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之書》| 讓人浮想聯翩的骨頭科普

2020-10-30 佔卜之琳

《骨頭之書》,初聽就被它具有驚悚美的書名給吸引住了,不相信?那你想想看,骨頭能讓你聯想到什麼?

絕對是兩個驚悚叉叉啊,連帶著骷顱頭,看了不得讓人毛骨悚然嗎?但加上「之書」兩個字,莫名多了些文化氣息以及淘氣之感:什麼?骨頭還能成書?

不錯,就是這本《骨頭之書》,它是寫給小朋友以及勉強還能稱作「小朋友」的大人看的科普繪本,它的大小在繪本書中也算是龐大的了,看,比我的14寸電腦還大,這應該要成為我書櫃裡最大的一本書了(囧)。

本書由Gabrielle Balkan作文,Sam Brewster作圖,中文版於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在看完之後,便接著去查找本書的介紹,沒想到本書在出版之後便受到了眾多媒體與讀者的喜愛與推薦:

本書用猜謎遊戲的方式剝絲抽繭地展開介紹,引人入勝。此外,本書獨特的翻頁式排版與觸摸式的圖案紋理設計仿佛讓骨骼活了起來。 —— 《在校日》(Term Times)

將猜謎遊戲貫穿全文極大地提高了本書的趣味性與可讀性。將兒童對於比賽記錄數據的追捧與動物知識聯繫在一起的方式為熱衷於探究的讀者和自然愛好者提供了絕佳的學習素材。——《父母談》(Parent Talk)

這本書在保留趣味性的同時又傳遞著大量嚴肅的科學信息。雖然如此,本書卻*不是枯燥的教科書。作者Gabrielle Balkan的敘述充滿智慧,書中的知識信息有趣,引人入勝。加上Sam Brewster受絲網印刷啟發繪製而成的精美插圖,本書是探究型讀者與熱愛自然歷史的讀者的不二選擇。本書用一種幽默有趣的方式精妙地搭建並探索了骨骼、解剖學與自然界聯繫的橋梁。 —— OutsideInWorld.org網站

首先,通過獨特的骨骼特質與有趣的知識介紹來猜測動物的探索式的閱讀設計已經深深地吸引了小讀者們。其次,關於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精美插圖也是一大亮點。這本書為善於探究學習的孩子們打開了學習解剖學和了解更廣闊自然界的大門!——《童書基金會》(BooksTrust)

簡直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我看書的習慣是先翻首尾、然後是目錄,接著是序言(裡面大多會交代為什麼寫書的原因),再然後才是內容。本書翻開首頁,是作者寫給讀者的一封信,用親切而又嚴謹的語言和態度表明了本書的成因以及骨頭科普的不易,接著是兩位作者的寄語,尾頁是常見科普著作的術語解釋以及致謝部分,令人驚訝的是作者甚至還給出了拓展閱讀推薦,除了沒有參考文獻,我簡直要認為這是一本專業著作了,這完全可以顯現出作者的體貼了(簡直為那種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啊)。

目錄作者採用的是問題目錄:誰的骨頭最大?誰的骨頭最小……問題簡直就是最好的索引了,不由自主地想起要是我的SPSS書能夠這樣描述:如何使用卡方檢驗?回歸分析的結果怎麼解釋?……好吧,還是我想多了。不過這種提問確實更能夠有助於學習。

再然後是本書的主體部分:還是接著目錄,由提出問題開始,接著是分析問題,找到線索和思路,提出假設,最後是揭示謎底以及答案解釋。一條簡單而又完整的科學思維過程啊!

這樣一個充滿發現樂趣的過程當然不能少了互動啊!作者擬人化的語言讓這本書成為了親子互動的利器!

在猜謎的過程中,還有一幅透視圖,通過圖案推測大致能夠猜出是什麼類的,再結合給出的一些線索,對兒童來說,有些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是這樣,反而更激發了兒童的興趣,簡直完美實現了維果斯基「跳一跳,夠得到」的教育主張啊!

而謎底部分,採用的是與動物習性相關的大背景圖畫,關鍵是圖畫得還很精美,更令人驚喜的是居然還做出了磨砂手感,還有更進一步的解釋說明,讓人從不同的感覺中能夠記憶深刻!

這樣的《骨頭之書》,是不是讓你感覺值回票價並且還很可愛呢!一開始的驚悚感覺完全沒有了誒!

