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採煤塌陷區上的「新市民」

2020-12-20 中安在線

趙莉家小區環境

中安在線、安徽文明網、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又是一年隆冬時。

晚上六七點,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劉橋鎮周大莊村居民趙莉吃過晚飯,換上輕便服飾,和家人一起來到鎮體育公園裡散散步,整潔的環境伴著清新的空氣,讓人瞬間心情舒暢。

1970年出生的趙莉在這片土地生活已有50年。過去,這裡曾是淮北兩大國有煤礦和新源熱電公司的「主戰場」,由於採煤速度太快,一些村莊多年來處於「未搬先塌」狀態。煤炭行情最好的年景,這裡聚集著10多萬人口。隨著煤礦企業的關停,這裡也空了。不少人選擇離開,還有不少人選擇堅守。

趙莉一家便是「塌陷區」堅守隊伍中的一員。二十多年前,她和丈夫在鎮上做著磚窯場生意,收入頗豐。2000年,她們家就率先蓋上了一棟氣派的小洋樓,外加一個四合院。可是剛住進新房不久,趙莉便發現,新房地基不斷下沉,一到雨天水電就沒有了。資源衰竭後,除了地面塌陷,五花八門的環境汙染問題也接踵而至。比如,如果這裡的礦廠全開的話,在街上走一小時,一挖鼻孔,全是黑的。一颳風,白襯衫變黑襯衫,空氣中漂浮著濃濃的瓦斯味,噪音、汙染讓人無法忍受。

於是,從2013年起,一個關係到全鎮和礦社區在內共十萬居民切身利益的決策開始醞釀。

北山村附近的山都綠了

①「三顆定心丸」

讓採煤塌陷區居民全體搬遷,突破口在哪裡?

據劉橋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首先解決的是宅基地置換問題。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土地是「命根子」。特別是宅基地在很多農村村民心中堪稱「傳家寶」,這是規劃塌陷區搬遷的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劉橋鎮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採用「依鎮建村」新型搬遷模式,積極鼓勵農民向鎮區集中,統一建設塌陷搬遷安置區,塌陷搬遷安置區採用六層加閣樓及地下室的建設模式,同時設計建設商業用房、車庫、公廁等配套設施,方便農民儲藏農機器具、糧食等。

第二個問題,搬遷無疑是塌陷區居民最難邁出的坎兒。

採煤塌陷區上堅守至今的居民大多從事與煤電相關的工作,還有的以土地為生是農民。土地沒了,工作怎麼辦?生計從何來?一下子從老宅搬出去,很多人戀舊,感情上也接受不了,這些都給搬遷工作帶來阻力。

怎麼辦?

為了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鎮裡結合產業發展和就業崗位特點,加強小老闆職業教育培訓,提高創業者綜合素質和就業質量,2019來,新增小老闆150多個。鎮工業園區積極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引進規模企業31家,實現新增就業崗位3500個。大力發展服務業,優先發展商貿服務、信息服務和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餐飲、旅遊、家政、養老、健康和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新增就業崗位1500個。

周大莊村體育公園

第三個問題,村民們如何購買這些新建小區?

經過多次走訪調研,劉橋鎮採用統建的方式,搬遷群眾不需要個人出資,便可分配到人均30平米的住房。如果是6樓,還送閣樓,約50平米。

以趙莉家為例,她共有三個兒子,分別已經成家立業。按照人員分配,她家可以分到240平米的住宅,如果想買大一點的房子,多出來的面積可以按照1400元一平米成本價自費購買。

三顆「定心丸」順利解決了一大批塌陷區居民的安居問題,在劉橋鎮新區,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道路硬化、自來水燃氣戶戶通……加快了採煤塌陷區改變的步伐。學校、衛生院、敬老院、村民活動場所應有盡有,劉伶公園、體育公園建成使用,鳳棲湖生態公園還在建設。2017年,作為皖北最早摘得「全國文明鎮」榮譽稱號的劉橋鎮再獲「安徽省森林城鎮」「安徽省自行車運動小鎮」等稱號。

