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育是美麗的花園,那麼教師的執著與付出就是花朵賴以生存的土壤;如果教育是靜靜的小河,那麼教師的愛與責任就是小河中潺潺的流水;如果教育是優美的旋律,那麼生命的成長與綻放就是旋律中最活躍的音符;如果教育是堅實的行走,那麼教師的奉獻、堅守與寬容就是腳下厚重的大地。」無棣縣第三初級中學老師張國亮如是說。
張國亮自1999年9月份走上了三尺講臺,現已在教育的沃土上耕耘了21個春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校長助理、教學處主任、縣歷史教研員,再加上三個班的初三歷史課,張國亮每天任務繁重,但他甘於奉獻,嚴謹從教,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理想與追求。
張國亮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一線的歷史教學工作,始終把課堂作為工作的主陣地,將堅守課堂,改革創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成為工作中始終不變的信條。
立足備課,讓國家課程走校本化之路。從課程的層面,他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深入理解課程性質、課程本質特徵和學科核心素養;從內容層面,他熟知課程目標、整冊書的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明確每冊書、每單元、每課時在初中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定位各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關係;從操作層面,他基於對課標和教材的分析,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組織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情境;從學生層面,他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準確定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和側重點。基於以上幾點思考,張國亮完成了對教材的加工和處理,包括增加、刪減、重組、整合,實現國家課程由籠統向具體的轉化,在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立足課堂,持續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張國亮不斷錘鍊和鍛造自己的課堂,他的課堂教學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問題設計具有凝練性。通過分層設計教學問題,並把問題同學生思維相結合,同教學情境相結合,同現實生活相結合,吸引學生目光,引發學生思考;二是資源引入具有適切性。在關鍵節點上把文字的、圖片的、聲音的、視頻的教學資源適時引入課堂,為學生思維的拓展、能力的提升、素養的養成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三是活動組織具有實效性。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辯論、實驗、展示等教學活動,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四是教學語言具有啟發性。他的課堂已不是簡單地「告訴」,更多的關注了鋪墊、設疑、啟發、引導,抓住了學生思維的韁繩;五是課堂充滿溫度。他的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反應,課堂本身所呈現出的激情、碰撞、溫度、魅力更是提高教學效率的軟實力。總之,他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鍛造基本功,不斷錘鍊教學方法和技巧,不斷探索教學的新思路新途徑,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
立足教研,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什麼是高效課堂,這需要每一位教師深度的理解和探究,張國亮在高效課堂研究的道路上從未停歇。他認為科學構建高效課堂,要回歸課堂教學的初始化問題,即教什麼、怎麼教和教的怎麼樣,要認真學習和研究三者的內涵和邏輯關係;他指出科學構建高效課堂,需深度落實核心素養教學。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已成為目前課堂教學改革不可逆的發展趨勢,所以要把握好三個概念,即知識、情境、素養,努力做到讓知識融入情境,凝結學生的思維,產生核心素養;他強調科學構建高效課堂,要精準把握學情。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和認知水平,明確學生的困惑、迷茫和認識上的誤區,真正落實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課堂。在教學研究的道路上默默走過,張國亮提出了「一二三四五」課堂教學思想,和全校教師積極落實基於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課堂教學結構改革,和全體教師一道共同研究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校課改成果豐碩。
關愛學生,尊重規律,傾聽生命拔節的聲音。
尊重和關愛是教育的底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是有感覺的,這種感覺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21年的從教生涯,他當了15年班主任。為了讓同學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他曾一度奔波於公寓、餐廳、教學樓這三點一線間;為了做好對同學們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也曾誨人不倦,苦口婆心;為了同學們的安全,也曾有過徹夜難眠……
教育是無痕的,來不得半點暴風驟雨,正是出於對學生綿綿的關愛和尊重,他走進了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管理辦法、班徽、班歌、班級公約、班級口號等,從此班級有了共同的信仰和價值追求;張老師帶領學生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如班級歌詠比賽、班級籃球賽、班級演講比賽、「野外踏青,擁抱自然」、「走進孤寡老人,關注弱勢群體」等,從此,班級充滿了凝聚力與親和力;同時他還開通了班級管理網站,設置了班級一家親、我為班級獻計策、心靈小屋、家長驛站等板塊,從此,老師和學生、家長交流有了更廣闊的平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平凡的教育片段,他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用尊重、信任編織的橋梁。他曾在日誌中寫道:「我欣賞學生求知的眼睛,我尊重學生成長的規律,我喜歡傾聽生命拔節的聲音…… 每個學生都有無窮的智慧和無限的潛能,等待著老師用智慧的火種去點燃,每個心靈深處都有豐富的情感與熱情,等待教師用包含愛的手段去激發,每個生命都有無限的長度和深度,等待教師用高超的教育技巧拓展。班級活動的藝術性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心與心的碰撞與默契的,一旦你用心去經營你的班級活動,可能你會在不經意間收穫了生命成長的希望。」
21年,張國亮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默默的走過,收穫了當老師的幸福與快樂。多年以來所帶畢業班的成績一直處於全縣前列,先後榮獲濱州市優秀教師、市名師、市創新教師、市教學能手、市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市課堂教學改革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多次執教市級公開課、觀摩課,承擔多項省市級教研課題,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刊物發表。
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事業,我們光榮的人民教師,以春蠶的精神將孩子們領進知識的殿堂。一隻粉筆在耕耘荒蕪的昨天,一塊黑板在孕育祖國瑰麗的明天。一顆丹心獻事業,一腔真情灑教壇。我要用我赤誠的愛奉獻給我的學生,奉獻給教育這片芳草地。走教育耕耘之路,獻出終身也無悔! 責任編輯:宋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