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南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2020-12-23 環渤海新聞網

  近年來,各地探索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唐山南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情況如何?

河北省唐山市南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及價值實現案例

  一 案例背景

  唐山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產區,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並創造了我國近代工業發展史上的輝煌。唐山因煤而興,也曾因煤而困。140多年的煤炭開採活動,在城市內形成了大範圍的採煤塌陷區,其中南湖區域就多達30平方公裡。幾十年的沉降和塌陷,曾導致南湖區域雜草叢生、汙水滿溝、飛灰蔽日,特別是多年來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集中傾倒,形成了巨型垃圾山,成為距離唐山城區最近的「工業瘡疤」,被當地人稱為「龍鬚溝」。

  面對嚴重的採煤塌陷地問題,唐山市經過持之以恆的生態建設,讓昔日30平方公裡的南湖採煤塌陷區轉變為全國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態公園,並成功舉辦了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促進了生態、文化、旅遊、體育等多產業發展,成為了一個讓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融合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好作品」。

  二 具體做法

  一是做好規劃先行的頂層設計文章。委託中國地震局、煤炭科學總院唐山分院等單位,採集沉降區地質數據4萬多個,深入開展採煤沉降區地質構造分析研究;聘請國際和國內著名設計院,共同編制了南湖生態城建設規劃,實現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在制定採煤塌陷地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規劃圖」和「施工圖」的同時,統籌規劃生態修復後的生態、生產和生活空間,優化布局居民搬遷安置區、生態修復區和新產業發展區,建設集生態旅遊、文化創意、高端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於一體的「城市中央生態公園」。

  二是做好科學環保的生態修復文章。結合河道整治、城市排水與洩洪功能以及景觀水體營建等,綜合治理區域內各類汙水,實現南湖水環境的修復和水系循環貫通。充分發揮水生動植物在淨化水質中的作用,科學種植蘆葦、荷花、睡蓮等植物,同步推進水生態治理和生態景觀建設。採取低幹擾、低成本、低能耗技術,將高達50米歷史積存的垃圾山進行封閉改造,實現汙染物治理過程的「零排放」。將區域內剩餘的大量粉煤灰加工為建材,用作地基的基礎材料和地形堆疊。利用廢棄的植物材料、枝幹等,結合石籠工藝,布置於湖濱以護岸、固土,起到增強地基承載力的作用。通過科學生態修復,共清挖和綜合利用存量垃圾800萬立方米、粉煤灰800萬立方米、煤矸石450萬立方米,建成了鳳凰臺、市民廣場、地震遺址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持續推動南湖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

  三是做好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顯山露水」文章。2016年4月,南湖成功舉辦了擁有133處景觀但未佔用一分耕地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充分彰顯了南湖堅持走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節約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成果,展示了南湖區域生態修復的成效,大幅提升了南湖的知名度。推動「生態+文化」融合,建設唐山文化廣場、大劇院等文化設施,建成了河北省首家集餐飲、演藝、文化等於一體的飲食文化博物館——唐山宴,實現生態、飲食、文化等多要素融合發展;基於源起唐山的皮影文化,在南湖打造全國首家皮影文化主題樂園,創設平安扣皮影劇場,多維度展示唐山的民間傳統藝術,再現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傳承,獲得了良好反響。推動「生態+體育」建設,興建智能運動驛站、唐山新體育中心,舉辦TBA唐山籃球聯賽、唐山國際馬拉松賽等眾多體育賽事;建成南湖足球公園、足球城市廣場和足球主題酒店,打造國內首個足球主題綜合項目,承辦國際友好歡嬴杯、中國女足甲級聯賽等各類足球賽事2300餘場。推動「生態+旅遊」發展,建成了國家5A級南湖旅遊景區,新建1.4公裡濱湖棧道、音樂噴泉和南湖燈光秀等旅遊設施,建設植物館、低碳生活館等生態文化科普基地,增強遊客遊覽體驗。

  三 主要成效

  一是讓「工業瘡疤」重現綠水青山,不斷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昔日的採煤塌陷區、工礦廢棄地,已轉變為唐山市區中央的「綠肺」和「氧吧」,220多種植物鬱鬱蔥蔥,綠化率達到65%,水域面積11.5平方公裡,100多種野生鳥類往返棲息。通過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南湖區域的氣候更加宜人,城市更加宜居,環境更加優美,生態產品供給更加有力,南湖先後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等稱號。

