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等多所高校停用知網:圖書館預算難追資料庫漲幅

2020-12-13 澎湃新聞

「圖書館訂購的『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2015年合同期已到,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3月31日,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中國知網(以下簡稱「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引起了很多關注和熱議。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都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然而,近年來知網的大幅漲價讓很多學校吃不消,不僅北大因為費用漲價暫停續訂,國內不少高校也都曾遇到此類問題停用過知網。

對此,知網相關部門負責人在4月6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件事我們很重視」。該負責人表示,公司長期以來在行業內十分重視信譽問題,「我們是能站得住腳的」。

北大因知網漲價暫停續訂

「知網要是停用了,我的論文可能就要難產啦。」北京大學大四學生吳倩(化名)稱。

3月31日,剛剛結束畢業實習回校準備寫畢業論文的吳倩看到了這一消息,立馬抱著電腦去圖書館待了一下午,一口氣囤了將近40篇論文,以備不時之需。

在北大的四年,吳倩對中國知網的使用頻率早已超過谷歌、百度等搜尋引擎,在她上網瀏覽器的導航裡,排在第一的就是中國知網的網址。吳倩說,除了每個學期都有課程需要寫論文,做課題展示要在知網上查文獻,她日常查專業知識,也都在知網上進行。「有問題,找知網,周圍很多同學都有這一習慣。」

不少師生向記者表示,停用知網對他們的學術研究工作影響很大,知網包含很多獨家期刊資源,不少師生只能向同學、同事借用其他學校的知網資源進行文獻閱讀。

而在北大博士林安驊(化名)看來,雖然各個學校在停用後都推薦了其他資料庫使用,但目前還沒有某一個資料庫能夠完全取代中國知網資料庫。如果北大停用知網,會對他的學術研究造成一定影響。「用戶對知網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可能是導致中國知網的議價地位上升的原因之一,知網有點將學術界共同創造的知識財富壟斷為己有的意味了。」

此後,北京大學的校內微信公眾號「燕園每日話題」發表文章對校內的其他資料庫資源進行了盤點,一些同學留言也表示願意嘗試。

通知發布當天,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繫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據北大圖書館資源建設部相關負責人回應,與往年相比,今年北大的知網合同到期續訂過程中,知網的購買費漲價過高,超出了圖書館每年購買資料庫的預算限額,對購買其他資料庫的費用空間造成擠壓,目前學校與知網雙方還在進行談判。

而對於談判進程及何時能回復開放知網資源,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仍在與知網協商,不方便透露具體細節。此外,北大圖書館希望最終能和知網雙方就價格問題達成共識,保障學校師生的權益。據悉,北大此次暫停知網合作並不是第一次。據了解,此前北大圖書館也曾停用過知網的外文資料庫。

4月1日,北大圖書館發表聲明稱:「我們仍在與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進行談判,努力堅持爭取到合理的條件,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聲明中還提到, 經協商,目前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承諾,在續訂談判沒有結束前,不會中斷北大圖書館所訂購「知網」系列資料庫的訪問服務,師生可繼續使用。

一年漲幅最高超50%,多地高校曾因價格問題中斷與知網合作

事實上,因知網停用引發師生查文獻不便的情況不是第一次出現,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現,在山東、雲南、湖北、安徽、河北等地,很多高校都出現過停用知網又再次重啟的情況。

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的師生接到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武漢理工大學對此解釋:「由於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我校與中國知網(CNKI)公司的談判非常艱難,雖然中國知網資料庫的全文下載暫時暫停了,給讀者帶來不便,但是維護學校權益的談判同樣重要,學校將及時跟蹤談判進展,及時通告談判結果。」

在停用通知上可以看到,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CNKI公司對該校的報價,每年價格漲幅都超過10%,特別是2012年漲幅高達24.36%,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不過,1月22日,該校在其官網的圖書館公告中通知已正式訂購併恢復開通中國知網數據。

安徽省某重點高校圖書館負責閱讀推廣的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為了能夠恢復知網,當時我們還把學校其他的小型資料庫砍掉了不少,才湊齊了購買知網的經費。」

在該校官方微博上可看到,去年1月到3月,該校也因漲價過高曾停用過知網。該負責人提到,迫於師生壓力,圖書館不得不重新與知網進行談判,來回拉鋸談了6次,知網才在原來的價格上降了一些,並且附贈學校一個資料庫子庫,雙方才最終達成續訂共識。

