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上天的賜予的禮物,許多家長甚至在剛剛結婚的時候,就已經為寶寶設計好房間,期待著孩子的降臨。然而人生百態,有些孩子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或者是其他原因,直到成年,都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房間,讓人心酸不已。
案例:
她是一名大三學生,由於疫情的原因遲遲沒有返校,已經在家居住半年。女孩今年21歲,家是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父母一間,弟弟一間,剩下的一間屬於女孩和爺爺奶奶共同居住。
不大的房間裡擺了兩張床一個衣櫃,剩餘的地方連張書桌都無法放下。老年人雜物較多,女孩連一個獨立的柜子都無法擁有,只能四處散放。而最讓她難堪的是,網課上看到別的同學寬敞明亮、如同公主一般的房間,她卻只能謊稱網絡不好,不敢讓同學看到自己的處境。
一個21歲的女孩,從小到大都沒有屬於自己單獨的一個空間。看完女孩的獨白,淚水早已打溼了我的臉龐,而她的那句「我就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房間」總是在我的腦海中飄蕩。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必然需要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承載自己的秘密和思緒。如果這個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將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從小沒有自己的空間,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缺乏歸屬感。
沒有自己空間的孩子,在家庭中仿佛一個格格不入的外人,心理上無法找到依託,容易缺乏家庭歸屬感。內心處於漂浮的狀態,無法擁有安全感,將會導致敏感自卑的性格形成,嚴重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2、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對家庭無法產生認同,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孩子會因此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覺得自己在家中可有可無。越缺失,需求就會越旺盛。當擁有獨立空間成為孩子的內心執念,將會促使孩子迫不及待地離開家庭,想要獨自生活。
3、沒有自己的隱私。
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隱私得不到尊重。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性別差異所帶來的種種不變將會讓孩子非常迫切的需要獨立空間。有一個獨立空間存放自己的秘密,可以在難過時自己獨處,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基本需求,家長應該給予理解。
家長應該如何尊重孩子的隱私?
1、給孩子獨立放置物品的空間。
有些家庭由於客觀原因,不具備讓孩子擁有自己房間的條件,那麼起碼要保證孩子能夠有一個可以放置自己物品的獨立空間。給孩子提供一個屬於自己的柜子,讓孩子自己負責整理收納。一方面能夠保障孩子的隱私需求,另一方面也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幫助孩子提升自我意識。
2、不隨意翻看孩子的物品。
家長需要明確的是,孩子的物品是屬於個人隱私的一部分 ,家長不該隨意翻看。不能仗著自己是父母,就可以肆意侵犯孩子的生活領域。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秘密,接受孩子有想要獨立的需求,不強迫、不幹擾,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的基本尊重。
3,尊重孩子想要獨立的意願。
隨著年紀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想要擁有獨立的空間,這是成長的必然現象。家長無需不舍,也不要擔憂,孩子總有離開父母庇護的一天。我們應該尊重孩子想要獨立的意願,做孩子堅強的後盾,放手讓孩子展翅高飛。
英國心理學教授金伯利·肖內特認為:「如果你認為隱私對你很重要,那麼它對你的孩子更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隱私權是作為獨立個體的成長需要,家長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隱私,才能與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親子關係,彼此理解尊重。
是否擁有獨立房間,只是孩子的隱私需求的一部分,如果家長暫時沒有條件滿足,也可以採取其他方式滿足孩子的獨立意願。比如給孩子一個單獨的柜子,讓孩子擁有獨處時光等等。
今日話題:您是如何尊重孩子隱私的呢?歡迎分享您的觀點,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