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發展到如今,翟天臨估計成了整個影視圈仇恨值最高的男演員。
因為直播中的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翟天臨本人,以及他的老師、院長、學長、學姐、學弟、學妹……都被網友們扒出了不同程度的負面新聞。
還受到了來自人民日報、中國共青團級別的關注。
本文約3835字,閱讀全文約需15分鐘
一人被查,全家遭殃
今日,北京電影學院發布說明,通報了翟天臨涉嫌學術造假事件的最新進展,說明中提到,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組成專項工作組,進駐學校督促指導開展工作。
隨後,翟天臨發布致歉信懇求大家的原諒:
願配合調查,並申請退出北大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相關工作!
但網友們並不買帳,甚至表示:
翟天臨的道歉信也有「抄襲」嫌疑……
截至目前,該事件的影響已經擴大到整個北電:
翟天臨的院長,50歲的北電錶演學院院長張輝被扒離婚後,迎娶了小自己24歲的北電女學生劉熙陽。
張輝還專門執導籌拍了電影《一紙婚約》,讓劉熙陽擔任女主角,拉上了張一山、楊紫、關曉彤等人給他們做配,捧自己小嬌妻的的電影還是由北電百分百控股的青年電影製片廠投資拍攝。
(詳情:
北影又曝猛料,69年院長離婚娶93年學生,為嬌妻拍電影還要學校買單
)
《一紙婚約》的製作人「益才」是張輝的外甥,而益才疑似也走了張輝的後門,免試升入北電碩士。
翟天臨的博導陳浥,被扒沒有做導師的資格。畢竟這位陳浥最高學歷僅為本科,知網上根本沒有搜到他的論文,陳浥根本無法滿足擔任北電博導的條件。
2016年入學北電的關曉彤被曝出勤率極低。
王俊凱也被傳出考入北電一年半,在學校的的時間僅三四個月,甚至還因為缺課過多被取消英語考試資格。
2002年考入北電的神仙姐姐劉亦菲被曝考入北電也是暗箱操作,畢業答辯照稿子念還能拿第一……
事實證明,根本沒有什麼「男神」,「女神」,中國知網才是真正的「大神」。
如果你侵犯了知網的權威,不光你的下場很慘,你全家都會受到牽連啊……
「一家獨大」的中國知網,利潤率高達60%
「不知道知網,怎麼能寫論文呢?」幾乎成為每一個大學生心中的共識。
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銀行於1998年提出。中國知網,即CNKI工程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在1999年6月發起,由同方股份(600100.SH)100%持股,是中國最大的中文信息知識服務提供商。
根據知網發布的最新數據, CNKI所發布的《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覆蓋了學術期刊、專利、國內外標準、科技成果、報紙、年鑑、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國際文獻等豐富信息資源,文獻總量超過2億篇,為全球最大的中文資料庫。
知網2016年營收為8.34億元,毛利率63.4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76億元。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9.7億元,毛利率61.2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96億元。
根據同方股份2018年半年報顯示,知網2018年上半年營收超過5億,毛利率58.83%。
在中國,每個讀過大學以上學歷的人,不可能沒聽說過知網,寫論文、交論文、查重,知網都是必備,但這個必備神器卻廣受吐槽。
首先,怨氣來自於掏出了真金白銀的學生們。知網的收費很霸道,一度因為最低充值限額50元,用不完不給退被告上法庭。
日前,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知網對於最低充值額的設定佔用了消費者的多餘資金,且收取退款手續費也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故該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是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應認定無效。
知名自媒體作者「六神磊磊」也在最新更新的文章結尾寫道「最後回答一下:知網是啥?是一個下論文死貴死貴的地方。」
比學生還無奈的,就是高校了,因為知網上的一些論文學生使用校園網能免費下載,而背後都是自家學校從知網高價購買的服務。
事實上,中國知網的報價一直年年上漲。現在各圖書館購買資料庫的經費比例越來越高,許多圖書館40%的經費都會花在購買資料庫上,並且訂購具有延續性,「如果明年停了,就接不上了,所以他們就有恃無恐地老漲價,就是知道你們離不開我。」
在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發布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武漢理工大學對此解釋:
「由於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我校與中國知網公司的談判非常艱難。」
此外,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CNKI公司對該校的報價,每年漲幅都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但在1月22日,武漢理工大學又重新訂購併恢復開通中國知網數據,說到底,還是離不開知網,而且報價沒有談判餘地。
