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從中國市場撤離的,終究要回來,日本龍頭高調宣布:重返中國

2020-12-19 國際觀察棧

選擇從中國市場進行撤離的企業,終究還是要回來,這不,日本龍頭企業近段時間就宣布高調回歸,畢竟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不少外資都想要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

中國發展

在中國經濟呈現飛速上升的增速後,也就意味著國內現在的消費水平是越來越高,這樣一來自然就使不少外資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只不過他們發現的終歸還是太遲了一點,畢竟中國市場內部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就算有外資想要來到我國建廠發展,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時候就算有錢也沒辦法扭轉這種局面。

各行各業都有「頭把交椅」

中國對外發展了這麼長的時間,各行各業自然也都有了「頭把交椅」的存在,所以留給其他企業發展的機會相對來說就已經比較小了,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像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的空調以及冰箱等各種家具都是有品牌存在的,其中「美的」「格力」的名聲應該算是最響亮的,畢竟他們已經在中國市場發展很長時間,知名度也很高,自然就是群眾的首要選擇。

松下競爭優勢不大

在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泛之後,這些企業自然就能夠在中間獲得不少利潤,那肯定還有其他中企或者外企也想要趁機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日本松下就很好地展現了這一點,因為當時他們的知名度本來就算不上太高,再加上沒有迎合中國民眾的喜好,所以就導致在跟美的以及格力等品牌進行競爭的時候沒有佔據多大的優勢。

松下選擇從中國市場撤離

其實松下也曾嘗試過轉型,想要從家電市場取得突破,但最後仍然沒有把握住機會,導致銷量也是直線下滑,甚至還出現了嚴重虧損的情況,所以在看到這樣的現狀後他們也不得已選擇從中國市場撤離,只不過他們對於這件事還是覺得非常不甘心,找到機會就想要重返中國市場。

日本龍頭高調宣布回歸

此次衛生難題的出現其實就讓松下想到了很好的點子,他們也想要將「空氣淨化器」作為一個主打,畢竟空氣是流動的,一些細菌也非常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對人造成很大的影響,看來這次松下確實是花費了不小的功夫啊!選擇從中國市場撤離也許是被迫的,但最後在認識到中國市場競爭優勢之後,一個一個終究還是要回來的啊!

