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與大清皇后葬在一起的答應,出身名門,卻被皇帝連降四級!

2020-12-20 騰訊網

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某位妃嬪因惹怒皇帝,受到降級處分,或是被打入冷宮,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古代是真實存在的。本文要講的這位便被皇帝連降四級,最終卻與大清皇后葬在了一起,她便是睦答應。

睦答應姓赫舍裡氏,滿洲正黃旗人,根據睦答應的姓氏和旗籍推測,她極有可能是康熙初年首輔索尼的後裔,即與孝誠仁皇后同族。赫舍裡氏在滿洲世家中被譽為後起之秀,這個家族在康熙朝達到頂峰,卻因大學士索額圖的倒臺和太子胤礽的被廢而走向了衰落。不過,赫舍裡家族畢竟曾經輝煌過,比起一般家族來講,地位還是要高許多的。

清朝道光二年,赫舍裡氏(睦答應)參加了清廷舉辦的八旗選秀,與孝全皇后、祥妃、常妃(珍嬪)等人順利突圍。然而,雖然赫舍裡氏家世不錯,但她受到的寵遇卻很一般,孝全皇后與祥妃在短短的幾年內先後晉升至貴妃或妃位,並相繼生兒育女,而赫舍裡氏始終都是一名貴人,即睦貴人。

不過,此時的赫舍裡氏並沒有氣餒,仍然在尋找時機獲得帝王的寵幸,一直到道光十年,赫舍裡氏終於迎來了機會。這一年年底,道光帝下旨將赫舍裡氏晉封為睦嬪,赫舍裡氏終於獲得了內廷主位,這一刻她等了將近十年。

第二年(道光十一年),就在赫舍裡氏睦嬪冊封禮各項事宜準備就緒時,道光帝卻突然下旨將其降為睦貴人,此後赫舍裡氏接連不斷地的遭遇打擊,一直到道光十二年的四月,赫舍裡氏已經被降為官女子(木官女子)了,從睦嬪到木官女子,赫舍裡氏被降了四級,這在清朝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可見赫舍裡氏的罪名不輕,至於她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史料中也沒有記載。

據《內務府來文》記載,道光十二年四月初五日,就在赫舍裡氏被降為官女子的第三天,她竟然落水而死,至於是意外,還是人為原因,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雖然赫舍裡氏已去,但道光帝並沒有原諒她,下令將她葬到了六道口,禁止其進入皇陵。

然而,只過了三年,道光帝卻轉變了態度,追封赫舍裡氏為睦答應,並將其棺木從六道口遷葬到了慕陵妃衙門,後來恭親王奕訢的生母孝靜成皇后也葬入了這座園寢,這座園寢也因此被升級為皇后陵,即慕東陵,由此,睦答應成為慕東陵內所葬的唯一一位答應,當然也是唯一與大清皇后葬在一起的答應。

註:清朝歷史上有三位被水淹死的妃嬪,第一位是乾隆後宮的誠嬪,第二位是道光後宮的睦答應,第三位是光緒後宮的珍妃,除了珍妃之死屬於人為原因導致之外,其他二人死於意外的可能性比較大。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內務府來文》

