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止小戈 龍哥的戰場
大家好,我是龍哥。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仍在「升溫」,除了全國在支援武漢,鄰國日本在此時做出的一些舉動,有點「暖心」。幾天前,首先是日本民間為武漢捐贈了100萬隻口罩,近幾天還有企業陸續捐贈醫護用品。同時,日本國內開始限購口罩,部分產能被政府徵用,因為要援助中國。
截止到28日,日本已經確診7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日本在公布信息時,沒有公布確診患者國籍,有日本記者質問:「為何不明確說國籍?」官員答:「國籍與疫情二次擴散無關,我們要尊重患者,因此,不公布國籍」。
愛是沒有國界的,它讓我們與歷史和解。戰爭已經結束了很多年,我們不能遺忘過去,因為那些苦難的記憶和傷害,至今仍然留有烙印。但是,今天我們得給日本說一聲:「謝謝你!」
我的朋友王永超,在幾個月前剛剛移居日本,他親身經歷了在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之時,日本社會正在發生的事。當災難發生時,人類文明正在與我們同舟共濟!
文 | 王永超 · 編輯| 止小戈
來源:龍哥的戰場(zhige_story)
我是去年9月份工作籤來日本的,來了就一直沒有回國。疫情發生時,當時官方還叫「不明肺炎」時,我看國外的報導,已經有說是「武漢非典」了。
1月1號,我就打電話給西安的家人和朋友說了,疫情不是那麼簡單,讓大家重視起來。但是似乎並沒有人重視。
但是國外的機構和媒體都很重視,他們會報導一些專家說法,甚至包括了很多質疑。我一開始就覺得疫情沒有那麼簡單,後來的事實不僅證明了日本媒體的報導,甚至疫情的發展超過了我的想像和國外媒體的預測。
今天,日本發現了一起沒有去過武漢但是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案例,是奈良一位大巴司機,1月份接待過兩撥武漢遊客,這說明病毒在日本已經開始人傳人了。我發現很多日本人有些緊張了,有人說:真正日本的考驗來了。
還有人說:「日本保衛戰開始了」。
我是去年3月份決定移居日本的,這個決定在9月份就成為了現實。
作為一個曾經的媒體人,媒體的工作經歷,讓我凡事不人云亦云,哪怕是一些媒體報導的,我習慣自己去尋找真相。
作者和孩子在一起
此前,我曾經在美國當過兩年左右的訪問學者,讓我有機會真正接觸到發達國家,也真實的體會到,你親自經歷的看見的,跟你聽到的網上看到的相差很大。其實過去的數年,我也曾多次來日本,真實的感受了這個國家,所以在合作夥伴發出邀請時,我對日本能夠平和的看待,願意去考察去進一步了解。
相反,如果對日本的觀感一直停留在那段戰爭的歷史裡,估計會直接拒絕,連考察都懶得考察吧。
我能來日本,首先感謝東京的合作夥伴。
2018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杭州跟東京一位合作夥伴見面,交流中,才第一次知道移居日本可以通過「投資經營管理籤證」的方式。
在我想當然的印象中,不是移民國家的日本,移民門檻一定更高。所以當我得知,這個方式只需要500萬日元,也就是30多萬人民幣就可以啟動辦理時,當時我很驚訝。後來合作夥伴發來一個PDF文檔,關於這個籤證的辦理條件及流程的詳細介紹。
西安機場飛往日本大阪的航班
在合作夥伴的邀請下,我們全家3月份再次來到日本,10天的大阪-東京-大阪的考察經歷,改變了我老婆,堅定了我。在回國之前,我們決定:就是日本了。