作為一本繪本,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以後,有關骨頭,都要採取科學的態度去對待它!——小小孩如是說。

相關焦點

  • 《骨頭之書》:骨頭的科普,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說起骨頭,腦海裡浮現的是骷髏,有點可怕的樣子,至於給孩子做「骨頭」的科普?作為一個老母親,能想到的是在飯桌上的魚骨頭、雞骨頭、鴨骨頭,又或者是在博物館時難得一見的恐龍等其他動物的化石骨架了,總是,能想到的科普場景極其有限,也難以挑起孩子的興致。所以,收到朋友送的這本《骨頭之書》時,我真的眼前一亮。
  • 《骨頭之書的》有趣之處:刨去皮囊,細談骨頭
    但是孩子還是會問蛇的骨頭是什麼樣子的等聽著有趣,又無法回答的問題,畢竟我不是科研工作者,可是這些蛇之類的動物老母親可不敢買回來刨去皮囊,拿出骨頭來給孩子品品。直到後浪推出《骨頭之書》,這本書不僅可以觸摸到骨頭,通過有趣又不失科普的問答,真正做到了刨去皮囊,細談骨頭,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引導孩子進入了骨頭科普的大門。
  • 看科普繪本,學「骨科」知識,小朋友的《骨頭之書》
    就拿這本《骨頭之書》來說吧。《骨頭之書》封面《骨頭之書: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由生活在紐約的編輯加布裡爾除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漂亮繪圖之外,《骨頭之書》還有一個很大的亮點,那就是——不僅僅可以「看到」,還可以「摸到」。
  • 《骨頭之書》——原來骨頭也可以這麼可愛
    首先,這真的是最適合親子閱讀和繪本教學的5星級繪本了,而且,同時,它也是一本質量上乘的科普讀物。《骨頭之書》是一本構思巧妙、設計獨特講骨頭的科普繪本。這樣一本深得大小朋友好評的科普繪本 到底好在哪裡呢,我們來一看究竟。首先,作者從目錄開始就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不信你看!
  • 《骨頭之書》|關於動物骨頭的部分金氏世界紀錄
    打開金氏世界紀錄的網站,你可以看到各種超乎你想像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手臂、最長的腿、最小的狗、最大的蚊子……可是如果你想了解關於動物骨頭的世界之最,那你可能要失望了。 不過沒關係,在加布裡爾·巴爾幹著的《骨頭之書》——一本講述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的繪本——你可以了解到哪種動物的骨頭最大、哪種動物的骨頭最小、哪種動物的骨頭最多……
  • 好看又好玩的《骨頭之書》還可以摸到骨頭哦
    因此,給孩子讀的科普繪本也大多以此類「最」文化為知識點,給孩子普及簡單的科學道理和自然現象。《骨頭之書: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就是這樣一本從動物骨骼入手,以「最」文化為基礎,介紹了十種不同的動物。書中介紹了十種動物,每種動物都配有一幅骨骼透視圖和一幅場景插畫,繪圖精美,印刷清晰,字體也很大,小朋友讀起來輕鬆愉快,閱讀體驗非常好。而且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動物生活環境插畫裡還別出心裁地用特殊工藝在動物身體上將骨骼凸顯出來,小朋友可以用手觸摸到動物的骨骼,在眼睛看的同時,還可以用手感受骨頭的形狀和排列,非常生動形象。
  • 《骨頭之書》:骨頭能夠被摸到?帶孩子開啟興趣盎然的骨頭之旅
    女兒說道「當然硬啦,這可是他用來保護自己的骨頭呢!」這個切入點真是完美啊,孩子自己說到了知識點。老母親趕緊問:「你能摸到螃蟹的骨頭,那你能摸到大象的骨頭嗎?」女兒跑到書架上,拿出那本大大的《骨頭之書》,開心地說「可以呀,不僅能摸到大象的骨頭,還能摸到長頸鹿、大藍鯨好多動物的骨頭呢!」
  • 《骨頭之書》:骨頭能夠被摸到?帶孩子開啟興趣盎然的骨頭之旅
    女兒說道「當然硬啦,這可是他用來保護自己的骨頭呢!」這個切入點真是完美啊,孩子自己說到了知識點。老母親趕緊問:「你能摸到螃蟹的骨頭,那你能摸到大象的骨頭嗎?」女兒跑到書架上,拿出那本大大的《骨頭之書》,開心地說「可以呀,不僅能摸到大象的骨頭,還能摸到長頸鹿、大藍鯨好多動物的骨頭呢!」
  • 《骨頭之書》:有趣有料,能讀能摸,了解骨頭冷知識,讀它就對了
    無論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骨頭仿佛都與陰森、恐怖的印象掛鈎。我們在和孩子聊起科普知識時,骨頭也很少進入我們的視線。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骨頭是科學家研究歷史、研究生物等等的重要研究史料。孩子們在地質博物館中最愛的去處之一,毫無疑問是恐龍化石館。站在高大的恐龍骨架腳下,仰頭看那錯落有致的骨架,仿佛下一秒霸王龍就會甩動它那長長的尾巴,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
  • 你想摸摸鯨魚骨頭嗎?這裡有一本骨頭之書