相關焦點

  • 清宮中唯一連降四級的妃子,被打入冷宮後落水身亡,死後卻葬入皇陵
    文/小讀 標題:清宮中唯一連降四級的妃子,被打入冷宮後落水身亡,死後卻葬入皇陵 大家都說自古以來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戰場,古代的帝王后宮更是如此。
  • ...前被連降4級|孝誠仁皇后|延禧宮|道光|赫舍裡氏|睦答應|祥妃|康熙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後宮妃子陪伴在皇帝身邊,就算今天受寵,不一定明天也同樣受寵。說不定這一刻風光無限,下一刻就被打入冷宮,甚至有時候連為什麼都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道光皇帝的妃子。她是慕東陵裡唯一的答應,聽起來好像還不錯,可以葬進皇陵。但實際上,她的一生十分悽涼,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慕東陵裡唯一的答應,曾住在延禧宮,死前被連降4級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後宮妃子陪伴在皇帝身邊,就算今天受寵,不一定明天也同樣受寵。說不定這一刻風光無限,下一刻就被打入冷宮,甚至有時候連為什麼都不知道。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道光皇帝的妃子。她是慕東陵裡唯一的答應,聽起來好像還不錯,可以葬進皇陵。
  • 清朝唯一歷經五朝的答應,出身名門,卻被兩次降級,送走四位皇帝
    其實,這個典故用在一位清朝皇帝的身上也是比較合適的,他就是道光帝。 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重要信息:第一,蔡佳氏極有可能是生於嘉慶末年,第二,蔡佳氏是通過八旗選秀入宮的,並非是內務府的宮女選秀,也就是說,從出身來看,蔡佳氏應該是不錯的。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出身高貴、相貌出眾的蔡佳氏卻不得道光帝的歡心,她在入宮的四年內被兩次降級,先是降為宜常在,後又降為蔡答應。
  • 她與康熙的原配皇后同族,入宮兩年卻被連降三級,最後死於非命
    後宮有一個不宣於口,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潛規則,那就是皇帝的寵愛並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樣毫無章法和隨意,大部分受皇帝寵愛的妃嬪都是出身不錯的豪門世家,比如眾所周知的年氏,父親與哥哥都是朝中的大官,從這點也可以推斷出,後宮女人的受寵與前朝家族的勢力是息息相關的。
  • 清朝最慘的妃嬪,被連降四級之後突然死亡,還不準埋入皇陵
    比如道光時期,一個最不起眼的睦答應,可能就是殘酷宮鬥的犧牲品。睦答應叫做赫舍裡氏,是道光剛剛繼位後首次選秀的妃嬪。雖然史書沒有記載她的家世,但從這個姓氏和出身正黃旗來看,她極有可能還是來自赫舍裡家族。這個家族出過索尼等大臣,也出過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也就是如此顯赫的背景,才會在入宮之時就被封為睦貴人。
  • 細講乾隆兩位皇后:出身不同,命運各異,卻都在丈夫心中無可替代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控制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同時乾隆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乾隆後宮嬪妃從答應到皇后一共43人,其中皇后就有三位。今天咱們講講在乾隆心目中無可代替的兩位皇后: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
  • 17歲少女被嘉慶一眼看中,穩居中宮13年,死後皇帝祭奠60次
    她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17歲被嘉慶帝一眼看中,指給兒子道光(綿寧)為繼福晉,她22歲為道光生下長女,卻只活了七歲,她29歲入主中宮,成為萬人敬仰的一國之母,主持大清後宮事務13年,卻猝然而逝,死後道光親自祭奠多達60次……
  • 唯一被嚇死的大清皇妃,14歲入宮,盛寵五年,卻慘被降級
    赫舍裡氏是滿洲最古老的姓氏,這個姓氏最有名的是正黃旗滿洲索尼、孝誠仁皇后一支,常妃出自鑲藍旗滿洲,因此,她與索尼一家只能算是同姓,不是同族。 清朝道光二年,清廷舉辦了八旗選秀,這次選秀一共選出了四名秀女,分別為全嬪、祥貴人、睦貴人與珍貴人。
  • 還珠格格小燕子歷史原型:出身名門,與永琪生有一子,差點當上皇后
    還珠格格小燕子歷史原型:出身名門,與永琪生有一子,差點當上皇后文/雲溪讀史每每追古裝宮廷劇,大家都喜歡為劇中的人物尋找出歷史原型,雖然影視劇中虛構的成分很大,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一個角色的演繹,去了解相關的歷史
  • 她13歲進入大清後宮,被雍正封為常在,死後七年卻無人理睬
    在清朝後宮史上,我們大多看到的是一些高高在上的皇后,抑或是風光無限的寵妃,然而,殊不知還有許多備受皇帝冷落的可憐女人,她們一生得不到皇帝的半點寵愛,有些人被降級,甚至落得一個慘死冷宮的悲慘下場,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位便是其中之一,她便是馬常在。
  • 她就是歷史上的陸沐萍,出身低微卻養育了大清皇帝,成為後宮贏家
    這些棋子裡面,白氏因為金玉妍的暗害誕下畸形胎兒,皇帝認為她品行不端才有此報應,因此不再寵幸她;而意歡是唯一真心愛乾隆的人,卻因他的百般猜忌而心灰意冷,最終選擇自焚而亡;三人中唯有慶嬪陸沐萍躲過了重重陷阱,走到了比較高的位置,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陸沐萍這個人呢?當然有,根據歷史記載,我們發現陸沐萍的歷史原型為慶恭皇貴妃陸氏。
  • 正說孝哲毅皇后:出身科舉世家的狀元女,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01,出身科舉世家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1854-1876),是蒙古人,但她並非像孝莊、孝惠一樣出自蒙古藩部,而是出身蒙古正藍旗,是旗人。阿魯特的父親崇綺,是清朝二百來年唯一的旗人(蒙古人)狀元,母親是鄭親王端華的女兒、肅順的侄女。
  • 四名女子一同選秀,三個降級,只有她成皇后,兒子還做了大清皇帝
    在一些清朝宮廷劇中,會出現選秀的橋段,幾名女子一起被選入後宮,但經歷後宮爭鬥,好姐妹變成了仇家,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事實上,這種情況真的在歷史上出現過,比如說今天筆者要講的這次選秀,這次選秀發生在清朝道光二年。
  • 14歲奴才被康熙翻了牌子,第一胎便生下大清天子,死後葬入皇陵
    清朝皇宮中有一些專門伺候人的群體,比如說宮女、太監等等,這些人從屬於內務府,屬於皇帝的世代奴僕。不過,這些奴才並不是永無出頭之日,一些有幾分姿色的宮女如果得了寵,就會改變身份,變成主子,本文要講的就是清朝第一位被冊封為妃的奴才,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奴才還生下了大清天子,她就是孝恭仁皇后,即雍正皇帝的生母。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相比較前兩位烏拉那拉氏的皇后來說,第三任皇后就有些悽慘了,不僅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還遭到皇帝的厭惡,這位便是乾隆的第二個皇后那拉氏。那拉氏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嫁給了乾隆,不過此時的乾隆已經有了嫡福晉富察氏,所以當時的那拉氏只是一個側福晉。
  • 她是奴才出身,卻被乾隆看中選入宮中當皇后,生一兒子繼承了皇位
    說起出身,在當今社會可能不會有那麼明顯的感受,不過在古代,出身對一個人的人生起著重大的意義,比如內務府包衣出身的女子,都是需要經過選秀,如果沒有被選中,或許會嫁給一個身份對等的內務府包衣男子,反之便會成為一名宮女,當然也有運氣好被皇帝寵幸納入後宮,這也是其個別,總之,由不得自己。
  • 老皇帝親自閱卷 改為大清唯一連中六元考生 他何德何能
    連中六元的考生自打科舉制度形成以來,只有兩個考生獲此殊榮,一個是明朝考生黃觀,另一個就是清朝的錢棨[qǐ]。錢棨出身書香門第,曾祖父錢中諧在順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進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召試博學鴻詞科,錢中諧位列一甲第十四名,後參與纂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