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不只是關節痛 儘早規範治療很重要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王坤朔)說起類風溼關節炎,大眾可能並不陌生,但還有不少人困惑多多:類風溼關節炎如何預防?為何會影響心、肺等多臟器健康?治療是否影響生育?……近日,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和江蘇省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張繆佳教授共同做客新華會客廳「健康匯」特別訪談,與網友交流類風溼關節炎相關話題。

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和江蘇省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張繆佳教授做客新華會客廳「健康匯」特別訪談

類風溼關節炎危害大 可造成多臟器損傷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全身系統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影響部位是關節,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受到影響,該病還能造成心血管、肺部、腎臟等多個臟器損傷,部分人群甚至會出現皮膚、眼睛等方面的問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都有很大影響。

曾小峰介紹,我國當前約有500萬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數據顯示,不到20%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發病後1-5年內出現殘疾狀況,如果疾病持續了15年以上,這一數據會達到61.3%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一旦殘疾,往往會喪失生活功能和社會功能,不僅需要終身治療、長期服藥,而且需要其他人的照顧,對家庭、社會甚至國民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這一疾病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

目前來看,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原因並不明確,遺傳、環境因素都可能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張繆佳表示,從遺傳的角度看,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帶有一些易感基因,即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孩子相較於沒有家族史的人來說,發生類風溼關節炎的機率更高。而在環境因素中,病毒感染、細菌及其他致病菌感染都可能誘發類風溼關節炎,其中,牙周炎、腸道微生態紊亂和類風溼關節炎發病有密切關係;吸菸與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生也有明確關係,與不吸菸的人相比,吸菸者的類風溼關節炎發病率明顯提高。此外,類風溼關節炎總體來說還是常見於女性,說明該病還和內分泌及激素水平有關。

類風溼關節炎的高發年齡段是四五十歲,因此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中老年病。近年來,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發現了越來越多早期的年輕患者。對此,曾小峰表示,「現在小到兒童,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可能患有類風溼關節炎。這是因為我們對於疾病的認識及診斷水平提高了,過去一些不典型的早期疾病表現也能被更早地診斷出來。」

關節腫痛別大意 或為類風溼早期信號

類風溼關節炎都有哪些症狀?張繆佳介紹,類風溼關節炎初期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當患者出現一個或者幾個關節腫脹疼痛時就要格外注意。「如果關節腫脹、疼痛的發生時間超過6周,很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應儘快就醫。」

「類風溼關節炎早期出現的關節症狀包括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和晨僵。」張繆佳表示,要關注出現症狀的部位,手指的小關節比如手掌和手指之間的掌指關節,以及腕關節,這些都是早期類風溼關節炎易發作的部位;一些大的部位,比如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等也有可能發病,當患者出現一個以上的關節腫脹就需要就醫。

此外,類風溼關節炎的共患疾病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張繆佳說,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容易出現嚴重的骨質疏鬆,同時還經常伴有情緒障礙、抑鬱等。由於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疾病,患者體內有大量炎症因子,會影響到血管,由此導致心血管疾病多發。

據了解,目前尚無有效方法預防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生。在曾小峰看來,想要不讓病情加重,就要科學地看待這一疾病。首先,平時對類風溼關節炎要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其次,對該疾病要有心理準備,堅持規律生活,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適當運動,合理飲食等。第三,如果發現疾病,就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及時治療,通過藥物來控制疾病進展,以免病情加重。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達標」是關鍵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往往很痛苦,以前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該病也被稱作「不死的癌症」。「經過多年的研究,當前,類風溼關節炎已經可以得到有效治療,『不死的癌症』這個稱呼顯然已經不適用了。」張繆佳說。

曾小峰也表示,類風溼關節炎雖然還無法實現完全治癒,但只要早期診斷、達標治療,大部分患者都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進展。他介紹,上世紀70、80年代,臨床上多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以及傳統DMARDs即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物,來緩解類風溼關節炎疼痛和控制症狀,但這種藥物作用慢,有效率也不太高。從21世紀開始,出現了針對單一炎症介質TNFa治療的生物製劑,目前還出現了一類創新藥物,即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藥(口服的JAK激酶抑制劑),都能很好地控制和治療疾病。

「可以說,21世紀是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化合物『比翼雙飛』的時代,能夠有效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越來越多。通過合理規範用藥,大多數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曾小峰呼籲,對於一些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有效藥物,儘早納入醫保將能惠及更多患者。從衛生經濟學角度考慮,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如果控制不當可能導致殘疾、工作能力喪失等後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相比之下,早期給予患者有效的藥物治療更「划算」,治療效果也更好。

