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未來載人火星探測構想分3步

2020-12-11 澎湃新聞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第一步是機器人探測,包括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

第二步是初期探測,包括載人環火軌道探測、載人火星著陸探測、火星基地建設。

第三步是航班化探測,包括大規模地火運輸艦隊、大規模開發與利用、地火經濟圈全面形成。

王小軍表示,火星是太陽系內除地球以外人類最有希望移居的星球,火星探測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是人類走出地球搖籃、探索生命起源、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途徑。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天問一號」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預計2021年2月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軌道,著陸巡視器預計於2021年5月降落火星。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8月2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

中國的天問之旅已經啟程,「我們願與國內外同行和夥伴們一道攜手,共同實現人類走向深空、漫步火星的夢想。」王小軍表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長五B運載火箭首飛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拉開序幕
    5月5日18時0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將所搭載太空飛行器精準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五B火箭)首飛任務圓滿成功,迎來了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開門紅」,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也為後續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發射奠定了堅實基礎。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來源:參考消息網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5月5日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引發境外媒體關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說,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迎來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任務的「開門紅」,拉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序幕。辦公室說,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開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啟幕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屠海超攝(新華社發)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5日訊 (記者姜天驕)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5月5日18時,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四輪驅動"建通天之路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電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四輪驅動」建造通天之路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迄今共進行了五十八次火箭發射,將六十一個太空飛行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SpaceX:馬斯克提出行星際運輸系統的構想,未來人類將殖民太陽系
    著名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設計之初就被運用於載人航天計劃,並且可以作為超重型運載火箭發射系統到達月球和火星。另外,它能攜帶達54000噸(遠超現有火箭有效載荷)的重量進入近地軌道。這一系列基於「獵鷹9號」的改進版本的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預計將於2021年初進行。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序幕
    央廣網北京5月6日消息(記者陳欣 張棉棉 吳媚苗 見習記者郭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5月5日下午六點,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9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
  • SpaceX龍飛船空間站接軌,運載火箭成功回收,離載人火星還遠嗎?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再度迎來航空史上的奇蹟,由馬斯克的Space X和NASA聯合發射的「龍」飛船載人發射,這也是近9年來載人飛船首次從美國境內起飛,但是它的意義不僅於此,它開創了人類飛船的新紀元。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
    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穩步推進按計劃,長徵五號系列大推力火箭將承擔3次發射,即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加上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的最後一次組網發射,中國航天將迎來不僅是數量上也是分量上的航天大年。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相比登月所跨越的38萬公裡,地球到火星幾億公裡的距離,對飛行器的測控通信就是巨大的考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任務過程複雜、技術跨越大、關鍵環節多、挑戰巨大。
  • 石豪: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我國深空探測有了一顆定心丸
    配備高比衝液氧-液氫發動機的芯一級,加上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助推器「半級」,長徵五號B成為了我國首型投入使用的「一級半」火箭,這也是火箭技術先進性的標誌。圖片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不過,長徵五號B並不是像積木一樣,把長五的芯二級拿掉那麼簡單。
  • 創造多項「中國首次」 嫦娥五號為未來深空探測奠定基礎
    眾多專家表示,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吳豔華表示,從長徵五號成功發射,到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 未來十年,中國航天有哪些重大看點?-虎嗅網
    天宮空間站將實現長期連續多人駐留,成為我國太空技術研究的重要實驗基地。看點二:嫦娥探月工程開始大豐收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國的一個重大航天工程,主要包括三步:「繞」、「落」、「回」。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在航天日期間表示,中國未來計劃在月球建立研究站,努力在10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這意味著在2030年前各項核心技術,例如重載火箭、探月載人飛船、登月模塊等必須成熟,頗有當年美蘇爭霸時甘迺迪總統的著名演講「在1970年前,我們要把太空人送上月球,再安全送回來!」的豪情壯志!
  • 中國空間站計劃時間表出爐
    在開展空間站研製建設任務的同時,工程全線還在抓緊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等專項預研項目的實施工作,開展載人月球探測方案研究論證,以及相關關鍵技術攻關,為載人探索開發地月空間奠定基礎。實驗艙用於支持空間科學實驗、空間應用和空間技術實驗。空間站預留新艙段接口可拓展艙位,並支持外掛大型實驗。未來中國空間站將在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8個研究方向、30多個研究主題上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中國空間站在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上均配備了具有國際化標準接口的科學實驗櫃,用於開展各類空間科學實驗。
  • 神舟十一號本月發射 2020年底或啟動火星探測
    原標題:中國有望在2020年底啟動火星探測  我國的航天計劃還把目標瞄準了更遠的火星,對於日前剛剛披露的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雷凡培表示,整個探測任務將於十三五末正式啟動,技術跨度和難度將比目前我國的月球探測任務更大。
  • 2020長徵8號安排發射3次,新一代載人飛船有哪些科技?8個字形容
    據透露,在2020年,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共安排三次發射,將分別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運送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具備用第二宇宙速度返回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來進行載人、載貨等多種任務,也可以滿足我國近地空間站運營,以及未來更遙遠的載人探測任務需求,是高可靠,可重複使用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
  • 官方:2020年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
    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科技創新成果顯著:神舟九號、十號與天宮一號,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載人航天突破掌握了關鍵技術;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北鬥二號系統全面建成,全球系統建設加快推進;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6顆衛星成功發射並投入使用;暗物質粒子探測、量子通信實驗等空間科學衛星成功發射,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 人大代表:中國火箭有趕超美國潛力,可一次發射十多輛特斯拉!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有趕超美國潛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空間站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張柏楠昨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載人空間站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光學艙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SpaceX公司的「太空探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可重複使用技術」。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長徵二號F」(CZ-2F)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它是在長徵二號E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確保安全性為目標研製的運載火箭,可靠性超過97%,主要用於發射神舟飛船和大型目標飛行器到近地軌道。
  •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詳解:中國空間站將建成什麼樣
    光明日報5月14日消息,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正式拉開。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對於中國載人航天來說,這是圓夢的過程,更是追夢的徵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