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班額』問題正在逐漸解決,小班化教學已成趨勢,老師的精力能更好地分到每個學生身上。」提起孩子上學問題,市民張勇喜上眉梢。同樣開心的,還有市民謝紅。
「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橡膠防滑運動場、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現在教育條件越來越好了。」玉潭街道兆基君城小區附近新建了一所現代化小學,讓周邊市民對寧鄉教育的未來充滿信心。
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
寧鄉經濟飛速向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方針,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努力讓寧鄉人民享受公平而優質的教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學校調研,高標準規劃學校布局,想方設法提高教師待遇。如今,校園變美了,教師待遇提高了,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了,輕裝上陣的寧鄉教育,煥發著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
記者走進南雅·藍月谷學校,學校內的教育教學設備都是按照標準化、科學化、現代化的標準建設和配備,有現代化智慧黑板、理化生實驗室、小學科學實驗室、精品錄播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等。還充分利用教室走廊、牆壁和校園宣傳欄等載體,把文明校園文化和學校發展有機融為一體,傾力打造具有時代文明氣息和成長教育特色的精神文明陣地。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對新校園都非常滿意。
「我在園區上班,把房子買在了附近小區,把孩子放在這裡讀書既方便又放心。」在寧鄉經開區某包裝公司上班的胡女士,4年前就來到寧鄉經開區,如今小孩已經上小學一年級,有幸成為南雅·藍月谷學校的第一批學生家長,對於寧鄉教育發展的重視,她為之點讚。
南雅·藍月谷學校。劉石江 攝
把學校建成最靚麗的風景線
學校是教育發展的基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實現「讓所有進城讀書的孩子應讀盡讀」的目標,近三年來,全市共計投入資金32億元開展學校建設。
先後開展薄弱學校改造、公辦幼兒園建設、標準化學校建設、小規模學校和農村集鎮寄宿制學校提質改造、「高中階段攻堅計劃」等項目建設,我市農村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位於雙鳧鋪鎮,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回龍山腳下的麥田中學,1907年創辦麥田完小,1963年改建為公立初中,2011年成功通過省合格學校驗收,2012年擴建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徜徉於校內,回龍山美景盡收眼底。作為一所百年老校,這裡環境清幽雅致,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
麥田中學。
從2016年到麥田中學擔任校長一職起,唐正平就一直思考學校的發展定位,立志打造一所「讓家長滿意,使學生成才」的農村名校。他創新機制、大膽革新,充分調動教師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注重課研課改和高效課堂建設,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各項能力水平。在他的帶領下,麥田中學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一個臺階,各項榮譽紛至沓來。
如今,我們走進農村,會發現學校成了當地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城鄉教育一體化得到了切實增強。
城區學位擴容也在不斷推進。2016年,「十大學校建設」拉響了城區學校建設的序幕,「建好十所學校,新增萬個學位」成為寧鄉人民口口相傳的「暖心工程」。2019年,寧鄉再次大手筆推進城區8所學校建設,新增學位1萬餘個,為「教育強市」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我市為進一步滿足城區中小學生入學需求,將啟動玉潭街道新康中學、玉潭街道新康小學、玉潭街道玉興小學、玉潭街道學庵九年制及附屬幼兒園、城郊街道向前小學、寧鄉高新區雲起實驗小學、橫市鎮橫市中學、煤炭壩鎮九年制學校、巷子口鎮楓坪小學9所新學校項目建設,同時將對玉潭街道新山小學、城郊九年制學校、歷經鋪街道東城小學、灰湯鎮中心小學、東湖塘鎮中心小學5 所學校進行擴建。2020年,寧鄉將新擴建14所中小學校,新增學位逾2萬個。
「寧鄉這麼重視教育,新學校建得這麼漂亮,老師素質也非常高,我們真是太感動了」「感謝市委、市政府,讓我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這麼好的學校」……一所所新學校拔地而起,看那一個個走進新學校的孩子們背後,連著多少群眾幸福的笑臉。
新建的玉潭街道塘灣小學內,教師在給一年級新生上課。劉暢 攝
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市一直堅持「科學引進、紮實培訓、規範管理、人文服務」的方針,致力於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畢業於中南大學,研究生學歷,麥田中學教學副校長習鳳妮,在外人看來,這樣一位高學歷教師留在農村中學任教,未免有些「屈才」,但是她並不這麼認為。「我在這裡教書,不僅收穫了成長與快樂,更收穫了學生和家長的充分肯定,只要學校有需要,我會一直在這裡幹下去。」
寧鄉市教師資源中心「送培下鄉」項目組在老糧倉鎮中心小學開展送課活動。周浪 攝
2016年以來,我市通過公開招聘、擇優引進、擇優招考、市外選調、定向培養等方式,引進1350名各類優秀教師,其中包括北京師範大學在內的教育部直屬公費師範生就有100多名;送培公費師範生523名。成立了27個名師工作室,邀請了包括李鎮西在內的眾多教育專家進行講座。每年培訓教師6000多人次。
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讓孩子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富有奉獻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將繼續推動教有所得,讓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推動教有所獲,讓教師在事業上有成就感;推動教有所崇,讓教師在社會上有榮譽感。
