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寶寶病毒性腸胃炎的三大元兇!

2021-01-21 母嬰視界微刊
病毒性腸胃炎也稱為腸胃型感冒。當病毒侵入喉嚨,被稱為感冒,當病毒侵入腸胃道,會引起種種腸胃不適症狀。因此被視為是腸胃的感冒,其中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都是常見的三種病毒類型。


輪狀病毒感染,主要是由進食、體液及飛沫傳染,發病最初會出現如感冒的症狀及嘔吐,1~2天後則開始會出現嚴重水便的情況,整段病程約3~7天可痊癒。


諾羅病毒是最常造成腸胃型感冒的主要病毒,因具有高度傳染力,會經由被汙染的食物、飲水、糞便及體液進入人體,傳染性很強,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瀉,也可能合併發熱及肌肉酸痛。


腺病毒好發於2歲以下嬰幼兒,主要症狀為腹痛、嘔吐、腹瀉、發熱、頭痛,不會引起其他呼吸道病變,通常經由糞--口傳染,一般會維持5~12天的腹瀉,其中2~3天可能伴有嘔吐及輕度發熱。



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與一般腸胃炎相似,如果病毒作用在胃部,通常會先出現嘔吐的症狀;如果病毒作用在腸道,則腹瀉、腹脹及腹痛症狀較明顯;如果腸胃同時受到波及,就會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


通常一開始受到感染,孩子首先出現噁心,有時會伴隨腹脹、腹痛的症狀;接著依個人體質與感染病毒不同,開始進入6~24小時的嘔吐期,較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連喝水都會造成嘔吐;嘔吐期過後會有持續數日的腹瀉症狀;整段染病期間還可能與輕微發熱的情況,體溫最高不會超過38.5℃。


由於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與一般細菌性腸胃炎的症狀極為相似,家長可先從糞便中初步辨識,若孩子是細菌性腸胃炎,糞便中會帶有黏液及惡臭味;如果是病毒性腸胃炎,拉出的糞便則多為水樣,且帶有些微酸味。



病毒性腸胃炎的典型症狀為腹脹、水瀉、嘔吐,伴有輕度發熱。通常在嘔吐期過後,症狀可逐漸緩解,若症狀無法自行緩解,或發現寶寶的活動力持續低落,或有昏睡、抽搐等症狀,則需考慮是否為其他病症。若有以上情況,家長應前往醫院進一步確定病情。


若病程期間有嚴重嘔吐或腹瀉症狀,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師傅出現脫水情況,如果發現孩子尿量明顯減少,皮膚及嘴唇變得乾燥,甚至哭鬧時不見眼淚,應儘快幫助孩子補充電解質及水分。如果因為嚴重嘔吐無法飲水,或超過24小時無法進食,最好送醫院接受點滴治療。



感染感染輪狀病毒,最常見的症狀時引起嬰幼兒腸胃道感染和急性腸胃炎。由於輪狀病毒不怕胃酸,所以一旦感染,病毒會在胃腸道增殖,糞便中會帶有高濃度的輪狀病毒。不要輕視輪狀病毒的感染性,只要10~100個病毒顆粒,就足以對嬰幼兒造成威脅。


5歲以下是高危險群體:輪狀病毒的好發季節為秋冬和早春。以嬰幼兒來說,特別是4個月大以後,由於來自母體的抗體會逐漸消失,加上喜歡講手指放入口中,其感染概率會大為增加。根據統計,5歲以下的嬰幼兒有95%都感染過1次以上。


當家中有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時,特別是從未感染的嬰幼兒,症狀會特別嚴重。初期會有嘔吐和發燒現象、食欲不振、倦怠;經過2~4天後,就會開始腹瀉,1天可能高達10次以上;解出來的水便帶有酸臭味。若沒有加以治療,且情況嚴重時,會出現脫水、酸中毒、電解質不平衡,甚至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等危險。


