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新生 如何「讀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2020-12-22 騰訊大申網

小一語文課改,也給忙著幼升小銜接的家長提了個醒。今後的語文教學將如何起步?孩子在暑期中又該怎樣更好地「讀完」幼小銜接課?對此,我們邀請了小學校長、語文一年級老師、出版社編輯和著名作家,共同完成了一場關於「閱讀起步」的頭腦風暴。

採訪專家名單

浦東新區竹園小學校長田榮俊

蓬萊路第二小學語文教師袁萍

中福會出版社副社長吳斌榮

復旦大學出版社編輯李又順

■校長之言 課內得法,課外得益

對於小一新生究竟該如何學習語文,田榮俊認為,在課程教改的同時,相應的評價體系也要跟上,比如不單單考察孩子認知的程度,而要結合實際考察其綜合應用和理解。而針對如何有效入「閱讀門」,他提出了三點看法:

首先,幼小銜接對於小學一年級新生能否有效投入小學階段的學習意義深遠,語文又是一門本源性的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應該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去教學和評價,教師要仔細研讀課程標準,不要光憑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去任意拔高或降低,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對於學生來說,也得不到應有的效果。總而言之,教師要拒絕教學的隨意性,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來讓學生通過學習生字、背誦課文等方式,實現基礎知識的掌握、學習方法的練就和綜合能力的養成。

其次,教材無論是「瘦身」也好,改版也罷,都要基於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通過認識兒童的心理,對學習量進行多元化的設計——如哪些作為必讀、必須掌握的內容,哪些是作為補充、拓展性質的自主學習內容。「以前為了所謂的和國際接軌,增加閱讀量,小學語文的課文篇數竟然有80多篇,現在降到了40餘篇,學生依然還是感到負荷重重,為什麼?就是因為這種囫圇吞棗式的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到底能接受多少』這一命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還有學生叫難是不是再減?」田榮俊說,教材編寫者一定要深入研究兒童心理學和他們的知識掌握能力,從大多數兒童的平均水平出發,從需求入手,不要把孩子當成教育的試驗品。

再有,知識要形成有效的體系。比如一年級語文課本改革之後,二年級是否也有相對應的改變?升到三年級又該怎麼學?知識的連續性不能割裂。語文還是要從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這「雙基教學」入手,課內得法,課外才能得益。建議家長可以在暑期加強適齡兒童的閱讀銜接,做好入學準備。

■教師觀點 「趕進度」下難有空間

袁萍對小一語文課本「瘦身」表示支持,她認為,語文課本「量」的變革確實存在空間,現在的課文篇數有45篇,包括入學準備期的一些兒歌、拼音和故事等,一學期20周,一周8-10個課時。篇數擺在那裡,於是學生基本上一天一課,不然教學進度是完不成的。說通俗一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語文老師都只能面向中等及以上的學生開展「趕進度」式的教學。作為老師來說,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關注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養成。

袁萍指出,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只是教教生字、背背課文而已,其實遠遠不是那麼簡單。對於還不會識字和寫字的小學一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接受度和已經掌握一門語言的成年人是不同的,從教材編寫者來說要注重說、讀、背的比例;而從教學者的角度來說,往往要創設一些相關的情境,對他們進行語言素養的訓練,不是單純為了讓孩子認識一個字,而是要讓孩子們從中理解語言的涵義、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況且一年級的孩子不光只學語文,還有數學、外語以及其他副科,確實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負擔。

由此,課本「瘦身」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對於各個學校、教研組和教師來說,都擁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靈活度也更高,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進度改變自己的課程規劃。說穿了教材只是個工具,教師的課程教學實施才是關鍵。「比如以前不得不每天上一課新課,現在可以一周有一個課時設計一些綜合性的內容,幫助學生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或幫助一些暫時沒來得及『消化』的學生彌補知識短板。語文教學的整個框架必然是更加全面了。」袁萍說。

■家長回音 全家總動員,培養幼兒閱讀興趣

家長章女士的女兒如今已經小學三年級了,女兒進入小學一年級前,全家人就為了培養女兒的閱讀習慣動足腦筋,最後她總結出了一個她認為最適合的方法,面對好勝心很強的女兒,鼓勵她每次讀完幾個故事後就當著家人和朋友的面進行複述,完成後「聽眾們」會對她鼓勵並提出改進的建議。章女士形容每次都會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來聽女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好似為她辦了小型的個人演講會,這對於女兒閱讀習慣的促進很有幫助。

