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愛「暴力」,家長怎麼教?李玫瑾提出的3招很實用

2020-10-18 爸媽盒子

每個孩子到了某個年齡,都會出現一些家長意想不到的小動作,比如突然變得喜歡打人,甚至欺負小動物,有時候手段顯得有些殘忍,讓大人忍不住呵斥。

林女士兒子性格比較調皮,從小就是搗蛋鬼一枚,在小區裡可算是同齡人中的「孩子王」,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因為在學校裡打人而被找了幾次家長。

當時幼兒園老師跟林女士說:「你們家孩子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經常為一點小事就動手打人,爸爸媽媽要多管教管教了。」

林女士跟丈夫回到家後,也嚴格教育了孩子一通,丈夫還為此打了他一頓,後來孩子就老實了許多。

然而前陣子國慶放假,夫妻倆帶著兒子回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卻發現兒子雖然不再欺負同村的孩子,卻對著家裡的雞鴨動手動腳了起來。

兒子剛5歲半,卻一手拎起家裡的散養的小雞,往水坑裡扔去,雞媽媽衝過來想要攻擊他,他也絲毫不害怕,一把拎著雞脖子就把雞甩了出去。

爸爸正好從外面回來,看到這個畫面,頓時怒不可遏,又把孩子管教了一番。

林女士知道這件事後,既頭疼又揪心,心裡總想著幼兒園老師當年那句「你家孩子有暴力傾向」,越想越擔憂,生怕孩子會有什麼心理疾病。

其實,很多父母都發現孩子對待小動物時,總是格外粗暴,甚至冷血得讓人膽寒,而對待同齡人,有時候也會下狠手。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突然出現「暴力傾向」呢?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後,容易出現「暴力傾向」

孩子2到3歲,漸漸開始出現較強的個人意識和物權意識,表現為越來越霸道,不講道理,喜歡跟大人對著幹,而且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像個「小天使」一樣了,反而有點像「小惡魔」,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孩子出現「暴力行為」,多半因為這些原因

①發洩情緒的本能

孩子年齡還小,心智不成熟,當心裡有負面情緒時,他們不像大人那樣可以忍著,或自己消化,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引導孩子學會處理情緒,他們就很容易任由本能來行事。

當孩子心裡有怨氣,或者委屈、憤怒時,很有可能會通過「破壞」或者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對象來發洩。

②缺乏同理心

孩子開始欺負小動物,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他們沒有把小動物當成生命來看待,對於他們來說,小動物跟他們手裡的布娃娃、玩具車是一樣的東西,弄壞了也沒關係,所以對待動物時,會顯得非常冷漠、殘忍。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不僅是動物,孩子平時玩玩具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教導了:「你把玩具扔在地上,踩在腳下,它會痛的,不能這樣做。」

③模擬行為

孩子出現暴力舉動,也有可能是耳濡目染後的結果,尤其是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相當大。

曾經有位父親,平時心情不好時做事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勁,偶爾摔打抱枕,扔扔手機來發洩,看似無心的小動作,卻被孩子看在眼裡。當孩子心情不好時,也喜歡摔打東西,只是摔打的對象從抱枕,換成了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結果可想而知。

有些家長在生氣的時候,喜歡在孩子身上發洩,尤其是孩子闖了禍,真是忍不住把孩子暴打一頓。孩子看似還小,不懂事,其實潛意識中是能區分「懲罰」和「發洩」的,如果他們在父母的打罵中察覺到了這種發洩,那麼他們不僅會積累怨氣,還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旦將來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很難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想到的也不是趕緊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暴力發洩情緒,這就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那麼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脾氣暴躁、喜歡使用暴力的情況,家長應該怎樣解決呢?

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對兒童早期出現的暴力行為,也提出了很多實用的建議。

孩子脾氣差,愛用「暴力」,李玫瑾教授支招

①引導孩子「說出來」

孩子使用暴力,原因多半只有一個:不懂得如何排解情緒。

研究發現,語言溝通能力差的孩子,暴力行為會比同齡人更多,而善於表達自我的人,暴力行為很少。

當孩子暴力對待他人或者小動物時,家長看到了一定要及時嚴肅制止,而且光制止還不夠,接下來要立即詢問孩子原因,耐心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這樣做的意圖和想法,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做錯了事情,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只要孩子說話都會讓他「閉嘴」,孩子想要解釋,想要溝通,想要表達,卻被貼上一個「頂嘴」的標籤,這樣的做法就是扼殺孩子表達能力的經典誤區,家長越是喜歡剝奪孩子的話語權,孩子越會從其他方式中尋求發洩。

②家長先自省

當孩子出現暴力行為時,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自省,因為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後第一個學習的模板,從嬰兒時期開始,孩子就知道要觀察父母的行為,並本能學習起來。如果孩子漸漸變得暴力,很可能原因就在孩子親近的人身上。

