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不符合公平補償原則」不準強拆

2020-09-16 徵地拆遷法律

實踐中,面對不合理的拆遷補償,有這樣的一類被拆遷戶:既不籤協議,也不採取任何措施,直到被強拆過後,才去諮詢律師。

但是此時才進行維權往往非常被動,其實最高法早已明確:拆遷補償不公平不準強拆。被拆遷人完全可以在強拆前,抓住這項利好規定保護自己岌岌可危的房屋!

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12年就發布過《關於辦理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明確提出,「明顯不符合公平補償原則」,不準強拆!

律師提示大家,此規定是對被拆遷人權利保護的重要武器,但我們也決不能因此懈怠維權。

最高法司法解釋保護被拆遷人權益

《規定》明確指出,徵收補償決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準予執行強制拆除措施:

(一) 明顯缺乏事實根據;

(二) 明顯缺乏法律、法規依據;

(三) 明顯不符合公平補償原則,嚴重損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或者使被執行人基本生活、生產經營條件沒有保障;

(四) 明顯違反行政目的,嚴重損害公共利益;

(五) 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或者正當程序;

(六) 超越職權;

(七) 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的其他不宜強制執行的情形。

警惕不合理的「合法強拆」

雖然最高法司法解釋明確規定,「明顯不符合公平補償原則」,不準強拆,但是如果被拆遷戶消極等待,寄全部希望於法院主動根據這一條來裁定拆遷方撤銷,這樣會極易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

那法院在作出司法強拆裁決的時候,不會審查補償是否合理嗎?確實,補償是否合理,應當是法院裁決需要考慮的因素。但是如果所有的行政機關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完全做到依法行政,也就不會有《行政訴訟法》了;如果所有的司法機關都嚴格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訴訟法也就不用規定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了。

無論是徵收方作出的徵收補償決定還是法院作出的裁定,在沒有被通過法律程序推翻之前,默認就是有效的,如果認為補償不合理,收到徵收補償決定之後就應當在法定期限內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律師點評

法律的生命在於運用,拆遷補償不合理,被拆遷戶就應當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我們如果不採取任何有效行動而僅單純口頭說拆遷方違法,極易讓我們錯過維權時機。當拆遷方通過運用法律手段將你的房屋合法強拆掉的時候,可就後悔莫及了。