相關焦點

  • 離開中國,終究還要回來!日本巨頭企業對外宣布:或將重返中國
    在近段期間,世界各國都面臨了衛生難題,而這也影響了很多國家的經濟,除此之外美國和日本在這期間為了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也是決定將在我國的企業撤回本國去,但最終他們小看了我國市場,據了解,之前離開我國市場的,但到現在也還要回來,一日本巨頭企業對外宣布,或將重返中國去。
  • Google得意美國搜索市場 謀求重返中國成敗幾何
    然而,就是這家徵服了幾乎全球搜索市場的公司,卻出乎意料的在中國市場意外頹敗。  「與其說Google是敗給了『審查』,不如說是敗給了自己。」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內地市場上的佔有率成為全球公司衡量成功的標準之一的大背景下,選擇退出的Google並不能說取得了完整意義上的「成功」。
  • 日本巨頭突然宣布,放棄紮根20年的中國市場,產能轉向越南
    根據日本媒體傳來的消息,在中國已經紮根20年的日本企業OKI宣布敗走中國,接下來將會解僱超200名員工,然後將產能轉向越南。這次OKI產能轉移,並不是因為日本給出的補貼,而是被中國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這幾年我國行動支付盛行,出入銀行存取現金的人越來越少,自然對於ATM機的需求也變得更少。沒有市場,對於企業來說就意味著無錢可賺,所以OKI也只能關閉在華企業,而把這份產能轉向了越南。接下來該企業則只剩日本和越南工廠,分別為日本本土和海外市場所服務。
  • 從中國撤離後又乖乖回來了!日本巨頭投資2.2億,在華新建工廠
    推薦語:說起日本的家電企業,很多國人都不陌生。在國產家電企業還沒有真正崛起時,日本家電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甚至還有專門去日本代購馬桶的荒唐事件。隨著國產品牌的不斷發力,日本家電品牌的日子並不好過,撤離的也不在少數。
  • 日本明治奶粉為何要「逃離」中國市場?
    幾天前就有乳業專家在微信裡發消息稱,「明治奶粉要出大事,耐心觀望」。前天晚間,又一業內權威專家向記者表示,「明治想撤離中國市場轉至歐洲市場」。
  • 重返西甲?伊布霸氣宣布:你好西班牙 我要回來了!
    網易體育10月29日報導:北京時間10月29日,目前效力於美國大聯盟洛杉磯銀河的伊布,宣布自己將要「重返西班牙」,球迷和媒體認為,此舉暗示瑞典人即將重返西甲。(你好西班牙,猜猜我要說什麼?我要回來了!)」4天前,伊布所在的洛杉磯銀河3-5不敵洛杉磯FC,無緣季後賽。由於他與球隊的合同將在年底到期,這也很可能是他在美職聯的最後一戰。伊布自己也暗示,很可能選擇離開:「這可能是我在美職聯的最後一場比賽,如果我走了,這裡會變成什麼樣呢?」
  • 離開6年後,日本第二大券商宣布重返中國市場!美國已先行一步?
    12月29日最新消息顯示,日本大和證券集團CEO中田誠司向媒體透露,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2月份重返中國市場,在華啟動其合資證券承銷業務,抓住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機遇。據悉,大和證券是日本第二大券商和投行,2004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但紮根10年也沒能做出成績,無法在華獲得可觀的市場份額。隨後,該日本企業2014年以業務範圍有限為由,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不過,儘管退出了在華業務,但大和證券還是十分看好中國。中田誠司表示,中國經濟具有無限的增長潛力。尤其是在當前,經濟率先復甦的中國,投資風險更低,大量全球資本正蜂擁擠入中國。
  • 情懷老牌子將重返中國市場:8月8日齊齊搞事情
    隨後,幾個國外老品牌同樣給國內粉絲帶來新的驚喜,沒有一絲絲防備,就這樣突然宣布在8月8日這一天「搞事情」。看來決心要重返中國市場的他們,算準了國人喜好,挑定既吉利又有帶彩頭的日子——8月8,寓意發越發。果然是入鄉隨俗,深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過,單憑討好還是不夠的,要拿出誠意才是關鍵。那夏普、黑莓手機、VAIO一同重返國內市場,他們的回歸將對國內手機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 明治奶粉宣布撤離中國市場 洋奶粉嚴冬或來臨
    兩年前重返中國市場的日本明治奶粉再次退出中國市場,不過和上次因口蹄疫事件影響被迫暫停不同,這一次是該公司主動退出。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眾所周知,得益於國內人口紅利的優勢,很多外資企業積極的湧入國內市場,由於土地價格相對低廉,政策也比較好,不少外資企業都在中國建立了工廠。同時,還在國內市場實現了很好的發展,但如今國內市場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企業運營成本上升之後,部分外資企業就搬出了國內市場。
  • 日本砸700億日圓助87家日企撤離中國
    據外媒報導,安倍花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在日本政府公布的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中,總共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從中國遷出的首批日本企業名單:1、回遷日本(57家)2、遷往東南亞(30家)實際上,日企將生產線從中國市場轉出的趨勢,早在2015年就已「初露端倪」。當時,由於中國的勞動成本不斷增加,加上日元貶值,日本相關研究所就開始討論「撤離」的可能性。一直到2018年,不少知名日企才開始紛紛在華關廠停產。
  • 中國院士兩度發聲!日本也高調宣布!5G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中國院士曾兩度發聲關於5G的事情。第一次是在2020年的中國國際信息通訊的展覽會上,中國院士鄔賀銓就表示,其實我們國內的5G還存在三大問題,技術不成熟、運營的成本太高,成本不易消化。其中技術不成熟體現在一些已經覆蓋了5G網絡的地方,5G手機收不到5G的信號。
  • 暌違8年 臺灣百貨龍頭新光三越重返大陸市場
    據中通社報導:臺灣百貨龍頭新光三越暌違8年再度進軍大陸,斥資百億元新臺幣獨資經營的「新光天地蘇州」25日開幕,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與新光三越中國投資董事長吳昕達父子共同剪綵。  臺媒報導,新光三越重返大陸市場,吳昕達是靈魂人物。
  • 又一企業要「撤離」中國?專家表示:未來家電市場很少有外資身影
    一直以來,全球的家電市場可謂是「風雲變幻」。據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家電市場主要是由歐美品牌主導,例如:飛利浦、博世、惠而浦等等,而到了2000年,松下、索尼等日本品牌主導了全球家電市場,又過了15年,全球家電市場又被韓國品牌三星、LG所主導,直到現如今,又輪到了中國品牌。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7月17日,日本的經濟產業省表示,目前已有87家日本企業獲得了日本提供的補貼,從中國市場中撤離。而這87家企業,有一部分撤回了本國,還有一部分則將產業轉移到了東南亞。
  • 日本企業正在大規模撤離中國?這個問題需客觀看待
    文丨洪詩鴻 日本阪南大學經濟學教授 國內媒體近期大肆渲染「日資企業大規模撤離中國」這一話題,以申請日本政府補助離開中國的企業達1670家為由,認為日企撤離中國的意願越來越高。
  • 家樂福否認將從中國撤離:戰略瞄準發展中國家市場
    受經濟危機影響,在華擁有139家門店的法國零售企業家樂福被傳將收縮亞洲戰線,昨日記者獲悉,法國家樂福發表聲明稱,不會撤離市場增長勢頭良好的中國以及巴西市場。    據了解,英國《經濟學家》周刊8日報導稱,家樂福的大股東———主營房地產的美國私募基金科羅尼資本公司和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公司在經濟危機中利益受損,打算出售亞洲、拉美業務,欲退出中國、巴西市場。     據法國巴黎銀行證券服務公司估算,家樂福出售在亞洲和拉美的業務能夠使其得到130億歐元的收入,給股東帶來每股10歐元左右的紅利,減少一定的債務。
  • 美國牛肉重返中國市場 中國肉牛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首單」撒網電商渠道,冰鮮空運劍指中高端市場   6月30日,美國牛肉重返中國儀式在北京舉行。今年4月,中美雙方就經濟合作「百日計劃」達成共識。6月20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關於進口美國牛肉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允許進口美國牛肉,標誌著美國牛肉時隔14年重返中國市場。
  • 商務部: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芳)商務部發言人高峰10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說,實際上,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日本自掏腰包!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
    然而,就在其他國家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的當下,日本卻做出意外舉動,不惜「自掏腰包」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據報導,日本將向那些把工廠遷出中國的企業支付報酬,這是一項確保供應鏈、減少對中國製造業依賴的新計劃的一部分。這些遷出中國的企業將把工廠遷回日本,或其他東南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