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話「富人不養屠夫漢,窮人不碰青笛仔」是真的嗎?有何含義?

2020-12-13 灑脫農人

專門收集農村俗語,才發現農村的傳統文化真的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有的農村俗語雖帶有唯心的思想,卻又有幾分教育意義;有的農村俗語具有很強的唯物觀,能夠給我們的生產活動帶來很強的指導意義。不過今天這條農村俗語,叫做「富人不養屠夫漢,窮人不碰青笛仔」,我還真沒完全理解它的意思,就去請教了村裡的長者,長者說這句農村俗語應該這樣去理解:

一、俗語裡的「屠夫漢」和「青笛仔」指的都是鳥類

剛看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我還以為「屠夫漢」和「青笛仔」指的都是人類,原來根本就不是,它們所指的其實是2種不同類型的鳥類,可是這兩種鳥為何被人們稱作是「屠夫漢」和「青笛仔」呢?

原來有一種分布較廣的鳥書名叫「伯勞」,相信愛鳥人士對它不陌生,由於它生性殘暴、愛吃肉食、且手段有些不講究,就像殺豬的屠夫一樣,所以就被人們稱作是「屠夫漢」了;另外那種鳥書名叫「繡眼」,主要因為它的叫聲悅耳,而且還有節奏感,就像是人們吹笛一樣,所以在我國的彎彎(我國某省的代稱,你懂的)被稱作是「青笛仔」。

二、富人不養「屠夫漢」

我在上面已經介紹了,「屠夫漢」指的就是伯勞鳥,這種鳥的品種很多,全世界大概有31種左右,而在我國,已經統計到的大概有16種。它是鳥界的「猛禽」,主要是嘴特別厲害,能夠捕捉一些相對大型的昆蟲,但是它們也有一個缺陷,就是缺乏一對強有力爪子,所以它們捕捉到昆蟲後,一般就會把昆蟲掛在尖銳的東西上面,比如帶刺的樹杈、人們布設的鐵絲網、野外的電線桿子等,便於食用之時用它帶鉤的嘴去啄剖獵物,想起來就很殘暴啊。

由於過去的養鳥人發現屠夫漢鳥是一種肉食性鳥,對於青草之類沒有興趣,人工餵養這種鳥,就得去野外捕捉很多的昆蟲、動物供它食用,如果捕捉不到就得花錢去購買,這樣會給家庭增加很大的經濟開支,長時間下去,可能就連一個有錢的家庭也會供養不起呢。

記得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哥哥就用螻蛄和螞蚱去捕捉到一隻屠夫鳥,當時我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鳥,只知道這種鳥好像並不是特別的害怕人類。我們帶回家養了起來,每天就去路燈下面抓昆蟲來餵它,可是後來抓不到昆蟲了,我家也沒錢去買肉給它吃,老爸就叫我們把它給放飛了。

三、窮人不碰「青笛仔」

「青笛仔」是一種小巧玲瓏的鳥類,書名叫「繡眼」,這種鳥非常活潑、密集群居、喜歡發出叫聲,它們在鳴叫時,有的低聲嘁嘁喳喳、有的也會高聲鳴叫,其鳴叫聲就像「滑兒、滑兒、滑兒」似的,悠揚婉轉、非常動聽,所以在我國的彎彎地區,被形象地稱作是「青笛仔」。

這種鳥的嘴很細小,主要食物來源於百花裡的各種昆蟲,有時也會食用少量的漿果。由於它的食源較雜,且對肉食並不是特別的需求,所以相對「屠夫漢」來說,要容易餵養得多。

可能是因為青笛仔的叫聲太令人喜歡了,所以愛鳥之人自然也就少不了會去餵養繡眼。但是過去的長輩們認為,一個窮人,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拼搏奮進上,而不應沉迷於養鳥之中不能自拔,特別是餵養青笛仔這樣的乖巧玲瓏的小鳥,更容易讓人玩物喪志而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所以長輩們告誡咱農村人一定不要去沾染「青笛仔」,以免沉迷其中。

結束語

農村俗語「富人不養屠夫漢,窮人不碰青笛仔」,在我看來還是很有道理的呢,雖然現在時代不同了,大家都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不管是養什麼鳥,都應該承受得起了,但是我認為其中宣揚的不沉迷其中、不玩物喪志的理念,是非常有道理的,對於現代人,同樣具有警示的意義,所以我認為這句農村俗語值得我們謹記和傳承下去!

你怎麼看待這個農村俗語呢?歡迎分享你的感受!

