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為何選擇本土精準回收?49年前的辛酸,一切都還歷歷在目

2020-12-22 騰訊網

文唏兮

2020年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歷經23天的艱苦探月曆程之後,嫦娥五號返回器於12月17日凌晨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可能有的小夥伴會問,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時只花費了8天的時間,為何我們會花費這麼多。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是在本土內陸落地,所以就必須在繞月軌道中等待合適的重返時機。可能有朋友又要問了,既然如此不在其他更方便的地方著陸,就像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直接著陸於澳大利亞那樣。那是因為49年前的辛酸經歷,現在越是成功,就越加感嘆曾經的不容易。

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登月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月面採樣,帶回月壤,以便人類對於月球的了解,但是月面採樣的過程卻只花費了2天的時間,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了運行過程中,為了可以在中國內陸落地,嫦娥五號不得不在繞月軌道長時間地等待合適的返回時機。而要說起中國為何寧願花費更多時間,也要將嫦娥五號返回器的著陸場選擇在內陸的原因,我們就不得不從上世界八十年代首次洲際彈道飛彈測試說起,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剛剛經歷過戰亂的中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沒有資金,但是我們的前輩們並沒有放棄。在國外學習的中國人聽到祖國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優越的條件,高價的工資,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即使被他國千方百計地阻攔,他們的回國心也從來沒有停止跳動。終於,經過所有人的努力,中國第一款可以從本土攻擊到美國的洲際彈道飛彈東風-5在1971年進行了首次短程試驗,並取得了圓滿成功。在之後的10年中,又經過了多次各方面的試驗,最終決定在1980年對洲際彈道飛彈東風-5進行全射程的實驗。

當時中國將這項任務命名為「580任務」,彈著區選定在南太平洋南緯7度、東經171度33分為中心、半徑70海裡的圓形海域中。為了能夠順利地完成此次任務,中國海軍精銳全部出動,護航科學實驗船回收數據,但即使全齊出動了,當時的我們也只能勉強湊齊兩個護航編隊。在1980年,中國最先進的艦艇還是051型護衛艦,整個中國海軍只入列了9艘,當時就直接抽調了6艘參與編隊。