120平米敞亮的三室兩廳,家具家電配套設施齊全,兒孫都住在一個小區,比城裡的社區環境還優雅乾淨……談及現在的生活環境,趙莉感慨說道,「家門口通上了公交車,到縣城逛街也就15分鐘,生活方便多了!我們現在也享受到與城裡人一樣的日子了!」在周大莊村採訪時,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和趙莉一樣樸實的話語。

②四種解法

村子還是這個村子,鄰居還是這些鄰居。

變化的是環境,不變的是「以人為本」的民生情懷。

周大莊村翻天覆地變化的背後,折射的是安徽省兩淮礦區的這樣一個事實:

近年來,皖北六市已形成129處塌陷區及影響區域,面積達100.52萬畝,其中僅淮北市就累計塌陷土地35.3萬畝,失地農民達30萬人。塌陷區內,耕地急劇減少,房屋道路開裂,生態環境惡化,群眾難以安居,城市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挑戰。

作為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城市,淮北建市近60年來累計開採煤炭10億多噸,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長期煤炭開採造成的生態破壞,特別是採煤塌陷區面積大、分布廣,又成為城市最深「傷疤」、發展最重「難題」和民生最大「痛點」。2009年,淮北市被認定為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近年來,淮北做優「服務人」的文章,著力破解塌陷區域不一安置難題,有效引導塌陷村莊搬遷,最大限度保護失地農民利益,給出了多種解決辦法,安置了20多萬居民。其中,濉溪縣劉橋鎮便是「依鎮建村型」治理典範。根據城鎮建設規劃和搬遷群眾需求統一規劃新村,劉橋鎮投資8.5億元、佔地850畝,建成51萬平方米的多層住宅樓154棟,安置5個行政村1.8萬村民,小區水、電、氣、寬帶、閉路電視五通,社區服務中心、公廁、垃圾處理站等配套設施齊全。

有的按照「城郊社區型」安置,如相山區近郊光明、代莊等6個塌陷村莊,投資約5.7億元,按城市居民住宅小區標準,新建6層農民新村108棟,佔地465畝,安置群眾1.2萬人,失地農民實現安居夢。

有的按照「礦村結合型」安置,如濉溪縣依託袁店煤礦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和醫院、學校等優質資源,把五溝鎮、臨渙鎮兩鎮8個搬遷自然莊向礦區集中,地礦合作遷建新村—北湖南村,安置群眾3000餘人。

還有的按照「中心集聚型」安置,如杜集區礦山集辦事處依託下柳園村,實行小村並大村,將194戶、778名村民搬進集中規劃建設的22幢新居,配套建設學校、超市、浴池、衛生所、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提升搬遷群眾幸福指數。濉溪縣南坪鎮東雷、西雷、任家等7個塌陷村莊合併建設二層住宅近1000戶,佔地695畝,安置群眾4400人。

四種方案分門別類,因地制宜,看似定居,實則讓群眾安居。

乾隆湖

③恢復生機

自上世紀80年代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北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以採煤塌陷區治理為突破口,著眼於把歷史包袱變成發展財富,探索形成「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的綜合治理模式,找到一把可持續發展的「金鑰匙」。

全市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50多億元,綜合治理塌陷地19.8萬畝,搬遷壓煤村莊275個,妥善解決了10多萬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2019年,淮北市獲中華環境優秀獎。

走在淮北市區採訪,感受更為真切——

記者漫步相城街頭,各種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絢爛多彩。在綠色的掩映下,古老而現代的相城處處散發著勃勃生機。綠色、乾淨,成為淮北人心頭跳動的音符。

可是,你知道嗎?在淮北主城區,高達100米、總層高21層的淮北礦業集團新辦公大樓,居然是在煤礦採空區上建成的?而附近的溫哥華城小區,佔地3000餘畝,生活基礎完善,詩意地就像公園,居然也是採煤塌陷區填充造地的傑作?