該負責人稱,師生對知網的依賴程度很高。他提供了一組後臺數據,從去年4月1日截至到今年的4月1日,不算外網和VPN渠道,僅通過學校的官網門戶進入知網的點擊率就高達21萬次,是學校的43個資料庫中點擊量最高的中文資料庫。

河北石家莊市某高校圖書館在4年前也停用過兩年知網,圖書館李館長說,知網每年都在以10%的漲幅向學校報價,且所報價格均是「死數」,沒有一點談判的餘地,「維普和萬方的資料庫價格都只是知網的零頭,學校購買十年維普資料庫使用權的費用還沒有知網一年的高。」李館長說。

據記者了解,自2013年年底,幾乎雲南省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旗下所屬的近十所省屬重點高校,都停用了知網。

據當時代表雲南大學參與與知網聯合談判的前任圖書館館長萬永林介紹,雲南大學作為綜合類大學,為滿足學生需求,知網的所有資料庫幾乎都需要購買。2014年知網對雲南大學的報價一下從原來的40萬高至70萬,圖書館不得已暫時停用了知網。

從2015年開始,雲南多所高校迫於師生需求的壓力也都陸續和知網進行重新談判,自行購買了知網的使用權。3月初,雲大的知網恢復使用,但學校圖書館資料庫知網那一欄的備註下面多了3個字「試用期」,試用期限為2016.3.10~2016.5.9。

雲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的負責人介紹,西部地區的高校,電子資源和圖書館的使用經費相對比較有限,購買知網的費用每年都在學校的圖書館經費中佔不小的比例,部分雲南的普通院校、專科院校甚至能佔到50%,而民大作為省屬重點建設的院校,每年購買知網的經費也佔了圖書館總經費的20%。

對此,知網雲南銷售負責人程旭曾表示,從2003年開始,知網出臺了針對西部的扶持計劃。轉眼扶持計劃運營十年,雲南「不論是GDP還是教育經費投入都已經有了大幅提升」,故知網開始與各高校協商要在2~3年內逐步恢復到「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購買價格。

知網:成本提高導致價格上漲

對於北大暫停知網服務及多家高校反映的定價過高問題,知網總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方並沒有對任何一家高校停止過服務,我們也是通過北大的聲明才了解到這一消息的。」

部門負責人表示,知網作為高校的服務商,也是期刊資源的採購方。「我們很多資源都是獨家的,還有很多高成本的外文資料,這個就導致了資源成本比較高。加上這幾年人們的版權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好的期刊資源價格也上漲了,加上公司的其他成本,我們的報價也就隨之上漲」。

部門負責人說,對於知網來說,版權成本是「大頭」。長期以來,知網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與競爭對手相比,知網一直很注重版權保護,並與期刊籤訂正式合作協議,「這些合同和版稅我們都是要跟他們支付的,但是有些公司根本不重視這些問題,甚至有一些盜版行為」。

而對於一些不良期刊,知網也有嚴格的篩選流程,避免影響資料庫質量。部門負責人稱:「優質資源肯定跟普通資源是有區分的。」此外,她表示,這個行業的競爭環境本來就不太好,知網本身也遭受了很多侵權行為。

部門負責人表示,如今,100%的「211」「985」高校都在使用知網資源,高校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按學科、專輯等分類方式進行購買。

據悉,知網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高校等機構的數據購買,以及為圖書館等機構提供軟體和數位化轉型服務等。因此,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壓力也比較大,也在不斷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漲價確實是因為成本太高,一些高校一時可能接受不了,這也是正常的,我們可以理解,我們與高校之間可以進行協商。」

對於知網就此事的更多回應,部門負責人表示還在等待相關領導作進一步回復,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持續關注。

而一些專家認為,知網漲價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與其所擁有的論文期刊獨家版權和獨家網絡信息傳播權有關。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認為,論文資源並不屬於政府指導定價的公益商品,價格可以通過市場決定。目前知網不斷漲價的行為屬於一種版權運營模式,如果其沒有拒售商品或以非正當理由對不同的交易對象差異定價,就暫不涉及違法行為,但若過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其他同行發展,工商部門也可介入調查。

