的沒有負面情緒與陰暗心理?如果有,老好人的TA是如何去釋放與宣洩呢?還是不斷積壓而突然爆發呢?  我們會發現,與老好人建立一般人際關係(朋友、同事)會感覺很不錯,但如果與其進入親密關係、共同生活,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 在關係中逃避的假性親密關係
    明明結了婚、有了家庭,卻沒有感受到身處婚姻的幸福感。 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
  • 《親密關係》:深度解讀婚姻,構建親密關係
    但這對解決婚姻中的問題是與事無補的,只能讓自己更痛苦而已,最近看到一本書卻產生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婚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事出有因,我們對於婚姻的理解還是太膚淺,這本《親密關係》看似在解讀愛情,其實個人感覺,如果一樁婚姻,想要美滿,首先得有愛情,所以從構建親密關係開始才是經營婚姻的必行之路。
  • 從依附關係看寶寶的安全感,4種依附類型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將來有著無庸置疑的影響力,其中「依附關係」除了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外,也與孩子人格培養、社會價值觀、安全感等息息相關。什麼是依附關係?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又分成哪幾種類型?什麼是「依附關係」?
  • 婚姻關係背後的真相有多殘酷?《親密關係》告訴你
    《親密關係》這本書是克裡斯多福·孟寫的關於人際關係心理類的書籍,目的是希望提供給人們一張路線圖,引領人們穿越親密關係的複雜景致,並主要著眼於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係。書中說通常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所謂的愛,事實上是由於伴侶的行為所帶來的滿足感,或對於重要感與歸屬感的需求。伴侶的目的:如同上述所說的,你的伴侶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
  • 親密關係中的錯誤行為,才是你婚姻不幸福的原因
    可是我們很多人在婚姻中,或許是很在意這段婚姻,又或許很愛這個人,但是我們都未曾想過經營婚姻,在婚姻中,我們都以為這個人不會走,那個人不會離開,所以,從沒有注重過婚姻的質量,也沒有在意過婚姻中的細節,導致我們的婚姻關係出現隔閡,最後讓好好的婚姻,產生裂痕,無疾而終。
  • 婚姻是圍城還是寶藏?如何從親密關係中獲益?
    這個程序的調整,主要是為衝動離婚的人增加一個門檻,使雙方能夠冷靜思考自己的婚姻。「離婚冷靜期」也許並不能真正挽救你的婚姻,但對婚姻的反思,卻可以讓你受益匪淺。婚姻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親密關係,婚姻是圍城還是寶藏,取決於你是否能在這段親密關係中獲益。
  • 親密關係中的10種經營策略,你會用哪種?—廣草情感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主觀上有沒有意願,在一段「關係」中是一定會有經營存在的。 今天和大家聊親密關係中的「經營」行為。自身及對方的依戀類型 眾所周知,自身的依戀類型影響我們在感情中所做的行為。 總體而言,安全型依戀的人比非安全型依戀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更能做出積極的維持關係的行為,他們更願意肯定他人、自我袒露。 相比之下,不安全依戀類型的人會擔心對方可能傷害自己或拋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