再次恢復生機的土地上,市職教園區、人民醫院新院區、淮海實業集團、天一中學、隋唐運河古鎮……一個個重點建設項目在淮北落地建成,填補了國內煤礦老採空區上方建設高層建築物的空白,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大量建設用地,還為儘量減少塌陷區提供了新思路,讓採而不塌成為現實。

南湖公園

碳谷湖、綠金湖、南湖……一個個因採煤塌陷陸續形成的連片塌陷水面,如今已經變成了風光旖旎的生態公園。礦山博物館、長堤映山、湖心島嶼……一個個核心景點與水天一色的湖面構成了一幅虛實結合的山水園林景觀。

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華環境優秀獎、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全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市……一個個榮譽鐫刻著歲月的年輪,記錄著奮鬥的腳步。

從一個包裹在煤灰和粉塵裡的典型煤都,發展成山水相依、綠色相宜的生態綠都,「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這樣一幅生態美景對淮北市民來說已經從夢想變成現實。

綠金公園

④三個細節

作為資源型城市,淮北採煤塌陷區村莊搬遷工作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果,並非一日之功,背後有著常人所不能體會的艱辛和難以克服的心理壓力,未來更是任重道遠。

透過三十年轟轟烈烈的治理大潮,淮北採煤塌陷區村莊搬遷工作有三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更讓人深思。

相山公園

第一個細節:深深淺淺幾十年,人民利益放最前。「老淮北」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煙霧漫天、塵土飛揚的景象,從天上「黑鍋蓋」到地上「黑河流」,城市的主要色調便是和煤炭一樣的「黑色」。採煤塌陷不僅帶來生態環境的創傷,也成為制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人才引進和民生保障等工作的「痛點」。「撫平城市傷疤,再造秀美生態」是淮北的實際行動,也是淮北鏗鏘有力的回答。但在這樣艱難的經濟形勢下,淮北依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分檔定位,最大限度保護幾十萬失地農民的利益。當下的濉溪縣劉橋鎮便是一個典型案例,它如此奪目的光環和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從何而來?從棚戶到樓房,從「憂居」到宜居,從千千萬萬棚戶區家庭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中而來。

第二個細節:接力探索不間斷,一任接著一任幹。淮北建市60年,但是採煤塌陷區治理時間長達30多年。因為淮北歷任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沒有高品質的國土空間就沒有高質量的發展空間。他們取長補短,接力探索,一任接著一任幹,為推動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提供更多「淮北實踐」,直到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生態修復的滿意答卷。在淮北採訪時,淮北市林業局局長陶士軍向記者說了這樣一個細節,過去背著包爬山植樹是「老淮北人」生活的日常。可是作為皖北人,為何會對「種樹」這樣執著?為何一定要在這石質山上種出森林?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的大潮中,規模並不大的淮北林業局依然被保留。這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特別的信號。正是靠著淮北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如今,淮北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5.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43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對居住區的覆蓋率為80.5%。

第三個細節:說話少幹活多,多年努力一朝夢圓。記者採訪時,當地政府部門還告訴我們,現在外地人來淮北能吃的可不僅是地鍋雞和水烙饃了,一年四季還有魚吃,煤炭塌陷區上栽種的「大莊牌」葡萄暢銷廣東、上海等全國十多個省市,有的地方甚至以種葡萄、石榴為當地支柱產業。可以說依山傍水,花果飄香,「不是江南,勝似江南」。多年來,正是靠著「鐵人精神」「愚公精神」「煤炭精神」的力量支撐,憑藉著這些事倍功半的「土辦法」和「笨辦法」,推動了淮北經濟和生態發展朝著新時代轉型升級發展。這應該是宋楚大地千年浩蕩文化內涵和淮北建市六十年篳路藍縷城市品格的一個縮影。