為規範我國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及治療,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在2018年5月出臺了《中國類風溼關節炎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結合我國類風溼關節炎的特點給出了改善治療的具體指導和建議。「指南提出要『達標治療』,儘早控制病情發展。越早控制,出現殘疾的可能性越小。」曾小峰指出,很多患者在吃藥後病情仍然沒有緩解,實際上就是沒有達標,建議在堅持一種治療方案三個月後由醫生進行評估,如果療效不好,說明方案不佳,就要考慮更換方案,直到治療有效。

此外,類風溼患者生育問題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張繆佳表示,得了類風溼關節炎不會影響生育,但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如果正處於類風溼關節炎活動期,建議先控制疾病,進入緩解期後再考慮生育比較好。第二,在備孕期間需要進行藥物梳理,有些藥物在妊娠前就要停藥,但也有藥物在妊娠前或者妊娠期間是可以使用的。

相關焦點

  • 類風溼關節炎達標治療要儘早
    但從去年開始,他停掉了養殖工作,「我的工作是個體力活,但我的手和腳越來越痛,行動越來越不便,做不動了。」在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後,他去了醫院檢查,查出是類風溼,但他並沒有正規治療,轉而去用偏方,「我泡了蛇酒用來擦、喝,還去燒『麝火』,試了多個辦法,都沒用。」他走路開始變得艱難,這才掛了川大華西醫院劉鋼教授的號前來治療。 類風溼這種病咋就這麼厲害?
  • 關節不痛了,類風溼關節炎就治好了嗎?
    如何判斷類風溼關節炎病情穩定不反覆?滿足這3個條件就是了!類風溼關節炎,曾經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這一說法無疑說明了類風溼關節炎對患者的身心都造成嚴重的傷害,其危害性不亞於癌症。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覺得關節疼痛減輕了或者不痛了,類風溼關節炎就治好了,其實這種看法並不全面。首先,類風溼關節炎目前尚不能治癒,因此只能最大程度上將病情控制在穩定期,而無法徹底根治。
  • 類風溼關節炎:不痛不代表好了,全方位入手告別類風溼關節炎
    其症狀主要分為關節受累表現和關節外表現,患者受累的關節部位不同,出現的症狀也有所區別,最常累及到雙手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以及腕關節,在早期出現這些關節的明顯晨僵,伴有關節局部的腫脹、壓痛以及活動受限,早期及時治療以後症狀可以緩解或者消失。而到了晚期,則主要是以關節畸形以及關節嚴重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患者可以出現尺側偏斜,天鵝頸畸形,紐扣花樣畸形以及掌指關節半脫位等表現。
  • 貴陽治療類風溼醫院經方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貴陽治療類風溼醫院經方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時間:2020-11-30 09:38 貴陽中醫風溼病醫院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小關節滑膜所致的關節腫痛,繼而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晚期因嚴重骨質破壞、吸收導致關節僵直、畸形、功能障礙。在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為0.24-0.5%,女性多於男性,約2-3:1,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20-50歲有很多。本病多為一種反覆發作性疾病,致殘率較高,預後不良,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 類風溼關節炎是怎麼回事?類風溼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類風溼關節炎介紹1、特點: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它的特點是起病緩慢、症狀多見、並且治療困難,類風溼早期的症狀有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身上的關節會出現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等。
  •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到底該選擇哪個科室呢?
    關節疼痛是風溼性疾病的常見症狀,其不同於外傷引起的疼痛。以21-50歲女性多發的類風溼關節炎3的疼痛特點來看,其疼痛呈現對稱性及持續性壓痛,常疼痛的關節多是手部相關的小關節,如手掌關節、腕關節以及近端的指關節。 但由於大家對疼痛的判斷出現錯誤及認知有限,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就診現象非常不樂觀。
  • 產後關節痛,不是月子沒做好,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
    其實不然,月子期間關節會疼痛,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導致的。"的範疇,而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需要及時到醫院風溼免疫科就診。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導致患者本身關節的損傷及功能障礙。而產婦生產後,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易誘發此病。
  • 類風溼關節炎的初發症狀是什麼
    類風溼關節炎發作時,患者的骨關節異常疼痛,嚴峻時還有可能讓患者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行動不便,更有甚者致殘致死!因此,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初發症狀的了解是必須的。可以有效的預防更好的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那麼類風溼關節炎的初發症狀是什麼呢?
  • 患上了類風溼關節炎,這五件事你必須知道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病,好發於中年女性,其他年齡的人也常有發生。絕大多數類風溼關節炎都是進展性的。除了引起關節疼痛、腫脹、關節畸形和骨質疏鬆外,還會發生皮膚、肺和血液系統損傷。以前,因為其治療困難,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被公認為「人類的頑疾」。
