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什麼最重要?選擇最重要!絕大多數人在重大選擇上毫無能力

2020-12-14 善書生

你知道剩男剩女是如何剩下的嗎?

許多年後,他們都一樣,都會發現自己其實可能有過一次以上的機會(雖然不一定吧)。可當初他們為什麼沒有出手選擇呢?你再跟他們聊聊,他們都一樣的,都認為自己的要求並不高,不求最有錢最好看…… 他們是這樣想的:

長相不能太醜吧?

個子不能太矮吧?

人不能太無趣吧?

收入不能太低吧?

學歷不能太差吧?

……

看起來,確實各個都是很一般般的要求,都沒要求最好,只要求 1/3 以上,咋就找不著呢?這是個簡單的數學應用題,每個要求都只剩下 1/3 的選擇,最終,只剩下差不多 4‰ 的選擇 —— 而事實上,每個人在適齡期間,能夠足夠深入了解的人數不超過 150 人(包括同性),於是,得活上三輩子才有可能真的碰到。這還沒有算上另外一個因素:對方也在挑!

然後,那些沒剩下的人,好像在這方面也沒花多少心思,就直接沒有了另外一些人的煩惱 —— 讓人感覺真是「不公平」!那些沒剩下的人如何想的呢?他們在這方面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他們的思考模式大抵上是這樣的:

對方只要滿足最重要的一條就足夠了……

這就是價值觀決定命運(或者說輕一點:價值觀決定生活質量)的一個絕佳例子:

什麼是價值觀來著?價值觀就是思考「什麼更重要?」和「什麼最重要?」然後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 就這麼簡單。

那麼,正題來了,請問:

人生什麼最重要?答案也很直接:選擇最重要。

就是這樣,人生的頭等大事只有一個,「 選擇 」。再進一步仔細看,人這一輩子需要拼了命去選好的機會,也就那麼幾個而已。上大學選擇什麼專業,畢業了選擇什麼工作,到時候了選擇和誰結婚,如果創業的話選擇什麼賽道,等有閒錢了選擇什麼項目投資…… 所謂的「大事」大抵上也就這些,也許還有別的,可總是數量並不多。

於是,大智慧就是要用到這些大事兒上。至於別的地方麼,難得糊塗其實是好建議。

之前的文章裡,其實我們已經提到過, 每個人做選擇的根基就是他的價值觀 。價值觀不同,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的專欄,每一期都是在各個角度、維度錘鍊自己的價值觀,我們思考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進而在那個角度或者維度上做出選擇。比如,我們知道了注意力更重要、更寶貴,那麼我們就會做出很多不一樣的選擇;我們知道了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那麼我們就會做出很多不一樣的選擇;我們知道了投資的剛需是避險而不是冒險,那麼我們就是會做出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所以,錘鍊自己的價值觀,就等同於提高選擇質量。再進一步,做選擇的更深的方法論是什麼呢?一句話就能說清楚(我個人超級迷戀那種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原理):

添加必要的條件

我先給你講講另外一個事兒。

亞馬遜(Amazon.com)現在已然是網際網路巨頭,它也是地球上第一個真正成功的電商企業(Amazon 1995 年成立,Ebay 1995 年成立,Netflix 1997 年成立,阿里巴巴 1999 年成立,京東商城 2004 年成立……)。那麼亞馬遜選擇的第一個商品是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是書。

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麼亞馬遜選擇的商品是書,而不是別的什麼呢?傑夫·貝索斯在一次私下的分享中提到他們當年為什麼選來選去,最終選擇書作為他們的主營產品:

市場一定要足夠大;

品類必須有長期成長性;

消費者復購率要足夠高;

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我們要選擇一個售後成本很低,甚至乾脆沒有售後服務的商品!

再一次,這又是簡單的數學應用題:如果,在每個條件中,都嚴格地去掉 90% 的選項,那最終,就是一萬個商品裡,只有一個能夠滿足條件…… 事後復盤之時,所謂的「秘密」就會顯得過於簡單,可實際上,簡單並不等於容易。能夠做出這樣高質量的選擇的任何團隊,做不成大事才怪呢。

我們再把選擇的深層次方法論重新斷句理解一下:

(添加)(必要的)(條件)……

每增加一個條件,選項就會大幅度減少;如果有沒必要的條件摻雜進來,那麼就會提前使得自己「全無選擇」。這很可能是絕大多數人最終放棄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在進行選擇的時候,摻雜大量的不必要條件,搞得自己最終顯得「根本就沒什麼選擇」,於是覺得那種「深入思考」根本就沒有意義 —— 笨一點的,就直接成了「伸手黨」;聰明一點的,不自覺就進入了另外一個坑:整天討論「人到底有沒有真正的選擇」這類因為含混其辭所以始終不可能有明確答案的「哲思」……

