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中師畢業滿含眼淚來到一所村小!如今感慨:活著真好

2020-12-14 小桔燈

原題:拾憶·友情·印跡

作者:吳俊功

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到我們師範畢業二十年的日子了。從當年那個懵懂、不諳世事的青年到如今已經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二十年裡所發生的變化讓我感慨良多。藉此,好好回憶一下自己所走過的這段坎坷而漫長的日子,對自己、對他人或許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一、師範四年,難以割捨的回憶

遼源師範學校是坐落在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山灣村的一所普通師範學校,它早年是一所師範類中專學校,是遼源市培養小學教師的搖籃。現在已更名為吉林師範大學遼源分院,是一所高等專科師範學院。

一九九四年八月,當時才十六七歲的我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帶著對未來的憧憬,第一次背井離鄉來城求學,51個來自不同鄉鎮的學生組成了九四級二班這樣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再走進遼師,你會發現,原有的鐵大門已經替換成了漂亮的電動伸縮門。校門兩側是學校的男女生宿舍樓。徑直前走一百多米左右就是學校的主體教學樓,左側是一座新建的漂亮的體育館,門口花池裡的園丁贊雕塑寓意著教師職業的偉大與光榮。體育館西邊一棟二層小樓還保持著原有的面貌。教學樓的右側是圖書館,上學的時候我經常去那裡讀書和借書。圖書館西側,是學校的科技樓。主體教學樓的後面就是學校的後操場,操場後面是一座大山,山上是茂密的樹林,左右兩側都修了臺階,一直綿延到山頂,山頂有一座涼亭。

教學樓門前的一個巨大的水池是學校一道特別靚麗的景觀,夏日時噴湧出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水花,將學校裝扮的分外妖嬈,裡面的幾隻丹頂鶴展翅欲飛,夏日還會有魚兒在水中嬉戲,盛開的荷花漂浮於水面,水池中央的假山,有六七米那麼高,水池是我們經常駐足流連的地方,炎熱的夏日,同學們會三三兩兩圍坐在水池周圍小憩,沐浴校園那一抹抹溫暖的陽光,享受校園生活的美好和愜意。

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每天我們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師範的生活很辛苦,早上六點鐘起床,洗漱完畢,就開始到班級去上早自習,晚上還有晚自習。學校日常勞動必不可少,拖樓道、掃園區,還記得一起值日四年的夥伴們。我們的學習很辛苦,每到期末考試的時候,也是同學們最用功的時候,除了白天抓緊時間學習外,有的同學晚上借著樓道燈還會學習到深夜。

當然,我們也會忙裡偷閒,抑或有不願聽的課時,就偷偷地趴在桌子上睡懶覺,周六周日不願回家時,我們會在寢室裡睡到中午,好好給自己放鬆下,也會去學校的周邊走走,欣賞那美麗的鄉村景色,會去遼河岸邊看那奔流不息的遼河水……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四年師範生活就要結束了,還記得畢業前夕,同學們互贈照片合影留念的情景,還記得最後我們的相聚,大家喝得一塌糊塗,相擁在一起,有的哭了,有的躲在一旁不說話……要分別了,大家的心情都顯得格外的沉重,此時,我們才感覺到對師範情誼的珍惜和留戀,才感覺到時間的短暫…….

二、畢業廿年,風雨兼程地奔走

二十年前,我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到了自己家鄉的一所農村小學教書,原本想留在鎮小學任教,但未能如願,當然直到現在還是未能如願。我只好沮喪、消沉、滿含眼淚的來到了一所村小,距小鎮有二十多裡地,校舍依山而建,兩排簡陋的平房,幾十個孩子,一群農民模樣的教師,從此以後,我騎著自行車走在那條蜿蜒的鄉間小路上開始了我初為人師的生涯,心中有喜有憂,喜的是有了一份穩定工作,憂的是以後我就這樣在這裡待一輩子嗎?

到學校後,我被分配到四年級當班主任,原有的一個好班級已被另一個老師挑走,這是一個咋樣的班級,成績全鎮倒數,班級作業沒幾個人寫,怎麼辦,硬著頭皮幹,幾經努力,成績稍有提高,這樣當了6年班主任,共教了兩個班級,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付出了太多的辛苦,班級裡的問題孩子特別的多,留守,離異的,不喜歡寫家庭作業的,願意打仗的……為此,整個村子裡,我幾乎走遍了,家長開始漸漸歡迎我,我也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他們的信賴,但不久後,我的班主任生涯也即將面臨結束了。在這期間我還要說說我的婚姻,其實我覺得在師範能處一個對象是最明智的選擇,工作之後再找對象必將夾雜很多外在因素,加之在村小,找對象更是難上加難,幾經周折遇到現如今的她,這也許就是緣分。

