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教育部關於如何立德樹人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四個字。
2016年9月13日,我國正式頒布了中國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體框架。
時至今日,很多報刊雜誌上,不少專家仍在探討核心素養與學校課程、教師教學的關係。
那麼,核心素養是什麼?我國為什麼會提出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與數學思維、與孩子的數學學習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培飛研究院首席名譽院長張梅玲教授在做客培飛微課堂時,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核心素養是什麼?
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當今這樣一個科技發展飛速的年代,家長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成功,更幸福。因此,世界範圍內都在討論,在未來飛速發展的社會裡,我們的孩子更需要什麼?於是就提出了核心素養。美、英、法、德、加等國家都在思考如何在教育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問題。
新加坡在2010年提出了教育21世紀核心素養的框架,他們提出要讓孩子做自信的人,做一個主動學習的人,做一個熱心的公民,做一個積極的奉獻者;提出了合作交流、公民素質、全球意識、跨文化的研究、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法國過去講究的是哲學的、歷史的,但在2015年也提出要加強公民素質。
在國際交流的背景下,我國於2016年9月13日正式公布了核心素養。從核心素養的圖上可以看到其核心是:全面發展的人。其中包含三個領域:自主發展、社會參與、文化基礎。每個領域有兩個維度: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六個維度中,每個都有三個具體的要求。
其實18個維度與數學都有關係,不過有些維度關係更密切。
人文底蘊中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中國有5000年文化積澱,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澱有數千年的文化。比如,中國古代有九章數學,有對圓簡單到位的描述,祖衝之在兩千多年前就計算出л是3.1415926。今天的家長和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滲透一些數學文化,讓孩子了解在我國古代時數學就有很多的成果。我們學習的乘法口訣非常簡練,外國人就非常羨慕中國的孩子計算速度很快。這也恰恰是我們的數學文化。
審美情趣是教育的追求,數學要講求數學的美。數學是符號,是一種簡練的美,抽象的美,是圖形的美、對稱的美、數形轉換中也有美,生活中簡單也是種美,複雜的事變簡單也是種美。數學的美來源於抽象和概括,X很美,可以代表任何數;講述一個國家發展,寫文章要好幾百字,數學用一個圖表就能表示出來,這便是數學無法被別的學科替代的美。
科學精神中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孩子在學數學過程中,能夠體現出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思維,數學一是一,二是二,絕對實事求是。在學數學過程中,讓孩子們學會求真,學會實事求是,以數字為準。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用了大量的數字來體現我國的發展。
藉助於數學學習,能很好的發展孩子理性思維,要有根有據,有條有理。數學解決問題用因為……,所以……,這是邏輯思維的培養,是小學生邏輯思維的基礎。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智力發展中數學起了很大的作用,要解決問題先找到條件;比如兩腰相等是等腰三解形,三個邊相等是等邊三角形等。數學能很好的培養孩子思維的邏輯性。
科學精神中的批判質疑和勇於探究屬於老師教學方法範籌。要做到如何讓學生探究書中的知識,如何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教育是把一個自然的人變成社會的人。孩子要走過的這條路誰都不能替代,就是自主發展。學會學習與健康生活,是自主發展的兩個維度。在這兩個維度中,數學思維如何起到作用呢?