現在我們知道了,所謂的選擇,就是增加條件,但也明白了,那條件必須是「 必要的條件 」 —— 選擇,是在我眼裡「奧卡姆剃刀原則」最應該必須嚴格貫徹執行的地方。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 Wikipedia 上看看「奧卡姆剃刀法則(Ockham's Razor)」究竟是什麼。「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只是其中一個層次的解讀 —— 事實上,奧卡姆以很多種方式陳述過這個法則。而我在選擇上選擇應用奧卡姆剃刀原則,是用「類比方法論」,思考:這個道理還可以用到什麼地方?結果發現,在做選擇的時候:

一定要儘量做到只考慮且不遺漏那些最必要的條件。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很可能是由於把太多沒必要(或者沒那麼必要)的條件放進來,進而導致選項全部被過濾掉。而亞馬遜當初的選擇最終被證明為是極為明智的,肯定是由於他們在選擇的時候,只放進來那些最必要的條件並確實嚴格依據那些最必要的條件去篩選,最終找到那「難得的選項」。

當我們討論成功案例的時候,一個很普遍的說法是:

我就不信這些當初他們都想到了!

事實上,高質量選擇者,不是「什麼都想到了」,而是儘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條件」 —— 無論是誰在任何時候做出的選擇,最終都要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所以,即便選擇足夠正確了,最終也不一定成功,但勝算更高,這是很顯然的,是吧?

我個人是每天都有一點進步的,但不斷進步也有壞處,那壞處就是「經常不太愉快」 —— 因為總是感覺「昨天的自己蠢死了!」(真是恨不得用更狠的髒話……)比如,當我在 2020年回頭看 2019 年自己的投資決策(2018 年的就更別提了),發現有些項目早就死掉了…… 復盤自己的決策過程,最終的結論總是一樣的:

當初在選擇的時候,要麼是乾脆忽略了某個必要的條件;要麼是在某個必要的條件上沒有做到足夠苛刻……

就這麼兩個原因,完全沒有其他任何理由。

觀察別人,反思自己,四處求教,海量閱讀,搞來搞去,最終的結論都是一樣的:

絕大多數人在重大選擇上毫無能力

絕大多數人甚至乾脆迴避認真思考重大選擇(無非就是篩選必要條件,和用條件嚴格篩選)—— 然後把自己有限的寶貴注意力放到雞毛蒜皮的事兒上糾結一切。從這個角度望過去,還是一樣的結論:絕大多數人(包括兩輩子之前的我自己)根本不配做投資,因為投資是最最看重選擇的行業啊!因為絕大多數人迴避真正有意義的思考啊!因為絕大多數人就是不迴避也想不出所以然啊…… 其實,想想看吧,古人常說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也不過是在描述絕大多數人的狀態。

對待重大選擇的態度越來越嚴肅,越來越認真之後,怨天尤人的念頭就徹底被根除了。年輕的時候,我偶爾還會顧景自憐一下,覺得自己運氣太差,老天對自己太不公平。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思考的深入,越來越覺得,都是自己的選擇能力差造成的,甚至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現在一切的尷尬,最終都是當初自己選的…… 把時間拉得越長,這個結論越確定。

所謂成功的創業,就是一幫解答題高手做對了選擇題。

所謂的成功,其實只不過是用正確的方式去做正確的事情。

然而,我這麼一個勤於反思,勤於思考的人,依然經常懊惱已經做出的一些選擇,說明知易行難的程度實在是太高了吧?很難的,真的很難。

很明顯,選擇能力並不是天生的,它明顯屬於只能通過後天習得與鍛鍊的能力。所以說,選擇能力,肯定是平時一點一點鍛鍊出來的。練習的方法也很簡單:

面對任何一個選擇(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 當然要從小事兒練起),都可以拿出紙筆開始羅列篩選條件;

為每個條件重要性打分,而後重新排序,可以是 1~5 分;

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 1 和 0,要麼有必要,要麼沒必要;

三十分鐘之內,結果就會一目了然,但別急!因為還有下一步……

第二天再花三十分鐘重新仔細過一遍 —— 如果選擇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麼就可能重複更多次……

做記錄很重要,很多人最終之所以很糾結,是因為他們從來不做記錄,總以為自己「聰明到什麼都記得住」 —— 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總是忘掉很多東西的,尤其是重要的東西…… 並且,事實上,記憶力好壞與大智慧(或者說真聰明)並不是完全正相關的。