2004年8月,全縣各小學都要求開設英語,我主動請纓選擇教英語,想改變我的教學不利局面,在教英語當初,孩子們普遍不能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不喜歡學習英語,英語作業也不願意完成,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此登門走訪,電話家訪,多次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講述其英語的重要性,同時要求家長和學校共同管理孩子的英語學習,從而家校形成合力。我工作認真,每天早晨來到學校,就一頭扎進班級,比要求時間提前一個小時上班,到校領孩子們去朗讀英語,編歌謠讓學生記單詞,中午飯大多都是和孩子一起吃的,吃完飯我便利用午休時間為差生去輔導英語,我當時做的事,有些人認為很傻,但我沒有中止,通過不懈的努力,孩子們的英語都能跟上了,也喜歡學習英語了。

我跨校時,上午課一上完,也顧不上吃飯,就背起行囊,匆匆地奔向另一所學校,在寒冷的冬天,路滑,騎不了摩託車,我就徒步走到學校,厚厚的積雪,滑滑的冰面都沒有將我嚇到,一路上不知摔倒多少次,但我從不言苦,也不說累,以頑強的毅力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擔當起村小英語的重任,贏得了領導和老師的尊重。功夫不負有心人,英語成績多次包攬全鎮第一名,在縣抽測中也是位居前列,而且創造了平均分100的奇蹟,令其他教師刮目相看。由於教學成績突出,我曾在鎮縣英語教學觀摩研討會上做典型經驗介紹,其經驗又在省英語教學研討會上交流,原本讓我去長春做匯報,但由於特殊原因未去成。

在這期間,當然我也不安於現狀,我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大量公務員書籍,曾經報考國務院辦公室,最終以20分之差名落孫山,但比當年的市國稅局錄取線高出近10分,在之前數次報考市國稅局未入圍,也許是命運的折磨,也許是方法不得力,村小信息閉塞,不利於學習,也許是不努力,數次以極小分差與公務員擦肩而過。後來雖有多次機會到政府機關工作,但我還是放棄了,我不為自己的選擇後悔,我覺得好好當一名教師才是我的正業。

在教學英語後,我訂閱了大量的報紙,刻苦鑽研,提高知識、能力。我的教育教學技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期間在全國語文基本功大賽獲得一等獎,全國中小學英語教學技能大賽獲得三等獎,自己有60餘篇文章發表在各類刊物上。

2009年秋,我帶著領導的重託,來到鎮裡最偏遠的村小,擔任村小校長工作,我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取得了一點成績,在縣鎮的多次檢查中,環境、衛生、教學管理各方面都受到了領導的一致好評,學校的成績也不負眾望,在期末總評中獲全鎮第一名。由於成績突出,後來我又調到另一所大的村小工作,在這所村小,我校的成績還經常全鎮第一名,在教學中我甘做一位愛生、愛師、愛校,更愛教育事業的有心人,雖然學校路途遙遠,但我每天都能早早地來到學校,打掃衛生、鋤草、澆花,你經常會看到我那忙碌的身影,和孩子們一起掃院區,所在學校校園環境優美,學校管理規範,深受領導和家長的讚揚。

二十年的教學生涯,忙忙碌碌中,村小走了7所,班主任當了6年,改行教英語,當村小校長,教過的班級幾十個,學生更是記不清有多少了……時常回憶,淚水經常模糊我的雙眼,我也將自己最美麗的青春獻給了村小,2013年,由於工作需要,調到縣教育局工作,又擔任了新的任務,自己所負責工作,我不斷開拓創新,很多工作開創了我縣全新的局面,在檢查中曾多次受到國家省市領導表揚。

二十年後的我,還是一名普通的教師,雖身無長物,但我不後悔。生活雖然有時很無情,但我還是很感謝曾經給予我幫助的好心人,偶讀于娟的生命日記——《活著就是王道》給了我深深地觸動,她讓我重新審視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原來能夠活著真好。在此我衷心地祝願咱班的同學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期待下一個二十年後再相聚。感念遼師的一粥一飯哺育,如今不惑之年的我,愈發對這份遼師情同學情感覺彌足珍貴,謹以此文,寫給我們畢業二十年之際,聊作紀念。

作者學號:遼師九四級二班47號

工作單位: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教育局

(本文選自《我們曾是中師生》一書。該書由吉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院長劉鵬飛教授編著,吉林出版集團2019年4月出版。文集濃重的「中師生情結」,將青春記憶匯粹成集,為全國400萬中師生多年的漂泊情感找到了託付。)