糞口傳染引起腹瀉:一般父母誤以為腹瀉是吃了不潔的食物所引起的,不過研究顯示,輪狀病毒在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的發生概率沒有明顯的關係。輪狀病毒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透過被汙染的飲水或食物,或接觸受汙染的對象表面而傳染。一般潛伏期為24~72小時,當感染輪狀病毒後,排洩物和嘔吐物中的病毒顆粒若附著在物品上,嬰幼兒觸摸後會沾染到病毒,若又不慎將手放入口中,就會造成感染。父母在照顧嬰幼兒時,若受汙染的雙手沒有清潔乾淨,再接觸嬰幼兒,都有可能讓孩子受到輪狀病毒的威脅。


補充水分飲食清淡:目前輪狀病毒並沒有治療的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治療方式上為了避免嬰幼兒脫水,因此會提供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來補充水分,以及緩解症狀的藥物。若是嚴重脫水,或是有進食困難者,就會需要使用靜脈注射液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判斷嬰幼兒是否有脫水現象時,建議父母可以觀察嬰幼兒的尿量多少,若持續沒有尿量排出,就應就醫。


腹瀉期間,飲食上儘量採取清淡飲食,可給予稀飯、白麵包、白麵條等,避免給予果汁。待腹瀉情形好轉,再恢復正常飲食。若平時有哺餵母乳的寶寶,患病期間建議持續哺喂,這有助於提升嬰幼兒的抵抗力。


護理上,父母幫助嬰幼兒換尿布後,雙手要用肥皂清洗乾淨;或是備餐前、在接觸嬰幼兒時,都要用肥皂勤洗手,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杜絕輪狀病毒的侵襲。而玩具更要注重清洗與消毒,避免病毒附在其上,而將病毒入口造成感染。



通常治療病毒性腸胃炎沒有所謂特效藥,必須靠自體免疫力自行復原,當家中孩子出現疑似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家中不需過度擔心,只要留意是否出現異常症狀,並輔以正確的居家護理方式,即可幫助孩子早日擺脫病情。


①讓患兒增加睡眠時不錯的復原方式,可減少體力耗費,但需多留意是否有昏睡不醒的情況。


②如有輕微發熱,可多泡溫水浴緩解熱症,夏天則建議保持舒適的室溫。


③若有腹痛、腹脹等腸胃不適的症狀,可選用含有薄荷成分的乳液或按摩油輕輕按摩腹部。



急性期護理:此階段會有較明顯的嘔吐感或較嚴重的嘔吐症狀,應該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減少腸胃負擔。母乳寶寶可持續哺餵母乳,以每半小時哺乳5分鐘的方式持續進食;配方奶寶寶需立即停止喝奶,以免加重刺激嘔吐症狀,改以餵電解水,每次1茶勺,每10分鐘餵一次。


緩解期護理:通常急性期會維持1天左右,如果連續4小時沒有出現嘔吐或腹瀉現象,可開始增加進食量。母乳寶寶可拉長哺餵時間,配方奶寶寶所添加的奶粉量應比平常少1/2,視情況逐步增加奶粉濃度。

持續觀察8小時以上,若已停止嘔吐及腹瀉症狀,應及早給予進食,逐步恢復正常奶量,此舉可幫助寶寶逐漸恢復體力及抵抗力。



急性期護理:此階段不要給予固體食物,可先給予米湯取代平日飲食;如嘔吐嚴重,應停止喝水1小時,視情況再少量多次補充水分或電解液,以10分鐘喝1湯勺為原則,持續觀察4小時以上,若已停止嘔吐,可慢慢增加飲水量,連續8小時沒有嘔吐,則可恢復正常飲水量。


緩解期護理:當嘔吐停止後,除了可食用母乳及不含乳糖的配方奶,也可先給予不添加調味料的米湯試吃,再逐步進階到水果泥、蔬菜泥;大一點的孩童則恢復進食較清淡的澱粉類主食,如稀飯、白飯、饅頭、吐司、麵條、馬鈴薯,胃口較差的孩子,可多吃蘇打餅乾,或是蘋果、香蕉等水果增加進食量。清淡飲食需持續1~2天,待症狀緩解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



