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科場文體改革影響下的詞之雅正新風

2020-12-19 沫訪波講旅遊

宋代儒學迎來了大復興的曙光,而科場文體由詩賦到經義的重心轉移亦使得儒家思想更牢固地成為宋朝治國之根基和士大夫之堅牢信仰,看似科場文體改革而與詞無直接關係,實則卻多方面影響著宋詞。宋代正式以經義取士始於神宗熙寧四年(1071),新制進士罷詩賦、帖經、墨義,而令舉子各佔治《詩》《書》《易》《周禮》《禮記》一經為「本經」,併兼考《論語》《孟子》,稱為兼經,以考察其是否諳熟儒家經典,明曉經旨大義。且通過範仲淹、王安石等人及當時與後來之皇帝的努力,經義取士成為定製且基本上貫穿了兩宋歷史,其極大地鼓勵了了士子們主動積極研習儒家思想,深入理解儒家經義,並促成了章句訓話之學漸向義理之學的轉變,推動了新儒學的發展歷程。

同時宋代制舉、貢舉、武舉等科舉考試中必考之策問常與經義緊密聯繫,如宋真宗謂宰臣云:「比設此科,欲求才識。若但考文義,則積學者方能中選,苟有濟時之用,安得而知?聯以為六經之旨,聖人用心,固與子史異矣。今策問宜用經義,參之時務。」策問常是考察其運用儒家思想以解決具體實事的能力,亦促使經世致用逐漸成為一國之風氣。在這樣的儒家主流政治文化導向的指引下,「自慶曆後,諸儒發明經旨,非前人所及」氣科舉取士文體以經義與以詩賦之爭到儒家經學在考試內容中佔了主導的新變與趨向,看似是科場文體的改革,實則為儒取代釋、道而成為獨尊的勝利。

在這樣的科場文體的規定導引下,很多書生詞人內心深處實則都熔鑄了儒家的思想文化因子,他們既浸潤於傳統儒學之中而具儒者之文雅情懷,又悠遊於求諸義理、造微於心性之間的新儒學。且傳統儒家思想中關於文和詩等觀點主張、新儒學之議論說理之法以及策問的備考思維等都極大地影響了詞論及書生詞人們的詞心、詞貌與詞風。而這些影響以往學者多看作是諸文體之間的影響借境,實則與科舉文體及相關之儒家思想的滲透都有重要的關聯。宋代詞苑中雅俗之爭的結果是以雅的勝利而告終,尤顯見於詞論詞評中,這除了文體自身發展規律使之然外,實際的歷史原因中並不能排除科舉文體重經義的政治因素影響。

因為經義之旨重在回歸儒家思想,在這樣的舉制文化背景下,加之詞體的流行和影響漸大,儒家之文以載道的文學觀點、敦厚雅正的詩論、聖賢之學的日常主導常滲透到書生詞人的心中與筆下,使得沒有「雅」之源頭和傳統的詞體漸疏於媚俗而趨於雅正,成為真正抒寫一己生活和性情的文體,而不再僅限於「曲盡一時之景,聊資四座之歡」(李子正《減蘭十梅》詞序〉之用,或止於一昧地求俗來迎合大眾的審美風格和趣味。詞學雅正之主流方向明顯見諸對當時詞作有總結與指導意義的詞論詞評中,反映出宋人對詞體之功用氣質、題材蘊意、藝術手法的不斷探索與界定之努力,其雖千差萬別,但卻較為一致地表現出對俗之批判和對雅之推崇上。如李清照批柳詞:「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

且其《詞論》整體上亦以雅正為主要指向。李清照雖未參加科舉考試,但其父李格非卻推崇儒家雅正觀念,據《宋史·李格非傳》載:「有司方以詩賦取士,格非獨用意經學,著《禮記說》至數十萬言,遂登進士第。」這樣的登科經歷、注經之舉及「用意經學」所關係和體現的儒家思維和立場必然影響到其女。王灼對柳詞亦有與易安類似之評「惟是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予嘗以比都下富兒,雖脫村野,而生態可憎。」曾造曾極力為歐陽修之豔詞辯解雲「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竊吵,世所矜式。當時小人或作豔曲,謬為公祠,今悉刪除。」為其辯解的原因正在於這樣的豔曲與歐公儒者之文雅風範相悖。