只要有記錄,就可以回顧,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進,就可以提煉,就可以通過不斷雕琢最終形成完善的價值觀體系 —— 而最終,這恰恰就是絕大多數人徹頭徹尾地欠缺的好品質。並且,保持記錄,很可能是解決絕大多數人「遇事亂糾結」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積累的力量,時間久了,那些曾經用過的篩選原則,總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 —— 不信走著瞧。

相關焦點

  • 高考志願填報:人生重大選擇,考慮什麼最重要?
    高考填志願的人生重大時刻,最應該考慮的是什麼?1 .你也許會說,「那些專業看不出來什麼是我最喜歡的?怎麼辦?」先剔除你明確不喜歡的,你內心的聲音會告訴你什麼是你不想要的。也許你還會說:「告訴我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但如果我對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感受不到那種興趣和熱愛怎麼辦?」
  • 人生最重要的是選擇
    我英語很差,偏偏選擇那個國際經濟貿易,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到了大學,高數別人都掛科,我都通過勤奮努力考的不錯,專業班裡計算機最好,可是我的英語四級考了三次,這樣的學渣怎麼去靠國際經濟貿易,況且我從小生活農村,不具備學英語條件,初中英語老師本來很好,應該眼疾戛然而去,換了幾個英文老師,都是因為班級學生吵鬧,賭氣離開,我沒有在打基礎的時候,用心學英語,選擇了安逸,看不到其實班級英語都一落千丈,當初也沒有什麼補課風氣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自己合適的最重要
    我們在人世間卓越成長,在漫長的歲月中伴隨著無數的選擇,從選擇自己的家庭開始,選擇婚姻和結婚對象,人生選擇婚姻很重要,選擇適合對的人,幸福一生,結婚配偶是一件最重要的選擇,完美的生活中,婚姻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將來會影響你的一生,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當然也有拜金女,沒有規律,沒有目標,選擇錯人
  • 《天道》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喜歡佛教禪宗的一句話,沒有拿起,談何放下,既然無所適從,又從何說起,無以為憑正是一憑,禪宗講究悟性,不講究文字傳達智慧,事實上想要讓文字承載不能承載的東西。有人問,能力是什麼?人需要最重要的能力有哪些,為什麼有人出眾,有人憨厚善良,有人左右逢源,有人前倨後恭,有人溫文爾雅,有人附庸風雅。
  • 「人生,選擇與努力,哪個更重要?」,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從宏觀角度來看,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的時候,選擇大於努力,比如選擇城市,平臺和伴侶;從微觀角度來看,在日常的行為瑣事中,努力大於選擇,比如具體到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同時,二者還是緊密聯繫,相互影響的。
  • 人生,選擇很重要,決定著未來的格局……
    所以,每天從自己一的心開始,面向陽光,笑對人生。義烏江濱公園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付出了勤勞的汗水,付出了努力,失敗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願意付出努力與希望,所以說,失敗者不要常常找藉口說自己不行什麼的
  • 上大學到底什麼選擇因素最重要?
    如果你是個富二代,那麼你選擇最貴的大學就對了。人的付出和回報往往是正比的,你有錢,輕鬆投入金錢,收穫人脈、閱歷、學歷,選擇最貴的大學,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最貴的大學,裡面有同樣社會起點很高的有錢人。什麼樣的大學最貴?第一,大學所處地域極為發達;第二,大學本身名氣大;第三,選擇一個燒錢的行業。
  • 人生最重要的學問
    ,但它的名字讓人產生迷惑,以為自己並不從事與經濟相關的工作,所以不必學,這樣想的人,耽誤了人生最重要的學問。 經濟學其實是關於人的學問。改成人學,其實更合適。只要是人,就離不開經濟學,就受經濟學原理支配。 絕大多數的煩惱、貧窮,都與不知道經濟學原理有關係。 人可以分三種: 最糟的一種,是學了錯誤的經濟學,比如相信剝削,因此企業家是靠損害他人利益致富的惡棍。
  • 人生中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這三個選擇,你都選對了嗎
    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路都是你自己挑選的,那些無關緊要的選擇,選擇哪個都無所謂,但是對於一些非常重要的選擇,如果稍有不慎,就會給你以後的道路埋下隱患。人生中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這三個選擇,看看你都選對了嗎?
  • 選擇和努力哪個最重要?
