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之書》我不但好看還好玩,快來摸摸我

2020-09-05 小巧拾光

終於等到了心心念念的繪本,一拿到快遞,我家5歲半的涵姐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快遞的外包裝。一本像相冊一樣比較有分量的書籍映入涵姐的眼帘!

「哇!媽媽,這是你買給我的書嗎?好大一本啊!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子。」太過興奮的涵姐嘰裡呱啦的聲音響徹整個客廳,開心的涵姐帶著妹妹翻閱起這本書來,看著姐妹倆像兩條歡快的小魚快活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我不禁被這個場景感動了,也加入她們的遨遊世界,跟著翻閱起這本書來。

特別的目錄,介紹了10種不同的動物


誰是骨頭知識小達人?

誰的骨頭最大?

誰的骨頭最小?

誰的骨頭最多?

誰的頸骨最長?

誰的骨頭最重?

誰的骨頭最輕?

誰的骨頭最薄?

誰的骨頭長得最快?

誰的骨頭最尖?

誰的骨頭最少?

還有誰的骨頭特殊?

術語表

怎麼樣?看完目錄是不是特別想知道誰的骨頭大誰的骨頭小呢?又是誰的骨頭輕誰的骨頭重呢?帶著目錄裡的問題,咱們趕緊看看都是哪些動物的骨頭最特別吧。

沒錯,就是你!當你閱讀完這本《骨頭之書》後,你就是骨頭知識小達人啦!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書中都介紹了哪些神奇的動物吧?小朋友,你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啟探索之旅了哦!

認真觀察,仔細猜想,你能猜到我是誰嗎?


線索提示:

——我生活在海洋裡。

——我可以有很長的距離。

——我的壽命超過100歲。


我的骨頭是世界上最大的,「碩大無比」、「龐然大物」、「大得驚人」這些詞說的就是我!根據這些提示和描述你猜到我是誰了嗎?我想你一定會說是魚,是一條非常大的魚,一條大鯊魚!不對哦!我可是比鯊魚還要大的動物呢!比曾經在地球上生存過的恐龍也大的多呢!我張開大嘴後可以讓100個小朋友坐在我的舌頭上。不用擔心,我是不吃人的哦!我是吃磷蝦來維持生命的哦!小朋友,你猜到我是誰了嗎?

我已經提示了這麼多還猜不到嗎?再給你一個線索,我可是會噴水的哦!哈哈!我想你一定猜出我是誰了,對!我是鯨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你一定想知道我為什麼會噴水吧?快搬個小板凳做好,我要來科普啦!

在很久很久以前呢,我還生活在陸地上,後來因為環境的變化,我不得不去海裡生活,後來,我的前肢和尾巴變成了鰭,整個身體變得和魚一樣,但我並不是魚類哦!我是獸類,屬於哺乳動物。因為身體的變化,我適應了海洋生活,我雖然生活在海水中,但還是要用肺呼吸。

敲黑板!劃重點啦!

小朋友,你知道嗎?我的肺很大且具有彈性,而且體內具有能貯存氧氣的特殊結構,所以我不用時刻浮在水面上呼吸空氣。一般每隔十幾分鐘,我會露出水面呼吸一次。

在海洋裡生活久了,逐漸演化過程中,我的鼻孔從面頰的位置轉移到了頭頂上,形成了呼吸孔。鼻孔邊緣還有瓣膜,瓣膜在水裡會自動關閉。我呼吸換氣時,要把肺中大量的廢氣排出來。

這個時候呢,我會快速收縮肺部,將鼻孔處殘留的水,及排出體內積累的代謝廢氣,通過呼吸孔噴出體外。我噴出的水柱,實際上是在呼吸時噴射出的,體表殘留的水和肺內的氣體。

哈!了解到我為什麼會噴出水柱後,是不是漲知識了呢?我噴出水柱可不是在水面上玩喲,我是在呼吸啦!嘿嘿!

我噴水柱,不只是呼吸,還有一個原因呢。前面和小朋友們提到我是吃磷蝦維持生命的,我的嘴巴很大,每次要吃下24000盆像豆豆軟糖差不多大的魚,才能吃飽。我大口大口吃磷蝦的時候,也吞入了大量的海水。這時我會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過我的鯨鬚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乾淨後,我接著吞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鬚板的磷蝦,這時就會從鼻孔噴出霧柱,一般高6——12米。

所以,你看到我噴水柱的時候我也有可能在吃東西。

我為什麼會噴水柱的知識點科普完了,都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趕緊拿出小本本兒記上去哈!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嘻嘻!