再如南宋詞論家陳鬢曾將詞品分為三類造意正平,措辭典雅,格清而不俗,音樂而不淫,斯為上矣。高人勝士,寓意於風花酒月,以寫夷曠之懷,又其次也。若夫宏蕩於檢繩之外,巧為淫褻之語,以悅但耳,君子無取焉。所謂上品之「造意正平,措詞典雅」「不俗」「不淫」皆是儒家詩教宗旨體現,而下品之「淫褻之語」則為其所鄙視並告誡「君子無取焉」,表明其重視詞的雅正內容與社會思想之品格並厭棄淫褻之俗的明確取向。南宋詞人韓元吉亦有如是觀=「近代歌詞,雜以鄙僵,間出於市崖俗子,而士大夫有不可道者。惟國朝名輩數公所作,類出雅正,殆可以和心而近古,是猶古之琴瑟乎?」

北宋黃庭堅早於陳、韓二人便己有對雅正之崇、對媚俗之斥的詞評主張和傾向,如其評小山詞云:「狹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合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不減《挑葉》《團扇》。若乃妙年美士,近知酒色之娛,苦節腥儒,晚悟裙據之樂:鼓之舞之,使宴安酌毒而不悔,則叔原之罪也哉。蘇軾更是以自己的詞論和詞作踐行著代表主流導向的雅正觀念:「有宋熙、豐間,詞學稱盛。蘇長公(軾)提倡風雅,為一代山鬥。」對於對詞之「雅正」宋代詞人已有自覺的意識,如張炎認為:「詞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為情所役,則失其雅正之音。」

此言所在之《詞源》亦是對宋詞雅化及詞學觀之總結,而今人王易先生亦對兩宋詞之雅正的高妙內涵和成就做出了極高的評價:五代之詞,止於嘲風弄月,懷土傷離,節促情殷,辭纖韻美。入末則由令化慢,由簡化繁。情不團於燕私;辭不限於琦語。上之可尋聖賢之名理;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 寄慨於剩水殘山;託興于美人香草。合風雅騷幸之軌同溫柔敦厚之歸。故可坑手三唐,希聲六代。樹有宋文壇之幟,紹漢魏樂府之宗。否則技僅雕蟲,用惟仗馬,何足深道哉!以上這些重要的詞論詞評無疑都受到儒家雅正思想的牽引和制約,且其深深影響著當時和後之詞人的創作,如晏殊、歐陽修詞書寫其人生體昧和政治感受,蘇軾詞抒發其士大夫之性情,秦觀將身世之感融進豔詞,南宋愛國詞派、騷雅詞派的興盛等都與之緊密相關。

這樣的雅正詞學觀念亦影響到後世詞評家對唐宋詞的評判,如清代張惠言《詞選》認為溫庭主毒詞有政治寄託,稱其言深美宏約,其評價《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為感士不遇之作等。而宋朝儒學的復興與皇帝治國之道及所操控的科舉密切相關,因而詞史上雅正之品在雅俗之爭的最終勝利既與詞人之深源於儒家的價值觀和道德使命感緊密相關,亦與促使儒學復興的制度保障之科舉制度及科場文體不無關係。