    選擇,努力兩者相輔相成。按客觀來講,努力是創造更多的選擇,選擇讓你更加努力去奮鬥,這是從辯論的角度去講。但實際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讓我不得不去比較或者不得不讓我們相信選擇更重要,努力更重要。選擇是機遇,努力是踏實,兩者都是成功的途徑,實際中每個人的成功多多少少都不能離開這兩者,要比兩者誰更重要,也要看當時所處的環境去階段性考慮兩者重要的程度。選擇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遇到或者有權利去選擇,但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去做,所以長者也就經常說好好努力,努力才是最重要的,綜合上面所說這樣的引導是正確的,這毋庸置疑。
  • 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專業能力?
    這也有個好處,天冷了人自然容易清醒一些,結合前幾年自己的一篇文章,想談一點對於HR這個職業的看法。1、取捨與權衡我們都希望工作穩定,收入豐厚,工作有成就感,但有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我們自己要什麼,或者說在不能同時獲得的時候,我們到底該怎麼選擇。如果你沒那麼牛B,我們可能需要有所取捨,如果只能選一樣,問問自己,是穩定重要,還是收入重要,還是成就感重要,還是生活的平衡重要。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怎麼選專業?選擇一個專業,選擇一種人生!
    高考結束了,考的理想的,不理想的,都已經過去了,不能沉浸在欣喜和失落之中,因為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選擇學校和選擇專業,尤其是選擇專業!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那就來分析下怎麼去選一個正確的專業吧!
  • 如果人生有機會重新選擇,你會選擇改變什麼?最多人選擇了這兩項
    後來我左思右想,想到一個辦法,即推送了一則問卷調查,主題為「如果人生有機會重新選擇,你會選擇改變什麼」。目的無他,只是為了幫助更多年輕人,明白許許多多的過來人,他們回顧曾經的人生時,哪些選擇的錯誤,是最令人感到遺憾的。繼而提醒後面的人,不要再在這些項目上犯錯。
  • 人生之路,選擇比勤奮更重要
    02工作階段,職業生涯設計比努力更重要等到走入社會崗位,工作幾年後,我們也會發現一個現象,曾經大學時,那些成績不如自己,甚至自己認為各方面能力都比對方好的同學雖然,很多人一直都非常盡職盡責,也在崗位上不斷鑽研學習,這可能會讓不少人陷入苦惱,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很多人一直找不到答案,明明自己已經很勤奮努力了。很多時候,我們拉開差距的過程,從職業生涯選擇開始的時候,就註定要被別人落下,而不在於自己工作是否勤奮努力。
  • 周航:CEO最最最重要的價值,就是選擇那一件正確的事
    上學並不能解決你的選擇難題,也不能消除你的焦慮,但能讓你看到新的世界,接觸很多新的人。這在2007年給我帶來了很重要的一次人生實習機會:曾經在長江商學院任教的曾鳴教授,2006年去了阿里巴巴,2007年又就任雅虎中國CEO,因為我算是比較好學的學生,他就把我叫過去,做顧問。
  • 在社會上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認清自己最重要!
    例如你去購物,看中了一樣東西,談好價錢,準備買了,發現旁邊也有一個賣這個東西的,價格也一樣,而且還認識,你會毫不猶豫地買這個認識的人的。這對那個不認識的人顯然不公平。例如你求職,明明你的能力經驗足夠勝任一個管理工作崗位,面試下來,面試方也很滿意,通知你過幾天來籤合約,但是過了幾天後,沒有等到對方的通知,打電話過去,對方說抱歉,覺得你還是不太合適,已經錄用了別的人。明明選了你,可最終錄用的那個不是你,你後來了解到,進去的這個人,是內部推薦的。你說這公平嗎?
  • 知乎13萬贊:人生最重要的事,活得自洽
    定義你最終歸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綜合的那個真實的你。,有什麼事情是我認為我領悟到的最重要的,那就是:人的生活就像投資品價值一樣,是存在均值回歸的。因為當你發現你所在行業的本質和電影裡的刺激感與高大上毫無關係的時候,還要有一種別的東西讓你願意去從事這份工作。
  • 職場: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個正確的選擇大於百倍努力!
    選擇大於努力。很多人可能會質疑這樣的說法,但是如果你在實力很強很有能力的前提下,每一次選擇都真的特別重要。小鳥不能選擇大樹成為什麼樣子,但是卻可以選擇棲於哪棵樹;如果選擇的那棵樹已經有些硌腳,那又何必執著呢?
  •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心力
    所謂心力,若粗淺的理解,是指一個人面對事物時的心裡承受能力。它是一個人體力和腦力的穩定器,並決定了你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思考、去行動。比如不同的人遇到了同一個困難,心力弱小的人會視之為「威脅」,而心力強大的人會視之為「挑戰」。不幸地是,沒有人天生就有超強的心力,它需要你至少經歷過四個階段。比如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時候,誰沒用過蠻力?
  • 一個人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最需要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穩定的國家大環境,對普通人而言,有利於個人能力的發揮,有利於個人立足社會。如果連生存權,生命權都不能保障,一切都是浮雲,空談是沒有意義的。平臺的選擇是決定你能否實現想要的生活的最重要條件。一個億萬富翁的兒女,只要他們能生活自理,無需超強能力也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