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一個3歲的孩子曾裸身在雪地裡奔跑鍛鍊。當時,他只穿了一條小褲頭和運動鞋,全裸快速地跑入美國紐約法拉盛暴雪肆虐的大街,當天清晨的室外最低氣溫-13℃,這段視頻引起了人們強烈的關注。這個孩子叫何宜德。訓練他的是他的父親何勝烈,被人稱為「鷹爸」。
視頻出來後,從此,何宜德被人稱為「裸跑弟」。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是個早產兒,生下來後,醫生就告訴孩子的父親:孩子可能是個腦癱兒或者痴呆,要做好心理準備。父親雖然傷心,但是沒有放棄孩子。在醫生的建議下,他給孩子做了一系列的訓練。在父母細心的照顧下,孩子的身體長得很好。後來,父親又開始訓練他。小小年紀便做了成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一路開掛!
1歲徒步暴走;
2歲勇攀高山;
3歲雪地裸跑;
4歲帆船出海;
5歲獨自駕飛機;
6歲寫自傳;
7歲公司掛牌;
8歲考南大,打破14項世界紀錄,3項亞洲冠軍,5項全國冠軍,成為青奧會形象小代表;
11歲考大學畢業,兩年學完18門課。
這樣一個孩子,就是人們眼裡的「神童」,他的父親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他的父親何勝烈有著很多頭銜。他是鷹爸教育創始人,世界11大教育法,少兒教育專家,享受國家政府津貼,中國好人,全國五星志願者,江蘇省勞動模範等,受到胡錦濤及美國總統卡特和小布希、英國數首相布朗等接見。
何宜德9歲小學畢業後,就選擇了父親為他辦的 「鷹爸公學」 自學初高中課程。因為是父親來教他,所以,父親並沒有像其他學校的老師一樣去培養孩子,而是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因材施教,他打破了常規。
不過對於他的這種教學模式,很多人都表示質疑,這是不是在拔苗助長呢?對孩子是不是一種摧殘?
帶著這份質疑,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教育方式。
一、在「鷹爸」的「魔鬼訓練」中,孩子們都堅持下來了。
「魔鬼訓練」是「鷹爸」對孩子特有的一種訓練方式。在2018年新年的第四天,江蘇下了一場大雪。當時只有9歲的「裸跑弟」帶著他的妹妹何宜靜及10多位小夥伴衝進了南京東郊體育公園廣場。在父親「鷹爸」教練指導下進行了第N次的「魔鬼訓練」。這些孩子是否能接受得了這樣的訓練呢?
只見孩子們「裸身」跑完十圈之後,便將一個舊汽車輪胎從甲地翻運到50米外的乙地。兩人一組合力將輪胎翻滾到目的地。到了乙地後,孩子們被要求就地躺下,再從乙方一直滾到甲地。「鷹爸」先做示範,然後督促孩子們效仿。如果偷懶被抓到後還要從頭再滾一回。
「魔鬼訓練」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不過這還不是最難的。有一項冰桶挑戰的活動,就是「鷹爸」要求「裸跑弟」和孩子們脫掉鞋和襪子,只留下一條內褲。要他們的父親對著孩子從頭到腳用一大盆涼水澆下去。不知道其他家長們是否下得了手?我想很多家長都會心疼孩子。不過還是有家長做到了,孩子也做到了,並沒有做「逃兵」。
不過,這樣的訓練科學嗎?對孩子的身體真的好嗎?孩子們會不會生病?其實,這些問題他都考慮了。
「鷹爸」表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種極限訓練對身體和意志有裨益。當然,蠻幹不行,重在循序漸進,參加這場「魔鬼特訓」的孩子至少已經接受了半年訓練。
謝謝孩子在訓練完後,「鷹媽」會熬好薑糖茶、板蘭根灌到保溫瓶中,給每個孩子準備一條厚毛毯和一片「暖寶寶」。
其實,在日本,對孩子也有過這樣的訓練。成人會讓孩子在冰天雪地中進行「耐寒訓練」。父母會帶著孩子去戶外進行「冷水浴」。只是中國的孩子很難接受。不過,經過科學的訓練後,我們中國的孩子也是能做到的。這樣的鍛鍊很殘酷,但鷹爸團隊的準備工作卻做得很充分,他們早就開始對這些孩子進行體能和冷凍訓練,這些都保證了裸訓的安全進行。
「魔鬼訓練」會讓孩子有一個好的體質,也磨練了孩子的意志。
二、用企業管理中的方法為孩子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
「鷹爸」說:自兒子兩歲起,他就給孩子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
每天6:30開始,晚上8:30休息,每個小時為一個階段,安排得滿滿的,由多多媽媽專職負責,培養多多的理解,情感,自理,自控,記憶,反應,體能,毅力等各種能力。這個課程表沒有雙休日,課程根據訓練效果每兩周進行一次微調。
他的課表是這樣的:父母會在孩子特別重要的課程會刷上顏色,上完課後有值得總結的內容就標註在課程名字旁,完成好的就打五角星,完成一般的就打對勾,沒有完成的就打叉。這個課表一目了然。
通過這樣的記錄整理,多多每一天的表現都嚴格以量化和系統化的方式呈現。這也是他長期企業管理中高效運用的經驗,做事必須有計劃。