相關焦點

  • 解讀柳永(3):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為什麼難超柳永?
    然而,如果要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卻超不過柳永,具體情況我們已經在《在宋朝,如果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能超過柳永嗎?》一文中已經分析過。婉約詞宋人的這種觀點受到了前朝詞風的很大影響。宋朝開國,詞壇繼續沿著五代十國的柔媚詞風前進。五代十國的詞風有兩個重鎮,一是後蜀,一為南唐。
  • 詞在宋朝是「非主流」,它是如何擊敗詩、文,登頂宋文學寶座的?
    然而,不同於唐代是當之無愧的古典詩歌黃金盛世,宋代的長短句詩體"曲子詞"卻有"詩餘"之稱,雖然在文學成就上傲視於宋詩、宋文而儼然成為兩宋文學史上的代表,但就當時的實際地位而言只是"小道"。宋朝文人、士大夫揚名立萬的立身之本並不是填得一手好詞,同時詞也不是最為繁盛的主流文體。
  • 宋朝科舉制度下那些引發皇室共鳴的詩詞雅句
    科舉制度的完善和成熟激起書生對科名的不懈追求和高度重視,並形成了一個宋朝士子獨有而堅固的舉業心結。這些進士或立志於科舉的書生們,將其湧動在血脈中的科舉情結投射於詞體中,於是本是與「志」聯繫甚多的科舉事業,亦從善言志的詩中分流走來,帶著應試者及相關人、事的萬千情緒走進了詞中,呈現出與花間為宗的本色詞所不同的風貌,如與科舉相關之苦讀、遊園、雅集、天子恩賜、鹿鳴宴、家庭之祝壽、生子、榜下捉婿等活動細節及所寄予的情感紛紛湧入詞的世界,科舉功名成為宋詞的一個恆久之熱題。
  • 宋朝那些人|士人、士風、士氣
    如林語堂所說:「從他的筆端,我們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比如蘇東坡愛飲酒,愛美食,「自笑平生為口忙」,很多菜式據傳都跟他有關,如東坡豆苗、東坡豆腐,還有著名的東坡肉。那是他被貶黃州之時琢磨出來的吃法,還專門為此寫有一詞:「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 羅書華:散文概念源流論:從詞體、語體到文體
    同時指出《宋高僧傳》卷二《唐大聖千福寺飛錫傳》中也曾用到「散文」一詞。這兩種觀點前後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成為許多人對「散文」起源的一般知識。遺憾的是,這幾種追溯距離「散文」出現的最早時間還有較大的差距。方逢辰(1221-1291)稱讚他的鄉人胡德甫長於四六:「近得啟事數篇觀之,交乎上者不諂,交乎下者不倨,且鋪敘旋折咳唾歷犖如散文。」陳叔方論文章中虛詞的妙用時說:「韓文公《祭潮州大湖神文》一篇全用『也』字,亦不過有韻腳而綴『也』字,若毛詩然。至歐陽文忠公作《醉翁亭記》,乃散文爾,首尾數百言悉用『也』字。」都分明用到「散文」一詞。
  •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柳永的詞在宋朝算什麼水平?這實際上就是問柳永的詞在整個詞牌史上是什麼水平。評論一位詩詞家是有兩個角度的。一個是從文學藝術角度來看,另一個則是從詩詞史的角度來看。一個好的詩詞藝術家總會在客觀上對詩詞史的發展產生影響,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李白是唐詩之頂,但是他於詩歌形態進步的貢獻就沒有杜甫大。在宋詞領域,辛棄疾作品的藝術成就可以說是集前人大成,融會貫通,一氣行之,其他人難以匹敵,但是他於詞牌這種體制的發展並沒有什麼突破。
  • 對宋朝國運影響深遠的濮議之爭
    引言濮議之爭是北宋英宗時期,圍繞著對其生父濮王趙允讓能否稱「親」而掀起的一場政治事件。皇帝、朝臣、太后三方勢力都被捲入其中。宋英宗在位的短短五年裡,濮議基本上貫穿始終。它不僅在英宗朝掀起了巨大的風浪,且對後世影響深遠。歷史對濮議的論述繁雜,但總體而言多是出於禮法、政治等兩方面進行考量。
  • 論清代文體分類的現代指向及其影響
    然後各體之下系以作者具體之文和詩,按作者生卒年排序。《御選歷代詩餘》則將詞體按詞調字數多寡排列,不用小令、中調、長調之稱,始十四字,終二百四十字。每一調下按照詞人生卒年的先後順序排列。詩餘調名有一體而分數名者,有詞人自撰新名者,有同一調名而體有不同者,各註明於下,使詞體的體制特徵更加突出。相較於《全唐詩》,《全唐文》的編纂則相對嚴謹些。
  • 從《復雅歌詞序》始,看「豔科小道」的詞是如何走向「雅」的
    此種以儒家詩教傳統繩墨於詞的做法,同時代有王灼《碧雞漫志》,認為"中正則雅","中正",就是"中正平和"的樂教觀,樂雅正,則詞雅正。這對《復雅歌詞序》中所復之雅是一個補充,即"雅"不僅體現在內容,也同樣體現在形式。受到"復雅"風氣的影響,創作上也出現以姜夔為代表的"騷雅詞派"。
  • 那些在宋朝吃不到的水果
    可以肯定的是,宋朝沒有木瓜和榴槤。《詩經·衛風·木瓜》寫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姑娘從樹上摘下一隻木瓜,往小夥懷裡扔去;小夥從腰間解下一隻美玉,放到姑娘的手裡。這是周朝人民創作的情詩,說明周朝已有木瓜,宋朝當然更有,怎麼能說宋朝沒有木瓜呢?原因很簡單,《詩經》裡的木瓜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薔薇科木瓜,有短柄,像菜葫蘆,星星點點懸掛在枝葉間,果皮硬,果肉酸,切開果肉,種籽散布在五角形的空間內,仿佛切開的蘋果。而我們現在吃的木瓜卻是番木瓜,體形偏長,像椰子一樣聚集在樹幹上,碩果纍纍,芳香甜美。
