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聽到《七子之歌》總是會想起澳門,澳門作為我國的特別行政區,位於我國的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岸。北與廣東省珠海市拱北相接,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相望,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被葡萄牙殖民了100多年,1999年12月20日,澳門正式回歸到祖國的懷抱,經過100多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使澳門成為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 而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所以說來澳門旅行,澳門歷史城區一定是不能錯過的。
澳門歷史城區主要以澳門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聯起逾20個歷史建築。而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也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歷史城區當中包括了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個領地,它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正因為中西文化共融的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而且大部分建築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著原有的功能。那麼第一站,一定是澳門的標誌-大三巴牌坊,也被稱為東方梵蒂岡。
大三巴牌坊,原先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而名字是取自「聖保祿」的葡文音譯。聖保祿教堂建於1580年,原是葡萄牙一名天主教耶穌會教士所建,最開始規模比較小,後來才慢慢的變大變豪華。聖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華麗的聖保祿教堂經歷了三次火災,前兩次火災,人們只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便可重建這座教堂,可是1835年的那場火災,卻把教堂燒得只剩下牌坊和地基,聖保祿教堂便徹底消失不能重建了,只留下了大三巴碑坊這一前壁。而這塊單薄的文藝復興風格,雜糅中國傳統建築的教堂碑坊,卻在歷經數百年風雨之後,依舊屹立不倒,堪稱奇蹟了讓人很是期待。
沿著大三巴牌坊的側面往上走,就來到了澳門大炮臺。大炮臺又名聖保祿炮臺、中央炮臺或大三巴炮臺。就坐落在大三巴牌坊側,是澳門主要名勝古蹟之一。始建於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本屬教會所有,為了保護聖保祿教堂內的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範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
炮臺上有一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巨型鋼炮,雄踞於旁。而且並置有不少古蹟文物和歷史性建築物, 如炮臺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炮臺四周都設有巨炮,可以近距離去觸摸和拍照,它是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見證。早在1662年,荷蘭人企圖入侵,炮臺山上的大炮保衛了澳門,把荷蘭人擊退。1998年4月,在大炮臺內還建造了澳門博物館。炮臺空地上還備有水池及軍需庫,軍需庫儲備充足,足以應付長達二年的包圍。總而言之,這座炮臺為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網。
由於炮臺地理位置比較高,位於澳門半島中部一海拔52米的小山頭上,建筑西側緊靠聖保祿修院遺址。登上炮臺可以俯瞰整個澳門歷史城區,可以說是很好的觀景臺了。澳門老葡京酒店,大三巴牌坊,還有對面的珠海橫琴區盡收眼底。如果你想欣賞澳門的黃昏,那麼來大炮臺一定不會錯,這裡也是觀賞日落的好地方。
參觀完大炮臺,沿著指示牌往前走就來到澳門博物館、其實博物館是位於大炮臺上的,大炮臺也是博物館的組成成分之一,和大三巴牌坊構成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歷史建築和遺蹟。整個博物館有三層,第一層展示澳門的早期歷史,第二層展示了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第三層第一層展示當代澳門的物品;它利用了立體、光、聲、像等高新技術,利用複製品、模型來強化陳列效果,主要收藏了書畫、火柴業、外銷瓷、民俗禮儀、路環黑沙考古遺址、爆竹業的物品。
博物館是收費的,我去的那天剛好是周二,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遊覽的順序是從一層依次到三層,博物館還是很大的,參觀之前可以好好做下攻略,免得看的一頭霧水。在三層出口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當時澳門回歸,葡萄牙和我們交接的國旗。
小貼士:
1、大三巴牌坊免費對外開放,但是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開放時間是:9:00—18:00
2、大炮臺免費開放時間: 07:00 - 19:00
3、澳門博物館開放時間: 10:00 - 18:00 逢星期一休館
4、澳門博物館門票: 成人15澳門元,學生8澳門元,12歲以下兒童、65歲或以上長者、澳門居民身份證持有人和學校及非牟利團體(須提前7個工作日申請)免費。逢星期二及每月15號對公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