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很有信心的人,產前我就想像著親自母乳餵養寶寶的樣子,但最後還是事與願違了,生寶寶的中途出了點意外,順產變成了剖產,這麼一折騰導致我身體比較虛弱,我在產後第六天才有母乳,母乳量也還行,足夠寶寶吃的。
可在那六天裡,婆婆怕寶寶餓肚子,早早地餵了奶粉,寶寶出現了混淆,不願意吸母乳。之後坐月子期間,婆婆說讓我好好坐月子,不用每次都親自餵寶寶,這樣太累了影響身體恢復,但在我的堅持下,月子期間寶寶都是混合餵養的。
出了月子後,我發現我的母乳量跟不上寶寶的食量,因此寶寶吃的奶粉就變得越來越多了。然後婆婆為了幫我下奶,每天早早地去菜市買新鮮的雞肉、豬蹄、鯽魚給我做湯。我為了多些母乳也是拼了,只要有湯就閉著眼睛往肚子裡灌。
可結果我並沒能如願,反倒因為堵奶疼得不行,後面醫院的醫生告訴我,下奶湯是不催奶的,湯裡的油葷多,吃多了容易堵奶,也會使母乳的脂肪含量增加,可能會讓寶寶消化不良。然後醫生教了增加母乳量的正確方法,結合我自己實踐的經驗,得到了下面這些經驗!
1、飲食均衡,多喝水多吃蛋白質
有的人之所以喝下奶湯能下奶,那是因為她本身因為飲水不足,導致母乳不足,補充足夠的水分後,母乳自然就多了,其實多喝水也是一樣的作用。母乳中的很多成分,都需要蛋白質作為原料才能形成。所以需要多吃魚肉、瘦豬肉、牛肉、去皮雞肉補充蛋白質。
2、堅持親喂,逐步減少奶粉量
我每次哺乳的時候都是先讓寶寶吃母乳,如果母乳不夠吃了,我才會補些奶粉。每兩三個小時,我就讓寶寶吸,碰上寶寶不想吸的時候,我就吸奶器自己吸空母乳。想增加母乳就不要攢著,經常排空母乳,才能讓大腦認為現在的母乳不足,增加母乳的分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