事實確實如此,進入小學後,學生們將面臨更多閱讀的機會與挑戰,不僅在課堂中他們將捧起課本,課後老師們也會為學生開出種類繁多的書單,讓學生挑選其中感興趣的進行閱讀。中福會出版社副社長吳斌榮表示,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全家總動員。在進入小學前具備閱讀興趣對今後的發展大有幫助,這不僅針對語文——這一需要學生大量閱讀的學科而言,就算對於理科數學而言,如果你有一個不錯的理解能力,那對於解題也是事半功倍的。吳斌榮建議,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讀書,創造一個閱讀的氛圍;同時,由於進入小學後對學生的識字量有了一定的要求,家長也可以採取一些生活化的小方法增加孩子對識字的興趣,如平時帶著孩子在外出的過程中多記路名、標示,將親朋好友的名字和寫法告訴孩子,這種方法雖看似簡單,但由於並不死板容易得到孩子的喜愛。此外,家長還可以與孩子做益智類的遊戲,如大富翁、軍旗、飛行棋等,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掌握新字。

吳斌榮表示,對於幼兒,家長可以採取親子閱讀的方法,讓孩子在圖文並茂的讀物中,理解圖與文字的關聯,養成傾聽的好習慣,並增加他們對於文章的「消化」能力。

■名家指點 為幼兒開書單

2011年,一本名為《對抗語文——讓孩子讀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一書大受歡迎。該書的責任編輯復旦大學出版社李又順表示,本書作者大有來頭,他就是著名作家、文學博士葉開。作為一位父親,葉開以一個專業文學工作者的眼光,在為孩子精心挑選閱讀內容及範圍的基礎上,一部作品一部作品地閱讀,然後細細品味,甄別斟酌,最後才把它們推薦給自己的孩子。有時為了同一個經典作家的作品,他還找來不同的版本仔細閱讀,然後進行比較,看誰的版本翻譯得最好,不好的或次好的當然就被淘汰。比如瑞典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奶奶」的林格倫的作品系列,葉開在認真品讀之後,最後向孩子推薦閱讀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版本。除此之外,葉開還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把經自己「檢驗」過的兒童文學經典作品,分門別類,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所呈現的不同特點,進行歸類排序,並劃分為三個閱讀序列,它們分別是:低幼閱讀、初級閱讀和中級閱讀,這給讀者在為自己孩子挑選讀物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適合低幼孩子閱讀的讀物

在《對抗語文——讓孩子讀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一書中,作者葉開為不同年齡段學生精選了適合的書籍。以下是葉開為幼兒園大班至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開出的書單:

一、(美)蘇斯博士雙語經典十冊(英漢對照),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李育超譯。這十冊包括:1.《蘇斯博士的ABC》、2.《在爸爸身上蹦來跳去》、3.《一條魚兩條魚紅色的魚藍色的魚》、4.《綠雞蛋和火腿》、5.《穿襪子的狐狸》、6.《如果我來經營馬戲團》、7.《霍頓聽見了呼呼的聲音》、8.《霍頓孵蛋》、9.《史尼奇及其他故事》、10.《烏龜耶爾特及其他故事》。多的不說了,身為父母的大人,還是要謙虛地重複聽聽這位譽滿全球的兒童文學大師蘇斯博士的話:「大人都是些退化了的孩子,讓他們見鬼去吧!」

二、《我和朵拉去探險雙語故事書》十二冊(英漢對照),美國尼克少兒頻道編,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編譯,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三、臺灣朱德庸的《絕對小孩》,共兩冊,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出版。另外一本是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全集》,譯林出版社有一個洪佩琦著色版,非常不錯。

四、《貝貝熊系列叢書》(英漢對照),(美)斯坦·博丹簡·博丹繪著,張德啟等譯,新疆少兒出版社出版。該書號稱是「美國孩子行為教育之父蘭登書屋全球暢銷圖書」。

五、《丁丁歷險記》二十二冊,(比利時)埃爾熱編繪,王炳東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年新版。

六、《比得兔的世界》,(英)比阿特麗絲·波特著,我們過去購買的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雙語對照版,共五冊,吳青等譯。現在看到新的版本是福建少兒出版社的《彼得兔的故事全集》,共十二冊,內容跟中少社的一樣。

七、《小熊比爾和大熊爸爸》,(德)莫斯特文,朔貝爾圖,寧宵宵譯,南海出版社2010年出版。這套書適合三至五歲的孩子,更適合親自誦讀。

八、《古利和古拉》(七冊),(日)中川李枝子文,山脅百合子圖,季穎譯,南海出版社2009年出版。

九、《貓和老鼠》連環漫畫系列(十四冊),(美)漢納-巴伯拉作,洪葉譯,洪佩琦、馬力編,譯林出版社出版。

十、《不一樣的卡梅拉》,(法)克利斯提昂·約裡波瓦文、克利斯提昂·艾利施圖,鄭迪蔚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0年出版。

十一、繪圖版《昆蟲記》(十冊),(法)法布爾原著,(韓)高蘇珊娜改編,金成榮繪,李明淑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版。

十二、《德國當代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全兩輯),(德)史夫拜因編,李蕊、蘆力軍譯,海燕出版社2008年出版。