相關焦點

  • 20多年前的中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按:在朋友的自媒體是看到這篇寫中師生的文章已經很多久,作者從一位中師生畢業教師所教學生的角度,談了他對中師生的認識,文章語言說不上優美,但讀了讓人感到動情。今天,我們轉發於此。如果作者看到,請和小編聯繫,願意和你交朋友。
  • 中師畢業5年,我離開鄉村小學上研究生,20年,再辭公職入律所
    一、中師剛畢業當頭便迎來一棒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出生在豫南H縣淮河岸邊的鄉下,父親是鄉村小學教師,母親務農。九八年,我在鄉中學讀初三。臨近畢業,我聽從父親的安排投考中師。三年後,我從H縣師範學校畢業分配至我的母校中學,子承父業,成為一名鄉村中學教師。
  • 30年前中考經歷:為考中師,我把年齡改小一歲,英語只考35分
    華傑也高興的說:"我還是!"結果我們一論,都是71年農曆5月16,你說巧不巧!2017年7月,初中畢業30年,我和華傑(右)母校合影。我和華傑曾問過他書上的數學題,他很不屑一顧,覺得這題也太小兒科了嘛!趁他課間外出休息的時候,我悄悄的翻了一下他的學習筆記本,哇,厚厚的一本,全是深難度的習題,輔助線一般都好幾條。怪不得,人家全在研究難題怪題,怎麼會把課本上那幾道放在眼裡?和我們補習的這一年,他又考上了中專,只是後來招生政策要卡歲數,年滿十八歲就一律不招,又把他卡下去了。
  • 【原創】劫後重生,活著真好
    他是中國千千萬萬優秀中師生的傑出代表,中師畢業後,又不斷拼搏,在大學深造,後考進市委公務員。但天有不測風雲,事業心強的他,年紀輕輕卻突然腦溢血爆發,在死亡線上昏迷掙扎了22天,出院後,身體大傷,在醫院呆了一年半,在搖搖晃晃的人間,他堅強地挺過來了,依然琴棋書畫地詩意活著,記錄著自己康復的生活。     在他面前,我們都是幸福的,但同時似乎又是渺小的。
  • 中師,一個最悲情的詞!
    當時初中畢業報考中專要進行預考篩選,名列前茅的才有資格考中專,各個學校成績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讀中專了,而中師因為是師範類,又有更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進入中師的,幾乎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考入師範後,為了適應小學教育,要求全面發展,對音體美都進行強化訓練。26年前考上中師和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
  • 那年,那月,有一種學歷叫做中師
    當時初中畢業報考中專要進行預考篩選,名列前茅的才有資格考中專,各個學校成績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讀中專了,而中師因為是師範類,又有更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進入中師的,幾乎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考入師範後,為了適應小學教育,要求全面發展,對音體美都進行強化訓練。26年前考上中師和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
  • 《紅媒教育》中師,一個最悲情的詞!
    當時初中畢業報考中專要進行預考篩選,名列前茅的才有資格考中專,各個學校成績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讀中專了,而中師因為是師範類,又有更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進入中師的,幾乎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考入師範後,為了適應小學教育,要求全面發展,對音體美都進行強化訓練。26年前考上中師和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
  • 20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你的老師是20年前的中專生嗎?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2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 作為一個初中畢業考入師範學校,18歲就走上講臺的樂爸來說,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師生感到自豪! 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
  • 同一所初中學校,研究生畢業的教學成績為什麼比不過中師畢業的?
    現在的初中學校,老師的學歷可謂參差不齊,有中師畢業的,也有研究生畢生的。很多家長都認為,學歷越高,就意味教學成績越顯著,其實不然。有的老師雖然只是中師畢業,學歷雖然很低,但教學成績卻不低呀!往往讓很多高學歷的老師望塵莫及。
  • 我的中師之路
    ,為了心儀的大學,來到了中師,經過六個月的快樂充實的學習,2021年高職高考取得了346分(其中數學138分)的好成績,相比去年裸考足足提升了196分,是中師的「提分王」。去年我已經是考過一次高職高考,因為是裸考的原因成績並不理想,最後被一家普通的公辦學院錄取,所以報名來到中師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語數英成績,並考取一個心儀的學院。