父親為孩子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而且他並不是隨便安排的。在所有的時間段裡,對孩子的安排都是為了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有目的安排的。
2歲的孩子,有的連話都說不清,跑步都會摔跤,還處於玩玩具、做遊戲的年齡階段。但是,他的父親卻給他做出了一個成人的學習計劃。並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標準去做,這對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孩子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時間長了,就形成習慣了。
三、「鷹爸」非常注重孩子的全腦開發。
何盛烈相信一個日本兒童教育專家創立的理論:95%以上的人僅僅使用了大腦的一半,即左腦。
這說明右腦是有很大潛力的。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主要是和人類的生活習慣有關。人類總是習慣於用右手使用工具,左腦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再加上語言中樞、邏輯分析、數字處理、記憶等,都由左腦處理,所以造成左腦滿負荷運轉,而右腦幾乎是未開墾的蠻荒之地。如果能把右腦開發出來,人的智力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當一個人還處於3個月的胚胎時期,聽力開始出現了,也就在這個時候,應該開始集中智力訓練。在整個胎兒期間都是神經元細胞增長時期,特別是2-4個月時,是神經元生長最旺盛時期。5歲之後,突觸開始大量減少,直到15歲才大體上穩定下來,這期間突觸數量將由17億個/立方毫米降到12億個/立方毫米,這是因為訓練不夠所造成的。
在很多大腦開發的書籍,都提到了全腦開發的重要性。
多項研究證明,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孩子智力開發最關鍵的時期。要使左右腦協調並用。
基於這些理論知識,於是何盛烈開始了對兒子的訓練。他說:為了開發多多的智力,5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對他進行殘像訓練、EPS訓練。天天訓練,每天訓練時間不長,一張一張地看。覺得這對兒子的腦容量發展很有作用。孩子還要進行體能訓練。
訓練的結果是:
多多三歲不到就已經認識4000多個漢字了。不過,他說:三歲認識這麼多字,一點意義都沒有,跟七八歲認識這麼多字沒有什麼不同。真正的意義是,他的腦容量得到了鍛鍊,就是大腦得到了適當的刺激,被調試到了敏感狀態,能隨時隨地接受新知識新東西。
其實,何勝烈就是抓住了孩子的敏感期。
兒童在敏感期擁有一種特殊的內在活力,能夠以驚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學習。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驚人的,如果父母懂得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那麼,這個孩子以後學什麼都會很快。
在「裸跑弟」何宜德成功的經驗下,他的妹妹何宜靜也接受了父親的這種教育。
在何勝烈開設的私塾「鷹爸學堂」裡,他設置一門課都儘量達到多種功能。例如,音樂會穿插在每一堂課裡,孩子們上課都伴有阿爾法波的背景音樂;他會請外教來教踢足球,英語和體育兩個功能都達到了;一節野外探究課,去山裡玩耍,切割朽木回來,種植多肉植物,再在網上賣掉。在這些課程中,貫穿了其他課程在裡面,可以說是體育課、科學課、財商課都上了。這樣的安排課程能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而且並不單一。
四、「鷹爸機器人隊」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創造了世界紀錄。
2017年,8月23日---27日,江蘇「鷹爸機器人隊」再次出徵世界機器人大賽,由鷹爸、王軍、張寧三位老師帶隊,李孟原、丁奕赫、陶聚金、趙金成、聶宇鍵、夏天禹、何宜靜、何宜德等8名選手,獲得VEX-IQ項目小學組冠軍,季軍以及中學組冠軍,同時獲得最佳設計獎創造了兩項世界紀錄。
在參賽中,他們並不是因為機器先進而取勝的。訣竅在於「鷹爸」的重視、教練組和同學們的苦練,加上科學布陣及及時總結,讓他們後來居上。
在賽場上,有90%的孩子都在玩手機,而「鷹爸公學」代表隊的孩子沒有一個玩手機的,這說明孩子的習慣都非常好,也非常自律。
在人們的眼中,「熊孩子」是很難管的,連父母都搞不定。而在比賽的小學組,有兩個「熊孩子」卻拿下了299的好成績,誕生了世界冠軍,並創小學組世界紀錄。
初中組於以312分獲得中學組冠軍,並創造了世界紀錄。
「裸跑弟」的妹妹何宜靜,開始參加比賽時有點怯場,後來在「鷹爸」的鼓勵下,最後還是硬著頭皮上了,居然投進去6個環,拿下了252高分。
何勝烈用他的「鷹爸」教育方法,把兩個孩子都培養得如此出色,他的教育方法是具有爭議性的,這樣的方法究竟值得不值得每位家長效仿呢?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