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窮富社會現象背後是各自不同人的生存方式決定的,很多人不明白窮富底層邏輯,單純用錢的多少(物質的多寡,來判斷是否窮富)簡直太low了,有錢不一定富,沒錢不一定不貴,富貴不是一個靜態的點,而是動態的全過程。
很多人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那麼窮富如果說僅僅是物質積累,那麼再多的物質積累也託不起一顆陰暗的心。
很多人覺得芮小丹很辛福,有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不會為了生存和生活,被社會毒打的面目全非,不像王廟村村民以及葉馮劉,必須每天面對柴米油鹽和養家餬口的一地雞毛,疲於奔命。
丁元英說扒拉靈魂,扒拉銅板,扒拉銅板是為了給扒拉靈魂一個很好的前提,扒拉靈魂是讓自己不鑽到錢眼裡面,滿身的銅臭,臭不可聞。所以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圈子和人脈最大的差別反而不是物質,而是文化歸屬和靈魂歸屬感。
《天道》什麼是生存空間,相適應的生存法則如何理解?
不同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生存空間也不同。最主要變現能力和渠道也不一樣,生存法則對於大家都一樣,無論是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還是願意把不正當競爭包裝的合情合理,或者是收割韭菜和強徵智商稅。
無論是銷售、保險、理財、投資、股票、期權和債權,都是資產和資源的相互置換和交換,在商品市場階段,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存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代經濟發展,就連自給自足和小富即安的心理,也不利於經營和管理風險。
我們需要提高是是生產力,就是我們賺錢的能力,我們變現的能力,通過變現除了勞動力以外的想像力、創造力、執行力、以及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家最感性的天道話題是什麼?是哲學、經濟還是政治,是文化、制度、還是生產力。
大道至簡,都是殊途同歸,萬劍歸宗。
學術和學道,在初期是模糊的,到後期是一體的,分別心才是對道和術的最大傲慢和偏見。
修行就是要一顆平常心,不要被觀念和自己所執限制,透過現象看本質,道也好,術也罷,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我們遇到困難,只有解決了,才能提高。
能講出來的道和術都僅僅是冰山一角,很多東西名不見經傳,法不可輕傳。厚黑學、方與圓、人性的弱點,甚至是《羅織經》《商君書》無疑都是針對人性編織的「天羅地網」,只要人有貪嗔痴,就容易被利用。
無論是殘酷的生存競爭,還是看似不道德的殺富濟貧,或者鑽系統化bug,從生存層面沒有問題,很多東西是需要讓道德走開的。
儒釋道有強勢文化的文化基因,也有守舊情結和女德思想和封建殘餘,以及落後的道德、文化、生活觀念。
事實上並不是沒有信仰,而是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相適應。儒釋道是好,但不解決問題,人的欲望,以及對未來的焦慮,甚至是經濟的負增長都變成意識形態的問題,這是個人的問題,和國家利益和立場無關。
只不過國人信仰和信仰方式和國外宗教信仰不一樣。國外有救主文化,國內是天道、是易經、是儒釋道、老莊易,是心學、是理學。只不過比較駁雜,成體系的宗教信仰並不多,道教、儒教、佛教、以及西馬,還有哲學流派,只不過普通人接觸不到,未必就沒有人不信。
不願意接受就是無明,無明和不明和不想明是不一樣的,能夠看清楚未必活清楚,活清楚的未必通透,通透的人未必就什麼都明白,豁達和達觀是人生境界,接受只是最表面的東西。
一個人行,兩個人行,三個人行。說到底人就是彼此之間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以及自己和別人的關係。人的這一撇一捺,就是向右走,想左走,不走就不是人,所以太多的左右和方向,走走停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說人性不是為了讓人性背鍋,是為了看清自己,是為了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要知道自己是個什麼人,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人和自己真實之間的距離。
劣幣驅逐良幣是市場規律,哪有那麼多唯一的,了妄唯真就是神,可是能做到心到、手到、口到的人畢竟少。講道理有一定的道理,但道理的立場是用才有用。
二元對立統一說得是辯證思維,並不是具體的美醜,國人理論千萬不要鑽字眼,鑽字眼你讀不懂先秦典籍的,很多人解讀也是望文生義,斷章取義。
荀子說的善惡不是我們觀念中的善惡,而是人性中那部分賤東西,男女都有,唯女子小人難養也,遠則不遜近則怨,離得遠她會覺得你不傷心,距離近又覺得你侵佔私人空間,人性而已,不必過度解讀,很多事物變化需要環境刺激之後才能做出變化,正常是看不到的。
焚書坑儒那就是幌子,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始皇帝根本就沒有殺儒生,殺的是方士和術士。況且文化上閹割是為了社會發展,而不是為了一統江山,很多東西是後世帝王潑的髒水,明心見性不要人云亦云。
立場不一樣,言語道斷,一說即錯,說不清楚的,很多東西,需要個人自己結合自己實際去悟。水善萬物而不爭,不是說不爭,爭也不爭,在合適的時機爭,不爭則已,一爭驚人。善就是道法自然的意思,善於的意思,順從事物變化的意思。而不是是非善惡的那個善,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名次,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看起來長的一樣,卻完全不同。
我們觀念中有很多對立的概念,善惡、是非、因果、對錯、正邪,還不是一心之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是因為對立而對立,對立的另一面是統一。因果不空,並不是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而是因果律,是一種必然形成的邏輯,機制、甚至是趨勢。
天道就是文化、制度、生產力、意識形態,文化觀念,等形成約定俗成的枷鎖,信仰天道沒有錯,把天道當成恩典,當成主,就很容易喪失自我,也無法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
因為文化屬性不一樣,每一個都有自己人性的傲慢和偏見,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無知,君子不恥下問就是這個道理,君子不是人,是境界是修養,更是修行,一個趨於完美的人,就是君子,就是強勢文化之道。
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生存空間就比別人大,是真的嗎?人生就是修行,苦行僧一樣修行,無非求一個心安,真要和別人比,怎麼都不會得到幸福,強者不與別人比較,只跟自己賽跑。
生存空間是相對的,生存方式是多樣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拼不了爹,只能拼自己,實力是自己塑造的、培養的、鍛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想辦法激發自己的潛能,創造性勞動,而不是單一的變現方式,很容易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想要更強大,就要學會適應和學習,這樣才不會因為信息不完整,或者人格不完整、或者文化素養不夠而喪失信心,喪失自我。
沒有任何人能比我們自己更懂自己,燈下黑理論就是,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看清自己,我們需要社交,需要溝通,通過別人映射自己,看待陰影中的自己,把陰影當作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很多時候,敵人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