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女子一同選秀,三個降級,只有她成皇后,兒子還做了大清皇帝

2020-12-20 騰訊網

在一些清朝宮廷劇中,會出現選秀的橋段,幾名女子一起被選入後宮,但經歷後宮爭鬥,好姐妹變成了仇家,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事實上,這種情況真的在歷史上出現過,比如說今天筆者要講的這次選秀,這次選秀發生在清朝道光二年。

道光二年的這次選秀是道光皇帝繼位以來的第一次選秀,當時道光已經年近四旬(39歲),身邊卻只有一個兒子(長子奕緯),這令道光十分尷尬。因此,道光特意擴大選秀範圍,優中選優,最終,有四名女子被選中,她們分別是全嬪、睦貴人、祥貴人與珍貴人。

在這被選中的四名女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無疑是全嬪了,全嬪姓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全嬪雖然姓鈕祜祿氏,但她與鳳巢之家鑲黃旗鈕祜祿氏並非一族,兩者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全嬪的家世遠遠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顯赫。

不過,坊間傳聞,全嬪從小在南方(蘇州)長大,身上具有漢家女子所特有的秀麗與才氣,而且全嬪還心靈手巧,曾仿照民間的七巧板,排成」六合同春「字,作為宮中玩具,可以說,全嬪身上有太多其他滿蒙女子所不具備的特性,這是她能夠獲得道光青睞的關鍵所在。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全嬪一入宮便獲得了道光的寵愛,僅三個月,便升至妃位,一年後,以17歲的年齡位至貴妃,成為宮中僅次於孝慎皇后的第二主位,可以說是當時大清後宮最風光的女人了。

與全嬪相比,其他三名被選中的女子便遜色多了,祥貴人雖然也獲得道光寵愛,並生下三個子女,但其最高升至妃位,珍貴人雖然在道光五年詔封為珍妃,但沒過多久便降至貴人,成為這四名女子中第一個宮鬥失敗者。

在道光二年被選中的四名妃子中,睦貴人是存在感最低,也是下場最慘的一個。

睦貴人姓赫舍裡氏,來自滿洲正黃旗,與康熙原配孝誠仁皇后屬於一家子,赫舍裡氏曾在康熙朝烜赫一時,雖然在康熙賜死索額圖與廢黜太子胤礽後逐漸衰落,但最起碼也算是正兒八經的八旗世家了。

然而,睦貴人卻一直到道光十年才迎來晉升機會,是四名妃子中最後一個得到晉封的,這一年,睦貴人被詔封為睦嬪,但是沒想到的是,只過了一年,道光便接二連三地對睦貴人進行降級,至道光十二年的四月,睦貴人已經被降成了官女子(木官女子)。睦貴人被降為官女子僅過了三天,宮中便傳出其落水身亡的消息,堂堂的大清皇妃竟然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後宮生涯,可謂悽慘至極,由此,睦貴人也成為四名妃子中的第二個宮鬥失敗者。

相比之下,祥貴人算是給全嬪造成了一定威脅,祥貴人在道光五年被晉升為祥妃,並給道光生下了三個兒女,分別為皇次女、皇五女與皇五子奕誴。尤其是皇五子奕誴,只比全嬪所生的皇四子奕詝(鹹豐)晚出生六天,差一點便成了道光的」長子「(註:道光帝前三子早夭)。

不過,這一切都在道光十五年發生了改變。

道光十四年,皇貴妃鈕祜祿氏(全嬪)正式登上皇后之位,成了新的六宮之主,僅過了一年,祥妃母子便遭受道光皇帝的冷遇。比如說在當年萬壽節給道光帝行禮時,唯獨沒有五公主,宮中阿哥出痘送聖皇帝對昇平署太監會進行一些賞賜,但五阿哥奕誴出痘送聖時昇平署太監卻沒有任何賞賜,這無疑在向人們宣示:祥妃已經失寵了。

果不其然,道光十五年的除夕與道光十六年的元旦時的宮廷活動,祥妃與五公主都沒有參加。道光十六年,祥妃的部分分例已經降至貴人標準,一直到道光十七年,祥妃正式被降為貴人,成為道光二年入宮的四名女子中的第三位失敗者。