趙佔領建議,從高校師生需進行學術交流研究的角度考慮,如果學校購買資料庫的負擔確實重,國家圖書館和其他公益性機構可「中和」協調,由他們統一與學術期刊談合作,多建立一些論文資料庫供有需求的人使用。但趙佔領也提到,學術期刊有自身的生存壓力,也需獲得更大的價值,如果要建立更多的公益資料庫,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多地高校停用知網 圖書館預算難追資料庫漲幅
    通知發布當天,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繫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據北大圖書館資源建設部相關負責人回應,與往年相比,今年北大的知網合同到期續訂過程中,知網的購買費漲價過高,超出了圖書館每年購買資料庫的預算限額,對購買其他資料庫的費用空間造成擠壓,目前學校與知網雙方還在進行談判。  而對於談判進程及何時能回復開放知網資源,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仍在與知網協商,不方便透露具體細節。
  • 北大等多所高校停用中國知網 大幅漲價讓學校捉襟見肘
    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記者馮會玲)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3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了中國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給出的原因是,知網漲價過高,北大圖書館正在全力進行續訂談判。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
  • "知網"大幅漲價多所高校暫停續訂 學生抱電腦囤論文
    通知發布當天,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繫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據北大圖書館資源建設部相關負責人回應,與往年相比,今年北大的知網合同到期續訂過程中,知網的購買費漲價過高,超出了圖書館每年購買資料庫的預算限額,對購買其他資料庫的費用空間造成擠壓,目前學校與知網雙方還在進行談判。  而對於談判進程及何時能回復開放知網資源,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仍在與知網協商,不方便透露具體細節。
  • 翟天臨不懂知網,大學生們不懂知網有多貴
    不過,包括北大在內的全國多家高校此前曾因費用協商不成而暫時停用過知網,這也顯示了知網在價格談判中的強勢地位。這也讓知網「有恃無恐」地開啟了漲價模式。漲價過高,北大等多家高校曾停用2014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企業類型由全民所有制變更為法人獨資企業,實際控股股東仍是清華大學。
  • 論文資料庫「知網」涉壟斷爭議,知識類資料庫應當公開嗎?
    讀者每次在知網上下載文章,都會進行收費。可見下載服務是知網獲得高營收的主要方式。   據錢江晚報,針對個人用戶,知網採取按篇收費與按頁收費兩種標準。按篇收費價格為每篇7.5至25人民幣/篇,而按頁收費則為每頁1元人民幣左右。   而對於高校或圖書館等團體客戶,知網則採取按年包庫的方法。
  • 因經費大幅縮減,天津大學暫停訂購大量論文資料庫:要寫畢業論文的科研汪太難了......
    圖書館預算難追資料庫漲幅根據天津大學的《通知》,學校文獻資源建設經費大幅削減,圖書館在廣泛徵求學院意見並綜合考慮學科覆蓋及使用績效等因素後,經圖書館資源建設委員會討論通過,決定自 2021 年起,停止續訂部分電子資源。
  • 知網被查凸顯文獻資料庫行業困境
    伴隨其壯大的是不絕的指責聲,從百名作者起訴知網侵權到高校聯合抵制其漲價,再到北大一度宣布「停用」,知網毀譽參半。這家文獻資料庫的境遇並非偶發,而是國內資料庫行業弊病的集中體現。  漲價風波  中國知網由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
  • 知網改最低充值為0.5元 網友:知網再也不能悶聲「發大財」了
    (同方股份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同方知網的毛利率達到58.83%)曾因「漲價離譜」被高校抵制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的師生接到了知網停用的通知。2016年,武漢理工大學在微博稱知網續訂價格漲價離譜2016年3月31日,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中國知網(以下簡稱「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 「圖書館訂購的『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2015年合同期已到,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截至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
  • 知網們的「壟斷」生意經:漲價幅度使高校頭疼不已
    另一方面,學校可能更苦一些:知網的漲價幅度近些年來使得許多高校頭疼不已。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2016年3月31日,北京大學在官網上貼出了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 圖書館訂購的『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2015年合同期已到,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
  • 眾人批知網:壟斷的知網 形式主義的查重 學術機構的不作為