由於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多以接觸或是飛沫等方式進入人體,只要杜絕接觸感染途徑,即可避免病灶上身。


①平時及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尤其是如廁後及進食前,大人準備食物前及返回家後也應保持先洗手的行為。


②在流行高峰期儘量避免出入公眾場合,或長時間處在人潮較密集的空間,如無法避免,最好戴上口罩。


③病毒在超過80℃高溫環境便無法生存,因此食物必須徹底煮熟才能達到殺菌效果。平時少吃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幼童則必須完全避免食用這類食物。


④從出現症狀到恢復後3天內,最好與家中老人機兒童隔離相處,並同時避免接觸烹飪過程中的食物。


⑤清理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手套,處理完畢後以熱水機清潔劑清洗雙手,換下的尿布不要堆放在家中。


⑥衣物如被汙染,應儘快換掉,換下的衣服立刻以熱水和清潔劑清洗;避免將患者的衣物與其他待洗衣物一同放置,須單獨清洗。


⑦平時常以75%的酒精或稀釋50倍以上的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


溫馨小貼士:孩子嘔吐後,不要強迫給他餵食大量的水。飲水過量可能會造成水中毒危機,若正當嘔吐期時,進食大量水分反而更容易刺激嘔吐。如擔心脫水,須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鹽水。