學會學習,要樂學、擅學,老師和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讓他樂於學習數學,成為興趣,再從興趣發展成志趣,成為一種擔當。
面對3-10歲特別是3-6歲的孩子,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定不能停留在說教上,你再怎麼告訴他數學的重要性他也無法理解;無法理解的事情,肯定不能轉化成自覺的行為的;沒有行為,也不可能發展。想讓孩子愛數學,就要把數學放到生活中,放到活動中感悟,讓他體會數學的發展、運動和變化。
你用圖形向他講解一個長方形,四個邊都一樣長就變成正方形,兩組邊都平行就變成平行四邊行,只有兩條邊平行就是梯形……他很容易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能感悟到,形是可以變化的,也就涉及到辯證思維中的發展、運動、變化。
從心理學上讓一個人愛上做一件事,需要他從心裡感受到自已是會的,成功後的愉悅感,是他下次行動的動力基礎。要讓孩子愛上數學,一是要重視生活中的數學,遊戲中的數學,活動中的數學。還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會做會學數學的。
擅學是指能用簡單的辦法解決問題,數學中解決問題要講究策略,要讓孩子明白,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元的。現在都在強調一題多解,擅學要求除了能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外,還要明白這許多策略中哪一個解決方法更好,這就是藉助數學學習,培養孩子多元化思維,培養優化意識最好的切入點。
愛學、樂學、擅學是每一個人都要具備的素質。讓孩子愛學數學,又擅於學習,能用很好的策略解決問題,對孩子一輩子都有好處。將來孩子走上社會,多元化思維和優化意識能幫助孩子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培飛思維數學強調思維,思維本身是智力的核心,培飛主要是在活動中,操作中讓孩子體會數學思維。這種思維對以後的思維提升,對今後的影響是深遠的。對於3-9歲的孩子,不能依靠講解,培飛藉助很多教具,讓孩子在動一動、拼一拼、玩一玩中思考,這對發展數學思維有很大幫助。
學會學習中還有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現在所有學科老師都強調要反思,做對了想一想為什麼對,做錯了想一想為什麼錯。尤其要找到錯誤原因,才能真正明白。
健康生活中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在數學學習中就是管理我們的數學學習。珍愛生命和健全人格也就是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從數學角度處理問題。
社會參與包括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責任擔當包含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我們的數學思維與高科技關係密切,高科技發展中離不開數學思維的作用。
實踐創新與數學思維關係密切,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技術應用離不開數學,更離不開數學思維方法。實踐創新中,數學思維更主要用在問題解決方面。第一要思考解決什麼問題,第二個是解決問題需要哪些條件,第三個是問題中已給出哪些條件,第四個是還有哪些條件沒有告訴,第五個是思考根據已給的條件能不能推出需要的條件。這是數學解決問題中的常用思維方法。
高科技發展非常提倡整合,美國現在推出一個課程--STEM課程,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個學科整合起來。我國的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物遺傳學,有生物物理所、遺傳所、心理所、數學所等人員一起共同研究攻克生命科學的一些課題。高科技一定是綜合性的學科,所以我們如今的知識結構一定要是「十」字形的結構。
為什麼要提核心素養?
未來的二十、三十年後,社會更加發展,很多現有的行業都可能不復存在。人類要更重視富於創造性和高科技性的工作,也要有對發展變化的良好適應能力,還需要有更好的溝通能力。
核心素養是面對未來,人們所必備的品格、人格及關鍵的能力。沒有這些品格、能力將很難適應這個社會,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的將來著想,不要只滿足於考試成績。一位語文老師問我什麼是語文的核心素養,我說是閱讀,要讓孩子愛上閱讀,要讓孩子認同我們的文化,文字,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數學的核心素養就是思維,其中理性思維是最大的優勢,問題解決也是必不可少的。培飛的課程中特別注重思維,就是為孩子的將來著想。這就是核心素養及數學思維在核心素養中的作用。
家長如何關注孩子的數學學習?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在思考中學會思考,機械的記憶沒有思考的含量,孩子不能適應未來社會。這就是今天講核心素養中為什麼重點講理性思維的原因。培飛的老師,讓孩子動動手,玩一玩,都是培養思維的手段,目的是讓孩子思維得到發展。比如讓孩子學會對應,部分整體,分類等,學會這些不止對數學有用,對學語文、生活、工作都有用。
面向21世紀,數學有三個功能,其中一個就是數學是一般思維。這點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要求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學好數學。當然,數學學習中也不是每個人都要達到100分,有的數學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特別好的孩子學理工科比較好;有的孩子數學智慧一般,就只要保證他們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就行,以後可以學文科等其它方向。
家長對孩子的愛體現在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教育的公平應該是天才不要埋沒,低能不要放棄,這才是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