這是一個令我們自己都措手不及的決定。
確實,因為它是「特殊的」日本。很多人壓根不會把這裡作為移民對象,甚至成為腦子裡的設想也不會。
其實3月份來日本前,我老婆還是有些顧慮的,起碼並不向往日本,她一直喜歡美國、北歐、加拿大、澳洲或者紐西蘭,至少覺得去新加坡也比去日本好。也就是這10天,幾個經歷讓她開始喜歡且有點佩服日本了。
日本人其實是個很熱情好客的民族,這和我原來的印象大相逕庭。
我自己原來因為有在美國生活的經歷,所以很早時候就做了一個關於美國的自媒體,幾個平臺加起來大概有200多萬的粉絲。但是,沒有一個美國的合作夥伴向我發出過邀請,幫助我辦理籤證讓我移民美國的。
而我關於日本的自媒體粉絲加起來也不過100萬,但在日本的合作夥伴卻給我開了無法拒絕的優厚條件。為什麼無法拒絕呢,因為商業上不對等,我付出少卻得到的多,而這些在國內商業合作中沒遇到過。加上有三個合作夥伴的集中邀請,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多少年了都沒有一個,這樣一下來三個。
我開始用俗世之外的角度去思想,感覺冥冥之中有雙大手在拉著我前行。有了這個看見之後,我想我不能任性,我應該放下自己的理性,順應著就好。
我們是3月15日抵達大阪的。到了酒店已經下午3點左右了,大家相當的餓。於是問前臺的女服務員:附近最好吃的壽司店在哪?前臺回答後我們上樓放行李,很快就下來了。
剛走出酒店大門三五米,前臺衝出來,遞給我們兩張A4紙,一張是壽司店的門頭照片,一張是前往的乘車線路圖。我們當場都被震撼到了:這個日本女服務員,沒要求我們給酒店寫個好評什麼的,更重要的是前臺就她一個人,也沒有同事可以見證她做的好事,她沒有利益可圖,依然這樣做,我只能認為這就是她良好的教養。
還有一次,在東京坐懸掛電車時,我們不清楚怎麼坐車,這時恰好一個右腿有些殘疾,走路一高一低的日本婦人走過來。我們通過翻譯軟體,讓她知道了我們去的目的地。
沒料到,她做出驚人之舉:沒有坐直梯,而是一高一低的從斜梯走了下去,然後又一高一低的走了幾百米到公交站,去公交站牌上查,再問路人,然後再一高一低的走到斜梯,又一次一高一低的上來,這一切我們都看在眼裡,說真的,就憑這個我們已經被感動了。
熱心的日本婦人
她走上來後,給我們指該怎麼走,坐幾站。怕我們不會買票,幫我們買票,之後我們進站後,她招手再見,我們四個人輪換給她招手再見,我們招手結束然後繼續往前走,拐彎時發現她站在那還一直招手,她是要招手到我們消失為止。
這兩個經歷,把我和老婆都震撼到了,妻子回到國內,每當別人問起日本怎樣時,她都會講到這兩個故事。
這次武漢的新型肺炎疫情,加深了我對中國和日本國情的認知,說真的,日本在這次中國疫情期間的表現,還挺讓我這個在日本的中國人感動的。
在元旦期間我打電話告誡家人和朋友要小心武漢的疫情時,大家其實都漠不關心,因為國內當時消息是完全封閉的,反而國外的專家和媒體特別關注,我第一次認識到了原來認知上的差異這麼大。
國內認識的轉折出現在,中央批示後,一下子確診數量上來了,緊接著武漢又封城了,每天確診數字增長很快。我在這期間,幾次跟家裡人打電話或微信視頻,讓他們戴口罩。可直到大年初一,父母才帶上口罩。勸說他們帶口罩,比他們當年勸我穿秋褲難多了。
不過後來看到很嚴重,幾乎人人自危了。他們說,幸虧我們一家在日本,讓他們覺得放心點。
在這期間,日本民間還向武漢捐獻了100萬隻口罩。但是,日本其實自己的口罩也很緊缺,昨天也就是27號下午,我老婆去了我家附近的幾家藥妝店,有三家賣光了,有兩家大概都只有幾包,你要知道我住的是日本的生活區,還不是遊客扎堆的購物區。
日本商店提供的愛心口罩
即使這麼緊缺,日本大分市又決定在今天(28日)向武漢又捐獻了3萬隻口罩。包裝箱上,用中文寫著幾個字:武漢加油!
