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撤離後又乖乖回來了!日本巨頭投資2.2億,在華新建工廠

2020-12-19 網際網路天下觀

推薦語:說起日本的家電企業,很多國人都不陌生。在國產家電企業還沒有真正崛起時,日本家電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甚至還有專門去日本代購馬桶的荒唐事件。隨著國產品牌的不斷發力,日本家電品牌的日子並不好過,撤離的也不在少數。不過,日前日本巨頭松下投資2.2億元,在中國新建廠房的消息引發不小的討論。

加碼2.2億投資中國

在中國市場,日本松下電器曾是最知名的家電品牌之一,其產品曾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前不久,松下正式宣布,將在佛山市投資2.2億元,用於新建廠房。根據松下官方表示,這座工廠將助力該品牌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爭取將包括空調在內的家電產品銷售額提升2倍!

如果單看這條新聞,很多消費者會誤以為松下在中國市場的日子越過越好。事實上,這家日本企業曾因為競爭力低下一度消失在大眾的視野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國產家電品牌的崛起,再加上中國消費者對國產電器的認可度不斷提高。

松下市場份額堪憂

根據國內家電企業品牌榜顯示,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美的、格力以及海爾,這三家公司的市值都在1000億元以上。其中尤以美的較為突出,以超過4800億元的價值超越一眾競爭對手。也就是說,不是松下自身吸引力下降,而是中國品牌將其斬於馬下。

事實也的確如此,從數據層面來看,松下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逐年下滑。最巔峰時期,其一度佔據中國市場超過20%的份額,如今卻只剩下了2%,早已跌出了第一梯隊的序列。如今中國消費者購買家電,很難想起松下這個曾經輝煌的名字了。

為何繼續大手筆建廠

不過松下並不是沒有看到自身的頹敗,它也曾經努力過,只不過其中兩次轉型都非常失敗。第一次轉型,松下將旗下產品線從黑色家電轉為白色家電,隨後更是傾力打造小家電市場。但是這樣的策略最終並沒有奏效。

前段時間,因為營銷號的各種討論,一度讓"日資企業撤離"中國成為焦點。但是,從松下大手筆在中國投資建廠來看,這樣的言論顯然是不攻自破。連市場份額僅剩2%的松下都在加碼,更遑論其它日本企業呢?其實原因也十分簡單,中國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無論如何都不能夠輕易言退,否則跟競爭對手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總結:作為一家老牌家電企業,松下深知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所以哪怕被對手逼到了牆角,依然選擇繼續投資。其實不光是這家日企,根據調查,在華東地區有超過9成的日企都表示不會撤資。跟中國市場共同進步,這是正確的選擇。說了這麼多,你還知道哪些知名的日本企業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科技的變革和時代的進步,我將與你同在!

