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清朝宮廷劇中,會出現選秀的橋段,幾名女子一起被選入後宮,但經歷後宮爭鬥,好姐妹變成了仇家,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事實上,這種情況真的在歷史上出現過,比如說今天筆者要講的這次選秀,這次選秀發生在清朝道光二年。
道光二年的這次選秀是道光皇帝繼位以來的第一次選秀,當時道光已經年近四旬(39歲),身邊卻只有一個兒子(長子奕緯),這令道光十分尷尬。因此,道光特意擴大選秀範圍,優中選優,最終,有四名女子被選中,她們分別是全嬪、睦貴人、祥貴人與珍貴人。
在這被選中的四名女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無疑是全嬪了,全嬪姓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全嬪雖然姓鈕祜祿氏,但她與鳳巢之家鑲黃旗鈕祜祿氏並非一族,兩者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全嬪的家世遠遠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顯赫。
不過,坊間傳聞,全嬪從小在南方(蘇州)長大,身上具有漢家女子所特有的秀麗與才氣,而且全嬪還心靈手巧,曾仿照民間的七巧板,排成」六合同春「字,作為宮中玩具,可以說,全嬪身上有太多其他滿蒙女子所不具備的特性,這是她能夠獲得道光青睞的關鍵所在。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全嬪一入宮便獲得了道光的寵愛,僅三個月,便升至妃位,一年後,以17歲的年齡位至貴妃,成為宮中僅次於孝慎皇后的第二主位,可以說是當時大清後宮最風光的女人了。
與全嬪相比,其他三名被選中的女子便遜色多了,祥貴人雖然也獲得道光寵愛,並生下三個子女,但其最高升至妃位,珍貴人雖然在道光五年詔封為珍妃,但沒過多久便降至貴人,成為這四名女子中第一個宮鬥失敗者。
在道光二年被選中的四名妃子中,睦貴人是存在感最低,也是下場最慘的一個。
睦貴人姓赫舍裡氏,來自滿洲正黃旗,與康熙原配孝誠仁皇后屬於一家子,赫舍裡氏曾在康熙朝烜赫一時,雖然在康熙賜死索額圖與廢黜太子胤礽後逐漸衰落,但最起碼也算是正兒八經的八旗世家了。
然而,睦貴人卻一直到道光十年才迎來晉升機會,是四名妃子中最後一個得到晉封的,這一年,睦貴人被詔封為睦嬪,但是沒想到的是,只過了一年,道光便接二連三地對睦貴人進行降級,至道光十二年的四月,睦貴人已經被降成了官女子(木官女子)。睦貴人被降為官女子僅過了三天,宮中便傳出其落水身亡的消息,堂堂的大清皇妃竟然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後宮生涯,可謂悽慘至極,由此,睦貴人也成為四名妃子中的第二個宮鬥失敗者。
相比之下,祥貴人算是給全嬪造成了一定威脅,祥貴人在道光五年被晉升為祥妃,並給道光生下了三個兒女,分別為皇次女、皇五女與皇五子奕誴。尤其是皇五子奕誴,只比全嬪所生的皇四子奕詝(鹹豐)晚出生六天,差一點便成了道光的」長子「(註:道光帝前三子早夭)。
不過,這一切都在道光十五年發生了改變。
道光十四年,皇貴妃鈕祜祿氏(全嬪)正式登上皇后之位,成了新的六宮之主,僅過了一年,祥妃母子便遭受道光皇帝的冷遇。比如說在當年萬壽節給道光帝行禮時,唯獨沒有五公主,宮中阿哥出痘送聖皇帝對昇平署太監會進行一些賞賜,但五阿哥奕誴出痘送聖時昇平署太監卻沒有任何賞賜,這無疑在向人們宣示:祥妃已經失寵了。
果不其然,道光十五年的除夕與道光十六年的元旦時的宮廷活動,祥妃與五公主都沒有參加。道光十六年,祥妃的部分分例已經降至貴人標準,一直到道光十七年,祥妃正式被降為貴人,成為道光二年入宮的四名女子中的第三位失敗者。
由此,道光二年入宮的那四名女子,只有一個勝利者,她就是道光十四年登上後位的孝全皇后。雖然坊間傳聞,孝全皇后過於強勢,與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關係不睦,並且在道光二十年暴亡於宮中。
但孝全皇后之後,道光再也沒有冊立過皇后,並且孝全皇后所生的皇四子奕詝也最終被選定為繼承人,這無疑是愛屋及烏的緣故,可以說,孝全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受到了道光無以復加的寵愛,堪稱清朝最得寵的皇后,也不為過。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宣宗實錄》《清朝野史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