不得不說,日本是有口罩依賴症的,不僅僅是這次武漢疫情對日本的影響。在平時,無論購物區,以及生活區的口罩都賣的很快。即便沒有此次疫情,日本冬天及櫻花季戴口罩的人比例還是挺高的,不僅比國內的人戴口罩的高,比在日本的中國人戴口罩的也高。
我看到一個朋友在朋友圈裡面說:「我從來不精日媚日,但這幾天確實被暖到了。以前的事情不會忘記,但今天,很感謝你!」
戰爭過去了這麼多年,冰終於因為這次武漢疫情一點點開始融化了。
還有一件事是日本破例延長了赴日湖北人的旅遊短期籤證。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其實我知道這在日本真的很難很難。事情是這樣的:
你要知道,根據日本法律,短期籤證是無法續籤的。
這可是法律規定的啊,加上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他們只認規則辦事,極難變通,所以看到這個後,我第一感覺,是不是假消息?後來我通過一位朋友——行政書士彭晶老師證實了消息的真實性。
她親自打電話到大阪入國管理局核實。結果讓她都很驚訝:入國管理局竟然答覆,特殊時期,如果是湖北(武漢)地區的居民來日本短期旅遊的人,包括單次15天和3年5年多次往返每次可待1個月3個月的,只要可以提交相應的證明,都有可能延長在日本的滯留時間。
以前,日本並沒有禁止武漢公民入境。其實要不要禁止外國人或中國人入境,可不可以限制入境,必須是有法可依的。日本一開始沒限制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法律支持啊。
今天,日本內閣才把新冠肺炎定為「指定傳染病」,根據這個法案,政府可以採取強制措施,對在機場港口不服從的感染者疑似感染者,以及高度懷疑者進行懲罰,同時強制感染者及疑似感染者入院,強制不可以工作。當然也包括患者治療日本政府將提供公費,這一法案主要是針對日本人,但是公費治療很可能將惠及之前已經感染及疑似感染的中國遊客。
當然,並不代表說,中國人可以投機湧入日本,萬一感染髮病了就可以享受日本的公費治療了,因為定為指定傳染病後,入境檢查也將更加嚴格。
換句話說,如果日本一開始照著朝鮮的做法去限制入境,則就涉嫌違法,越法了。更重要的是,在日本,法律的制定是出於保護人權的,自由進出是基本的權利之一。
日本也是個經常被天災襲擊的國家,它的社會治理方面的經驗有很多值得國內借鑑。特別是面對災難信息公開透明值得學習,也只有公開透明才能扼殺謠言、猜疑。尤其是傳染病沒有公眾的提前防備和自覺,僅僅靠行政力量很難防得住。
公信力一旦失去了,要重新建立就難得多。我過來這幾個月,充分了解到了日本人在信任政府這點,是N多年來日本政府自己贏得的。
而在國內,武漢的疫情就因為沒有及時的公開透明,導致了今天的病毒傳播數據爆發式增長,政府和民眾間的相互信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面前,我覺得國人還是得學會自救。當然最重要的是互相溫暖,每個個體都能發揮自己的價值,那麼才是真的每個武漢人背後都站著一個為他加油的中國人。
這樣,下次再遇到這種疫情時,不論在哪,大家都不會再怕了。
看到國內很多企業捐款捐物給武漢,很多醫生護士都去支援武漢,覺得心裡很暖。我雖然是在日本,但在西安還有一個便利店,就想著能不能也幫上忙。
便利店是2018年10月和一個朋友一起開的,就在我家樓下(西安市長安大學城萬科城一期東門),到現在也開了一年多了。
這個便利店開的動機本身就不是奔著賺錢去的。這個地方的人流其實只能維持一家店,而我們隔壁還有個便利店。
又過了幾個月,後來我們家突然要來日本了,我們就打算把店轉讓了,差不多兩個月後,一共三個客戶談好了轉讓價格,但都因各種原因沒有轉讓成功。尤其是最後一個,談好了一切,對方都要了我的銀行卡號,準備第二天打款付定金,但是第二天對方猶豫了,在對方猶豫的幾天裡,有一天隔壁店老闆過來給我們店員說,「你們要大賺了,我們店轉讓了,對方做藥店」。