相關焦點

  • 離開中國,終究還要回來!日本巨頭企業對外宣布:或將重返中國
    在近段期間,世界各國都面臨了衛生難題,而這也影響了很多國家的經濟,除此之外美國和日本在這期間為了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也是決定將在我國的企業撤回本國去,但最終他們小看了我國市場,據了解,之前離開我國市場的,但到現在也還要回來,一日本巨頭企業對外宣布,或將重返中國去。
  • 又一巨頭變賣中國工廠!
    3月10日,日本最大的媒體《日經新聞》報導,松下集團,由於多年虧損,經營不善,準備出售松下集團位於中國的工廠!售價4.5億美元。這是松下電器和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在1995年11月合資成立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PSNS工廠坐落在美麗的蘇州新區,佔地面積2萬6千㎡,其生產的松下安防監控攝像機,銷往全球各地。儘管2012年中日關係出現了巨大波折,在中國大陸投資建廠的日企均受到猛烈衝擊,但PSNS似乎一直穩如泰山。
  • 美國欲資助企業撤離?2大美巨頭公開發聲:將堅持在中國市場投資
    來源:金十數據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中國約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是外資最為青睞的重要海外市場,比如知名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美國零售巨頭Costco紛紛先後赴華投資。對此,日前中國作出了回應。據中新網報導,對於這種言論,中國有關代表表示,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格局形成花費了各國企業多年的努力,是多種客觀因素綜合的結果,並非哪個人、哪個國家能夠隨意改變。同時指出,雖然疫情對企業的經營帶來一定影響,但並沒有出現大規模撤離的情況,外資仍然持續看好中國。以在華日資企業為例。
  • 日本砸700億日圓助87家日企撤離中國
    據外媒報導,安倍花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在日本政府公布的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中,總共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家用產品製造商Iris Ohyama目前在中國大連和蘇州的工廠生產口罩,無紡布和其他主要材料從中國公司採購。在補貼的幫助下,該公司將開始在位於日本北部宮城縣的Kakuda工廠生產口罩。所有材料都將在本地準備,獨立於海外供應商。衛生用品生產商薩拉亞(Saraya)也有資格獲得補貼,該公司的產品包括含酒精的消毒劑。
  • 投資超4億,德國製藥巨頭在中國新建生產線!2年後投產
    據新浪財經最新報導,8月26日當天,德國製藥巨頭拜耳對我國宣布了一則重大好消息。據悉,為了進一步滿足中國市場的處方藥需求,拜耳正式啟動了其在我國北京處方藥工廠的產能提升項目,此項目投資將超過5000萬歐元(折合約人民幣超過4.07億元),預計新建的生產線將在2022年底投入使用。
  • 日本自掏腰包!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外資企業在華投資規模穩步提升,而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數據顯示,2017至2019年,中國吸引外資投資超過4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3萬億元),這已經是中國連續3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直接投資(FDI)流入國。
  • 又一巨頭變賣中國工廠!還有的連總部大樓都賣了!
    剛剛,日本最大的媒體《日經新聞》報導,松下集團,由於多年虧損,經營不善,準備出售松下集團位於中國的工廠!售價4.5億美元。這是松下電器和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在1995年11月合資成立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PSNS工廠坐落在美麗的蘇州新區,佔地面積2萬6千㎡,其生產的松下安防監控攝像機,銷往全球各地。儘管2012年中日關係出現了巨大波折,在中國大陸投資建廠的日企均受到猛烈衝擊,但PSNS似乎一直穩如泰山。在2015年11月20日,公司還舉辦了盛大的創業20周年紀念慶典。
  • 中國又一領域獲第一,德國化工巨頭斥700億來華投資!意味著什麼
    憑藉「世界工廠」的地位,中國不斷吸引外企投資,不僅是因為有完整工業鏈,更重要的是市場十分龐大。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擴大外資開放政策,為外資「保駕護航」。據最新報導,日前百年德國化工巨頭對中國市場投下巨資,規模達100億美元(約合700億元人民幣)!
  • 日本企業正在大規模撤離中國?這個問題需客觀看待
    其中有一項企業召回計劃,出動的財政金額為2200億日元,在生產線搬遷的補貼方面,中小企業給予1/2的補貼,大企業給1/3的補貼。此外,日本政府還劃出350億日元的預算,為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往東南亞投資提供幫助。
  • 撤離中國後的寶成集團,又裁員150大陸員工,在越南的日子不好過
    在上個世紀末,東莞作為一個密集型輸入的城市,吸引了全球各個地方密集型工廠來投資,30年間踴躍出了許多鞋廠,電子廠,這樣巨頭霸企業,在國內經濟發展下,對於不斷提高的薪水,很多工廠紛紛選擇撤離,位於廣東省東莞市高埗鎮的裕元鞋廠就是這樣一家大型企業。
  • 三星中國工廠已全部關閉,谷歌、微軟生產線也將陸續撤離中國