由此,道光二年入宮的那四名女子,只有一個勝利者,她就是道光十四年登上後位的孝全皇后。雖然坊間傳聞,孝全皇后過於強勢,與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關係不睦,並且在道光二十年暴亡於宮中。

但孝全皇后之後,道光再也沒有冊立過皇后,並且孝全皇后所生的皇四子奕詝也最終被選定為繼承人,這無疑是愛屋及烏的緣故,可以說,孝全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受到了道光無以復加的寵愛,堪稱清朝最得寵的皇后,也不為過。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宣宗實錄》《清朝野史大觀》

相關焦點

  • 姑侄五人參加選秀,只有她被選中,卻成為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於是,這一年,慈禧太后便開始為光緒帝張羅婚事,十幾年前,慈禧親生兒子同治帝任性妄為,違背了她的意願,竟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孝哲毅皇后),這一次,慈禧要把皇后的選擇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果不其然,這次選秀女的規模是相當大的,慈禧的娘家葉赫那拉氏一族竟有五位參加了選秀,分別是副都統桂祥的兩個女兒、照祥的女兒、佛祐的女兒和惠春的女兒,桂祥、照祥、佛祐是慈禧的親兄弟,惠春則是慈禧的叔叔,也就是說,慈禧的四個侄女和一個堂妹都參加了這次選秀,姑侄五人一同參加選秀,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慈禧為了家族聯姻皇室而作出的努力。
  • 她一生無子卻居皇后之位,歷經三代皇帝,終成大清第一位皇太后
    她一生無子卻居皇后之位,歷經三代皇帝,終成大清第一位皇太后文丨蟈蟈說事兒相比古代來說,小編還是喜歡現在的社會環境。但她的下面還有很多的妃子,三十六院,七十二妃,這些人對她的位置虎視眈眈,每個人都想把皇后拉下馬,自己上位。身為皇后,也只有生下嫡長子,她的地位才會穩固,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例外,她相比以前的那些皇后來說,真的是比較特殊的,她就是皇太極的哲哲皇后。她的一生孕育了三個女兒,沒有兒子,但是卻依然能夠地位穩固,始終是六宮之首,這是為什麼呢?她究竟有什麼魔力,可以有這麼穩固的地位呢?
  • 唯一與大清皇后葬在一起的答應,出身名門,卻被皇帝連降四級!
    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某位妃嬪因惹怒皇帝,受到降級處分,或是被打入冷宮,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古代是真實存在的。本文要講的這位便被皇帝連降四級,最終卻與大清皇后葬在了一起,她便是睦答應。
  • 她14歲嫁給老皇帝,26歲當上皇后,兒子繼承皇位成天子_孝全成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她14歲嫁給老皇帝,26歲當上皇后,兒子繼承皇位成天子在清朝的時候百姓和皇室之間是存在差距的,一般來說貴族和平民之間不能結為夫妻,而只有貴族之間才能夠成為夫妻。所以皇帝在挑選妃子的時候,總是要挑選那些身份顯赫的女子。
  • 她是奴才出身,卻被乾隆看中選入宮中當皇后,生一兒子繼承了皇位
    說起出身,在當今社會可能不會有那麼明顯的感受,不過在古代,出身對一個人的人生起著重大的意義,比如內務府包衣出身的女子,都是需要經過選秀,如果沒有被選中,或許會嫁給一個身份對等的內務府包衣男子,反之便會成為一名宮女,當然也有運氣好被皇帝寵幸納入後宮,這也是其個別,總之,由不得自己。
  • 元朝特殊癖好,使這名韓國女子入宮,最後做了皇后,兒子當了皇帝