父母動不動就打孩子,那麼孩子將來也會動不動就打別人。

③建立「規矩」

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從小習武這都不是事,但是要有習武之道,懂得明面上的規矩,讓孩子遇到問題時,採用最「正氣」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能好好溝通,就絕不第一個動手,雙方決定要動手時,也絕不「玩陰的」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也是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會忽略的細節:

比如孩子喜歡玩電腦,家長讓孩子關電腦休息,孩子卻貪玩,不肯關,這時候有些家長乾脆偷偷把網費給孩子停了,甚至趁孩子不知道,把他遊戲帳號給刪了,看著孩子狂怒又委屈的樣子,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他不領情,現在難受了也是活該。

這就是典型「玩陰的」,在父母這樣的教育當中,孩子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機會,非常憋屈卻又沒辦法跟父母溝通,不僅容易導致孩子學會暴力,還很破壞親子關係。

長期在家長這樣的管教之下,孩子也更容易走上歪門邪道,說不過別人,不佔理,就喜歡動手,甚至用上更嚴重的方式傷害他人。

幾乎每個孩子多少都會有出現暴力舉動的時候,這是心理成長的必經之路,作為家長,一定要對此進行細緻的引導,在管教孩子的途中不斷反思自己,跟著孩子共同成長,並且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孩子才能漸漸拋棄暴力的行為,成為一個得體、講道理的人。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沒有過什麼「暴力舉動」呢?你是如何管教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校園凌霸頻頻發生,家長要怎麼教孩子「自保」?李玫瑾教授支招
    導讀:校園凌霸頻頻發生,家長要怎麼教孩子「自保」?李玫瑾教授支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校園凌霸頻頻發生,家長要怎麼教孩子「自保」?李玫瑾教授支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這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但時間久了,卻發現孩子愛「頂嘴」了,無論家長說什麼話,總愛「頂」上一兩句,因為習慣了頂嘴,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這不得不讓家長感到憂心……孩子終歸要成長成人,在成長階段會產生很多情緒,愛發脾氣、愛頂嘴、不聽話,是他們青春期的必經之路,家長不能對他們千依百順
  •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學會這幾招,幫孩子改掉壞脾氣
    時間長了,孩子的朋友圈,會慢慢縮小,到頭來只剩自己一人。3、生氣發脾氣會改變樣貌。生氣時,臉色看起來都不好,經常拉拉個苦瓜臉,時間一長,樣貌慢慢就變化了。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美國著名道格拉斯·萊利心理學博士,在書中介紹了3-10歲的孩子愛發脾氣的幾種原因,並向父母提供了應對發脾氣的孩子所應該掌握的使用技巧和可行辦法。1、身體不舒服。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李玫瑾支招:家長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解決
    相信很多家長都面臨過同樣的一個難題,那就是孩子一到寫作業時就愛磨蹭,半天做不完一道題。尤其是在孩子作業量很大時,父母們總是很著急,害怕孩子不能準時完成。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在寫作業時有拖拖拉拉這個習慣時,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而選擇打罵孩子,希望能通過暴力的方式來讓孩子長記性,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別只教他「告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前,每個家長應該都會擔心孩子會不會被人欺負,能不能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尤其在看了《少年的你》之類反應校園暴力的影視作品之後,當媽的心裡總是會想「要是我家孩子遇到這樣的事該怎麼辦?」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告老師」不是上策!
  • 孩子開始莫名其妙發脾氣,李玫瑾: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優秀
    我國青少年犯罪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曾提到:「對於孩子的所有要求,家長既不能全盤順從,也不完全忽視,要合理看待孩子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幫助新手爸媽「渡過」孩子莫名其妙亂發脾氣的難關,總結出了下面3句話,家長可以在孩子下次莫名其妙發脾氣的時候說出來,孩子不僅減緩脾氣,長大後會更優秀。
  • 孩子總頂嘴,是家長的失敗?李玫瑾教授:教你3招讓娃不再頂嘴
    比如,有的家長經常打牌、打球,但要求小朋友每天在家做作業,這會讓他們覺得難以理解,很容易出現頂嘴的行為。心理學家李玫瑾認為,孩子頂嘴的原因與父母的行為密切相關,甚至可能影響他們未來的人格發展。家長對此應該怎麼做?孩子總頂嘴,是家長的失敗?
  • 李玫瑾:孩子的脾氣都是你帶出來的!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越大,越不服管教,動不動就頂嘴、發脾氣,你越說他,他還越來氣。愛發脾氣的孩子,究竟怎麼回事?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作為家長,我們總想好好管教孩子,希望他們能聽話懂事,凡事順從自己。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小個體,他們並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期望過活。於是,面對自己失去控制的孩子,父母會著急、催促、甚至對孩子發脾氣。要知道,沒有人喜歡被控制,孩子亦然。
  • 長沙親子課堂|家長拿愛發脾氣的孩子怎麼辦?易怒愛摔東西?
    孩子愛發脾氣,幾乎是所有父母都會遇到的育兒難題。很多媽媽都會抱怨:「孩子發起脾氣來簡直就是洪水猛獸」「我家孩子脾氣特別大,一不開心就是摔東西、扔玩具」「我家孩子,不開心了就黑臉,還鬧絕食」「每次發脾氣了,說什麼都聽不進去,不知道怎麼教」.....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溺愛、打罵、簡單粗暴地管教,這些都是造成孩子壞脾氣的原因,所以,我們在平時對待孩子發脾氣時的做法就尤為重要,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家長哪些行為會養出壞脾氣的孩子。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就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特別是爺爺奶奶輩,對孫子孫女更是恨不得寵上天,不管孩子的要求 是否合理,統統都會滿足。這樣孩子就會養成霸道、蠻橫的性格,脾氣自然也會非常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很容易發脾氣。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怎麼辦?