好啦!關於我的知識點講完了,趕緊翻書看看書中介紹的下一個神奇動物是誰吧?

閱讀總結,這是一本好看又好玩的書

「媽媽,這真是一本好看又好玩的書呢!」翻閱完書籍的涵姐抬起頭跟我說。「怎麼好看又好玩了呢?你在書中發現了什麼寶藏嗎?」我引導性的問道。

「原來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不是大象,是比大象要大的多的生活在海洋裡的鯨魚。」「還有,媽媽最怕的那個動物,竟然是骨頭最多的,看它軟軟的,沒手也沒腳,以為它沒骨頭呢。」「好玩的是,我竟然摸到了出現在書裡的動物的骨頭。那些畫在書裡的動物的彩圖,我看著很好看,用手摸了摸,真的在每個彩圖裡都摸到動物的骨頭呢。媽媽,你也來摸摸呀。」

涵姐一邊嘰嘰喳喳地說著她的收穫,一邊拉著我的手,放在那些書裡的彩圖上。嘿!真不是騙人,我竟然也摸到了動物的骨頭誒!這真的是一本裝幀非常精美,繪圖特別用心的兒童科普繪本呢!

9月1號的今天,朋友圈各位老母親,紛紛舉杯慶祝,神獸歸籠。又從「籠子」裡回到家的這段時間可咋辦呀?又沒有了自由身。教你一招,趕緊買本《骨頭之書》的繪本丟給神獸,自己去摸骨頭玩吧。這招必須好用,一般人我不告訴她。誰讓咱都是淪落「街頭」的老母親呢!

