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等多所高校停用中國知網 大幅漲價讓學校捉襟見肘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記者馮會玲)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3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了中國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給出的原因是,知網漲價過高,北大圖書館正在全力進行續訂談判。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但近年來知網的大幅漲價讓很多學校吃不消,讓國內不少高校都因漲價問題停用過知網。停用知網會給大學的師生帶來哪些困擾?

  停用知網,對多所大學的圖書館來說,原因都是一樣的,知網要漲價,而且漲得還不少。媒體調查發現,知網漲價的幅度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這樣的漲幅讓多所高校都叫苦不迭。山東財經大學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對此極為無奈。他表示說:「我們對它漲價也有意見,但怎麼辦?山東省高校都對他有意見,有好多曾經想停,但是沒法停。其他的庫暫時沒法競爭,從質量包括內容全不全什麼的,好多出版社、期刊、雜誌社現在都是買斷性質的,籤約,我賣給你不賣給別人,都是這種,好多都是這種形式的。

  從2013年年底開始,雲南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旗下所屬的近十所省屬重點高校都停用了知網。雲南一所大學學生小林在調查後了解到了停用的原因:「知網雲南的負責人介紹說,知網對雲南高校的扶持計劃到期,認為高校應該有所回報,但高校認為知網也得到了高校的支持,最後雙方談崩。」

  「知網雲南這邊的負責人有個說法,雲南屬於比較貧困的西部地區,所以一直對於雲南高校有扶持計劃。但是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扶持計劃剛好到了第10個年頭,準備把價格稍微上漲一點,應該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知網這邊想,已經扶持了雲南這邊高校10年,覺得是時候稍微回報一下,因為畢竟也是一個商業性的組織。但是圖工委這邊,其他雲南高校也覺得知網在雲南這邊差不多10年,能立得住腳也是因為各個學校的支持,所以產生了矛盾,結果兩邊沒辦法談攏。」小林說。

  小林介紹說,2014年知網對雲南大學的報價從原來的40萬漲到70萬,漲幅如此大,源於知網認為雲南的教育投入增加,應該能夠支付得起。

  小林介紹:「他的原話差不多是說,雲南現在從2013年開始,GDP或者教育經費的投入與同期的貴州、青海這些西部省份比較,雲南已經算是西部裡頭比較富裕的省份,GDP的增長、漲幅都比較靠前,所以決定把這個計劃停止。

  在山東建築大學教授鄧相超看來,停止使用知網對他和同事的工作帶來很多麻煩。他表示,老師現在高校裡不用知網的很少。面非常大,有依賴性質。

  北京大學的小蕾則覺得,停用知網,對她和同學的學習並沒有帶來多少影響:「我們用知網,更多是因為它比較好用,比較順手,有一種路徑依賴,但是比如維普、讀秀、百度學術等等,有非常多的資料庫也可以用,如果能夠綜合利用起這些資料庫,其實完全可以替代知網。我們迅速找到了可以通過國家圖書館的帳號,用身份證登錄就可以繼續暢通無阻的使用知網。 」

  小蕾同時認為:如果知網擅自漲價並不是因為要支付日益增加的版稅,漫天要價就欠妥當。她說:「知網擅自漲價,這筆錢最後有沒有會真的去分給那些文獻,那些數據的作者,我們有一個老師好像說,現在下載自己的文章都要一篇5毛,而他的文章被收錄到知網上,沒有獲得一分錢知網給他的報酬,所以這個很不合理。 」

  面對知網與高校之間存在的問題,鄧相超教授認為,一家獨大的局面亟待解決。他表示,現在,能達到知網水平的平臺幾乎還沒有,需要國家採取國家的激勵政策,讓社會資金、社會人員能進入這個領域,能夠多構建這樣的一些平臺。

