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米
前兩天看了李玫瑾老師的專訪視頻,並且把其中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做了筆記。今天抽時間做個總結分享給各位寶爸寶媽們,希望對大家在育兒方面有所幫助。
節目開始李玫瑾老師和大家一起談了下6歲之前訓練孩子自控力的重要性。隨後由一個二胎警察爸爸向老師提出三個問題,李教授也詳細的做了一一解答。聽後讓人覺得很實用,也很容易操作。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6歲之前訓練孩子自控力的重要性。
自控力往往也是專注力的體現,如果沒有很好的自控力就很難在一件事情上保持一定的專注力。孩子上小學之後,一節課45分鐘。在孩子還沒上小學之前或者快上小學之前就要提前訓練孩子能坐的住的能力。這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控力才能坐的住,否則45分鐘怎麼能撐得下來,又怎麼能認真聽課呢?
所以,6歲之前訓練孩子自控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關於孩子自控力的培養,我之前有寫過一篇 。後期還會針對3到6歲的寶寶做一次總結,再寫一篇。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關注後期的分享。
問:李老師,我有兩個孩子。老大在讀小學,老二今年5歲,明年也要上小學了。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我們和孩子的唯一交流時間也只有晚上。但是晚上時間相對較少,我想請問一下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學校影響大些還是父母影響更大呢?
答:是家長。在學校孩子只是學習,比如說他心情不好或者受到什麼委屈,肯定回家跟父母商量,而不是和老師商量。
雖然孩子平時和父母接觸不多,但是遇到什麼事情特別想跟爸爸媽媽分享的話就證明在孩子心中和父母還是很親密的。
其實,想要和孩子建立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可以嘗試和他「交換小秘密」的方法。對他的想法表示很感興趣,主動告訴寶貝自己的小秘密,然後再問問他有沒有什麼小秘密。相互了解彼此的想法就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親密。
問:很多時候,孩子放寒暑假了,可是父母卻不放假。孩子就和老人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些。可是老人只能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卻管不了他們的學習安排。對於這方面,我們該怎麼去平衡呢?
答: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制定一個他自己的時間規劃表。分配好每天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完成之後就在上面打個勾。即使完不成也不要責怪孩子,一起討論下是不是制定的這個計劃不合理,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可以再調整調整。其實這樣也可以提高孩子對時間的管理能力。
問:平時要是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得比較好,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獎勵孩子比較好呢?孩子總是提出要買玩具,這讓我們感到很困惑,到底每次要不要買呢?
答:最簡單的就是獎勵小紅花、小紅旗。也可以以一年的幾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作為標誌,告訴孩子在每年的哪些日子裡(比如說六一),你可以提出一個願望,爸爸媽媽儘量的滿足你。獎勵可以分很多種,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比如說,孩子完成了一件事之後,可以獎勵他幹會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看電視之類。當然,獎勵是雙向的,父母也可以向孩子提要求......
聽李玫瑾老師的專訪,感覺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間,今天的分享也就要結束了。在此,同樣作為家長我想說幾句自己的看法。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要做的更多的是怎麼引導孩子,而不是想著怎麼去管教他。很多時候強勢的管教還不如好好商量效果更好。就比如李玫瑾老師所建議的寒暑假協助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表,幫助他建立自己的一套時間管理表。讓孩子初步認識、並學習實踐運用時間管理的概念,對他以後的學習以及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今天說的內容比較多,也比較雜,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