就這樣,我們店成了獨家,盈利一下多了一倍。
我是基督徒,我一下就覺得,這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的祝福。因為當初我們打算20萬收購隔壁,目的是讓我們店變獨家,現在相當於白白賺了20萬,而且每月的利潤還翻倍了。我們就想,要把上帝的這份祝福再給出去。
這次碰上比03年還嚴重的新型肺炎疫情,我們就在想要做點啥。3天前,我的另一個股東田樹凱,他也是位基督徒,說「商量個事」,他發現最近店裡問菜的客人特別多,他就去想進點菜賣,發現菜太貴了,實在是沒法賣,硬要賣的話,也許會被說黑心商家,發國難財。
他這個人,心地特善良,特別有愛心,他跟我一樣,絕不會做這樣的事。這期間,他發現附近的大超市也說要關門了,此時疫情的增長速度也快了很多。因為他家買菜也困難,店裡要菜的人越來越多,而批發市場的菜價真是坐地起價。
一天晚上,他在微信上問我,「你們家東郊餐廳為春節儲備的菜,拿店裡賣吧,現在很多人買不到菜」,順著這個思路,他又找了家大型餐飲連鎖機構,從那邊把他們的近兩噸的菜全買回來了。
因為這是為春節備的菜,進價就低,我們原價買回來賣,因為價格比批發市場還便宜三分之一還多,所以就特別的火爆。但是大家沒有哄搶,很文明很有秩序。
附近居民都來便利店購買蔬菜
公益菜如果按市場價賣,我們會賺幾萬塊,但是我們這次基本沒賺錢,如果給幫忙的親朋好友把工資都算上,那我們還賠錢了。但是心裡很滿足,也很開心。
小區的各個微信群裡,鄰居們對我們的行為也給了很高的評價,說實話,這是最讓我們開心的。終於有機會回饋社會了,我們通過賣公益菜,有種把上帝給我們的祝福送出去了的感覺。
但遺憾的是,第二天下午菜攤就被城管強制關了。
要仔細發現,就會發現身邊其實很多做善事的人,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在國內。
我在西安的家——長安區萬科城小區,業主們自發募集84536元捐款,與廠家訂購生產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44600個捐給武漢。
1月24日,我老婆看到了有長安萬科城業主在朋友圈發布的消息:「誰願意捐贈口罩請進群,誰能提供可靠的口罩和防護衣請進群,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能盡我們自己的一份力,幫幫他們。」沒用多長時間,業主們紛紛「入群」捐資。
312位群成員,大多為小區業主。很快,群內共收集捐款達84536元。隨後,業主們立即與口罩生產商聯繫,訂購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44600個。廠商生產完畢後發往了湖北武漢,黃岡等地,為當地醫院提供醫療防護物資支援。
如今,到日本也四個月了, 在一個接一個的感動中順利辦完了一切。我的孩子小以勒出奇地適應了日本的幼稚園,我神奇地完成了一次閃電投資,工作也步入了正軌,老婆學日語也漸入佳境,生活漸漸趨於平靜,終於有時間可以靜下來審視我們走過的路,記錄日本這個國家,我們習慣的與不習慣的(我不喜歡簡單的用好與壞去評判)。
還記得當時飛機降落在大阪關西機場時的感覺:雖說這次是來日本長久工作,卻對這個國家沒有陌生感,也沒有特別的激動。我能感覺到,當時超級的冷靜,飛機上腦海裡顯現的是到日本後要辦的一個個事項……落地後,心裡想,又一個新生活開始了。
現在,我每天都還會關注武漢疫情的進展情況,但願疫情能被及時有效地防控,祝福武漢,為武漢加油!
全文完
⊙文章版權歸止戈傳媒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改編
原標題:《口罩缺貨的日本是怎樣對待武漢人的?我在大阪的真實經歷 | 抗擊疫情01》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