相關焦點

  • 社會:富人窮養孩子,點讚!窮人:我們富養孩子就是錯嘍?
    社會:富人窮養孩子,點讚!窮人:我們富養孩子就是錯嘍?對於如何養孩子,各人有各人的方法,但如果你對怎樣養育孩子加了界限,往往聽起來有點不倫不類。比如說:孩子要窮養。孩子窮養真的好嗎?有的新聞媒體最喜歡把一些成功人士的養兒心得展示給普通大眾。比如,富人家庭每年都要帶孩子去鄉村感受農村生活,讓他們養成能吃苦耐勞的習性。
  • 有人說現在是富人交稅養窮人,你怎麼看?
    有人說現在是富人交稅養窮人,你怎麼看?(網友的問題:富人不一定就是剝削階級,窮人也不一定就是生產者。從前窮人勞動,富人只剝削不勞動所以窮人不滿。但現在很多地方已經變成了富人從事生產,而窮人卻無所事事只知道吃福利。
  • 農村俗語『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
    農村人都知道以前農村有三大吃香的手藝人,木匠、石匠、鐵匠,尤其木匠最受尊重,傳說是因為魯班留下《魯班書》的原因,農民子女結婚做家具都要找他們打制,我叔就是一名木匠,日常打制板凳、桌子、柜子,到了春節,我就纏著他做木刀、木劍,別提多高興了;屠夫也很多,農民家家戶戶都養豬,殺豬過年很喜慶,但是他們也都非常講究
  • 別說教育不公平,高考真的是利於窮人而不是富人
    高考有利於窮人,而不利於富人,反對高考其實是富人美麗的謊言,卻有無數傻乎乎的窮人跟著站隊。高考也考完兩天了,廣東中公考研跟大家聊聊高考。高考真的能改變命運嗎?至於有一些個體,讀書智力不高,但是也是人才的人,或者說是讀書智力很高,但是因為太窮沒有接觸讀書機會的人,漏掉就漏掉了,只要站在自己這邊的人才數量,數十倍於朝野之外的人才,自己這邊是有組織有集團的,對方是零散無組織的,那就可以保證自己統治穩固了,是否埋沒了小部分人才,並不關心。統治者將這些人才收入囊中,把他們關進體制內後就開始對他們洗腦。
  • 「窮人」扎堆生二胎,「富人」卻說養不起?背後真相讓人吐槽
    不過,仔細觀察身邊生二胎的家庭,大家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那些家庭條件很差的「窮人」往往扎堆生二胎,而那些家庭條件很不錯和還可以的「富人」,卻說養不起,對二胎一點也不積極。「窮人」扎堆生二胎,「富人」卻說養不起?背後真相讓人吐槽。
  • 「窮人」扎堆生二胎,「富人」卻說養不起?背後真相想吐槽
    不過,仔細觀察身邊生二胎的家庭,大家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那些家庭條件很差的「窮人」往往扎堆生二胎,而那些家庭條件很不錯和還可以的「富人」,卻說養不起,對二胎一點也不積極。「窮人」扎堆生二胎,「富人」卻說養不起?背後真相讓人吐槽。
  • 農村俗語「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大家都知道,祖祖輩輩流傳在農村民間的俗語老話,因為它們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人生的智慧結晶,所以大多通俗易懂,簡單明白,且生動形象。只是有的多少會帶上一點偏面性,雖然談不上完全準確和符合科學,但是卻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富人和窮人做夢哪裡不一樣?
    窮人夢頻是因為很多想要得到的得不到,富人失眠也是很多想得到得不到,差別就是窮人在睡著的時候還會思維亂竄,富人只在醒著的時候思維亂竄。    6.窮人夢見神獸暗示著想要的是要發財了,富人夢見神獸代表要有新抉擇或新項目了。   富人持續追求以新的思路,新的項目付出勞動的模式得到的結果,追求的生活必然越來越精彩。
  • 高速免費是窮人補貼富人?
    即使延長了,也是有問題,至少說明當時的官員估算有問題。而且最重要的是,窮人買的東西的物價也靠物流啊,為什麼不給物流少收費?再說了,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是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的,如果希望能用富人補貼窮人,真的不需要那麼麻煩,增加富人的收稅就好了。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我們今天就來講講一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就像上面說的其實這句話依然來源於我們古代的農民智慧。在中國古代是農業佔了大多數的社會中,我們都知道田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封建社會中男性的地位比較重要,那個時候依靠妻家是非常不要尊嚴的一件事情。
  • 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為何?
    寫於2020年06月02日 大金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為何?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為何?有一門手藝走遍天下,就會有你的一口飯吃。古代人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古代窮人沒有社保,沒有養老保險,得自己養活自己,有一門手藝就可以養活一家人,換幾個錢一直活到老年,入土為安。「經商致富」,老闆比員工掙得多,公司投資人比打工仔賺的多。為什麼,因為老闆、公司投資人是商人,員工是手藝人,是技術工人。
  • 寧做「富人區窮人」?不做「窮人區富人」?有人不信,後悔了
    不知道在哪裡看見一句這樣的話,說:寧做富人區窮人,也不做窮人區的富人。這句話用來買房上面,似乎很有道理,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做富人區的窮人,而不是窮人區的富人,只因為環境問題。那麼,具體如何理解,寧做「富人區窮人」,不做「窮人區富人」這句話呢富人區的窮人,看起來似乎有點殘酷,生活在一群富人中間,自己卻是一個窮人。但是這未來預期是很不錯的,一方面,富人區的房子未來很可能升值,給你帶來收益,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有錢人。