一路走來,這座城市用「變」與「不變」,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而又碩果纍纍的發展之路。淮北採煤塌陷區居民搬遷治理經驗法,或許能給很多煤炭工業城市轉型一點啟迪。(記者 顧繼月 陳欣然 張弓 符秀雲 嚴鵬 張旭 趙天祥)

相關焦點

  • 唐山南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唐山南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情況如何?河北省唐山市南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案例  一 案例背景  唐山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產區,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並創造了我國近代工業發展史上的輝煌。唐山因煤而興,也曾因煤而困。
  • 安徽淮北:從煤城到山水生態城
    新華網合肥1月9日電(記者鮑曉菁)作為一座有著50多年歷史的煤炭工業城市,安徽淮北近年來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
  • 沛縣楊屯鎮:採煤塌陷地上「抱金娃」
    ◎本報全媒體記者 王正喜 通訊員 王偉清 張體會6月18日,沛縣楊屯鎮傳來喜訊,中視時代(北京)國際文化傳媒與該鎮籤下了50億元的「大單」;利用該鎮卞莊8000多畝的採煤塌陷水面,規劃建設國內專業的水上水下拍攝基地、漢文化旅遊基地、大型實景演出愛國主義教育宣傳基地的綜合功能影視城
  • 走進塌陷區裡的白鷺洲溼地公園
    塌陷區變成美景溼地公園哦!當我走進平頂山白鷺洲溼地公園,我一下子醒悟了。15年前這裡曾經是七礦一片塌陷區,到處房子一半陷阱了沼澤裡,莊稼淹沒,廢水外流,一到下雨天,垃圾漂流,實在是難堪!可贊的溼地美景可是,今天走進了塌陷區,往昔的一幕早已成為歷史。呈現在眼前是是一片片樹林,一片片鮮花,一汪清水浮現在眼前。唉!變了,變化太大了!讓我找不到昔日的痕跡。除了休閒的人群,玩耍的小朋友,水中的白鷺,我還能看到什麼呢?
  • 山東濟寧探路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 礦坑變身生態聚寶盆
    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將採煤塌陷地治理作為推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實施「控轉並舉、科技支撐、生態修復、盤活資源」等多元化治理模式,讓塌陷地變成良田、生態公園和產業示範區,探索出一條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的路徑。
  • 山東濟寧探路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礦坑變身生態聚寶盆
    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將採煤塌陷地治理作為推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實施「控轉並舉、科技支撐、生態修復、盤活資源」等多元化治理模式,讓塌陷地變成良田、生態公園和產業示範區
  • 淮北資規局9月工作安排 涉及雲湖上郡、鉑悅府等
    完成華東師範大學淮北港利實驗學校等11個項目規劃驗線、放線項目;完成淮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建設的「濉河三區13#、21#、22#、30#樓」和「機關住宅區7#住宅樓、8#樓(配套服務用房)、垃圾轉運站、公廁、地下車庫」等2個項目的規劃核實工作。9.推進淮北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
  • 「烏金」變「綠金」 繪就新畫卷 ——建市以來我市城市轉型實現...
    像陶鋁新材料一樣,國家示範工程平山電廠二期135萬千瓦新型高效潔淨煤發電機組,每發一度電僅耗煤251克,成為世界燃煤發電的綠色標杆,斬獲「年度全球潔淨煤領導者獎」。「黑笨粗」的原煤「搖身一變」,成了「高大上」化工產品的原材料——焦油、甲醇、炭黑、甲苯。
  • 楊軍調研採煤塌陷區搬遷安置工作
    楊軍一走進佟老太太家,就親切地詢問起塌陷區群眾搬遷安置情況。在了解群眾搬遷後的生產生活情況後,楊軍指出,要加快安置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處理好安置區與生態修復、環境治理之間的關係,讓群眾生活更有幸福感。現桃園鎮東坪集劉家村搬遷安置項目於2016年6月啟動建設,新村址位於桃西村,佔地385畝,主體工程建設基本完工,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已完成,綠化、亮化工程穩步實施。