  • 詩酒趁年華|走進宋朝文學,領略詞句之美
    北宋時期早在晚唐時期「詞」這一文體就已經出現,但在北宋前期才得以出露風採。這一時期主要詞作家有晏殊,歐陽修,張先,晏幾道,柳永,蘇軾等。詞的上片結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詩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
  • 詞這種文學體裁,產生在隋朝,為何被稱為宋詞又發展壯大的呢?
    自然很多人都不清楚,為什麼它被稱之為宋詞,多數人都認為它是在宋朝時才產生的,也因此將之當成事實來看待。詞開始形成的時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愛好,在民間通過演唱和填詞來表示出自己高興或悲傷的感覺。開始的時候叫作曲子詞,在隋朝時候就已經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而最開始並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對它進行朗誦。而是有一種專門配合用的音樂,加在一起進行演唱,並很快就成為了宴會當中助興的手段之一。
  • 【考點解析】宋朝歷史考點不僅僅是教科書的那些
    2月份《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將宋朝熱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宋朝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具體方面也成為大家談論不絕的話題,今天小編就來梳理一下在教科書以外的宋朝那些考點。趙姓家族統治宋朝長達319年,成為中國同姓家族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雖然宋詞起源於燈紅酒綠的場所,給人消遣用,但是發展到後來,詞在宋代可不是什麼市井三俗文化,而是各個階層都非常喜歡的文體娛樂形式,因此,曾經被人看輕,認為來自市井的三俗詞人,到了宋朝,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上層階級的高度重視再加上市場需求量大,詞人身份得到提升,自然有很多人加入到寫詞隊伍裡來。
  • 人們都說唐詩宋詞,是不是唐代只有詩,而宋代只有詞?
    唐詩宋詞並不是說唐朝只有詩而宋朝只有詞,它只是說明了詩這種體裁在唐朝比較流行,而詞這種文學體裁在宋朝比較流行而已。其實唐朝也有詞人,而且寫詩的人也寫詞,就像唐朝的詩仙李白,他也寫過詞。相反來說,宋朝也有詩人,陸遊寫過的詩就很多。例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宋朝的制度變遷對其小農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我認為宋朝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朝代,由於宋太祖趙匡胤制定重文輕武的制度體系,所以導致宋朝的軍事能力很落後,一直夾在金和夏下的裂縫中苦苦掙扎,不僅沒有完成大一統,反而在金夏的逼迫下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還有歲歲上貢,後來又經歷了靖康之變,導致北宋滅亡,南宋崛起。
  • 《鶴唳華亭》:雅正端方的古典之美卻要被更新「壞事」?
    天色之溫潤可愛,一如粉青色的瓷釉。交織紛飛的柳絮和落櫻,於白日下泛起瑩瑩的金粉色光華。在釉藥薄處,微露出了灰白色的香灰胎來。」作者雪滿梁園,以42萬字左右的篇幅、用堪稱繁複的言語詞藻,講述了朝堂之上兩代人的恩怨,難得的是小說走出了古言網文的一般格局,而顯示出不一般的野心:描繪一種悲劇之美。
  • 雅正程校長做客東莞廣播電視臺直播間
    1月18日上午9點,程利金總校長應邀走進東莞廣播電視臺新欄目《老師來啦》直播間,和主播安琪老師面對面暢聊「教育的那些事兒」。據了解,該欄目1月18日首播,程校長是受邀的第一人。我想問您,您剛才有提到您的數學老師,因為他對您的影響特別大,所以後來也影響到您的職業選擇了嗎?程校長:青少年最迷茫的階段就是在初中,尤其是初二。我這位數學老師就是在我人生最迷茫的時候引領我,不加任何回報地輔導我的學業。
  • 新風系統影響空調效果嗎?
    隨著我們對呼吸健康重視度的提升,新風系統幾乎已經成了我們居家必備的設備!新風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將室外的空氣進行重重過濾淨化之後,引入室內,再將室內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一併排出室外。顯而易見,新風系統是依靠室內外空氣的置換來達到改善室內空氣的目的。
  • 以鄉、會試為例,探究清代科舉考試的文體
    但提及科舉考試時,很多人都會想到「八股文」這個詞,認為科舉考試皆以八股取士。殊不知,在清代的科舉考試中,八股文只是三場考試中一種文體,另外還有試帖詩和策論。下面就以鄉、會試為例,詳盡地梳理一下清代科舉考試中試題以及文體的一些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