相關焦點

  • 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已進入感染高發期,做好這些護理工作,寶寶腹瀉...
    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寶寶腹瀉的判斷方法、腹瀉原因、護理重點等。關於腹瀉原因,其中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比較常見。 今天就跟大家詳細聊一聊:常見的病毒性腹瀉該怎麼護理?
  • 寶寶為何會患上急性病毒性腸胃炎?
    兒童急性病毒性腸胃炎是十分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疾病,只要寶媽寶爸餵養稍有疏忽,寶寶就能遇上。急性病毒性腸胃炎表現為嘔吐、發燒,拉肚子,雖來得急恢復快,但寶寶一點兒也不好受。如果寶寶患上急性病毒性腸胃炎該怎麼辦?有沒有預防措施?
  • 小兒腹瀉病-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初期症狀像感冒 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腸炎,常見於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份,主要感染群體為免疫力差的嬰幼兒,也是5歲以下兒童腹瀉的首要病因。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們在感染一次輪狀病毒後,依然有多次感染的可能。
  • 媽媽們注意了 寶寶感染輪狀病毒無需禁食
    經過仔細查問病史、體格檢查、大便及血液化驗,涵涵被診斷患上輪狀病毒性腸炎並輕度脫水。  趙醫師表示,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除及時就醫外,腹瀉期間無需禁食,不過,要避免給寶寶吃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吃高糖食物和生冷食物。腹瀉期間別急著給寶寶加強營養,應慢慢地添加營養食物,最好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給寶寶腸道一個適應的過程。  此外,要注意寶寶身體衛生,每次大便後都要為寶寶清洗臀部,保持臀部乾燥清潔,以防出現尿布皮炎。
  • 上吐下瀉,小心諾羅病毒!
    嬰幼兒的免疫力、胃腸道功能本來就比較弱,該怎麼做才能降低諾羅病毒所帶來的傷害呢?     一旦感染到諾羅病毒,將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肚子痛、腹瀉,部分較嚴重者可能會合併抽搐、倦怠、肌肉酸痛、脫水等症狀, 甚至引發大腸激躁症(成人常見)、壞死性腸炎、癲癇(良性居多)、腹膜炎或盲腸炎(後四者嬰幼兒較常見)。    若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嘔吐的狀況會特別明顯,因此諾羅病毒有「嘔吐病毒」的稱號。
  • 新型病毒性腸胃炎蔓延是謠傳 諾如病毒並不可怕
    近日,一則關於「新型病毒性腸胃炎在全國迅速蔓延」的傳言在微信朋友圈裡廣為流傳,引起很多家長的擔憂和恐慌。傳言稱,這一新型病毒叫做「諾如病毒」,孩子感染後上吐下瀉,嘔吐時呈噴射狀,腹瀉難止直到脫水,症狀十分嚴重,建議家長必須做好防護措施。事實真如傳言說的那樣嚴重嗎?《生命時報》第一時間聯繫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輝,對此進行求證。
  • 又見諾如、輪狀病毒「搗蛋」
    記者從省直中醫院、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眼下是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的高發期,家長需要警惕。醫院嘔吐腹瀉患兒增多記者從省直中醫院兒保科獲悉,國慶節過後,兒科門診患者比較多。主要症狀是嘔吐、腹痛、腹瀉等。市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楊志勇告訴記者,諾如病毒感染為自限性疾病,絕大多數為輕症病例,2至3天後即可自愈。輪狀病毒也要警惕除了諾如病毒,還要提防最愛在秋季興風作浪的輪狀病毒。
  • 腸道病毒、腸胃炎都會傳染!別因你的疏忽,讓別人寶貝生病
    家有患兒,應該在家好好休息,避免把病毒帶給更多孩子。一位媽媽將疑似得了腸道病毒的1歲多女兒帶往早教班,還炫耀女兒參加比賽勇奪第一。被其他家長質疑為何帶患兒出入公共場散播病毒,眼見其他家長情緒蔓延,孩子家長才澄清是得腸胃炎,並非腸道病毒。
  • 淺談孩子的腺病毒
    淺談孩子的腺病毒 孩子由於腺病毒而引發的病患,表現出的症狀隨身體的部位不同而不盡相同。腺病毒會引發身體各個部位的炎症,包括體內炎症。當孩子受到腺病毒感染時,父母不要驚慌,首先在醫生的檢查下,確定具體症狀,繼而對症下藥,不難治好孩子的腺病毒。
  • 病毒性腸胃炎創新高 新北市單周就醫破27000人
    ▲勤洗手是預防「病毒性腸胃炎」的第一步。(圖/臺灣「東森新聞」)華夏經緯網3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病毒性腸胃炎升溫!據報導,新北市衛生局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病毒性腸胃炎由多種病毒引起,傳染力極強,以諾羅及輪狀病毒最常見。諾羅可感染任何年齡層,輪狀病毒則好發於6歲以下嬰幼兒。
  • 什麼是輪狀病毒 媽媽需要知道的治療方法
