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風溼關節炎介紹
1、特點: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它的特點是起病緩慢、症狀多見、並且治療困難,類風溼早期的症狀有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身上的關節會出現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等。
2、表現: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通常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而且這種腫脹和疼痛一般會出現對稱的關節處,而且類風溼關節炎的誤診率較高。
二、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
1、晨僵:通常是指病人早上醒來時關節局部或者全部活動不靈、發緊、僵硬的主觀感覺。晨僵是類風溼關節炎的重要症狀,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
2、關節腫脹與疼痛:絕大多數患者是以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關節疼痛的輕重通常與其腫脹的程度相平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
3、關節摩擦音:類風溼性關節炎症期,運動關節時檢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細小的捻發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關節為典型,此表明關節存在炎症。
4、全身表現:發熱、風溼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等。
5、多發性小關節炎:反覆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6、其他症狀: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並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
三、類風溼關節炎不及時治療會有哪些嚴重的後果?
1、關節紅腫熱痛、全身疲乏:處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的患者經常會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消瘦、手腳麻木、刺痛,或伴有全身肌肉疼痛,繼而出現關節疼痛、腫大,呈對稱性,周圍皮膚溫熱、潮紅,當自動或被動運動時都會引起疼痛。
2、關節腫脹反覆,骨質出現破壞:患者病情等到中期,多處關節會出現腫脹和疼痛,並且是反覆和交替疼痛。關節晨僵的時間和病程也在不斷的增加。骨質破壞,有明顯的骨質疏鬆或囊性變,骨膜反應,關節間隙輕度狹窄。
3、關節畸形嚴重,或可致殘: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不及時治療,病情發展到晚期,多處關節腫痛相繼發作,幾乎沒有緩解期,不知不覺地逐漸發生關節脫位、畸形和強直,形成典型的類風溼手或類風溼足,嚴重的影響到生活和工作。
四、類風溼關節炎常規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在急性期由於關節明顯腫痛,必需臥床休息。症狀基本控制後才能逐漸適度活動。但在急性期後,為了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應逐漸增加活動鍛鍊,包括主動和被動活動,並與理療相結合。飲食應含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增加營養。
2、西藥治療:包括兩類藥,一類為非特異性的對症治療,另一類為改變病情的抗風溼藥。
3、中醫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屬中醫學「頑痺」「痺」範疇,其病因病機複雜多變,初期失治或治療不當,易遷延反覆,致氣血虛弱,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行不利而變生瘀血痰濁,停留於關節筋骨,痼結根深,難以逐除而成頑疾。正虛邪實、痰瘀痺阻經絡是本病的病理機制。
五、更好的治療方案——自體脂肪複合修復因子SVF技術
其治療原理是抽取少量人體自身脂肪組織,從中提取自體脂肪複合修復因子SVF——含有多種具有修復功能的細胞以及細胞因子混合物。主要組分包括原生態脂肪間充質幹細胞ADSC、富血小板血漿PRP和營養細胞;將SVF注射到關節受損部位,使骨關節受損部位再生長並得以修復;靜脈注射,調節免疫系統,對類風溼關節炎治標更治本。
其主要特點是利用人體自身修復力,治標更治本、不手術、不住院、不制動、易康復。
真實案例
陳阿姨,今年65歲,患類風溼關節炎已有五年了,而真正確診是在兩年前。陳阿姨在腿友之家接受SVF治療,受損的關節進行了SVF關節腔內注射,修復受損關節;靜脈注射SVF,調節免疫系統。從全面體檢、看診、抽脂到治療,全程只需三天時間,沒有痛苦,治療後正常生活沒有限制。陳阿姨在治療後的一個月,明顯感覺到關節疼痛消失了,睡眠改善了,精神也比以前好了。現在每天堅持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關節康復訓練,沒有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