相關焦點

  • 好看又好玩的《骨頭之書》還可以摸到骨頭哦
    《骨頭之書: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就是這樣一本從動物骨骼入手,以「最」文化為基礎,介紹了十種不同的動物。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不僅好看更好玩,通過有趣的視角將動物的內部形態展現給大家書中介紹了十種動物,每種動物都配有一幅骨骼透視圖和一幅場景插畫,繪圖精美,印刷清晰,字體也很大,小朋友讀起來輕鬆愉快,閱讀體驗非常好。而且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動物生活環境插畫裡還別出心裁地用特殊工藝在動物身體上將骨骼凸顯出來,小朋友可以用手觸摸到動物的骨骼,在眼睛看的同時,還可以用手感受骨頭的形狀和排列,非常生動形象。
  • 你想摸摸鯨魚骨頭嗎?這裡有一本骨頭之書
    你有沒有注意過骨頭?你知道自己全身最小的骨頭在哪裡嗎?你知道哪種動物有最大的骨頭,最小的骨頭,最重的骨頭,最輕的骨頭嗎?不知道你們知道多少,但我儘管好奇,卻是一概不知的。雖然作為成年人,但真的發現現在很多童書又有趣又有知識含量。
  • 《骨頭之書》——原來骨頭也可以這麼可愛
    《骨頭之書》是一本構思巧妙、設計獨特講骨頭的科普繪本。1.選材精準,主題明確突出作者沒有通篇平鋪直述所有的骨頭特徵,而是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而是選取了10種創紀錄的動物骨骼設計,誰的骨頭最大?誰的骨頭最多?誰的骨頭最重?藍鯨一張口能吞掉700,000隻磷蝦。誰的骨頭長得最快?阿拉斯加駝鹿的擁有世界上長得最快的骨頭,它們的角能在5個月內從頭骨發育成型。
  • 好的科普繪本就是老少皆宜,好看好玩還能漲知識
    所以它們的骨頭是什麼樣的呢?抱著這樣的疑問,我帶著小侄兒開始閱讀這本《骨頭之書——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書中插畫由山姆•布魯斯特創作完成,他是知名獨立插畫家,攝影師,導演,長居英國倫敦。其插畫客戶遍布全球,包括《紐約時報》《衛報》《創意評論》等。本書是他首次參與插圖繪製的童書。 《骨頭之書》是一本科普類繪本。說實話,之前對這樣的繪本我一般敬而遠之。
  • 《骨頭之書》:骨頭能夠被摸到?帶孩子開啟興趣盎然的骨頭之旅
    女兒拿著螃蟹的大鉗子在那揮舞的時候,我就問她:「螃蟹的外殼硬不硬啊?」女兒說道「當然硬啦,這可是他用來保護自己的骨頭呢!」這個切入點真是完美啊,孩子自己說到了知識點。老母親趕緊問:「你能摸到螃蟹的骨頭,那你能摸到大象的骨頭嗎?」女兒跑到書架上,拿出那本大大的《骨頭之書》,開心地說「可以呀,不僅能摸到大象的骨頭,還能摸到長頸鹿、大藍鯨好多動物的骨頭呢!」
  • 《骨頭之書》:骨頭能夠被摸到?帶孩子開啟興趣盎然的骨頭之旅
    女兒跑到書架上,拿出那本大大的《骨頭之書》,開心地說「可以呀,不僅能摸到大象的骨頭,還能摸到長頸鹿、大藍鯨好多動物的骨頭呢!」這本《骨頭之書》靠著自己可觸摸的骨架、輕鬆有趣的對話還有鮮豔的畫面,輕易就得到了小姑娘的青睞。
  • 《骨頭之書》:骨頭的科普,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說起骨頭,腦海裡浮現的是骷髏,有點可怕的樣子,至於給孩子做「骨頭」的科普?作為一個老母親,能想到的是在飯桌上的魚骨頭、雞骨頭、鴨骨頭,又或者是在博物館時難得一見的恐龍等其他動物的化石骨架了,總是,能想到的科普場景極其有限,也難以挑起孩子的興致。所以,收到朋友送的這本《骨頭之書》時,我真的眼前一亮。
  • 《骨頭之書》|關於動物骨頭的部分金氏世界紀錄
    有人告訴我有一本關於動物骨頭的金氏世界紀錄的繪本時,我當時覺得這有什麼好看的,無非就是網絡上講述的那些知識唄。可是當我拿到這本繪本的時候,我就像一個孩子發現了心愛的玩具一樣,愛不釋手。在《骨頭之書》裡,作者放置了22幅圖片,而且顏色不盡相同,給人一種五彩斑斕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去翻看。
  • 《骨頭之書》| 讓人浮想聯翩的骨頭科普
    《骨頭之書》,初聽就被它具有驚悚美的書名給吸引住了,不相信?那你想想看,骨頭能讓你聯想到什麼?絕對是兩個驚悚叉叉啊,連帶著骷顱頭,看了不得讓人毛骨悚然嗎?但加上「之書」兩個字,莫名多了些文化氣息以及淘氣之感:什麼?骨頭還能成書?
  • 《骨頭之書的》有趣之處:刨去皮囊,細談骨頭
    暑假帶著小孩去南京博物院遊玩,對那裡的動物骨頭流年忘返,前前後後在裡面看了一個小時,當時還鬧著要我承諾明天還去。但是孩子還是會問蛇的骨頭是什麼樣子的等聽著有趣,又無法回答的問題,畢竟我不是科研工作者,可是這些蛇之類的動物老母親可不敢買回來刨去皮囊,拿出骨頭來給孩子品品。直到後浪推出《骨頭之書》,這本書不僅可以觸摸到骨頭,通過有趣又不失科普的問答,真正做到了刨去皮囊,細談骨頭,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引導孩子進入了骨頭科普的大門。