相關焦點

  • 違法強拆房屋,補償原則上不能低於合法徵收補償
    確實,無論是從情理上,還是法理上,徵收拆遷都不該帶來一個對被徵收人來說不利的結果,被徵收人不該在拆完後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然而事實上,部分徵收方為了自身利益並不願意給足拆遷戶補償,往往是能少給則少給,能不給則不給,而為了加快徵收進度,非法逼遷、違法強拆也是屢屢發生,這些都造成了拆遷領域的嚴重不公平,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越拆越窮」。
  • 補償協議不滿意,法院判定後可以強拆?司法強拆要滿足哪些條件?
    大部分的人會覺得,在面臨拆遷時,當補償協議不合理或者對協議不滿意時,自己可以拒絕在協議上簽字,但是,你覺得你不讓步拆遷方他會拿你沒辦法嗎?拆遷方當然會有辦法使拆遷的進程繼續進行下去。下面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拆遷方有什麼辦法能夠在被拆遷沒籤字的情況下,照常進行拆遷的進程。
  • 最高法司法解釋:拆遷補償不公不準強拆
    為依法正確辦理市、縣級人民政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關於辦理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 徵收補償太低,法院判決支持拆遷戶
    很多時候,令人擔心的並不是拆遷得不到補償,而是當地拆遷補償政策本身不公平怎麼辦?王先生與某區政府未能達成徵收補償安置協議,其後某區政府作出了房屋補償決定。王先生不服該補償決定,提起行政訴訟。商丘市中級人民院經審理認為,被訴房屋徵收補償決定的產權調換方式中,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等均不明確,不符合法律規定,故判決撤銷被訴房屋補償決定。宣判後,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
  • 強拆不是低補償或不補償的理由,賠償判決明確「強拆按市場價賠」
    日前,北京市京鵬律師事務所楊勇律師、合伙人趙遠池律師代理的湖南李先生(化名)集體土地房屋強拆案件迎來國家賠償案件一審判決,判決賠償當地某街道辦賠償金額超100萬,該案從補償19萬多到賠償超百萬,增加補償超過80萬,結合當地的房屋市場價。可以說,該案取得重大勝利,即基本按照同類房屋市場價進行賠償,通過辦理該案,楊勇律師和趙遠池律師分享如下辦案心得。
  • 遭遇違法強拆,該怎麼補償?違法強拆後進行法律維權,能獲賠多少
    團隊律師接到不少被拆遷人類似這樣的諮詢:遭遇違法強拆,該怎麼補償?違法強拆後進行法律維權,能獲賠多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被拆遷人既然會有這樣的發問,說明現實的拆遷環境還是不容樂觀。今天就圍繞大家關心的這一話題做一做法律解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幫助。
  • 中央實施「六不準」拆遷原則
    02、不準「由行政機關或者開發商等主體強拆」隨著《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出臺,「行政強拆被取消」,由街道、鄉鎮、區或市政府及其主管的局、辦或者開發商實施的行政強拆是違法拆遷。3、不準「證件不齊全的違法拆遷」拆遷必須要有相應的審批文件,例如說:建設項目批准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附用地範圍圖)、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03、不準「證件不齊全的違法拆遷」屬於
  • 被違法強拆可申請行政賠償
    拆遷中被拆遷人有權拒絕籤署安置補償協議,尤其是對補償不滿意時,被拆遷人拒絕籤署協議的同時還應儘早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現實生活中,被拆遷人不同意拆遷與拆遷方拒絕談判,又不進行法律援助,與拆遷方僵持不下,因拆遷工作進度等多方面因素,被拆遷人的房屋極有可能遭遇強拆,雖說強拆行為違法,但是與被拆遷人不作為有一定關係
  • 房子被強拆,徵收方稱:非原住居民不符合安置補償政策規定
    以違建為由,村民的房屋遭到強拆。村民提起訴訟,徵收方竟然表示,村民戶口本上顯示不是本村的原住居民,在該村沒有分配責任田,不符合當地開發區的安置補償政策規定。張某該如何維權?2020年3月19日,徵收方作出《集體土地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方案》,張某的房屋被列入棚戶區改造範圍之內。2020年6月17日,徵收方在未與張某籤訂安置補償協議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動用大型機械將張某的房屋進行了強制拆除。
  • 房屋拆遷,究竟怎麼拆才符合法律規定?怎麼補償才符合百姓利益?
    在房屋拆遷過程中,如果雙方達成了意見一致,被拆遷人籤訂了補償協議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搬遷,自然就不存在強拆一說。但實踐,也會發生被拆遷人與拆遷方無法就補償問題達成一致的情況。這時,被拆遷人可能就會遭遇強拆,但大家要知道,如果是合法的房屋,那麼必須要依法拆除。
  • 房屋遭違法強拆,行政賠償只能按補償方案計算嗎?