    ……家裡有個愛發脾氣的孩子,讓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如果從心理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當孩子哭著鬧著要家長給自己買愛吃的零食時,他想要的也許並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通過家長答應自己的要求感受到被愛被重視;當孩子倔強地表達朋友有的玩具自己也要有時,常常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像朋友一樣被父母愛著寵著;當孩子無法正確解答難題時,他的傷心著急也並不只是在意作業是否完成,更擔心自己是不是太笨,是不是很沒用;當孩子聽到家長因為工作沒辦法按計劃陪伴自己時
  • 為什麼3-6歲孩子愛發脾氣?3招告訴你,孩子的心裡話
    每次孩子一發脾氣,全家都跟著上火。打吧,下不了手。罵吧,一點都不管用。冷處理吧,下次遇到還是頭疼。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在《童年不缺愛》中,心心媽為我們總結了3點原因。1.沒有看懂孩子真正想表達什麼3-6歲的孩子動不動就是哭鬧,就是跺腳,嘴上還不停地「哼、哼、哼。」我們總是擔心孩子脾氣不好,長大了可怎麼辦?
  • 孩子痴迷手機沒法管?李玫瑾:不用打罵,3招根治玩手機「惡習」
    孩子痴迷手機沒法管?李玫瑾:不用打罵,3招根治玩手機「惡習」現在的孩子玩手機已經是個常態,不僅孩子玩,很多家長也玩。所以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不想讓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其實內心也在心虛,畢竟不能以身作則的教育,也很難有說服力。
  • 孩子愛發脾氣,一不順心就生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
    在寶寶愛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如果一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那以後出社會怎麼辦,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包容你,除了家人。對待孩子愛發脾氣的行為,我們應該把關心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有批評。我們應該了解清楚為什麼孩子愛發脾氣,先了解清楚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再慢慢引導,對孩子多一點關心。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
  • 李玫瑾教授:二胎家庭孩子打架時,家長說:大的讓小的!都錯了
    有一次他父親喝醉了,開始對家人發脾氣。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的爸爸和孩子的叔叔打架。我爺爺奶奶勸不動他。大毛用絕望的語氣喊道:「不要理他,不要打架!」四五歲該怎麼辦?可能很多孩子玩得很開心,但是這個經歷過暴力家庭的孩子內心並沒有那麼純粹。可能他喊出那個聲音的時候性格已經被暴力衝擊了。如果你問他什麼是和諧,也許他會認為是醉酒後沒有虐待的和諧與安寧。
  • 李玫瑾:家長在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娃將來獨立,且情商更高
    這類父母在行使權威時表現為:向子女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制,並要求遵守。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給予支持和肯定,對不良行為表示不快。他們對孩子表現出熱忱和愛心,尊重孩子的意見和觀點,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子女共同討論問題。這種高控制、情感上接納和溫暖的教養方式,可以使兒童心情愉悅、善於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女孩子獨立自主性強,男孩子友善,合作性高。
  • 孩子愛頂嘴,大多是父母不合格?李玫瑾:送你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很多家長都會經歷孩子愛頂嘴的階段 ,面對愛頂嘴的孩子,有些家長確實很是無奈,既不知道孩子愛頂嘴的原因,也不知該如何化解與孩子頂嘴的矛盾,同時最重要的是,不知該如何才能與孩子正確溝通,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想法。愛頂嘴的孩子很容易激發與父母間的矛盾。如何解決孩子愛頂嘴的問題是每個父母都需要了解的。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不用講道理,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這招太實用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不用講道理,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這招太實用大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的時候,非常不適,想迅速通過幫孩子解決現實問題,或者情緒問題來讓自己舒服點。對於情緒的學習,父母親卻沒有那麼多耐心讓孩子跌倒、受傷、感覺疼痛,然後再學習。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擔任過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學科帶頭人,後晉升為專業技術二級警監。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李玫瑾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有組織犯罪問題等。
  • 李玫瑾教授:孩子調皮愛頂嘴?家長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會更優秀
    女兒一看到媽媽發脾氣,也不管不顧,直接跑進房間裡將房門重重地關了起來。其實,孩子調皮愛頂嘴是每個家長都曾經面臨的困擾,而在育兒方面頗具權威的李玫瑾教授也曾給家長們支過招,當孩子頂嘴的時候,家長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會更優秀:1.你現在不高興,但能不能告訴我原因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不明智的家長多會吼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