相關焦點

  • 北大等多所高校停用知網:圖書館預算難追資料庫漲幅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都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然而,近年來知網的大幅漲價讓很多學校吃不消,不僅北大因為費用漲價暫停續訂,國內不少高校也都曾遇到此類問題停用過知網。對此,知網相關部門負責人在4月6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件事我們很重視」。
  • "知網"大幅漲價多所高校暫停續訂 學生抱電腦囤論文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都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然而,近年來知網的大幅漲價讓很多學校吃不消,不僅北大因為費用漲價暫停續訂,國內不少高校也都曾遇到此類問題停用過知網。  對此,知網相關部門負責人在4月6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件事我們很重視」。
  • 多地高校停用知網 圖書館預算難追資料庫漲幅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都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然而,近年來知網的大幅漲價讓很多學校吃不消,不僅北大因為費用漲價暫停續訂,國內不少高校也都曾遇到此類問題停用過知網。  對此,知網相關部門負責人在4月6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件事我們很重視」。
  • 翟天臨不懂知網,大學生們不懂知網有多貴
    不過,包括北大在內的全國多家高校此前曾因費用協商不成而暫時停用過知網,這也顯示了知網在價格談判中的強勢地位。這也讓知網「有恃無恐」地開啟了漲價模式。漲價過高,北大等多家高校曾停用2014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企業類型由全民所有制變更為法人獨資企業,實際控股股東仍是清華大學。
  • 知網們的「壟斷」生意經:漲價幅度使高校頭疼不已
    另一方面,學校可能更苦一些:知網的漲價幅度近些年來使得許多高校頭疼不已。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2016年3月31日,北京大學在官網上貼出了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 圖書館訂購的『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2015年合同期已到,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
  • 「用不起」的知網不斷漲價被指涉嫌壟斷
    又到高校畢業季,畢業論文成熱門話題。今年3月以來,有關學術資料庫提供商中國知網漲價,包括北京大學等多家高校圖書館用不起知網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    連年漲價高校「買不起」    「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的合同期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3月底,北大圖書館主頁的一則公告引來廣泛關注。公告中所稱「資料庫商」,即「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的經營者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知網)。
  • 該規範中國知網的過度逐利行為了
    一同走到聚光燈下的還有中國知網——較同行更高的毛利率、在學術界壟斷地位以及高收費等再次引起爭議,有學者甚至公開聲討中國知網的論文「壟斷生意」。據媒體公開報導,中國知網的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多地高校都曾出現過停用知網又重啟的情況。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都排列在前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屬於清華控股旗下公司,2017年度營業收入達到9.7億元,毛利率61.23%。
  • 中國知網「紅與黑」
    為此,蘇州一名大學生將中國知網告上了法院。近日,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判決該大學生勝訴。   這樣的勝訴案例,或將成為這家學術論文參考數據平臺知網未來面臨的最大考量。不僅如此,包括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都曾因知網漲價問題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 你不知道的中國知網:年收入近10億 閱讀卡當作者稿酬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大學就曾宣布中國知網即將停用,原因為「資料庫商漲價過高」。根據媒體公開報導,中國知網的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多地高校都曾出現過停用知網又重啟的情況。而在同方股份的知識內容與服務中,主要是圍繞同方股份所擁有的中國知網開展。中國知網官網介紹,中國知網目前在全球50多個多家和地區擁有2.7萬家機構用戶,年下載文獻總量達到了20億篇次,用戶涵蓋高校科研、黨政企及其智庫、公檢法軍、醫藥衛生、中小學與農村,其中高校用戶覆蓋76%的世界前500強大學。
  • 知網改最低充值為0.5元 網友:知網再也不能悶聲「發大財」了
