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親密關係是真是假? 你和他的親密關係是哪種類型?
時間:2016-06-17 09:57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分辨親密關係是真是假? 你和他的親密關係是哪種類型? 如果仔細觀察身邊的人,你的父母、朋友,甚至是自己,有沒有發覺有一種關係,他們看似親密卻總覺得好像差點什麼,感覺不協調,卻不知哪裡不對,這也許是假性親密關系所致。其實小編特別不喜歡這種感
如果仔細觀察身邊的人,你的父母、朋友,甚至是自己,有沒有發覺有一種關係,他們看似親密卻總覺得好像差點什麼,感覺不協調,卻不知哪裡不對,這也許是「假性」親密關系所致。其實小編特別不喜歡這種感覺!可如何打破這種僵局,改變這種不良的親密關係呢?下面請心理專家為我們給出詳盡地解讀。
親密關係的六個要素很關鍵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類內心中始終有一種強烈的情感及歸屬需求——渴望與他人建立良好而持續的親密關係的需要。正是這種歸屬的需要,讓我們在漫長的人生中建立友誼、收穫愛情、提升幸福感,這是親密關係最大的價值所在。需要說明的是,親密關係不僅存在於本文重點涉及的情侶或夫妻間,還存在於親子、同胞、密友等之間的關係中。
親密伴侶之間存在著廣泛的、深入的、私密的了解程度;強烈的關切、欣賞和愛意;頻繁、多樣和持久的依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不分你我的相互一致性地融合;高度的信任;彼此忠誠。
以上這六個要素,決定了親密關係的質量和親密程度。所謂那些感覺有些不對頭或者不協調的伴侶正是其中某些要素不足或缺失,從而導致親密程度的減弱,顯現出忽冷忽熱,起伏波動的「假性」親密關係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中說,激情、親密與承諾分別是三角形的三個邊(非等長)。由此可見,親密關係是伴侶間愛情持久發展的重要因素。
你和他的親密關係是哪種類型?
英國精神病學家鮑爾比首先提出依戀理論,之後眾多研究者逐步發展為至少三種依戀類型。研究認為,兒童身上表現出來的依戀特徵,在成年以後仍然會顯露出來,所以成人具有和兒童類似的依戀類型分類和特點。
A.安全型依戀:很容易和別人接近,不會由於對別人太過依賴或被拋棄而感到苦惱。這樣的戀人也會在安全的、忠誠的互動中享受愛戀,而且關係可保持令人滿意和持久的狀態。在人群中約佔70%。
B.焦慮——矛盾型依戀:對他人不夠信任,會產生較強的佔有欲和嫉妒心。他們和同一個人的關係可能會反覆出現破裂的情況,當發生衝突時,易激動和憤怒。在人群中約佔10%。
C.迴避型依戀:很容易迴避親密的關係,對這種關係表現出較少的興趣,更傾向於擺脫這些關係。既害怕他人,又排斥他人。在感情中可能陷入只有性沒有愛情的一夜情。在人群中約佔20%。
上述成人類型的比例與嬰兒的三種類型非常匹配。該研究支持了心理動力學的觀點:從成人的行為中可找到他童年經歷的痕跡。
另外,兒時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將會被內化到孩童內心,對其未來親密關係(尤其是伴侶間的)的建立產生較大影響。
除此之外,兩性的公平原則和自我表露也是影響親密關係因素之一。
①凡註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於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