    你有沒有注意過骨頭?你知道自己全身最小的骨頭在哪裡嗎?你知道哪種動物有最大的骨頭,最小的骨頭,最重的骨頭,最輕的骨頭嗎?不知道你們知道多少,但我儘管好奇,卻是一概不知的。雖然作為成年人,但真的發現現在很多童書又有趣又有知識含量。
  • 《骨頭之書》:神奇的「摸骨」書增強孩子的大腦發育
    可能這就是巴菲特的教育之道,不會刻意去灌輸經營生意或股票之道。而是陪伴孩子自然而然的形成他們的喜好和興趣。我覺得不如改一下,最開始接觸書還是讓孩子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 我記得之前在《奇葩說》中看過一個辯題,該不該告訴家中的孩子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當時我就覺得這樣一個偽命題還需要辯嗎。 現在在給孩子們的故事書,要麼深植入很多行為習慣,要麼就是拿下世界紀錄的科普書籍,有這麼多選擇為什麼還要選擇在沒有辨別能力的情況下去讀童話。
  • 《骨頭之書》我不但好看還好玩,快來摸摸我
    看完目錄是不是特別想知道誰的骨頭大誰的骨頭小呢?又是誰的骨頭輕誰的骨頭重呢?帶著目錄裡的問題,咱們趕緊看看都是哪些動物的骨頭最特別吧。沒錯,就是你!當你閱讀完這本《骨頭之書》後,你就是骨頭知識小達人啦!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書中都介紹了哪些神奇的動物吧?小朋友,你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啟探索之旅了哦!
  • 《骨頭之書》|孩子小時候不喜歡科普書?可能沒有選對書
    我給孩子買了很多幼兒科普書籍,大多以知識類進階為主,3-5歲、5-7歲知識深度,按照兒童年齡理解力分級。但事實上,4歲的小兒子面對書海,簡單翻翻之後,總是喜歡看一本有關身體構造的書。作為兢兢業業選書的母親很失落,自我安慰孩子可能對動物、植物等自然知識不感興趣,也許是個當醫生的胚子。直到上周把一本國外專家做的《骨頭之書》帶回家,4歲的孩子一個禮拜都在翻閱。
  • 《骨頭之書》:動物骨頭之中隱藏著世界紀錄,在遊戲和快樂中學習
    比如,你知道哪種動物的骨頭最大,哪種動物的骨頭最小?哪種動物的骨頭最重,哪種動物的骨頭最輕?又是哪種動物的骨頭最多,哪種動物的骨頭最少?在《骨頭之書》裡,會告訴你全部的答案。沒錯,正如《學校圖書館》雜誌評價的一樣:這是一頓超級豐盛的骨頭大餐!它通過有趣的視角將動物的內部形態展示給大家。
  • 誰的骨頭最尖?誰的骨頭最大?你知道嗎?
    「你有什麼書推薦適合小孩子看嗎?」同事問我。「我記得你家寶寶年齡還挺小的吧,讀幼兒園中班。」「是的,你說有什麼書適合我家寶寶看?」「看繪本吧,我有一本《骨頭之書》的繪本,適合燦燦看。我下周拿給你。」這本繪本的主角大多都是軟萌畫風的動物,比如遊隼、藍鯨、長頸鹿等。
  • 一本適合孩子看的骨頭科普
    很有幸看到了這本骨頭之書,雖然我不是小孩子,但我還是被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所吸引,比如說骨頭。初一看封面,覺得挺嚇人,但是打開書之後,馬上消除了這份恐懼。我之前就很喜歡看一些動物小說,對動物世界有這不可名狀的嚮往。目錄之後,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在博物館裡的恐龍骨架,讓人不由得期待後邊的內容。
  • 恐怖的骨頭其實很可愛,和孩子一起探索骨頭的奧秘
    當我拿到這本《骨頭之書》,一口氣和孩子讀完,一下子改變了我對骨頭的舊觀念。那些獨具特色的骨頭裡不但有很多有趣的知識,還有著特殊的美感,讓我愛上了骨頭。平時我們去動物園,或者看紀錄片,都只能看到動物的外貌,無法了解皮肉之下隱藏著的形態各異的骨骼,而通過這本《骨頭之書》,讓孩子感受到骨頭強大的力量,也知道動物骨頭的10項世界紀錄,由此吸引孩子更積極地去探索生物的奧秘。
  • 狗狗並非不能吃骨頭,選對骨頭還是可以安全享用的
    狗狗並非不能吃骨頭,選對骨頭還是可以安全享用的。提到狗狗我們會首先想到骨頭,就像提到貓咪我們會想到老鼠一樣,大家理所當然的認為狗狗吃骨頭是天經地義,貓咪天生就是老鼠的剋星。但是現在很多家長會發現,寵物醫生會建議說不要給狗狗吃骨頭,也有很多狗狗吃骨頭導致的慘痛事件,那麼狗狗到底能不能吃骨頭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狗狗吃骨頭的利與弊。
  • 犟骨頭創始人王藝偉——吃飯犟骨頭|餐飲面孔
    01 銀龍小酒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黑龍江省始放前花爾市河(今湯原法斯河)以東,梧桐河以西,松花江北岸到大山南麓地區的毛荒之地,稱「鶴欄位」。一百多年後,這片14684平方千米的神奇土地就是今天有著 「中國鹿城」美譽之稱的黑龍江鶴崗市,故事的主人公就出生在這裡。
  • 小狗能吃骨頭嗎?吃骨頭卡住了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狗狗是比較喜歡吃骨頭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寵物醫院裡面,總是能看到狗狗吃骨頭被卡住的情況平時的時候,還是儘量不要餵食給狗狗骨頭的,尤其是雞鴨魚的骨頭,都比較尖利,容易劃破腸道,嚴重的引發胃出血,引發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