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系統性疾病,其最常見的特徵表現為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呈對稱性、侵襲性受累,且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嚴重者可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對於該疾病的治療,目前已經尚無根治性措施,但有緩解控制的方法。那麼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呢?
患類風溼關節炎如何治療?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主要方法,但目前無特效藥醫治該病,主要以消炎止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溼藥為主,還包含或某些生物製劑等。其中非甾體類抗炎藥能迅速起到消炎、鎮痛、消腫作用,對於炎症急性期的緩解作用效果較佳。
但非甾體類抗炎藥存在一定的毒副反應,多表現在胃腸道方面,需謹慎使用。而慢作用抗風溼藥一般起效慢,但持續時間長,其是通過抑制類風溼關節炎病變進展以及骨破壞進展,從而來達到緩解治療目的。
常用的抗風溼藥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等。除此之外,還應用激素類藥物比如可的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來有效緩解疾病進程。對於新型的生物製劑治療,治療效果也較為可觀,值得考慮。目前常用的生物製劑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單抗、阿達木單抗等藥物。
二、功能鍛鍊
功能鍛鍊也是類風溼關節炎保守治療的一大可行途徑。一般在疾病急性期不予以施用,以臥床休息為主,以免加劇關節腫痛。但在疾病緩解期時,相應的關節活動需適當進行,有利於提高關節靈活性,緩解關節腫痛,並達到疾病防治目的。
三、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一般適用於關節功能嚴重障礙以及保守治療長期無效者,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案需根據關節損傷程度而定,比如腕管症候群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以及人工關節置換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關節功能。
類風溼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式有以上三種,患者可根據自身病況來決定治療方式,以達到可觀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