  二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南湖通過「生態+產業」模式,積極布局文化、旅遊、體育產業,促進「吃住行、遊購娛、體育運動、生態人文」等多要素的集聚,推動湖產共融化、湖城一體化、生態產業化。2019年,南湖共接待遊客700多萬人次,實現遊客數量、旅遊收入的連續增長。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與配套設施的日益完善,逐步構建了以南湖為中心,產業融合、生態宜居、集約高效的國土空間新格局,不但帶動了周邊區域的土地增值,而且匯聚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形成了區域發展的新興增長點,實現了生態產品價值的外溢。

  三是造福民生福祉,突顯生態產品的社會價值。2018年4月,唐山南湖旅遊景區對遊客開放,良好的生態環境、宜人的居住環境,以及16.6公裡健身步道、光影水舞秀、文化博物館等精品項目,讓廣大市民和遊客擁有了快樂生活、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實現了生態建設的共建共治共享。同時,生態型產業的發展有效增加了就業崗位和居民收入,帶動了城市餐飲、住宿、交通、娛樂等行業的互動發展,讓當地居民在享受良好生態產品的同時,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生態產品的社會價值日益顯現。

相關焦點

  • 唐山文旅集團:以生態價值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準軌鐵路等多項「中國第一」,奠定了唐山引領中國近代工業文明崛起的根基,同時也造成了城市周邊大範圍採煤塌陷區。加之汙水橫流、垃圾堆積如山,彼時的南湖被當地人稱為「工業瘡疤」。如何讓舊貌換新顏,唐山文旅集團「化腐朽為神奇」,推動南湖誕生,成為唐山市區中央的「綠肺」和「氧吧」。
  • 水岸名都:起價9800,南湖好安家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水岸名都」作為南湖片區超高性價比的生態宜居社區,佔據城市宜居風水寶地,周邊道路四通八達,近鄰唐山火車站。京唐城際鐵路開通在即,坐享京津唐經濟協同發展紅利,半小時切換城市生活圈。  南湖國際會展中心、唐山圖書館、唐山大劇院、新體育中心、群眾藝術館及美術館等文娛配套豐富,讓城市菁英擁攬愜意人生。
  • 視頻|唐山海洋牧場要打造「海上塞罕壩」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微視頻|打造「海上塞罕壩」  渤海是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近年來隨著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洋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受損。為恢復渤海近岸海域生態系統,唐山海洋牧場以貝藻礁生境修復為突破口,探索「海底森林」建設。
  • 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 華媒感受「唐山奇蹟」
    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 海外華文媒體感受「唐山奇蹟」  中新社唐山10月18日電 題: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海外華文媒體感受「唐山奇蹟」  中新社記者 王天譯 白雲水  華燈初上,靜謐的湖面倒映著城市的霓虹。
  • 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趙春卉)14日上午,市民劉女士向唐山晚報新聞熱線反映,文化路西側信訪局北側的一小段自行車道被機動車堵著,讓過往的行人感覺不便。市民呼籲車主們停車時儘量文明一些,要為咱們唐山的城市文明形象加分添彩。
  • 唐山博物館10場講座可免費聽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原標題:唐山博物館10場講座可免費聽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趙立峰)10月19日至12月21日,唐山博物館每周六上午舉辦文化沙龍專家講座,涉獵教育、書法、繪畫、攝影、考古、清史等廣泛領域,特別側重藝術知識普及。
  • 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錢琨)「我一上車就聞到了刺激性氣味,連忙打開四個車門通風,發現是車內存放的消毒劑瓶子沒蓋嚴所致。」日前,市民郭先生撥打唐山晚報新聞熱線告訴記者,其車內盛放消毒劑的容器沒蓋好,導致車內有刺激性氣味,他及時通風才沒引發嚴重後果。
  • 唐山光明實驗小學:校園足球點燃運動激情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趙珺) 學校因體育而精彩,體育因足球而蓬勃。光明實驗小學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濃厚,「中國夢足球夢」六個紅燦燦的大字在教學樓的主牆上熠熠閃光;足球文化牆、足球之星光榮榜記錄著學校足球隊8年磨礪所取得的一路輝煌;一件件靈巧生動的足球主題作品表達著師生對足球的關注與喜愛。
  • 我的攝影故事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先是參加唐山老年大學攝影班學習,自己練習著拍些感興趣的景物,後來又加入唐山老攝影家協會,跟著攝影大咖們外出採風,一面學習攝影技術,一面陶冶情操。十多年的時間,竟然拍攝保存了萬餘張自己喜歡的照片。  小時候,我生長在平民之家,沒有留下幾張黑白照片,現在想起來,心裡仍留有遺憾。大部分的照片是改革開放之後照的彩色照片。
  • 2015唐山韓國食品節開幕(圖)_本網原創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身穿韓服的導購正在擺放韓國食品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孟潮)10月24日至30日,由唐山市紅星商貿有限公司、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青島正亨元貿易有限公司主辦的「2015唐山韓國食品節」在唐山三大商超同時舉行,共有來自韓國的13個品牌、30多種小食品參加此次食品節。