十三、「蒲公英童書館·國際大獎小說系列」(共六本):《淘氣的阿柑》、《漢娜的手提箱》、《繁夢大街二十六號》、《玩具歷險記》、《鬆餅屋的異想世界》、《凱蒂的幸福時光》,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鄒嘉容、趙霞等譯。

(賈麗莉 杜佳雯)

相關焦點

  • 莫外小學:和孩子一起遇見最好的自己——記一年級新生家長會
    教育最美好的樣子是家長和老師攜手,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一顆最圓潤的種子,讓周邊的世界因孩子們的成長而溫暖。 8月29日上午,莫幹山外國語學校隆重召開了2020級一年級新生家長會沈校長向家長們介紹了學校「植根傳統、放眼世界」的辦學理念,希望莫外的孩子們站在傳統文化的肩膀上看世界。最後,沈校長也表達了他對新生的滿心期待,祝願每一個孩子在莫外都能有一個「歡樂童年、精彩起步」。
  • 「蒙童入學,感恩成長」劉灣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簡訊
    9月9日上午,劉灣小學召開了主題為「蒙童入學,感恩成長」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  在活潑而動聽的歌聲中,一年級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過入學門,穿過啟智門。接著由楊校長向新生代表贈送書籍,希望他們好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隨後向父母和老師鞠躬致謝,感謝父母的生養之恩;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
  • 天長小學有一年級新生 識字量已達到4000字?
    25%的孩子識字超過800字昨天,天長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介紹了這次識字調查。學校將一年級語文教材上、下兩冊的生字表裡的950個字組成「2015級新生識字前測卷」。調查在8月31日報到日舉行,一年級新生被帶到6年級的學哥學姐面前,一對一進行點讀,讀對了的字畫一個圈。截至昨天,各班的識字結果已經統計出來。
  • 名師談「一年級新生」如何儘快適應學校環境
    從此愛上校園——「一年級新生」如何儘快適應學校環境  步入九月,對於小學、初中新生來說,經歷了繁瑣「題海折磨」,冗長假期等待,終於迎來了全新的求學階段。此時此刻,對即將步入新校園的學生們而言,離開熟悉的家庭、校園,進入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多少都會有些恐懼。只不過,相比成功升學的狂喜,這種恐懼便顯得有些渺小和「後知後覺」。
  • 寧鄉一年級新生識字量差10倍 老師家長齊犯愁
    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9月23日訊 「有的孩子識字量只有十幾個,練習冊的問題都讀不懂,有的孩子識字量超過2000個,上課講的基本都懂。」開學近一月,接手一年級新生的語文老師蔣繁向三湘都市報記者反映了在教學中遇到的現象。  那麼小學一年級前到底該不該多認字?
  • 一年級新生入學,最佳學習習慣培養期,語文如何學好?
    一年級新生,已經入學了。剛走進校園,一點基礎也沒有,一年級孩子如何去學好語文呢?小學語文的學習,是在為初中、高中打下基礎,理應引起家長的重視。因此,字詞的積累,要從小學一年級抓起。一年級新生,還需要養成兩個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
  • 一年級讀什麼1-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
    騰騰在6歲前後就自發進入了獨立閱讀階段,不再讓我給他讀書。力力同學好像天生就懶,從小看書一定要找爸爸媽媽讀,很少自己翻著看,現在6歲2個多月,還是沒有半點自己讀的意思。不過這也給了我參與他日常閱讀的機會,我決定好好珍惜,陪讀的同時,多多思考、多多記錄,爭取把這個系列多寫幾篇。「一年級讀什麼」系列,第一篇給我喜歡的大師安野光雅的《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
  • 「邁好成長每一步,做最好的自己」——院橋實驗小學2020年一年級新生入學典禮
    在這個處處洋溢著期待與歡樂的開學季,又一批一年級的小萌娃們背上嶄新的小書包,與爸爸媽媽揮手道別,開啟他們不一樣的校園生活。       為了迎接院實小一年級新生,院橋鎮實驗小學於2020年9月4日上午舉行了以「邁好成長每一步,做最好的自己」為主題的新學期一年級入學禮。
  • 林州市市直第九小學一年級新生課堂常規教育展示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一年級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啟蒙期、關鍵期。為了使一年級課堂教學得以順利有效地進行,9月11日下午,林州市市直第九小學開展了一年級新生課堂常規教育展示,學校領導和一年級班主任深入12個班級,觀摩常規訓練情況。
  • 師家河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洪帥 通訊員 尚夢蕊2020年9月1日,迎著習習涼風,鄭州市惠濟區師家河小學的校園盛裝打扮,為2020年秋季一年級新生舉行了熱烈的入學儀式。上午,50多名一年級新生穿著整齊的衣裳,由家長陪同,在老師們的帶領下,進入小學校園踏上新的徵程。