春風吹柳千枝綠,時雨澆苗萬畝新。寧鄉教育乘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東風,正穩步向前發展,未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教育與經濟必將齊頭並進,互相促進,推動寧鄉向更高更遠的方向邁進。
教師心聲
做新時代教師 為新徵程育人
近年來,我市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湧現了一批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他們立足崗位,紮實工作,開拓進取;他們做新時代教師,為新徵程育人,為全市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巷子口中學教師賀芝香:
「作為一名教師,我為我的職業而自豪。」這是巷子口中學教師賀芝香常說的一句話。今年她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多年來堅持給學生打豆漿、煮雞蛋,紮根山區35年,以至於未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
三尺講臺三十載,三寸筆催兩鬢白。賀芝香從教35年,也擔任了35年班主任,她說:「在有限的生命裡繼續當好我的班主任,教好我的語文,愛我的學生、同事、領導以及我的事業。」賀芝香表示,要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三尺講臺上,紮根山區、獻身教育事業是她一生的幸福和追求。
青山橋鎮田心小學校長陳芳:
青山橋鎮田心小學校長陳芳堅守山村講臺24年,幫學生墊付學費、幫留守兒童輔導作業,她用感恩和奉獻詮釋了一名優秀教師的初心,今年她被評為寧鄉市「新時代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我會繼續紮根農村教育, 帶領老師教好我們的學生,這是我的終生理想,也是我的夢想,我會努力去實現。」作為西部鄉鎮學校的校長兼老師,陳芳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舉世矚目的功績,但她體會到了為人師表的真正含義,就是每天都堅持做一件看來很平凡的事情。正是這種平凡的品質,孕育著偉大,為所有紮根農村教育的老師樹立了榜樣。
市實驗中學校長喻毅剛:
市實驗中學作為一個擁有300多名老師、4000多名學生的完全中學,學校的管理和隊伍建設十分重要。被評為「優秀教育管理者」的市實驗中學校長喻毅剛,憑藉23年的從教經歷,團結帶領班子隊伍,開創了學校現代化教育的新局面。
「黨和政府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的幸福感、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所以工作積極性越來越高。」從事學校管理工作以來,喻毅剛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校時時事事處處都處於目標的指引之下,收到了良好的辦學效益。在常規管理中,著意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創新思維,構建各級各類模式,形成學校文化。在德育管理工作方面提出了「培養幸福的人」的理念,使學校步入了內涵發展的道路。
部門聲音
繼續為我市教育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玉潭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海潮:
玉潭街道域內的學校涵蓋從幼兒到高中教育所有學段,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佔到了全市的五分之一;涵蓋近200家民辦培訓機構、40多所民辦幼兒園、3所民辦中小學,是民辦教育的集中區。
為推進教育發展,玉潭街道實施了「三個優先」決定,即教育布局優先規劃、教育問題優質解決、教育經費優先保障。推出了三項順應師心的舉措:為了讓新招聘的免費師範生解決基本生活困難的後顧之憂,該街道出臺了生活補貼政策;為了提高編外教師待遇,該街道追加了每人每月200元的績效工資;為了讓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每年拿出數十萬元用於尊師重教。一系列決定和舉措,是為了吸引人オ、引入人オ、留住人才,不斷增強我市教育事業的發展力。
當前,寧鄉正處在加速發展、蓄勢騰飛的重要窗口期,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的發展需要更高質量的教育,玉潭街道將以更加紮實的舉措,更加紮實的幹勁、更加扎的作風,讓教育榮光,照耀寧鄉進位趕超、大美事業跨越發展的前行之路。
市城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姚福平:
寧鄉教育事業正處於大發展的特殊時機,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大美寧鄉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為寧鄉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市城發集團堅決落實市委、政府工作部署,以「建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為目標,投入近7億元,完成合安小學、龍江小學、金亭小學、金龍小學、塘灣小學、濱江中學6所學校建設,建成面積8.5萬平方米,新增學位7425個,有效提升了城區教育承載能力和城市價值承載能力,民生事業與城市發展相得益彰。
學校建設,市城發集團堅持高標準:強化精品意識,打造精品工程,在規劃設計方面堅持高起點定位、大手筆投入,確保品位和檔次。已建成的6所學校全部申報了省優、市優工程。
學校建設,市城發集團堅持嚴要求:金亭小學地基處理面臨大量溶洞,施工難度極大,為確保質量,專門花了20天時間對全部136根樁基進行了抽芯檢測;6所學校建成後,組織專業檢測機構進行了環保監測,檢測結果遠低於國家標準值。
學校建設,市城發集團堅持高效率:面對緊張的工期,精心組織,合理安排,24小時三班倒不間斷施工,金亭小學6月28日才出「正負零」,濱江中學5月1日才進場施工,9月1日全部如期投用,為廣大學生順利開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今後,市城發集團將一如既往地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發展教育事業的各項要求,踐行國有企業的使命與責任,精工細作,追求卓越,為寧鄉建設教育強市,譜寫教育事業發展新篇章再做貢獻、再立新功。
(記者:劉暢 通訊員:周正茂 統籌:劉靜 編輯:周思慧 校對:黃杏 校審:劉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