  • 唐山有什麼,是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
    河北唐山位北京、天津及秦皇島三座城市中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在唐山旅遊的資源非常多,有山川、古城、皇家陵園、名人紀念館等等。尤為推薦以下幾個,有時間可以過去遊玩:唐山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素有「京東寶地」之稱,是具有百年歷史的中國沿海重鎮。
  • 燕灃園生態農場歡迎您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燕灃園生態農場位於唐山市豐潤區石各莊鎮,核心區佔地近千畝,交通十分便利。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使燕灃園農場的休閒生態旅遊獨具特色,農場在農科院的指導下種植無公害的鴻運油桃、車釐子、草莓、甜瓜、葡萄、玫瑰等,園中有各種農產品:小產量貢米、雜糧、烤蜜薯、自製酸醬、桃罐頭、柴雞蛋等。
  • 清水潤城,帶給唐山怎樣的變化?青龍河:梳妝打扮,將綻芳容_綜合新聞...
    清水潤城,帶給唐山怎樣的變化?青龍河:梳妝打扮,將綻芳容青龍河河道綜合治理效果圖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楊星星)「青龍河河道綜合治理預計6月底全部完工。」確保到2019年底,全部消除境內劣五類水體和黑臭水體,實現全域水質達標;到2020年底,全市生活、工業、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治水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形成。作為全域治水清水潤城的其中一環,青龍河擔負著唐山西北部防洪排澇、連接西北水系保障南湖生態水源,其綜合整治工程規劃設計以提高河道行洪標準為基礎、以河道及沿岸生態治理為著力點、以改善水環境為目標。工程於去年4月開始動工,不日即可完工。
  • 機器人教具成為小學生「好夥伴」_路北+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原標題:機器人教具成為小學生「好夥伴」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新年伊始,由民建唐山路北一支部會員劉川發起的「益課堂」公益活動走進唐山師範附屬小學,為學校送去了價值7.6萬餘元的機器人教具,為學校科技社團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淮北採煤塌陷區上的「新市民」
    為了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鎮裡結合產業發展和就業崗位特點,加強小老闆職業教育培訓,提高創業者綜合素質和就業質量,2019來,新增小老闆150多個。鎮工業園區積極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引進規模企業31家,實現新增就業崗位3500個。
  • 涅槃重生的城市,河北唐山,值得遊覽的幾個旅遊景點
    唐山位於河北省東部,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句麗駐蹕而得名,素有「北方瓷都」之稱。唐山旅遊資源豐富,40多年前舉世震撼的唐山大地震幾乎讓這裡瞬間化為廢墟,然而唐山人民堅韌不拔、勇於創新,使得唐山如涅槃重生,迅速發展,成為最現代化的城市,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唐山最值得遊覽的幾個旅遊景點吧。
  • 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唐山7個單位獲「河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10個人獲「河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自覺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積極促進者,做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忠實踐行者,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堅定維護者,為促進河北高質量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唐山地震三十年:在唐山街頭感受唐山故事(圖)
    中新社唐山七月二十四日電 題:在唐山街頭感受唐山故事   中新社記者 田張夢   唐山的故事多,已被劇作家、小說家等等演繹者眾。但是深入唐山不難發現,散落街頭的故事其實浩如煙海,幾乎每個從大地震中走過的唐山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瞬間」與「永恆」。
  • 唐山南湖景區需要門票嗎?2018年4月15日起免費開放
    面積相當於兩個西湖的唐山南湖生態旅遊景區可以免費逛了。經唐山市委、市政府批准,自4月15日起,南湖景區向所有遊客免費開放。  唐山南湖公園原為開灤採沉區,百餘年的煤炭開採,造成了市區南部地表下沉(含波及區)總面積達2.08萬公頃,形成塌陷坑53個,面積1800公頃的南部採煤下沉區就是其中面積較大的區域。
  • 河北唐山被稱冀東北一哥,僅為三線城市,卻是工業超強的交通樞紐
    唐山的工業力量屬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城市, 現在落後於南方很多工業發達的城市,但在重工業產業方面還佔一席之地, 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個機械化採煤礦、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理水泥,鼎盛時期的唐山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