    自唐朝開始,皇帝的後宮就擁有大量的國外女子。而到了元明時代,韓國女子更是成為皇宮的常客,成為皇帝的獨特癖好,下面這位韓國女子,7歲就被擄掠入宮,後來歷經艱險,成為唯一在中國當上皇后的外國女子,而且其兒子還當了皇帝。這個女子就是影視作品《奇皇后》的原型,在當時的情況下,元朝統治下,元朝的歷代皇帝,都十分喜歡當時的高麗女子,不僅後宮之中有大量的高麗宮女和妃子。
  • 她10歲給公主當伴讀,卻被乾隆收為兒媳,執掌大清後宮54年
    ,比如說五阿哥永琪的兒子綿億曾經給嘉慶帝做過伴讀,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名女子就曾給公主當伴讀,然而後來她卻被乾隆收為兒媳,執掌大清後宮長達54年,這名女子便是孝和睿皇后。乾隆五十五年,15歲的孝和睿皇后參加了八旗選秀,在這次選秀中,乾隆一眼便認出了這個當初曾給女兒和孝做過伴讀的女孩,由於孝和睿皇后之前給乾隆留下了極好的印象,而且,孝和睿皇后的家世也極為顯赫,於是,乾隆便將孝和睿皇后賜給了永琰做側福晉了。對於父皇親賜這份婚姻,永琰當然非常滿意了,他對孝和睿皇后非常寵愛,沒幾年的工夫,便與她生下了一女一子(皇七女與皇三子綿愷)。
  • 她當上皇后僅一天就去世,皇帝在她死後再無立後,清朝最短命皇后
    小劉說歷史啊,帶你暢遊歷史的海洋文|小藝清朝一共經歷了快三百年的歷史,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天下的王朝。從皇太極建立大清開始到清末帝溥儀退位,一共經歷了十個君王。從小她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長相端莊豔麗,她還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親侄女,和康熙帝也算是近親結合。兩個人是表兄妹的關係,當時當時人們對於近親結婚的危害並不清楚。現在的社會已經沒有近親結婚的現象了。因為太皇太后的手諭,1677年的時候讓佟佳氏冊封為了康熙的貴妃,剛剛入宮就在高位。幾年以後她的同父異母的親妹妹也跟著入了宮,兩個人一同侍奉皇帝。
  • 她13歲進入大清後宮,被雍正封為常在,死後七年卻無人理睬
    在清朝後宮史上,我們大多看到的是一些高高在上的皇后,抑或是風光無限的寵妃,然而,殊不知還有許多備受皇帝冷落的可憐女人,她們一生得不到皇帝的半點寵愛,有些人被降級,甚至落得一個慘死冷宮的悲慘下場,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位便是其中之一,她便是馬常在。
  • 《甄嬛傳》一場選秀看破太后真面目:她最在意的始終不是兒子
    上演了母親記掛兒子,兒子孝順母親的溫情場景。太后不可能無緣無故來,此行的目的是勸登基不久的皇帝選秀。古人說話擅長拐彎抹角,太后先是問起皇帝,最近有沒有去查看三阿哥功課,這是鋪墊。接著順理成章勸說,皇家最重要的就是綿延子嗣。
  • 皇帝賜給兒子一奴才,兒子不嫌棄還很喜歡,8年後奴才生下天子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下旨舉辦了八旗選秀,這次選秀並非給乾隆帝本人挑選妃子,其實在與他的繼承人鬥爭了幾十年之後,他最終選擇了令皇貴妃的二兒子,也就是十五皇子永琰做皇帝。因為那時候永琰到了成婚的年齡,乾隆為他親自挑了「喜塔臘氏」作為永琰的妻子,後來還當上了皇后。
  • 她是蒙古最美公主,是清宮第一皇后,卻因生不出兒子與侄女共侍一夫
    看多了後宮史,有人總結出了後宮的生存秘籍,其中最重要的兩點就是「皇帝的寵愛」和「母憑子貴」,可以說,後宮能夠上位的女人絕大多數都是憑藉這兩點,不過也有例外,在大清的後宮中就有這麼一個女人,她既沒有得到帝王的寵愛,也沒有生下兒子,但是她卻能穩坐中宮之位,屹立不倒。
  • 唯一被嚇死的大清皇妃,14歲入宮,盛寵五年,卻慘被降級