同方股份業績慘澹,
中國知網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中國知網的火熱不能掩蓋其母公司同方股份的慘澹。
根據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2018年業績預告,2018年預計虧損額度最高達到20億元,主要下屬公司普遍出現虧損局面,華融泰、中國醫療網絡長期股權投資減值、下屬壹人壹本商譽減值、持有的廣電網絡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等等都在全面拖累公司業績。
而知網則是一抹亮色,貢獻了正利潤。
同方股份於1997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自此成為校企第一股。截止2018年9月30日,同方股份第一大股東為清華控股,持股25.75%。眾所周知,清華校企分三大系:同方、紫光、啟迪。從股權結構中,也能看到紫光集團是同方股份的第九大股東,持股2.35%。
上市22年以來,同方股份股價漲幅倒是高達488.79%。但是,相比最高值時,股價和市值都已跌掉超7成。
在1月31日披露的2018年業績預告中,同方股份稱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11.5-17.2億元(下降幅度為1753.85%-1205.77%),扣非後淨利潤虧損14.5-20.2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04億元,扣非後的淨利潤虧損0.34億元。
虧損原因有三個:
下屬參股公司華融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的華控賽格、同方康泰股價下跌、業績虧損,下屬參股公司中國醫療網絡有限公司因業績虧損,預計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10億元到13億元;
下屬全資子公司北京壹人壹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因收入及利潤出現較大下滑,預計計提商譽減值1億元到3億元;
持有的廣電網絡股票下跌幅度較大,預計計提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1億元到2億元。
不止2018年,從2012-2017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同方股份每年200多億的營收,扣非淨利潤卻少的可憐,甚至為負。
最令人震驚的是2016年,營收271億,淨利潤43億,扣非淨利潤卻虧損1.35億。因為這一年的利潤主要來自71億元出售同方國芯的股權,是炒股得來的。2017年同方股份的扣非淨利潤也為負,利潤主要來自對重慶信託的投資收益。
另一方面,同方股份的高科技業務發展一直徘徊不前。2014-2016公司連續三年軟體業務收入分別為64億、70億、60億,在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名單中分別為14、12、22名。2017年的收入已經排到第28名,象徵高科技的軟體業務可謂是江河日下。
也就是說,同方股份的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相差巨大,主要是因為是淨利大都來自投資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扣非淨利開始為負的2016年,上市公司華控賽格——也就是導致同方股份2018年虧損十幾億的主要公司——實控人黃俞,成為同方股份新任的總裁。
接下來,在黃俞的帶領下,同方股份開始了一連串資本運作。
2016年3月,同方股份以13.1億的價格買了華融泰48%的股權。這家公司在2009年由清華控股出資4000萬,黃老闆出資6000萬共同設立,是華控賽格的大股東。此次交易後,黃俞出讓了4%的股權,套現一個億,並且依舊持股52%,掌握著華融泰的實控權。
此後,兩家公司關係愈加緊密,僅2017年,同方系向華融系提供的借款、擔保就有近10個億。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同方股份自身的負債就高達388億。
2017年,同方股份還收購了中國醫療網絡27.62%的股權,總代價18億港幣。中國醫療網絡2016年虧損1.85億元,2017年虧損2.23億元,其股價一直持續下跌。
此外,同方股份旗下公司還斥資2.06億港元收購了香港券商德晟金融,而德晟金融淨資產僅0.6億港幣,收購完成後更名為同方證券。
主業沒做好,卻突然發力搞起金融、醫療,不知是何原因。
2017年,同方股份又與上海萊士達成一致,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總代價約300億元,收購上海萊士約29%的股權,後此案被證監會叫停,併購宣告失敗。
但收購被叫停之後,同方股份依對上海萊士情有獨鍾,隨後向上海萊士股東主導的海外投資主體「天誠國際」,出資30.72億人民幣,參與天誠國際對歐洲血液製品項目的收購。
天誠國際2017年歸母淨利潤為-9.43億元,帳面商譽高達100億,如果公司持續虧損,可能會導致商譽大幅減值。
2018年3月,同方又向上海萊士大股東黃凱名下的深圳萊士凱吉出借1.77億元。
據統計2016年黃俞就任同方股份總裁後,同方股份及其下屬公司累計投資和出藉資金170多億元,流出淨額約140億元。
深藍財經綜合自券商中國、新浪財經、德林社、不八卦會死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