  • 類風溼關節炎竟會並發肺間質纖維化,究竟怎麼回事?
    張叔叔患類風溼關節炎近十年了,由於之前關節腫痛並不嚴重,他並未到風溼科接受規範治療。直至三年前,張叔叔感覺體力開始下降,之前遛彎一個小時都不覺得累,但現在慢走半小時就出現氣短症狀,不得不停下來休息,而感冒頻率也明顯增多,遇到氣溫降低時總會出現咳嗽、咳痰。起初張叔叔並未在意,以為是上了年紀的緣故。
  • 關於類風溼關節炎,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四、類風溼關節炎有哪些危害?類風溼關節炎不加幹預的話最終可以致殘,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最主要的死因有感染、血管炎和肺間質纖維化等併發症。五、類風溼關節炎如何治療?能治癒嗎?類風溼關節炎目前尚不能完全治癒,但如果能做到早期診斷、規範治療,定期監測和隨訪,可以達到控制病情、減少致殘率、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兩點:1.一般治療:慢性期適當減輕勞動強度,配合功能鍛鍊等恢復關節局部功能,此外要積極戒菸,治療合併症如感染等。
  • 關節炎——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
    終於把這個關節炎的介紹給搞定了~發現客戶在諮詢的時候,經常和我們說他有關節炎。但是具體問是什麼類型,木有辦法說得出來~所以專門整理了把bm資料裡面所有關節炎的資料都整理一下。還是科普文,請耐心觀看~小編強調一下:不同的關節炎針對的保健品是不一樣的。
  • 「健康科普」別讓「不死癌症」連累你,儘早治療才能拯救關節
    疼痛難忍、關節變形、活動度降低,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這就是被許多人稱作「不死癌症」的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症狀。為了拯救你的關節,不免提醒大家:早發現、早治療對這種慢性疾病來說至關重要。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損傷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會出現四肢關節腫痛,尤其是手部近端指尖關節腫痛、晨僵等症狀,高發於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人群。在我國大陸地區,其發病率為0.42%,總患病人數約500萬,男女患病比率約為1:4。類風溼是衣服穿少了凍出來的?
  • 類風溼關節炎用藥也是一門學問!
    其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用藥也是一門學問,藥物治療作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首選治療方式之一,臨床用藥種類繁多,常見的主要有非甾體類抗炎藥、抗風溼調節免疫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偏方、抗炎止痛類藥物等
  • 風溼與類風溼傻傻分不清
    風溼性關節炎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類風溼性關節炎也有很多人聽說過。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只有一個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治療方法和疾病治癒後也絕對不同。很多患者將兩者混為一談。 「風溼性」與「類風溼性」到底是不是一種疾病?
  • 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類風溼關節炎腫脹怎麼辦?坐公交手指「勾一勾...
    骨性關節炎以手的遠、近端關節為主,易累及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及脊柱關節,較少累及腕、踝關節。 本病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以膝關節、手指、頸、腰椎等部位為多見,症狀以關節痛、僵硬(經輕微運動後可感覺到疼痛),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重的可以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症狀。
  • 遵義治療類風溼的類風溼醫院哪個好,得類風溼關節炎不能吃什麼
    核心提示: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生不僅會導致關節疼痛,給患者的身體帶來痛苦,同時還會因關節疼痛而影響行走,給正常的生活也帶來極大的不便,所以有類風溼關節炎要及時治療。在治療的同時,患者還應配合正確的護理,以更好的緩解症狀。其中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飲食上就要注意避免吃以下幾種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指南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指南一、類風溼關節炎能治療好嗎類風溼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慢性疾病,在目前治療情況下不能完全治癒。但是如果在疾病早期進行控制,可以控制患者關節不變形,保持勞動能力。
  • 得了類風溼關節炎,常規治療方法有哪些?醫生解析
    變形的關節,彎曲的手指,雖然醫生們管這種畸形叫做「天鵝頸」,但是它一點也不美麗!對,沒錯,這就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這就是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的一種關節疾病。1、非甾體類抗炎藥這類藥物是被首先推薦使用在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身上的,這類藥物包括常見的撲熱息痛、布洛芬膠囊等。
  • 中醫專家告訴你如何鑑別骨性關節炎與類風溼性關節炎
    半島記者 王鑫鑫門診上有很多關節疼痛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經常會問醫生:我這是不是「風溼」,其實引起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兩種是骨性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由於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病友們往往分不清楚,今天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溼科的醫生就和我們一起來鑑別一下這兩種疾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