  • 20多年前的中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我們班主任曾經說過,當時初中畢業報考中專要進行預考篩選,名列前茅的才有資格考中專,各個學校成績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讀中專了,而中師因為是師範類,又有更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進入中師的,幾乎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考入師範後,為了適應小學教育,要求全面發展,對音體美都進行強化訓練。
  • 《送你一朵小紅花》:活著真難,但活著真好!
    這兩天,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勢不可擋地火了。這部電影讓很多人,流下了開年的第一滴眼淚,也讓我們有了新的人生感悟:活著真難,但活著真好。一系列數據證明,癌症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任何人隨時都可能成為癌症患者。而「一人患病,全家返貧」也並不僅僅是一句玩笑話。國內一家知名腫瘤醫院調查顯示,患癌家庭會在治療中花去自己畢生積蓄的70%。除了靶向治療藥物、免疫性高蛋白等藥材,多數癌症患者每年約花費50-200萬元用於治病護理。
  • 30年前的中師就像今天的清北,可如今師範生正處於學歷鄙視鏈底層
    是不是有很多人來自所謂中師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了振興教育,讓更多優秀的人才進入教師行業,國家決定興辦「中師」,簡單的3-4年的學制,畢業之後直接進入學校任教。不要看只是個「中師」,在那個年代裡只有頂級的學霸,才有機會上中師。
  • 38年教齡,中師學歷,老教師的高級職稱還有希望嗎?
    筆者作為一名28年教齡的中師畢業生,依然是初級職稱中年教師,向這位問好並致敬。和我一樣,當年一起畢業的同學,大家在鄉村學村都工作了近三十年,全班有四十八個人,其中四十三,四個同學當了鄉村教師。有一兩個同學現在是高級職稱,有十多個同學是中級職稱,有二十多個同學依然是初級職稱。
  • 20多年前,北京大學畢業的校長勸我上中師,這何嘗不是一種救贖
    「真後悔去讀中師!」雖然孩子都上高中了,還是有幾個中師生同學向我感慨。看著對方稀疏的頭髮,發福的肚子,我心頭一酸,這20多年的坎兒,咱怎麼能過去啊? 3 、恢復高考快20年了,村子裡就沒有幾個考上大學,而那些高考落榜者就每天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田間地頭。 倖存者偏差,考上大學的都留在城裡,落榜者只能回家種地。 4、 符合父親、班主任、中學校長的意見。 我父親甚至用了算卦的辦法向我解釋讀中師是天意。
  • 畢業20年後,學生再回母校看望老師
    「朱老師,您還認得我嗎?」「朱老師,您的身體還好嗎?」 「我很幸福啊。」朱全仁說,每年逢年過節學生都會來看望他,這讓他感到滿足,也讓他自嘆「那會兒沒做什麼,學生們還能想起我」。 當年,學校的教學條件艱苦,教室黑暗,木板用作黑板,老師講課得舉著燈,學生也要從家裡帶著煤油燈聽講。「稍一不留神就碰到頭,聽完課鼻孔都黑了。」朱全仁的一句寫實的玩笑,讓大家感慨不已。
  • 這些自殺未遂者無不在感嘆:「活著,真好!」
    今天,「環球G」帶您欣賞一組頗有深意的照片,這些照片的主人原本都是試圖自殺者,但機緣巧合下,他們僥倖生存,如今無不在感嘆生命的寶貴:「活著真好!」比如這個蛋糕的男女主人公相遇在精神病院,原本他們都準備輕生,但因為相遇而改變彼此。不久前他們歡慶「重生一周年」。
  • 簡筆畫,我考試三次才通過!中師教育,才是真正的全面發展
    20歲那年,我從遼源師範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東遼縣宴平鄉中心小學校擔任班主任工作,現在正好工作二十年。轉眼我已經度過了兩個20年,第二個20年我因在遼源師範學習了四年因此從事了現在的小學教育工作,每次簡介自己的時候,我都會自豪地寫上「我於1998年畢業於遼源師範學校」。
  • 25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25年前的中師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你的老師是二十五年前的中專生嗎?不要小看你的老師是中師畢業,你知道二十五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嗎?現在很少人知道什麼是中師?我們班主任曾經說過,當時初中畢業報考中專要進行預考篩選,名列前茅的才有資格考中專,各個學校成績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讀中專了,而中師因為是師範類,又有更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進入中師的,幾乎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考入師範後,為了適應小學教育,要求全面發展,對音體美都進行強化訓練。
  • 二胎待業主持人寶媽感慨:有錢真好!
    結婚後第一次感覺到錢的重要性是我的大女兒馬上就要2歲的時候想要送她去早教,一年2萬左右的學費。我去早教中心試聽了又聽,終於下定決心在女兒滿2歲生日的時候掏2萬塊錢讓她去上。結果我懷孕了,意外的二胎來臨,女兒失去了上早教的機會。因為2萬塊錢可以攢著生老二用。2.月子裡狠狠心,我們兩個決定花錢請月嫂照顧我。一個月子下來,在月嫂用心的照顧下,我恢復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