中國海軍當時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051型護衛艦了,剩餘現役的還有一艘堪稱古董級的屬於火炮護衛艦類型的6607型驅逐艦。儘管中國已經拿出了對我們來說最好的裝備,但是面對西方國家,我們還是差得太遠。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軍艦、軍機直接將中國艦隊包圍,全程圍觀中國東風-5彈道飛彈的試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打撈船更是隨時待命,試圖抓住機會直接衝進彈著區搶奪數據,美國軍機盤旋於彈著區上空伺機而動。最終解放軍軍機堵住了其他國家的路線,花費5個半分鐘回收了數據倉,但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不過,隨著中國海軍以及航天方面的發展,之後選擇海上著陸也是不意外的。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從全球來看,無人採樣返回任務中兩種方式都採用過,載人深空探測任務則採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方式。解決完返回方式的問題,嫦娥五號還需要應對一個致命的威脅——高溫。黃志澄告訴新京報記者,防熱是這次返回中嫦娥五號面對的大難題。
  • 嫦娥五號「回家」之際,「嫦娥之父」有話說
    為了確保返回器精準降落至位於內蒙古的指定降落場內,飛行幾天還要進行幾次中途修正,測控與回收系統精確確定返回軌道,並將高精度參數注入軌道器,為後續軌-返分離和再入制導導航提供基準。當達到一定飛行高度時,軌道器在降落場上空釋放出攜帶月球樣品的返回器。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在降至距離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嫦娥五號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平穩著陸。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了目標,回收工作有序開展。 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飛船返回艙的約1/7,可著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時值隆冬,在冰天雪地的黑夜搜索如此小的目標,難上加難。
  • 嫦娥五號落點精準讓五角大樓警覺,真的能攔得住東風41嗎?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現場近日,據媒體報導,完成科研工作任務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地面,得知此消息的五角大樓快要坐不住了,因為嫦娥五號落點如此精準引起了他們的擔憂,對此有網友表示,嫦娥五號落點精準讓五角大樓警覺,這一精度要是用在東風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看看外媒怎麼報導?
    隨後,嫦娥五號返回器,飛越青藏高原,跨過河西走廊,在地面的精準跟蹤下,精準降落著陸場——四子王旗,時間定格在1點59分,歷時23天的「繞落回」探月計劃成功完成。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搜索回收分隊供圖  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回顧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入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在軌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接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階段。各環節順利進行,離不開航天科研人員的科技保障。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四子王旗民兵騎兵連 來源:人民日報現場云為了精準探測嫦娥五號返回器落地時的天氣,氣象探測人員已經駐守在四子王旗三個月,每天進行氣象探測,以保證返回器安全回收由此,返回器成為了嫦娥五號中返回地球的唯一部分,返回艙在經歷大氣層燃燒、降落傘減速、反推力減速後最終回到內蒙古。二、為何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如此重大?
  • 媒體評述:嫦娥五號為何能創造「無與倫比的紀錄」
    原標題:媒體評述:嫦娥五號為何能創造「無與倫比的紀錄」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7日刊發一篇報導,題為《嫦娥五號月球任務使中國在登陸月球方面擁有「無與倫比的紀錄」》。全文摘編如下:周四早上,肯·麥克塔格特一邊喝著青島啤酒,一邊看著嫦娥五號返回器降落在內蒙古白雪覆蓋的草原上,它還攜帶著從月球上一座年輕火山上收集來的「無價」的月巖和月壤。作為英國太空歷史學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波羅11號飛行日誌》的聯合主編,麥克塔格特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國的月球任務。
  • 揭秘保障嫦娥五號「繞、落、回」的幾大神器
    為了濾除無用的信號幹擾,更好助力嫦娥五號進行太空觀測,確保與地面中心的信號暢通,23所對每一個濾波器精雕細琢,聲表濾波器的最細線條寬度達到0.3um,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200,每一個合格的高可靠性聲表面波器件,都要高倍顯微鏡下「過關斬將」並至少經歷3次超聲波或等離子清洗,保證了元器件可靠性。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四子王旗民兵騎兵連 來源:人民日報現場云為了精準探測嫦娥五號返回器落地時的天氣,氣象探測人員已經駐守在四子王旗三個月,每天進行氣象探測,以保證返回器安全回收。由此,返回器成為了嫦娥五號中返回地球的唯一部分,返回艙在經歷大氣層燃燒、降落傘減速、反推力減速後最終回到內蒙古。二、為何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如此重大?
  •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   針對這次搜索回收返回器的任務特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更新改造了十餘套設備。目前,著陸場系統已進行了多次針對性演練,考核驗證了改造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針對夜間搜尋,搜索回收分隊還對搜索車照明設備進行了加改裝。  總臺央視記者 常豔玲:一般情況下,普通車輛照明能看清前方30米的物體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我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我們地面搜救車輛有100多米,從畫面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視線沒有任何問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針對嫦娥五號返回器夜間搜索特點,地面分隊升級改造了多項照明系統。
  • 航天二院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奔月:「繞、落、回」全程保障
    晶體元器件穩住精準探月脈搏嫦娥五號的頻率信號如同人體的脈搏,脈搏的穩定是她穩定正常工作的前提。二院203所研製生產的數百隻自主可控晶體元器件,作為嫦娥五號中電子設備的心臟,牢牢穩住嫦娥飛行的脈搏。嫦娥五號中它再次成為多面手,從充當「千裡眼和順風耳」的通訊設備、控制嫦娥精準著陸的控制系統,到拍攝「廣寒宮」的光學電子設備、控制嫦娥採樣返回的控制系統,處處都有它忙碌的身影,全力保障嫦娥五號在遙遠的太空中「控得住」、「採好樣」、「返得回」。203所為嫦娥系列研製的抗衝擊溫補晶體振蕩器,具有頻率準確、耐受衝擊的特點。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還帶回了來自月球的「土特產」
    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 萬珂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順利回到地球,它帶回了什麼?
    從發射到最後的載入回收,嫦娥五號完成了 23 天的太空之旅,攜帶著 2 千克月球土壤樣品,順利完成了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著陸地點,為什麼選在了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著陸的地方,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 千裡追星 護航嫦娥五號返回最後一站
    目前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正在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等飛行到距離地球5000公裡的高度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將與返回器分離,未來,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今天(16日)早上,參與此次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分隊將按照計劃飛抵著陸場區,他們將按計劃陸續集結出發。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美國40年前阿波羅登月,花了多少資金?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NASA:美國40年前登月,就耗資250億美元嫦娥五號順利發射吸引了國際上很多學者的關注,美國NASA的專家提醒:美國40年前登月就曾耗資250億美元,也消耗大約40萬勞力,如果現在美國想要再次登月,那麼只需要5年時間和
  • 嫦娥五號哪天能到家,還需經歷多少關卡,以什麼姿態返回?
    嫦娥五號的減負過程。嫦娥五號一發射,就和所有的航天任務一樣,開始了不斷的減負過程。首先起飛重量達到870噸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後,除留下8.2噸的嫦娥五號,其餘部分都拋棄或消失了,其中絕大多數是燃料。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決心的集中體現。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為何讓美國緊張?
    嫦娥五號已經完成了鑽取採樣及封裝,帶回的土量高達2千克,很多人對此好奇,美國人不多很早之前已經去過月球上帶回過土了嗎?為什麼美國還感到緊張呢?主要原因是我們這一次選擇的降落地點跟美國有所不同,美國是人為的帶回土樣本,選擇降落的地方比較小,沒有發現什麼重大線索,而嫦娥五號登陸地點是呂克姆山一帶,美國沒有來過這個地方,加上這個地方的土壤要比美國挖出來的年輕二十億年,極具科學研究價值。
  • 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公布 38萬公裡外的中國紅
    至此,嫦娥五號結束月面工作,踏上回鄉之路。在月面約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什麼?有哪些收穫?未來十餘日,嫦娥五號載「土」歸來,還要勇闖幾道關?     一面國旗,十年見證,正負150攝氏度溫差下仍保持本色     每當旭日東升,中華大地,五星紅旗迎風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