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教學中,形態、結構和生理等知識是教學的基本內容。實物、模型和掛圖等傳統媒體在體現"直觀性原則"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也暴露出了許多不足:目標小,展示時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且缺少教學過程的層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此外,教師口頭描述多,造成了教學冗餘,減少了引發學生頓悟的教學時機。運用現代電教媒體能夠更好地貫徹"直觀性原則"。視頻演示儀在教學中使用率很高。可優化實物、標本、模型和圖片等的演示。例如,教授"花的結構"時,教師在演示平臺上進行示範,引導學生邊操作邊觀察。教授"蝗蟲的口器"時,教師在演示平臺上邊分解口器的各部分,邊將其用透明膠帶粘貼於色彩與之反差較大的紙上。教授"昆蟲的發育"時,可將生活史標本在平臺上展示。視頻演示儀有很多調節功能,利用其調節功能可使被演示物更清晰,且還能進行整體演示與局部特寫的結合。
視頻演示儀真實直觀地輔助教學,大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知識鞏固率,也有助於方法指導。視頻演示儀還可以輔助實驗教學,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如臨時裝片的製作、實驗用具的操作要領等,這樣就解決了實驗教學中因學生多、課時有限等原因而導致的個別指導難的問題,使教師指導到位、學生操作得法。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生物學教學中涉及大量新成果,而且常常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多媒體計算機以其豐富的功能,給教師的教學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多媒體課件聲像並茂,使教學內容的信息傳遞形象化、色彩化、動態化,有利於強化概念、揭示原理、突出重點、分散和突破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滲透作用的原理"而言,教材中雖有演示實驗和圖示,但實驗結果只是抽象的語言性描述,圖示也顯然缺乏動態感。
傳統教學中,對於水分子經半透膜的擴散原理,教師通常進行板圖及反覆地解釋。運用多媒體課件,則可以通過畫面來動態演示,使學生一目了然,既簡化了教師的教學,也方便了學生的理解。"DNA複製"中,複製原理是個難點,用多媒體課件分步演示其過程,然後再整體動畫表現其變化特點,使"邊解旋邊複製"、"半保留複製"的難點得到突破,同時也成為重點而被突出。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強化了直觀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畫面與文字有機地結合,教學環節以過程化銜接,課堂分析簡潔明了,使教學過程實現了條理、層次和序列的更優化。另外,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配置功能,通過掃描儀掃描教學中所需圖片,還可將動畫資料及聲音資料製作於課件中。教師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配套音像教材的時候,有的內容配套音像教材中沒有,這時教師可考慮在其它教學錄像資料片中選擇、剪輯,填補配套音像教材的空白。
現有的配套音像教材,在內容選擇、時間編排上不盡人意,同樣需要教師、電教教研員一起研究音像教材,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有選擇地剪輯其它教學錄像資料片,為電教所用。例如,初中生物學「動物的攝食」一節,這節內容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水螅、青蛙、啄木鳥的攝食方式及捕食器官的結構和與捕食方式相適應的特點。這部分內容配套錄像片是沒有的。為了使學生清楚地看到以上3種動物的捕食器官及捕食的過程。教師可在其它錄像片中進行剪輯:「水螅的捕食」可剪輯上海教育學院攝製的《水螅》錄像片,「青蛙的捕食口可剪輯福建電教館攝製的《莊稼漢的好朋友》錄像片(原為小學語文使用的錄像片),「啄木鳥的捕食」可剪輯南京電教館攝製的《啄木鳥》錄像片。有關「血液循環、消化和吸收」可剪輯深圳電教館引進的《生命的奧妙》錄像片。
有的內容還可以從收集的電視節目如:《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科教節目上剪輯下來,用於教學。由此可見,教師剪輯有關錄像片時,既要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更要考慮教學的實際效果,才能有效地發揮音像教材這種電教媒體的優勢,提高電化教學的教學質量。運用現代電教媒體進行教學,使教學信息的傳遞更為方便而快捷,減少了教學中知識傳授所佔用的時間,為教學目標的優化創造了條件。《植物的個體發育》教學中,除知識目標外,還強化了能力的培養和有機地滲透了德育教育。通過對教學結構和過程的優化設計及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配合具啟發性、針對性和層次性的問題以及簡潔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在分析、綜合概括、抽象及具體化的過程中進行學習。
還可通過引用詩歌、謎語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課堂上完成鞏固練習。如果採用傳統教學,將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從教學內容上講,幾乎是從被子植物及其開花講起,直到歸納出生物發育的概念,教學內容被大大增加,且顯得支離破碎。運用現代化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加強直觀、優化教學過程,可以擴充容量、優化教學目標。但是要發揮現代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求教師認真學習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以理論的學習為先導,確立現代教育教學觀念。要逐步掌握現代電教設備(主要是多媒體計算機和視頻演示儀)的操作方法。此外,運用現代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不僅要對教學內容做到爛熟於心,還要依照所用媒體來整體設計教學過程,構建起科學、完整、合理的教學結構,並且反覆推敲對學生思維引導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以及教學活動的合理組織、教學語言的科學表達和媒體運用的有效組合等。
現代電教媒體在生物學教學中的運用,對生物教師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學習新理論、運用新技術和探索新方法的過程中,提高了理論水平,更新了教育觀念,增長了知識水平。而教師的鑽研精神本身更是給學生樹立了"學無止境"的榜樣,鼓舞學生努力學習。在運用現代電教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進一步夯實了符合現代教學要求的基本功,也給教師自身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生物教學要體現學科特點,堅持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實物性」原則,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要注意技術的服務性,及技術的運用要為學科教學服務,符合心理學、教育學和學科教學規律,使技術的運用恰到好處,但有些教師喜歡在課件上插入一些活動的青蛙和一些不斷變化的聲響來增加動感,這樣的課件常常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達不到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還有一些教師則在傳統的教學框架下,一些生物教學軟體即興之作,使課本搬家、掛圖搬家、實驗搬家,我認為,我們所製作的課件應注重簡捷性、實效性和必要性,必須考慮生物教學特點,才能與現代電教媒體形成有效的融合。
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現代電教媒體與生物學教學的整合是生物學教學的必由之路,但現代電教媒體並不能代替學生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學生的實踐活動是認識的直接來源,必須親自觀察到生物學現象的演示及親自參與到探究活動中,才能將所學的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現代電教媒體的應用應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特別是實驗性學科的生物學,要不斷加大實驗教學的總量,創造條件,開展實踐活動,只有豐富的實踐活動才能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環境,學生才有發現和創新的舞臺,認知才能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