  • 看科普繪本,學「骨科」知識,小朋友的《骨頭之書》
    就拿這本《骨頭之書》來說吧。《骨頭之書》封面《骨頭之書: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由生活在紐約的編輯加布裡爾必須承認,我自己以前都一直覺得骨頭,尤其是大型動物的骨頭,是有點可怕的,往往電影或紀錄片常用的那種獸骨堆砌,空曠寂寥的渲染場景,都會看得寒毛直豎、頭皮發緊。不過看完《骨頭之書》之後,就會覺得原來有點恐怖的骨頭,也變得可愛起來。
  • 《骨頭之書》:動物骨頭之中隱藏著世界紀錄,在遊戲和快樂中學習
    結果拿回來,我根本沒玩上,就被小傢伙搶走了。小傢伙帶上手套和眼鏡,還有小口罩,像模像樣地拿著小錘子,一點點敲開泥土,挖出骨頭,直到尋找到了全部的骨頭,拼出了一隻霸王龍的模型。我在一旁觀看,也和小傢伙一起享受著整個過程。
  • 《骨頭之書》:神奇的「摸骨」書增強孩子的大腦發育
    我覺得不如改一下,最開始接觸書還是讓孩子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 我記得之前在《奇葩說》中看過一個辯題,該不該告訴家中的孩子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當時我就覺得這樣一個偽命題還需要辯嗎。 現在在給孩子們的故事書,要麼深植入很多行為習慣,要麼就是拿下世界紀錄的科普書籍,有這麼多選擇為什麼還要選擇在沒有辨別能力的情況下去讀童話。
  • 《骨頭之書》:有趣有料,能讀能摸,了解骨頭冷知識,讀它就對了
    帶給我們這麼震撼感覺的,就是古生物學家通過骨頭化石研究恐龍的結果。所以,當我看到《骨頭之書》——一本專門介紹骨頭的科普書籍,尤其是當孩子看到內頁中恐龍化石圖片後興致勃勃的樣子,我毫不猶豫地為他選擇了這本書。《骨頭之書》由美國作家加爾裡幹▪巴爾幹及英國畫家山姆▪布魯斯特共同合作創作完成。
  • 《骨頭之書》|孩子小時候不喜歡科普書?可能沒有選對書
    我給孩子買了很多幼兒科普書籍,大多以知識類進階為主,3-5歲、5-7歲知識深度,按照兒童年齡理解力分級。但事實上,4歲的小兒子面對書海,簡單翻翻之後,總是喜歡看一本有關身體構造的書。作為兢兢業業選書的母親很失落,自我安慰孩子可能對動物、植物等自然知識不感興趣,也許是個當醫生的胚子。直到上周把一本國外專家做的《骨頭之書》帶回家,4歲的孩子一個禮拜都在翻閱。
  • 坐在孩子的對面,有時候,我根本看不進書去
    孩子只要發現我在看她就會覺得不自在,抬頭瞪著我,有些不耐煩:「媽,您真是的,快下樓去吧。一直盯著我看,怪怪的,讓我怎麼專心溫習啊。」我說:「孩子,媽媽不說話,就只坐在這裡看看你,可以嗎?」孩子回答乾脆利落:「不行。您又不高考。下樓休息去吧。」我只好站起身,在孩子頰上親一下,然後獨自下樓。
  • 貓咪伸出「罪惡之爪」,喵星人:我就是摸摸,不吃!
    請看下面這些被抓包的現場~在貓咪的世界中,一直認為:這是鏟屎官給本喵準備的早餐,然後就伸出了罪惡之爪!喵星人:差一點點,就一點點、唉,偷吃行動又失敗了!貓:好香的魚啊,讓我來摸摸看~我就是摸摸,你幹哈呀~偷吃被抓包,是逃還是乖乖求饒?進了本喵的嘴,哪裡還有拿回去的道理!想要拿回去,除非從本喵的屍體上踏過去~為了吃真的是拼了!
  • 恐怖的骨頭其實很可愛,和孩子一起探索骨頭的奧秘
    當我拿到這本《骨頭之書》,一口氣和孩子讀完,一下子改變了我對骨頭的舊觀念。那些獨具特色的骨頭裡不但有很多有趣的知識,還有著特殊的美感,讓我愛上了骨頭。平時我們去動物園,或者看紀錄片,都只能看到動物的外貌,無法了解皮肉之下隱藏著的形態各異的骨骼,而通過這本《骨頭之書》,讓孩子感受到骨頭強大的力量,也知道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由此吸引孩子更積極地去探索生物的奧秘。
  • 國內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有多「特別」?不僅好看,還好玩
    記得,之前我有個做快遞的朋友,給一家人送北大的錄取通知書,看到一家人驕傲的面容,別提多開心了。以前的大學通知書,外表簡單樸素,不過現在的大學通知書可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用「特別」來形容,接下來就帶著大家看看,如今國內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到底有多「特別」?
  • 探營2020年浙江農博會:好吃好看好玩 快來打卡!
    原標題:探營2020年浙江農博會:好吃好看好玩 快來打卡!   11月19日下午,杭州新農都會展中心內,車來車往、人頭攢動,一個個展位正在緊鑼密鼓的搭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