  •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必讀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必讀!非常實用!01習慣養成1. 良好的坐姿、寫姿這是孩子最易養成,也是家長後悔指數最高的習慣。當孩子早早戴上近視鏡的時候,當孩子高年級了,寫字還是又慢又難看的時候,別怨小編沒提醒哦。
  • 一年級到二年級,從不會獨立閱讀到讀《哈利波特》,這幾步很重要
    上了一年級,老師為了鼓勵孩子們讀書建了閱讀打卡群,我們是非常支持的,因為這也是一個契機,可以培養她開始嘗試自己閱讀。之前基本上都是我們給她讀書,她自己雖然開始認字和拼音,但字認得不多拼音尚且不熟,拼起來還是有些費勁,就會有為難情緒。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堅持,她已經開始讀《哈利波特》全集了。
  • 託管班|一年級新生如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託管班全能校長課
    託管班老師中都有一個共鳴就是一年級新生是託管班所有孩子中最難帶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孩子因為剛剛來到小學學習的環境,往往是一種「懵」的狀態,經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對老師來說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工作呢?今天這篇文章告訴你託管班老師在帶一年級孩子的時候的注意事項!
  • 小學一年級新生最好知道,你的座位是如何安排的
    一般對於新生來說,是沒有選擇權的,都是從第一排最左邊或者最右邊開始坐,男女生搭配同桌,就這樣一直到所有同學都有了座位,這項工作完成。以上這種方式,適用於一年級新生。而且在很多學校,這種方法也基本適用在第一次排座位,等到第二次排座位時,就要採用其他方法了。
  • 上海某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對家長的相關事項的溫馨友情提醒
    如何讓他們儘快適應學校生活,把上學當成一件樂事,是學習初期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重點。為此,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要求,特羅列以下幾項,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以上所有文具皆貼上孩子姓名)2.孩子的所有用品都以能放進書包為好,書包大小以能放在椅子上為宜3.一個有蓋子的小水杯,貼上孩子名字。4.在校用午餐的孩子帶湯碗和小勻,並用塑膠袋等包裝;帶一張餐墊(單人課桌面大小),貼上孩子名字。
  • 新密八一紅軍小學舉行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
    9月是一個多彩的季節,也是一個豐碩的季節,帶著秋的喜悅,新密八一紅軍小學2020年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在9月5日上午隆重舉行。在明天廣場上,學校書法老師楊瑞峰進行開筆啟蒙,帶領孩子們學寫「人」字,讓他們記住做人也要「一撇一捺,立於天下」。
  • 我上小學啦~~育新小學一年級新生培訓及家長會
    為了讓一年級新生儘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培養其學習興趣及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新學期各項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8月29日上午9點,育新小學進行一年級新生入學培訓。 伴隨著清晨的驕陽,一年級的小同學在家長的陪同下走進育新小學,老師們早早的在校門口等候,他們用最燦爛的微笑,最優雅的舉止熱情地歡迎他們的到來。
  • 「一年級」新生家長看過來,給你們準備了「開學第一課」
    成都的小學、中學,又多了數十萬新生——數據顯示,近5年來,成都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新生人數持續增長。別擔心,我們都已幫你梳理好了,並尋到了解決良方,以供參考。趕快來看看吧!小學一年級家長的「開學第一課」「蹲下來」,輔導作業一年級的家長可能最是迷茫,他們的身份有了一次重要轉變,從過去三年的陪玩過度到陪學習。
  • 又到一年級老師齜牙咧嘴讀名字的時候
    圖自視覺中國 本周開學,一大批新生進校。又到了一年一度老師們「齜牙咧嘴」看新生名單的日子。網上熱傳了一份小學新生的名單,16個學生名字裡,就有8個生僻字。名單上共4個班,有三個四字的姓名:周莫美越、施哲浩南、虞寧靜暄。怎麼記名字?王老師說,新生見面前,會在家裡查字典,生僻字要查,還有些多音字也要查。比如「邱灝忱」,這裡面「忱」一不小心,會看成「沈」。開學後,想快速記牢孩子們的名字,一般會給每人打一個名牌,放在桌上一周。「有些孩子名字相似,比如夏語、夏雪,音同『下雨、下雪』,記是好記,但這兩人又分不清了。
  • 一年級新生入學,「光碟」成重要一課
    本報訊(記者蔣煒寧 通訊員胡谷懷 楊陽)這兩天,全市各所小學喜迎一年級新生入學,走紅毯、開筆禮、拍照片、按手印、授禮物、入學儲能等各類入學儀式,讓新生的第一天學業生活新鮮感滿滿,而「光碟」成為新生入學最重要的第一課。五鄉鎮中心小學為一年級新生準備了儲能訓練活動。孩子們在學校的第一頓午餐就開始了就餐禮儀的薰陶。