    (同方股份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同方知網的毛利率達到58.83%)曾因「漲價離譜」被高校抵制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的師生接到了知網停用的通知。2016年,武漢理工大學在微博稱知網續訂價格漲價離譜2016年3月31日,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中國知網(以下簡稱「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 「圖書館訂購的『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2015年合同期已到,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截至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
  • 知網被查凸顯文獻資料庫行業困境
    伴隨其壯大的是不絕的指責聲,從百名作者起訴知網侵權到高校聯合抵制其漲價,再到北大一度宣布「停用」,知網毀譽參半。這家文獻資料庫的境遇並非偶發,而是國內資料庫行業弊病的集中體現。  漲價風波  中國知網由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
  • 中國知網坐地起價無人管?畢業生:看看背後的誰?
    機構用戶眾多的中國知網,通過買斷或收入分成的形式獲得版權,收錄包括期刊、報紙、學位論文、圖書、年鑑、工具書、未公開文獻等在內的知識資源。憑藉著近乎壟斷的學術地位,知網系統在各大高校中都佔據極其重要的學術任務跟科研服務任務,高校紛紛掏錢合作,並且不惜成本。
  • 大學生的困惑:我在知網下載自己的論文還收錢?知網究竟多賺錢?
    中國知網首頁當然,因為很多學校與知網籤訂了年度協議,所以籤訂協議的學校內的學生通過知網下載相關文獻是免費的,但是這個免費並不代表不收錢,只是這個錢學校替你出了而已。論文查重收費情況此外,知網究竟有多賺錢呢?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
  • 中國知網「打假有功」卻憑高市場份額要漲價 北大曾因此暫停續訂
    不過最近知網自己卻也因為其收費模式陷入了爭議。幾天前,蘇州姑蘇法院判處了一起案件,最後判定知網設置的最低充值額限制規定是無效的。而對於長期訂閱的高校用戶來說,知網此前也曾因為漲價,多次被高校抵制。知網的收費模式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是誰給了知網漲價的底氣?這門有關學術的生意是否合法合情合理呢?
  • 這個網站可以免費下載論文 不用再上知網花錢
    從事學術研究,獲取文獻,尤其是中文文獻,中國知網(cnki)是最主要的途徑。國內大部分高校都會購買中國知網的服務,因此在校園內,使用學校IP位址一般可以免費下載。  但如果非IP登錄,通過註冊用戶名登錄,購買知網卡也可以下載文獻。不過,收費比較昂貴,一頁0.5元。
  • 知網到底是個什麼網站 為何風波不斷
    在知網官網介紹中寫到,中國知網最早源於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在多個行政部門的支持下,為全社會提供最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和最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位化學習平臺。但伴隨著「中國知網」一步步壯大的,還有不絕的質疑聲與指責聲。從百名碩、博士聯合起訴知網侵權,到近年包括北大在內的多所高校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 翟天臨不知知網引發「慘案」 知網逐漸成為焦點
    近年來,知網一直被冠以「壟斷」名號,上一次反抗性爆發事件發生在2016年,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中國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通知稱,「圖書館訂購的『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2015年合同期已到,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
  • 眾人批知網:壟斷的知網 形式主義的查重 學術機構的不作為
    知網有多牛呢?有人說,現在知網的市場行為,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你不服氣,我就搞你。一位學校圖書館領導曾對媒體表示,知網每年都在以超過10%的漲幅向學校報價,且所報價格均是「死數」,沒有一點談判的餘地。
  • 這個網站可以免費下載社科論文,不用再去知網上花這筆錢了
    從事學術研究,獲取文獻,尤其是中文文獻,中國知網(cnki)是最主要的途徑。國內大部分高校都會購買中國知網的服務,因此在校園內,使用學校IP位址一般可以免費下載。但如果非IP登錄,通過註冊用戶名登錄,購買知網卡也可以下載文獻。不過,收費比較昂貴,一頁0.5元。
  • 知網是個什麼東西啊,好暴利-虎嗅網
    包庫服務的具體費用針對高校「量身定做」,並未對普通公眾公布,但從 2016 年高校與知網的價格拉鋸戰中可以窺知一二。2013 年底,雲南省 10 所省屬重點高校都停用了中國知網。2014 年 1 月 4 日,雲南大學圖書館發出公告:「由雲南省高校圖工委組織的 CNKI 資料庫聯合採購項目,經多輪談判,鑑於』中國知網』公司各資料庫大幅漲價,且對前期談判結果不予承認,使談判陷入僵持狀態,導致各高校對該公司的各類型資源遠程數據均無法正常下載。」[3] 無獨有偶,2016 年 3 月 31 日,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中國知網可能停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