  • 窮人家的孩子真的不適合學藝術嗎?窮人才做選擇,富人都要
    今天上網衝浪的時候看到一個話題說窮人的孩子不適合學藝術。這都2020年了怎麼還有人說這種話?誠然,學習藝術確實要比其它的科目花費更高,但它所收穫的未必比其他科目低啊!繪畫專業主要從事文化藝術領域、藝術教育、設計、出版等方面的工作,如今比較火熱的遊戲原畫設計和動畫設計對從業人員都有很大的需求。音樂專業除了常規的音樂教育行業、文化相關的演奏行業以外,在廣播、傳媒、音樂工程行業也多有建樹。
  • 俗話說:「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放光」,為何窮人腳上不長毛?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話,比如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叫做:「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放光」,意思是說窮人一般腳上沒有毛,而富人一般頭頂沒有頭髮,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而且農村人白天大部分時間都是穿著鞋的,以前人穿的都是手工做的棉鞋,普通人家裡一般都是一個人只有一雙鞋,鞋子穿破了之後才會再做新鞋子,因此一雙鞋往往要從春天穿到冬天,再加上經常走路,腳上肯定會出汗。可以說農村人身上最白的地方就是腳丫,由於腳常年捂在鞋子裡,再加上繁重的體力勞動,鞋子裡又熱又臭,還很潮溼。自然就會把腳捂得又光又白,肯定就不長毛了。
  • 農村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富人腦頂方光」是什麼意思?
    這個話也太絕對了,也不怪,過去農村人外出機會不多,沒有充分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是腳上沒有汗毛的都是窮人,凡是腦頂發光明亮的都是富人。腳上沒有汗毛的應該是長期種田的人,而不是窮人,因為在種田時必須下田,農田中的稀泥土裹在腳上,與腳上的汗毛融合在一起,上田休息時被太陽曬乾或者體溫蒸發乾後,汗毛隨著泥土掉下來,並且毛根都一同拔除,以後腳上就不會長毛了。其實凡是腳上沒有汗毛的都是種田人,並不是窮人。我認識的幾個當官的腳上都沒有汗毛。
  • 窮人孩子與富人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富人眼裡時間就是金錢,他們更願意用錢去買時間。窮人眼裡只有錢,總想著怎麼才能多省錢,寧可多走遠幾公裡去買打折的商品,也不願意花原價購買,對於他們而言金錢遠遠勝過時間價值。巴菲特曾說過: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不會有精力培養一個掙錢的腦袋,所以你窮的很穩定!因此富人家庭培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成功的,而窮人家庭的孩子成功佔極少數。
  • 農村俗語:「窮人愛算命,富人愛燒香」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人愛算命,富人愛燒香」,反應的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在不同的處境,思維方式不一樣,言行結果就自然不相同的規律體現。有些人誤傳:「窮人算命會富,富人燒香更富」,「窮人燒香窮,富人算命窮」,把個人命運,完全寄託於命運玄學和信仰,更是「鑽牛角尖」,大錯特錯了。
  • 現代人不喜歡生孩子,乾脆不讓窮人生讓富人多生,行嗎?
    看到這麼一個問題:現在都不喜歡生孩子,窮人乾脆不要讓他們生了,讓有錢人多生,行嗎?對此,我非常不贊成出題人的想法。因為用經濟實力來決定能不能延續後代,這是否也太草率了些?第一,窮人想不想生孩子跟讓不讓他們生孩子是兩回事。窮人可以選擇不生孩子,但不能規定窮人不能生孩子。憑什麼安排富人多生孩子?難道沒錢的人就不配活著嗎?所以,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第二,如果窮人們真的不能生孩子,等到所有的窮人都滅絕後,所謂的富人生育出的孩子裡面也會產生新的階級。
  • 窮人出身的孩子,之所以不容易出人頭地,可能問題在於父母
    農村學校很多老師的師資並不高,並且整個校園的校風也不嚴謹,可能平時的班級紀律也很懶散。就會導致窮人家的孩子學習條件不好,想要提高學習成績也很難,但是富人家的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成長,學習成績自然優異,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是享受不到這種教育待遇的,所以教育方面對比富人家的孩子,窮人家的孩子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 窮人的意志力比富人差?竇文濤說不,因為他太了解窮人的苦衷了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個窮人每天為了自己的生技而疲於奔命,換來的也只是可以溫飽的錢。有人要說了,那是他窮,沒有學識沒有眼界,活該窮!這句話聽起來或許有些道理,但換位思考下,竇文濤說了個很明顯的例子,人的意志力同其他功能一樣,也是需要補償法則的。好比一個外賣小哥,一天跑上跑下地送外賣就是意志力在支撐著他,在他下班的那一刻,這根弦鬆了,所以不會再回家跑兩小時的跑步機,只會想快點躺下來或坐下來讓自己更享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