    知網有多牛呢?有人說,現在知網的市場行為,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你不服氣,我就搞你。一位學校圖書館領導曾對媒體表示,知網每年都在以超過10%的漲幅向學校報價,且所報價格均是「死數」,沒有一點談判的餘地。
  • 知網到底是個什麼網站 為何風波不斷
    在知網官網介紹中寫到,中國知網最早源於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在多個行政部門的支持下,為全社會提供最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和最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位化學習平臺。但伴隨著「中國知網」一步步壯大的,還有不絕的質疑聲與指責聲。從百名碩、博士聯合起訴知網侵權,到近年包括北大在內的多所高校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 「用不起」的知網不斷漲價被指涉嫌壟斷
    又到高校畢業季,畢業論文成熱門話題。今年3月以來,有關學術資料庫提供商中國知網漲價,包括北京大學等多家高校圖書館用不起知網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    連年漲價高校「買不起」    「由於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的合同期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3月底,北大圖書館主頁的一則公告引來廣泛關注。公告中所稱「資料庫商」,即「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的經營者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知網)。
  • 翟天臨不知知網引發「慘案」 知網逐漸成為焦點
    提供CNKI源資料庫、外文類、工業類、農業類、醫藥衛生類、經濟類和教育類多種資料庫。   知網主要做To B業務,產品銷售對象是全國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每年這些高校和科研機構要花十萬、百萬甚至千萬級別的資金在知網身上,而且越來越高。
  • 知網生態調查:一切都在「網」中央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校編制預算的時候,知網漲價再度成為高校圖書館數據採購人員關心的話題。記者調查了解到,知網資料庫資源漲價已經成為每年高校相關採購的「保留節目」,不同層次的高校、不同子資料庫的採購,其價格也不盡相同,漲幅在5%~10%之間。
  • 學術好伴侶,怎麼成了「問題知網」?
    作為一名圖書館員,江蘇某高校的王啟雲從2000年開始與數據運營商打交道。多年來,王啟雲的突出感受是,「他們(數據運營商)越來越霸道了」。  據了解,知網一般會根據購買單位的並發用戶數(即可同時登錄使用資料庫產品的用戶數量)、所選學科範圍、地域差異、辦學層次、辦學規模等差異而採用不同的營銷策略。
  • 知網是個什麼東西啊,好暴利-虎嗅網
    包庫服務的具體費用針對高校「量身定做」,並未對普通公眾公布,但從 2016 年高校與知網的價格拉鋸戰中可以窺知一二。2013 年底,雲南省 10 所省屬重點高校都停用了中國知網。2014 年 1 月 4 日,雲南大學圖書館發出公告:「由雲南省高校圖工委組織的 CNKI 資料庫聯合採購項目,經多輪談判,鑑於』中國知網』公司各資料庫大幅漲價,且對前期談判結果不予承認,使談判陷入僵持狀態,導致各高校對該公司的各類型資源遠程數據均無法正常下載。」[3] 無獨有偶,2016 年 3 月 31 日,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中國知網可能停用的通知。
  • 中國知網資料庫身價年年漲
    寫畢業論文少不了要查資料,對於大學生和老師來講,最好用的資料查詢工具莫過於中國知網。不過,中國知網的收費價格不斷網上漲,卻讓大家很鬱悶。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些高校表示,中國知網收費太貴,用過一次要吃土一周!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知網的報價,每年漲幅都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
  • 半月談網:知網,還要在壟斷之路上狂奔多久?
    但由於其在學術資源上「大而全」的優勢,因此各高校圖書館基本都是知網的客戶。藉此,知網成為母公司同方股份(600100)的現金奶牛,一直保持著60%左右的毛利率。 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的師生接到了知網停用的通知。隨後武漢理工大學在微博發布說明稱,「目前2015年中國知網(CNKI)資料庫合同到期,由於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我校與中國知網(CNKI)公司的談判不成功。」 武漢理工大學介紹,中國知網對該校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達到132.86%。
  • 翟天臨事件背後的「知網」到底是啥
    從百名碩、博士聯合起訴知網侵權,到近年包括北大在內的多所高校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知網,風波不斷。  價格風波  據知網官網介紹,其旗下資料庫僅《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一類,目前就已收錄自1915年至今出版的國內學術期刊共8千餘種,其中更不乏大量獨家期刊資源。
  • 天津大學都買不起論文資料庫了,斷錢斷糧的窮學生們去哪裡白嫖?
    而論文資料庫即為「糧倉」,它是否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研者做學問有無底氣。為了確保科研者精神上不斷糧,各大高校均是花大價錢購買資料庫。不過,有時論文資料庫的漫天要價,確實是讓各大高校有苦說不出。如今,孽力反噬,百年名校天津大學則因經費大幅度縮水,而於明年停購論文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