    2018年,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三星先後關閉了位於深圳與天津的手機工廠,這在當時被看作是三星撤離中國的先兆;2019年10月,三星宣布關閉三星惠州電子工廠,這家成立近27年、廠區面積達12萬平方米、年出口額上百億的超級大廠就此成為歷史,同時也標誌著三星製造就此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 沃爾瑪「撤離」日本:出售日本商超巨頭西友超市股份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勃潺】沃爾瑪在日本的業務狀況似乎並不樂觀。11月16日,外媒透露,沃爾瑪出售了其所擁有的日本商超巨頭西友超市的大部分股份,以尋求從日本市場撤離。據了解,沃爾瑪將其在西友超市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給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和日本網際網路公司樂天(Rakuten Inc),目前西友超市的估值約為1725億日元(約和16億美元、108億人民幣)。
  • 對越南新增投資18億?把30%的生產線轉移?富士康真要跑了?
    日經中文網11月25日獲悉,鴻海已經對越南新增加了2.7億美元(折合17.7約億元人民幣)投資,打算進一步擴大生產,目前已經率先啟動了液晶顯示屏的生產。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越南今年出口的計算機和機械設備金額約達53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整整多掙了近130億美元(折合約873億元人民幣)。
  • 獲中國平安牽頭財團2.1億美元投資 直銷巨頭如新加碼中國市場
    6月16日,美國直銷巨頭如新(Nu Skin)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投資者集團達成2.1億美元的投資交易,這次參與融資的投資集團,由來自中國平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Ping An of China Securities(HongKong)Co. Ltd.)和ZQ Capital Ltd.的資深投資人組成。
  • 企業從中國撤離後,卻造成如此後果
    美國和日本這次是失算了嗎?當初他們是非常希望自家企業能夠從中國撤離的,但是當「夢想」真的實現時,也是萬萬沒想到竟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這應該不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吧!因為此次難題的出現,讓非常多的國家都意識到了製造業的重要性,因為當它們急需口罩等產品的時候,竟然發現自己國家生產的速度,跟不上使用的速度,甚至還有很多國家都非常依賴中國製造。
  • 每日三星資訊精選|又一外企撤離中國,每年從中國賺走3500億,轉身就...
    又一外企撤離中國,每年從中國賺走3500億,轉身就投給越南千億!過去的幾十年裡,許多外國巨頭紛紛來到中國建廠,因為他們都看中了中國的優惠政策、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生產資源。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已經讓許多外國企業賺了不少錢,比如日本的優衣庫。然而現在,又有一家巨頭企業選擇關閉在中國的工廠,跑去越南建廠,這家企業就是韓國的三星集團。
  • 賺走數千億從中國撤離,現在卻後悔了?出去容易回來難,就是硬氣
    如今,我國勞動力成本已經是東南亞國家四倍,所以不僅僅是外企從我國撤退,就連中國企業也在撤退。三星賺走3500億,從中國撤退,「轉戰」越南根據三星財報顯示,去年三星在我國賺走了3500億左右。但是最近這幾年,我國很多手機品牌迅速崛起,導致三星在我國銷售下滑,僅佔1%的市場份額。所以三星決定從我國撤離,遷移到越南。
  • 去年在華「豪賺」3500億 今年就全面撤離 轉頭卻給越南投了1200億
    不少企業都看中中國市場的消費前景紛紛想要進駐了中國,在在8月27號時美國零售巨頭Costco正式進駐中國在上海開設了在華的第一家店鋪。開業當天Costco就擠滿了人最後商店因為人太多而被迫停業了。這種情況連國外網友都驚呆了,紛紛表示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太驚人。Costco已經算是很遲才進入中國市場的「巨頭」了。
  • 富士康欲奔向越南建廠,耐克代工廠撤離越南,誰的選擇更明智?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相對優勢下滑。很多大型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已經開始將生產線遷移到印度、越南等國家。作為代工巨頭的富士康,如今也磨刀霍霍準備在越南投資建廠。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撤離中國的消息,一直不絕於耳,富士康甚至發布過公告,表示未來仍會深耕中國市場。但是,據可靠消息透露,富士康已經在越南購置了一塊土地,用於開設蘋果手機的生產線,目前已經動工。除此之外,富士康入駐的夏普,也取消了原定於建造的中國的工廠,跑去越南建廠,預計在2020年完工。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例如三星集團,已經陸續關閉了位於國內的多個工廠,並在東南亞建成了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雖然三星集團表示並沒有搬出國內市場,只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國內市場的需要。而最近一段時間,史丹利百得也關閉了深圳工廠,並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但現如今又有不少外資企業選擇了關閉中國工廠,升龍科技就是其中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