  • 淮北發布致市民感謝信:文明淮北 因您而美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全國文明城市是淮北最靚麗的名片。2020年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淮北市經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兩連冠」。淮北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離不開每一位淮北市民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在這收穫榮譽的喜悅時刻,我們向廣大市民朋友、向關心支持我市文明城市創建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文明城市,一路有您!成績來之不易,拼搏飽含艱辛。全國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
  • 2017年《淮北大事記》上冊
    實地走訪濉溪縣四鋪鎮的4戶貧困戶家庭,濉溪經濟開發區華中天力鋁業、理士電源,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企業孵化器、卓泰化工、焦化二期等地,實地了解貧困戶、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其間,吳存榮還考察淮北市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市領導黃曉武、戴啟遠、李明、諶偉、朱浩東、李加玉參加慰問調研活動。  13日   市委副書記、市長戴啟遠開展「兩節」送溫暖慰問活動。
  • 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 華媒感受「唐山奇蹟」
    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 海外華文媒體感受「唐山奇蹟」  中新社唐山10月18日電 題: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海外華文媒體感受「唐山奇蹟」  中新社記者 王天譯 白雲水  華燈初上,靜謐的湖面倒映著城市的霓虹。
  • 中國碳谷 綠金淮北——淮北市檢察院幹警走進市城市檔案館和展示館
    點擊「淮北檢察」關注我們吧!12月11日,淮北市檢察院組織幹警前往該市城市檔案館和展示館參觀學習。城市檔案館和展示館全面展示了淮北市的悠久歷史以及巨大發展潛力。在解說員的引導下,檢察幹警們在皖北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溯遊。
  • 撫順:昔日採煤沉陷區 今朝觀光生態園
    撫順因煤而興,採煤在給國家和地方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形成了74.7平方公裡的採煤沉陷區,制約了城市發展。 2018年以來,撫順市以西露天礦綜合治理和整合利用為突破口,帶動城市轉型發展,做深做實採煤影響區綜合治理與整合利用這篇大文章,轉型發展造福人民、惠及民生。
  • 1500噸混凝土填平深坑 武漢社區路塌陷區恢復通行
    央廣網7月4日武漢消息(記者 凌姝 通訊員 杜微波 曾昭寧)一個多月前,位於白沙洲烽勝路保利新武昌小區門口突發地面塌陷,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7月4日,記者從洪山區城管委獲悉,經過前期緊張搶修和近半個月監測,目前該路段路面狀況安全穩定,車輛和行人恢復正常通行。5月23日23時左右,烽勝路保利新武昌小區門口的路面發生塌陷。
  • 探秘2017淮北食博會
    這一切都源於食博會建了一個「固定的家」,為特裝展提供一個固定的場所,而這個「新家」就坐落在鳳凰山食品經濟開發區。據介紹,屆時,食博會結束後,展館內設置的食品檢測中心、中農實驗站等農業開發的配套設施仍然正常使用,現有的特裝展還可以作為淮北的食品文化展示館的一部分,發展工業休閒遊,帶動二產和三產的融合發展,推動相山西部新城的建設,可謂是一舉多得。
  • 高質量礦用三一採煤機配件採煤機截齒
    採煤機配件採煤機截齒具體介紹三一採煤機配件採煤機截齒的正確使用方式!一:正確安裝三一採煤機配件採煤機截齒,使得和採煤機完全整合在一起。三一採煤機配件採煤機截齒的安裝也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截齒沒有和採煤機完全的貼合在一起,那麼在工作的時候,不僅會對三一採煤機配件採煤機截齒本身是一種傷害,而且降低了採煤機的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正確安裝截齒,並且根據採煤機基本尺寸大小,選擇合適的三一採煤機配件採煤機截齒使用。二:降低三一採煤機配件採煤機截齒的承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