    而關於違法強拆造成的直接損失,應以確定賠償時的房地產市場價值進行評估,並結合涉案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中當事人應享有的權益綜合予以確定,以不低於房地產市場價值為原則。【律師解析:強拆行政賠償決不能簡單地按補償方案算】本案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明確了安置補償方案不是強拆違法後確認賠償標準的唯一依據
  • 拆遷補償必須遵循以下5條原則,不得侵害廣大拆遷戶個人利益
    只有徵收方依法進行徵收工作,被徵收人最終才有可能拿到合理可觀的補償。然而實踐中,違法操作特別多,並且陷阱重重。對拆遷法律與拆遷信息缺乏足夠了解的普通老百姓必然將在這場博弈中成為被動方、弱勢方,沒有辦法認識到其中的各種錯誤,重大環節常常疏漏,最後不得不接受一個補償不公平的結果。
  • 房屋遭遇強拆,被拆遷人主張賠償該遵循怎樣的原則?如何主張?
    一般而言,在房屋徵收的行政賠償案件中,依照現行法律規定確定行政賠償項目和數額時秉持的基本原則是,賠償數額至少應不低於賠償請求人依照安置補償方案可以獲得的全部徵收補償權益,不能讓賠償請求人獲得的賠償數額低於依法徵收可能獲得的補償數額,以體現賠償訴訟的懲戒性和對被侵權人的關愛與體恤,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家賠償制度在維護和救濟因受到公權力不法侵害的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方面的功能與作用。
  • 拆遷方實施司法強拆時,人民法院是都批准的嗎?
    我們在原來的文章提到過,許多徵收方與被徵收人遲遲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從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強拆的例子。那麼在實踐中,人民法院在收到徵收方遞交的強制執行申請後,是會百分百裁定強制拆除嗎?在這裡我告訴廣大被徵收人們,人民法院在收到強制執行的申請後,綜合各方面原因才會下發強拆裁定,並不是說百分之百同意徵收方的強拆申請。
  • 房屋被強拆而且補償很低?了解行政強拆法,為自己維權
    在徵地拆遷過程中,部分拆遷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強拆房屋,且只給予一點點補償,對於被拆遷人來說,嚴重影響了原有的生活水平,直接違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那麼國家對於《土地管理法》以及強拆都制定了哪些規則?房屋被強拆後如何合理維權?律師結合被拆遷人的需求,列舉出以下幾步關於強拆的法律條文,希望被拆遷在面臨強拆時能依法維權。
  • 違建被強拆,能否獲得補償?
    違建被強拆,能否獲得補償?有位網友在知乎上提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房子違建,現在下令拆除,這個應該有些補償才能拆除吧,不能強拆吧,我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首先,我們得確定違建是事實上的違建,還是行政機關「口中」的違建,所以何為違建就很重要。
  • 最高法院裁判 :被違法強拆的房屋難以鑑定的,法院應判決按照徵收補償方案​賠償
    就違法強拆行政賠償而言,如果沒有違法強拆行為的介入,被拆遷人可以通過拆遷安置補償程序獲得相應補償,這意味著對上述「直接損失」之理解,不僅包括因違法強拆行為對被拆除房屋、附屬物、被損壞的室內物品等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還應包括被拆遷人可能享有的全部拆遷安置補償權益,如拆遷安置房、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等,如此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立法精神。
  • 房屋拆遷,怎麼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讓百姓的補償最大化?
    徵地拆遷過程中,被拆遷人應該了解法律法規,其重要意義就在於,遇到拆遷方不公平的、違法的對待時,能夠有方向、有效率的進行反擊,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所以,建議廣大被拆遷人,在得知自己房屋在拆遷的規劃範圍,就要積極地去學習與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
  • 這4個最新拆遷原則是老百姓的一顆定心丸
    常常聽到有被徵收人發問「為什麼法律不具體規定每平米多少補償?」要知道,我國幅員遼闊,城市農村分布錯落,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市場行情也是千差萬別,這就註定了不可能有一個具體補償數額的規定,不能說經濟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使用一樣的標準,這種統一無疑會造成嚴重的不公平。不過也要知道,原則性的指引徵收補償工作的法律規定還是有很多的,這些原則、法律條例的存在充分的保障著百姓的補償利益。
  • 在明拆遷律師:籤了補償協議就後悔了,拆遷方能直接強拆房屋嗎?
    導讀:近期在諮詢中很多被拆遷人表示自己剛剛在拆遷方的軟磨硬泡下簽訂了補償安置協議,然而轉念一想卻又覺得補償過低,自己這協議是籤虧了,於是諮詢律師想知道還能不能表態反悔。那麼,籤了字、按了手印的補償協議能反悔要求重籤嗎?拆遷方能憑藉協議直接強拆房屋、強徵土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