    什麼是輪狀病毒?它是一種嬰兒身上的病毒,為了預防輪狀病毒,媽媽該怎麼做?輪狀病毒的特點有哪些?輪狀病毒如何治療,它又有哪些護理方法?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一一解答吧。什麼是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於1973年就被由澳洲的露絲·畢夏普(Ruth Bishop)所發現,它會感染與小腸連結的腸黏膜細胞,腸毒素會引起腸胃炎,並且產生腸毒素,導致嚴重的腹瀉,有時候還會因脫水導致死亡,造成嬰兒與幼兒總計超過50%以上時因嚴重腹瀉而導致住院治療,輪狀病毒是藉由糞口途徑傳染的,輪狀病毒也會感染動物,是家畜的病原體之一。
  • 寶寶健康的大敵:比諾如更可怕的病毒——輪狀病毒
    我家寶寶才七個多月5天前開始嘔吐第二天就開始拉臭臭的蛋花樣便便到醫院一檢查化驗結果是輪狀病毒感染幾天下來,寶寶和大人都瘦了一圈真是急死人了作為新手爸媽,不禁要問:輪狀病毒又是什麼?它會給寶寶帶來什麼樣的危害?該如何預防?為此,我院兒科一區主任吳德軍提醒各位家長:近段時間醫院多見腹瀉患兒,很多是毫無徵兆地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有些患兒一天腹瀉次數高達幾十次。作為父母,一定要多多了解輪狀病毒,並做好預防。輪狀病毒是個什麼鬼?
  • 諾如病毒來了!小兒腹瀉增加三成!
    臨床大多起病急,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等症,也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待症狀,此類病毒雖然傳播較快,但影響較低,病程短,病死率低。  何婉兒介紹,病毒性腹瀉中,最常見的是由輪狀病毒所致。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易感人群主要是2歲以下的小小孩,發病高峰在秋冬季,最典型症狀是先吐後拉,多數伴有發熱,兩三天後開始拉水樣大便。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病程較短,一般3~5天。
  • 寶寶腹瀉又發燒:輪狀病毒感染怎麼辦?這樣護理很有效
    最近鄰居家的寶寶上吐下瀉,哭鬧不停,醫院化驗後證實是感染了輪狀病毒。秋冬季節是輪狀病毒的高發期,無論是預防還是患病後的護理家長都要做到心裡有數。什麼是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是全世界幼兒嚴重腹瀉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年齡在6個月到2歲左右的寶寶是易感染人群。根據世衛組織2013年的估計,每年約有21.5 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疫苗可預防的輪狀病毒感染; 絕大多數這些兒童生活在低收入國家,中國因為輪狀病毒感染死亡的小孩兒約為3200人,佔腹瀉死亡比例為35%。
  • 當心輪狀病毒感染,新手爸媽該注意的幾件事!
    嬰幼兒常見的急性腸胃炎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輪狀病毒傳染力高、無特效藥,且年紀越小感染症狀往往越嚴重,想要有效預防疾病帶來的威脅,新手爸媽們千萬不能大意。輪狀病毒傳染力強,家有寶寶別大意目前因上吐下瀉來門診就診的寶寶,約有30%是因輪狀病毒感染引起;因上吐下瀉導致脫水需要住院治療的寶寶,約40%為輪狀病毒感染所造成。
  • 臺北市400學生疑食物中毒 或是諾羅病毒所致
    據報導,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長王明理今天表示,數百名學生有腹瀉症狀,目前有12名學生就醫,都被醫師判斷為腸胃型感冒(病毒性腸胃炎)導致腹瀉,配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推測可能是冬季流行的諾羅病毒所致,加上病毒會在體內殘存2周,因此採集學生及廚工的糞便
  • 諾如病毒易致寶寶急性腸胃炎!預防攻略來了!
    >諾如病毒易致寶寶急性腸胃炎!預防攻略來了!,孩子們要尤其注意預防各種病毒。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諾如病毒是什麼?  諾如病毒容易導致急性腸胃炎、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自限型疾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寶寶預防攻略:  1. 諾如病毒容易通過水、空氣、飛沫等傳播,發病前後兩周還可能通過糞便傳播。
  • 輪狀病毒並不可怕,做好這些,讓寶寶平安自愈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輪狀病毒威力不小啊!寶寶健康的大敵:輪狀病毒,總是時不時來侵犯。寶寶上吐下瀉停不住,尤其出現標誌性「蛋花湯樣」便便,可一定要小心了!別的不怕,就怕脫水,該怎麼讓寶寶平安自愈,看看下文吧。
  • 腸胃炎原來是這樣傳染的!預防原則以及患者的飲食護理
    每年秋冬季,是病毒性腸胃炎的流行期,而夏季則是細菌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因食物保存不當或料理環境不佳,若吃下這些充滿細菌的食物,就容易患上腸胃炎。不論是何種類型,腸胃炎在一年之中如影隨形,任何時候一不小心都可能遭到感染。腸胃炎是什麼?
  • 諾如病毒腹瀉 這些家長們都應該知道
    日前,廣州一學校因發生諾如病毒感染而導致停課,不少媽媽的朋友圈也在流傳著諸如「新型病毒—諾如病毒進入高發期」的信息,引起很多擔憂。記者了解到,所謂「新型病毒—諾如病毒」其實很普通,由其引發的病毒感染性腹瀉每年都有散發,眼下因為氣溫驟變等原因,一些抵抗力較弱的寶寶不幸中招,關於這種病毒,家長們應該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