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養娃的成本,每個家長都很揪心。之前,有人做過統計,普通家庭養一個孩子預計要花50-130萬,如果出國留學,至少需要200多萬。這些費用,對大多數家長來說,負擔有多重呢?根據調查,在我國養娃成本幾乎佔據了家庭收入的50%,可見壓力之大。而在這當中,教育的支出負擔最重。
從幼兒園到大學,學費,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夏令營……每一筆都是昂貴的開銷。對孩子的教育,就像一場「長期投資」。在這場長跑裡,背後需要的是經濟支撐。而且,教育費用的支出沒有時間彈性,需要的時候就一定要拿出來。
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教育金」這個概念。簡單理解,就是準備一筆錢,專門用來支付孩子的教育支出。但準備這筆錢,不是簡單的存錢儲蓄,或者買個教育金保險就完事了,這需要一份完整的教育金運行規劃。只要這個規劃做好了,可以為家長減少負擔,也相當於降低了養娃成本。
那家長應該這麼做呢?通常來說,一份完整的教育金規劃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明確的目標。
比如,希望孩子在國內讀大學,還是留學。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清楚到底要準備多少錢,也方便接下來的規劃。
2)梳理家庭財務狀況,收入及支出。
這個過程,是解決有多少錢可以存的問題。
3)確定規劃的時間。
做好時間規劃,才能保證在將來需要這筆錢時,能夠拿得出來。
4)制定合理的家庭風險保障方案,預知可能存在的風險。
教育金是一項長期的計劃,除了在要保證這筆教育金本金的安全,也要保障收入來源。說白了,就是保證家庭主要勞動力一直可以賺錢。這個時候,家庭主要勞動力的保險配置就必不可少。一旦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因為某些意外,使得收入有影響,還可以有保險可以補上。
5)保證專款專用。
教育金的錢不要和其他資金混在一起,不輕易挪用,做好約束監督,真正落實到位。
6)根據家庭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
對家庭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後,根據財務狀況,再制定合理的方案。在投資工具的選擇上,以安全穩健為主,儘量去選擇一些能得到長期穩定回報的產品。
如果教育金的規劃只是用於日常補習或者孩子在國內大學的費用開銷,需要的資金不多,那一些短期理財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就可以滿足需求。如果是用於將來留學的支出,就要儘快做好多元化產品的定投,分期投入,利用時間平滑掉市場風險。
另外,這幾年,教育金保險也比較火。從優勢上來說,因為它需要定期交付年金,可以幫助強制儲蓄,保證專款專用。但從理財角度來說,相比其他投資渠道,收益偏低。如果自身的理財能力不錯,通過自己的投資規劃來存教育金,收益上更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