    赫舍裡氏是滿洲最古老的姓氏,這個姓氏最有名的是正黃旗滿洲索尼、孝誠仁皇后一支,常妃出自鑲藍旗滿洲,因此,她與索尼一家只能算是同姓,不是同族。 清朝道光二年,清廷舉辦了八旗選秀,這次選秀一共選出了四名秀女,分別為全嬪、祥貴人、睦貴人與珍貴人。
  • 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先當皇帝,一碗催產藥,竟生了個「偽劣產品」
    為什麼呢,原來道光帝這一生曾先後生下九個兒子,可前三個兒子卻都是命短之人,就是活不長,生下來不是夭折了,就是遭遇其他什麼事情了,所以這個道光皇帝很是犯難啊,沒兒子可咋整,以後老了誰來繼承大統?大家一想的話那就是五阿哥最先出生啊,可是吧,偏不巧,先出生的人是四阿哥,這就要說說四阿哥的母親了,她就是後來的孝全皇后,女人心海底針,敢問哪個女人在皇宮不是奔著皇后的位置去的,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當皇帝,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吃香的喝辣的?
  • 《如懿傳》選秀,皇帝也任性不了
    「選秀女」制度是滿族皇室為了本身須要及八旗治理所制訂的,為皇室在八旗和內務府三旗活期篩選未婚女子的制度。清代「選秀女」分為兩個體系,即每三年一次選看八旗秀女,每年一次選看內務府三旗女子。清朝選秀是年紀13以上,17以下。這年紀必需經過選秀,否則不能婚嫁。但選秀對高低年紀基礎沒限制,就是小於13大於16歲也能夠加入選秀。(比方婉容進宮時候已經17歲了。而隆裕成皇后時候已經20歲了孝哲毅皇落後宮才15歲)。先八旗女子18到20歲海選後到紫禁城再選一次最後會有大概12個人會帶到皇帝那最後選秀。
  • 她乃知縣之女,進宮後生育三個兒子,在康熙的漢人妃嬪中地位最高
    導讀:清朝的選秀制度是順治時定下的,小到最小的宮女,大到皇后、太后,基本都是從八旗選秀選出來的。如此龐大的人數,當然是八旗中子女都要參加。選秀制度為大清充實後宮奠定了基礎,也為各家族的飛黃騰達提供的很好的道路。
  • 14歲奴才被康熙翻了牌子,第一胎便生下大清天子,死後葬入皇陵
    清朝皇宮中有一些專門伺候人的群體,比如說宮女、太監等等,這些人從屬於內務府,屬於皇帝的世代奴僕。不過,這些奴才並不是永無出頭之日,一些有幾分姿色的宮女如果得了寵,就會改變身份,變成主子,本文要講的就是清朝第一位被冊封為妃的奴才,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奴才還生下了大清天子,她就是孝恭仁皇后,即雍正皇帝的生母。
  • 她與慈禧一同入宮,比慈禧還得寵,卻在短短三年內連降三級
    皇宮裡的妃子只有在個人犯了大錯或者家族違法犯紀的情況下才會被降級或者打入冷宮,清史上只有道光帝有多次貶妃的記錄,其他朝的皇帝對貶妃一事都是比較慎重的,然而鹹豐帝時期有一位妃嬪的命卻不太好,她曾是鹹豐帝特別寵愛的女人,一度坐到了嬪的位置上,卻在之後的三年內被連降了三級,她是誰呢?
  • 《大明風華》大清有孝莊文皇后,大明有誰?孫若微在她面前很渺小
    史上賢德的皇后不少,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隋朝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氏,等等。 她們都是賢內助,母儀天下,輔助皇帝管理後宮事務、撫育教導子女等等,為皇帝穩住了「後院」,讓皇帝可以專心政事。
  • 她是清朝第一位皇后,18歲生下開國皇帝,四名丫鬟給她陪葬
    大家都知道,皇太極才是清朝的建立者,然而由於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皇太極追封父親為清太祖,同時,皇太極也追封自己的母親孟古哲哲為孝慈武皇后(後改為孝慈高皇后),因此,孟古哲哲便成了清朝第一位皇后。話說在努爾哈赤19歲那一年,他與父親塔克世分家,入贅佟氏,做了塔木巴晏的上門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